手机人民网 财经>专题>中国品牌中国故事

王景林:母爱的力量 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2018-01-09 14:58 人民网  作者:齐泺

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北京的最高气温0℃,最低气温-4℃,但和煦的东南风和明丽如深秋银杏叶的阳光,给这个说起来寒冷的日子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走出建国门南大街10号,伸出手来,便有抓住了温暖的感觉。

预报的,是平均气温,总有一些人所处的环境比平均气温低很多,但还有一些人,知道高出平均气温的上线在哪里。

北京王景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所长王景林就是这样的人。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他就是那些“知道高出平均气温的上线在哪里”的少数几位专家之一。虽然低调蛰伏十年,这天下午,因为有一个案子在这里开庭,记者和他无意间有了一次偶遇。

十年前那个锋芒毕露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是一位略微发福的中年大叔,但依然清亮的眼眸却让人不由得想到,“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说的便是他这样的人。在去建国门乘坐地铁一号线的路上,我们不急不缓地边走边聊,他拎着资料袋,我背着电脑和相机。我和他聊起这些年“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他给我讲了几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故事……

追小火车的妈妈让他明白如何追赶时代的列车

1982年,我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林海雪原深处,还只有小火车。对于一个自小在林区长大的少年来说,要实现梦想、要见识林海雪原之外的世界,就必须到有大火车的地方去。

8月底,这个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少年,在亲友的簇拥下走进了双桥林区的小火车站。他要从这里出发去北京,去林区所有人心中的圣地,开始崭新的人生。小火车缓缓地启动了,少年伸出车窗向亲友们挥手告别,却发现母亲竟追赶着小火车跑向自己,边跑边挥手向他大声喊:“到了大学-要好好学--,教授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住了--,放假回来-再教给我--!”

那是个全民都在努力学习的时代,少年丝毫没有想到母亲这句话是否切合实际,只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到了大学校可得认真学,不然,放假回来怎么教妈妈呀!

小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妈妈跑不动了、追不上了,停下了。少年把头伸出车外,看着妈妈、看着铁道边的花草,听着咣当咣当车轮撞击轨缝的声音,想着妈妈的话,想着自己的未来……

半年后,少年放寒假回到家,真的要把自己这半年学的知识教给母亲!那时,母亲抚摸着他的书本,遗憾地说:“妈妈是怕你松了劲,才那样说的。妈妈真心想学啊,可哪能听得懂啊?”

此刻少年才反应过来:妈妈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珍惜学习机会啊——妈妈小时候家境贫困,只在河北老家读了一年书就被迫辍学了,留给她的是一个永远的读书梦……

“我就是那个坐小火车离开林海雪原的少年。那年,我17岁,我妈妈40岁。妈妈追小火车那一幕,我年龄越大就越清晰,让我明白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从林海雪原到北京,从研究生毕业成为一个铁道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到如今带领团队打造国际品牌,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在王景林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妈妈奔跑在小火车旁的身影和激励的声音。

2002至2003年,王景林在牛津大学作访问学者,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大量被诉专利侵权,中国企业无论是否有理,都鲜有应诉者。为此,王景林首次总结出了33种抗辩策略,而当时企业知道的课本上的此类策略仅有8种!一下子多出25种,让中国企业有了底气。后来,应诉的中国企业就很快多了起来。

在2004年6月初举办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座谈会上,作为全国专利代理人的唯一代表,王景林根据自己在牛津大学的科研成果首次提出了“加强专利反垄断研究,防止专利欺诈”、“专利保护力度不够与专利过度保护并存”等暂新观点,引起多家媒体关注和采访报道,却一度被误读为与主流声音不同调。王景林因此患了“媒体恐惧症”,从此远离媒体。直到2016年他获得“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奖,他依然没等记者采访,就找机会离开会场回事务所工作去了。

“干完活吃饭,吃完饭再干活,稳稳过日子,国家大事不懂别乱说。”这期间,一直支撑着他的,就是妈妈这句话。

之后10多年的司法实践证明,相关案例在当时的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国家的反垄断法终于于2007年出台,而王景林不仅早在2004年就意识到了某些问题,还成功地代理了多起这样的案件,多次把客户委托的官司打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而且胜诉。 。

修柴油机的妈妈让他明白了干啥事儿都要像个工程师

中国有上万名专利代理人,为什么大案要案往往最终落到王景林的手上?

“我有论文,而且都是原创的,有需求的客户看到后,我就自然成了首选。”王景林说到的论文,指的是当时轰动一时、如今在业界仍影响力巨大的《伪专利侵权及其抗辩策略的实证研究》。这篇论文2004年获得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年会的三等奖!中国反专利垄断第一案的客户就是看到这篇论文后,经历周折找到王景林的——这也是王景林创业后承接的第一个委托。时至今日,互联网上关于“伪专利侵权”的条目还能搜到近百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浪网 2004年6月18日转发《北京现代商报》的文章《专利专家提醒国内企业应警惕伪“专利侵权”》。而这篇文章里的“专利专家”,就是王景林。

类似的情况还有多个,例如《国际专利战:专利权人的一系列败诉案例》引来了福门子公司与英国星赛瑞公司的专利纠纷案;《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一场与未来专利侵权者的赌博》在日本发表后引来了日本客户……

然而,不仅能承接到企业的委托,还能将曾经败诉的案子翻案,王景林依靠的绝不仅仅只是他的那些原创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其实也是果,真正的因还在于他本身就是个优秀的工程师,能抓准技术细节、抓稳决定案件走向的技术关键。

说到“工程师”,王景林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王景林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后去家属生产队的油米加工厂找妈妈。妈妈在那里开柴油机。到了门口,还没进去,妈妈远远地看到他,就朝他喊:“千万别过来,别把零件蹚乱了,否则我就装不回去了。”原来,柴油机坏了,厂家售后人员没有修好,等米下锅的阿姨们都鼓励妈妈自己修:都说久病成良医,开了那么久的柴油机,怕是早就把柴油机的各个零部件都熟悉透了。妈妈想也没别的办法,就试试吧。于是大胆地把柴油机拆了,零件摆满了一地。

王景林站在旁边,和阿姨们一起看着那些零件,手心里为妈妈捏了一把汗。

妈妈逐一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终于发现有一个密封垫与其他几个不一样,就比对着能用的密封垫由废鞋底剪了一个,安回去一试,柴油机竟启动了!

王景林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一刻,在阿姨们的欢呼声中,妈妈自豪地一手掐腰一手指向远方,大声说:“给我机会上学,我是最好的工程师!”

那是王景林第一次听人说起“工程师”三个字。那一刻,他立志长大了当工程师,而且也是在那一刻,他开始崇拜妈妈,他觉得:妈妈最棒,我也会最棒!

40年后,我们提倡“工匠精神”;40年前,“工匠精神”已经被妈妈植进了王景林的骨子里。就是凭着这股子精神,王景林成了行业翘楚。

2002年7月,王景林在日本AIPPI学报上用英文发表过一篇论文——国际客户由于不了解中国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普遍具有形式缺陷,增加了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成本,为此,他在论文中系统总结了国外客户经常出现的撰写形式错误。此文公开后,类似的错误大幅减少,明显降低了国外客户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成本。

另外,王景林还执笔写过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第五章《企业专利权管理实务》和第九章《企业反不正当竞争管理实务》。当时,北京市政府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缺乏教材,实务性最强的这两章的作者是在专利代理人中优中选优确定的。在这本书里,王景林为企业的专利管理提供的系统的知识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至今还被企业大量采用。

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王景林就已经开始创业了。他面向全世界发出66封电子邮件,祈祷六六大顺,不久得到了来自美国、日本、欧洲、韩国、澳大利亚的多个合作伙伴,至今他和这其中好些已经合作了10多年伙伴还没有见过面!是什么原因让他拥有并留住了这些客户?很简单,1998年到2004年,王景林在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官方专利事务所工作时,是唯一一个发现任何问题都会拉个清单向客户汇报,并认真签上自己名字的人。这么做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资收入,但一丝不苟地长期坚持下来,却给各国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就是“工匠精神”吗 ?!

会看报纸的妈妈让他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有多重要

王景林还没有入学之前,有一次在半道上捡了半张报纸拿回家。妈妈见了,原本正在责备他“不要乱捡地上的东西,埋汰……”可拿过半张报纸一看,突然指着上面的照片说,“哎呀,清华大学!人一辈子要上了大学,那可不得了。”妈妈满眼放光的样子,让儿时的王景林从此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让妈妈神往的地方叫“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已经取得了省林业总局数学竞赛第一名的王景林似乎已经看到了正在向自己招手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他1982的高考很不顺利,一盘凉拌黄瓜导致高烧腹泻,三粒大烟片止住了腹泻,却在考场上昏昏欲睡。

填报志愿那天,王景林哇哇大哭了一场,要求复读一年再战。可妈妈说,上哪所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到真本事。妈妈还说,北京的大学一个比一个好,都是中国最好的,误不了你的前程,就报交通大学吧,毕业分配肯定都是去有大火车的地方,大火车开到的地方都有电灯,都是享福的好地方——王景林的中学时代是在没有电灯的环境里度过的,他读书时,妈妈在旁边负责反复擦亮围灯的灯罩。

就这样,王景林进了北京交通大学,这可是中国铁路的黄埔军校,内心对于“一流”的渴望一直是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动力——从进入专利领域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自己不仅仅要做“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件专利侵权案,是客户千挑万选之后才与王景林签约的。王景林在日本AIPPI学报上发表了代理此案的论文,在中国首次主张“默认许可”和“诱导侵权”理论,为中国有关专利侵权法律的修改与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最能够代表王景林学术水准的论文并没有发表。有项“能给故宫里的文物字画洗澡”的专利技术,发生了专利侵权案,客户一审败诉、二审败诉,与王景林签约后,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胜诉。王景林的原创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辩策略,即真证据中可能有搭车的伪事实。但他据此写出的学术论文一开始却被日本AIPPI学报拒绝了,理由是在法庭上有人说谎的案件没有普遍性!不过,日本AIPPI学报还是肯定了王景林首次总结出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再审实际操作程序,建议他删掉案例,重新投稿,安排在2018年1月发表——以往,知道这一最后救命稻草程序的企业微乎其微,本文的发表必将使国内外企业更充分地在中国行使专利权。

在建国门地铁站,我们各奔东西。道别时,王景林告诉我,因为有妈妈的支持,他打算去国外发展,实施他原创的关于中美知识产权合作的商业方法,下次见面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愣了一下,虽然想到他自离开铁道科学院进入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行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国际间的相关合作,又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但心里还是有些依依不舍……

此时行文到此,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真爱就是尽力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接触到更多更美的。”世上最真的爱,应该就是母爱吧?妈妈把王景林送出林海雪原、送到北京、送到国外,一步一步走来,不就是为了王景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吗?还好,王景林没有让妈妈失望,30年,终于从一个林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行业的时代领跑者!

母爱的力量,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一个人,走得再快、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视线。祝福王景林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妈妈争光 。

王景林简介:

他发明了申请美国专利的全新商业方法

他独创了一种特效的专利代理质量保障体系

他代理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件专利侵权案

他代理了中国企业获得的第一件欧盟外观设计专利

他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具有胜诉案例的极少数中国专利代理人之一

他是专利撰写专家、专利翻译专家、专利诉讼专家、专利管理专家

他是“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

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北京的最高气温0℃,最低气温-4℃,但和煦的东南风和明丽如深秋银杏叶的阳光,给这个说起来寒冷的日子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色——走出建国门南大街10号,伸出手来,便有抓住了温暖的感觉。

预报的,是平均气温,总有一些人所处的环境比平均气温低很多,但还有一些人,知道高出平均气温的上线在哪里。

北京王景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所长王景林就是这样的人。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他就是那些“知道高出平均气温的上线在哪里”的少数几位专家之一。虽然低调蛰伏十年,这天下午,因为有一个案子在这里开庭,记者和他无意间有了一次偶遇。

十年前那个锋芒毕露的青年才俊如今已是一位略微发福的中年大叔,但依然清亮的眼眸却让人不由得想到,“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说的便是他这样的人。在去建国门乘坐地铁一号线的路上,我们不急不缓地边走边聊,他拎着资料袋,我背着电脑和相机。我和他聊起这些年“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他给我讲了几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故事……

追小火车的妈妈让他明白如何追赶时代的列车

1982年,我国最北边的黑龙江省林海雪原深处,还只有小火车。对于一个自小在林区长大的少年来说,要实现梦想、要见识林海雪原之外的世界,就必须到有大火车的地方去。

8月底,这个怀揣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少年,在亲友的簇拥下走进了双桥林区的小火车站。他要从这里出发去北京,去林区所有人心中的圣地,开始崭新的人生。小火车缓缓地启动了,少年伸出车窗向亲友们挥手告别,却发现母亲竟追赶着小火车跑向自己,边跑边挥手向他大声喊:“到了大学-要好好学--,教授的每一句话-都要记住了--,放假回来-再教给我--!”

那是个全民都在努力学习的时代,少年丝毫没有想到母亲这句话是否切合实际,只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到了大学校可得认真学,不然,放假回来怎么教妈妈呀!

小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妈妈跑不动了、追不上了,停下了。少年把头伸出车外,看着妈妈、看着铁道边的花草,听着咣当咣当车轮撞击轨缝的声音,想着妈妈的话,想着自己的未来……

半年后,少年放寒假回到家,真的要把自己这半年学的知识教给母亲!那时,母亲抚摸着他的书本,遗憾地说:“妈妈是怕你松了劲,才那样说的。妈妈真心想学啊,可哪能听得懂啊?”

此刻少年才反应过来:妈妈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激励自己珍惜学习机会啊——妈妈小时候家境贫困,只在河北老家读了一年书就被迫辍学了,留给她的是一个永远的读书梦……

“我就是那个坐小火车离开林海雪原的少年。那年,我17岁,我妈妈40岁。妈妈追小火车那一幕,我年龄越大就越清晰,让我明白了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从林海雪原到北京,从研究生毕业成为一个铁道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到如今带领团队打造国际品牌,成为“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在王景林成长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有妈妈奔跑在小火车旁的身影和激励的声音。

2002至2003年,王景林在牛津大学作访问学者,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的研究。当时,中国企业在美国大量被诉专利侵权,中国企业无论是否有理,都鲜有应诉者。为此,王景林首次总结出了33种抗辩策略,而当时企业知道的课本上的此类策略仅有8种!一下子多出25种,让中国企业有了底气。后来,应诉的中国企业就很快多了起来。

在2004年6月初举办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座谈会上,作为全国专利代理人的唯一代表,王景林根据自己在牛津大学的科研成果首次提出了“加强专利反垄断研究,防止专利欺诈”、“专利保护力度不够与专利过度保护并存”等暂新观点,引起多家媒体关注和采访报道,却一度被误读为与主流声音不同调。王景林因此患了“媒体恐惧症”,从此远离媒体。直到2016年他获得“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奖,他依然没等记者采访,就找机会离开会场回事务所工作去了。

“干完活吃饭,吃完饭再干活,稳稳过日子,国家大事不懂别乱说。”这期间,一直支撑着他的,就是妈妈这句话。

之后10多年的司法实践证明,相关案例在当时的中国是客观存在的——国家的反垄断法终于于2007年出台,而王景林不仅早在2004年就意识到了某些问题,还成功地代理了多起这样的案件,多次把客户委托的官司打到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而且胜诉。 。

修柴油机的妈妈让他明白了干啥事儿都要像个工程师

中国有上万名专利代理人,为什么大案要案往往最终落到王景林的手上?

“我有论文,而且都是原创的,有需求的客户看到后,我就自然成了首选。”王景林说到的论文,指的是当时轰动一时、如今在业界仍影响力巨大的《伪专利侵权及其抗辩策略的实证研究》。这篇论文2004年获得了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年会的三等奖!中国反专利垄断第一案的客户就是看到这篇论文后,经历周折找到王景林的——这也是王景林创业后承接的第一个委托。时至今日,互联网上关于“伪专利侵权”的条目还能搜到近百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浪网 2004年6月18日转发《北京现代商报》的文章《专利专家提醒国内企业应警惕伪“专利侵权”》。而这篇文章里的“专利专家”,就是王景林。

类似的情况还有多个,例如《国际专利战:专利权人的一系列败诉案例》引来了福门子公司与英国星赛瑞公司的专利纠纷案;《撰写专利申请文件:一场与未来专利侵权者的赌博》在日本发表后引来了日本客户……

然而,不仅能承接到企业的委托,还能将曾经败诉的案子翻案,王景林依靠的绝不仅仅只是他的那些原创论文。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其实也是果,真正的因还在于他本身就是个优秀的工程师,能抓准技术细节、抓稳决定案件走向的技术关键。

说到“工程师”,王景林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王景林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后去家属生产队的油米加工厂找妈妈。妈妈在那里开柴油机。到了门口,还没进去,妈妈远远地看到他,就朝他喊:“千万别过来,别把零件蹚乱了,否则我就装不回去了。”原来,柴油机坏了,厂家售后人员没有修好,等米下锅的阿姨们都鼓励妈妈自己修:都说久病成良医,开了那么久的柴油机,怕是早就把柴油机的各个零部件都熟悉透了。妈妈想也没别的办法,就试试吧。于是大胆地把柴油机拆了,零件摆满了一地。

王景林站在旁边,和阿姨们一起看着那些零件,手心里为妈妈捏了一把汗。

妈妈逐一仔细检查每一个零件,终于发现有一个密封垫与其他几个不一样,就比对着能用的密封垫由废鞋底剪了一个,安回去一试,柴油机竟启动了!

王景林到现在都还记得,那一刻,在阿姨们的欢呼声中,妈妈自豪地一手掐腰一手指向远方,大声说:“给我机会上学,我是最好的工程师!”

那是王景林第一次听人说起“工程师”三个字。那一刻,他立志长大了当工程师,而且也是在那一刻,他开始崇拜妈妈,他觉得:妈妈最棒,我也会最棒!

40年后,我们提倡“工匠精神”;40年前,“工匠精神”已经被妈妈植进了王景林的骨子里。就是凭着这股子精神,王景林成了行业翘楚。

2002年7月,王景林在日本AIPPI学报上用英文发表过一篇论文——国际客户由于不了解中国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普遍具有形式缺陷,增加了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成本,为此,他在论文中系统总结了国外客户经常出现的撰写形式错误。此文公开后,类似的错误大幅减少,明显降低了国外客户在中国申请专利的成本。

另外,王景林还执笔写过北京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与实务》的第五章《企业专利权管理实务》和第九章《企业反不正当竞争管理实务》。当时,北京市政府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缺乏教材,实务性最强的这两章的作者是在专利代理人中优中选优确定的。在这本书里,王景林为企业的专利管理提供的系统的知识和发达国家的经验,至今还被企业大量采用。

而在此之前的2006年,王景林就已经开始创业了。他面向全世界发出66封电子邮件,祈祷六六大顺,不久得到了来自美国、日本、欧洲、韩国、澳大利亚的多个合作伙伴,至今他和这其中好些已经合作了10多年伙伴还没有见过面!是什么原因让他拥有并留住了这些客户?很简单,1998年到2004年,王景林在当时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官方专利事务所工作时,是唯一一个发现任何问题都会拉个清单向客户汇报,并认真签上自己名字的人。这么做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工资收入,但一丝不苟地长期坚持下来,却给各国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不就是“工匠精神”吗 ?!

会看报纸的妈妈让他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有多重要

王景林还没有入学之前,有一次在半道上捡了半张报纸拿回家。妈妈见了,原本正在责备他“不要乱捡地上的东西,埋汰……”可拿过半张报纸一看,突然指着上面的照片说,“哎呀,清华大学!人一辈子要上了大学,那可不得了。”妈妈满眼放光的样子,让儿时的王景林从此知道了世界上还有一种让妈妈神往的地方叫“大学”!

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已经取得了省林业总局数学竞赛第一名的王景林似乎已经看到了正在向自己招手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但他1982的高考很不顺利,一盘凉拌黄瓜导致高烧腹泻,三粒大烟片止住了腹泻,却在考场上昏昏欲睡。

填报志愿那天,王景林哇哇大哭了一场,要求复读一年再战。可妈妈说,上哪所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学到真本事。妈妈还说,北京的大学一个比一个好,都是中国最好的,误不了你的前程,就报交通大学吧,毕业分配肯定都是去有大火车的地方,大火车开到的地方都有电灯,都是享福的好地方——王景林的中学时代是在没有电灯的环境里度过的,他读书时,妈妈在旁边负责反复擦亮围灯的灯罩。

就这样,王景林进了北京交通大学,这可是中国铁路的黄埔军校,内心对于“一流”的渴望一直是他“要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动力——从进入专利领域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明白自己不仅仅要做“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件专利侵权案,是客户千挑万选之后才与王景林签约的。王景林在日本AIPPI学报上发表了代理此案的论文,在中国首次主张“默认许可”和“诱导侵权”理论,为中国有关专利侵权法律的修改与完善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然,最能够代表王景林学术水准的论文并没有发表。有项“能给故宫里的文物字画洗澡”的专利技术,发生了专利侵权案,客户一审败诉、二审败诉,与王景林签约后,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胜诉。王景林的原创贡献是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辩策略,即真证据中可能有搭车的伪事实。但他据此写出的学术论文一开始却被日本AIPPI学报拒绝了,理由是在法庭上有人说谎的案件没有普遍性!不过,日本AIPPI学报还是肯定了王景林首次总结出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专利侵权案件的再审实际操作程序,建议他删掉案例,重新投稿,安排在2018年1月发表——以往,知道这一最后救命稻草程序的企业微乎其微,本文的发表必将使国内外企业更充分地在中国行使专利权。

在建国门地铁站,我们各奔东西。道别时,王景林告诉我,因为有妈妈的支持,他打算去国外发展,实施他原创的关于中美知识产权合作的商业方法,下次见面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我愣了一下,虽然想到他自离开铁道科学院进入知识产权保护这一行开始就一直在进行国际间的相关合作,又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但心里还是有些依依不舍……

此时行文到此,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一句话:“真爱就是尽力让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接触到更多更美的。”世上最真的爱,应该就是母爱吧?妈妈把王景林送出林海雪原、送到北京、送到国外,一步一步走来,不就是为了王景林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吗?还好,王景林没有让妈妈失望,30年,终于从一个林区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行业的时代领跑者!

母爱的力量,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一个人,走得再快、走得再远,也走不出妈妈的视线。祝福王景林在更大的舞台上为妈妈争光 。

王景林简介:

他发明了申请美国专利的全新商业方法

他独创了一种特效的专利代理质量保障体系

他代理了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第一件专利侵权案

他代理了中国企业获得的第一件欧盟外观设计专利

他是在最高人民法院具有胜诉案例的极少数中国专利代理人之一

他是专利撰写专家、专利翻译专家、专利诉讼专家、专利管理专家

他是“中国知识产权管理创新杰出人物”

(责任编辑:许珺)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