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

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获得圆满成功

2016-11-04 09:34 中国军网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身怀大本领 肩负大使命

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跻身先进: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跨入国际主流大火箭阵容

●全新突破:采用247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精彩征程: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将用于未来探月三期、载人空间站以及火星探测

中国航天今天迈进大火箭时代。公元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国家航天局原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说。

椰林海风见证着大火箭的雄壮。作为长征火箭家族中划时代的奠基型号,长征五号堪称“大块头”:高个头——总长近57米,立起来约有20层楼高;粗腰围——箭体直径达5米,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强心脏——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实现了我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浪奔浪涌见证着大火箭的力量。作为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着“大力士”之誉:起飞规模最大——全箭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运载能力最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远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比长征三号火箭提升了2.5倍以上;技术跨度最大——全箭采用247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就综合性能而言,长征五号已跻身世界主流大火箭阵营,必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这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二次发射,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飞行。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将用于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由大火箭开启的中国航天“新长征”正壮丽起航。(王通化、邹维荣)

【记者手记】

中国梦 中国力

大地震颤,海天回荡。长征五号的强劲轰鸣,让世界再一次听到中国梦的澎湃脚步声。

这是崭新的火箭型号,这是崭新的出发点,这是划时代的一步。浩瀚宇宙的中国“长征”,在此刻开启了新的大气磅礴的书写。

因为有了长征五号,月球采样、空间站、火星探测……中国人一个接一个激动人心的飞天梦想变得触手可及。仰望星空、探索深空,不仅需要梦想、需要豪情、需要勇气,更需要力量。

这力量,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火箭推力。迄今为止,长征运载火箭已完成了238次飞行。一幕幕撼人心魄的发射瞬间,在记录着中国人飞天脚步的同时,也曾标记着这样一个事实:与国际主流先进火箭相比,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发动机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如今,随着长征五号的成功首飞,这个差距已被我们大步赶上了。正如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所言:“近地轨道25吨级的运载能力,意味着我国一举迈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火箭时代!”

这力量,是一代接着一代干的人才接力。30年前提出大火箭设想的一代航天人,如今已白发苍苍。正如长征火箭家族此刻把接力棒交给长征五号,中国航天的重任也扛在了年轻一代的肩上。这些年轻面孔犹如一台台强大引擎,助推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支撑着中国人探索太空的雄心。在海外舆论的视线里,这支平均年龄30多岁的人才队伍,是中国航天“最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这力量,是中国航天人最为宝贵的精神力。采访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的时候,这位70多岁的老人刚从外面风尘仆仆地赶来。记者们一致提议让他歇口气的时候,他说:“一鼓作气,咱中国航天人最不缺的就是这口‘气’!” 这口“气”,从80多年前的长征发源而来,一路打上“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精神烙印,让中国航天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言退、勇攀高峰。有了这口“气”,才有了长征火箭的一次次轰鸣,才有了中国航天人不愧对长征火箭这一光辉命名的自信表达。

梦想之轮,离不开力量之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需要汲取神州大地上的更多合力,我们需要更多力量加入到划桨的队伍中。

此刻,中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正在茫茫宇宙奋力“划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而成的“太空轮渡”,正搭乘着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人,一刻不停地向空间站梦想进发。

此刻,倘若他们俯瞰地球,或许能看到夜空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留下的完美弧线——那是中国航天新的长征的起跑线。

未来,这条起跑线上,将汇聚更多中国力,见证更多中国梦。(王通化)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 冯凯旋摄

身怀大本领 肩负大使命

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跻身先进: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大、技术跨度最大,跨入国际主流大火箭阵容

●全新突破:采用247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

●精彩征程: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将用于未来探月三期、载人空间站以及火星探测

中国航天今天迈进大火箭时代。公元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国家航天局原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说。

椰林海风见证着大火箭的雄壮。作为长征火箭家族中划时代的奠基型号,长征五号堪称“大块头”:高个头——总长近57米,立起来约有20层楼高;粗腰围——箭体直径达5米,捆绑4枚3.35米直径助推器;强心脏——首次采用芯一级2台50吨级氢氧发动机与4枚助推器各2台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组合起飞方案,10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实现了我国异型发动机起飞技术的重大突破。

浪奔浪涌见证着大火箭的力量。作为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有着“大力士”之誉:起飞规模最大——全箭起飞重量约870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运载能力最大——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远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吨,比长征三号火箭提升了2.5倍以上;技术跨度最大——全箭采用247项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就综合性能而言,长征五号已跻身世界主流大火箭阵营,必将大幅提升我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李东说。

面朝大海,仰望星空。这是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第二次发射,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8次飞行。作为中国大运载时代的“开拓者”、深空探测的“主力军”,长征五号将用于未来探月工程三期、载人空间站、首次火星探测等任务。由大火箭开启的中国航天“新长征”正壮丽起航。(王通化、邹维荣)

【记者手记】

中国梦 中国力

大地震颤,海天回荡。长征五号的强劲轰鸣,让世界再一次听到中国梦的澎湃脚步声。

这是崭新的火箭型号,这是崭新的出发点,这是划时代的一步。浩瀚宇宙的中国“长征”,在此刻开启了新的大气磅礴的书写。

因为有了长征五号,月球采样、空间站、火星探测……中国人一个接一个激动人心的飞天梦想变得触手可及。仰望星空、探索深空,不仅需要梦想、需要豪情、需要勇气,更需要力量。

这力量,是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火箭推力。迄今为止,长征运载火箭已完成了238次飞行。一幕幕撼人心魄的发射瞬间,在记录着中国人飞天脚步的同时,也曾标记着这样一个事实:与国际主流先进火箭相比,我国现役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发动机水平都存在较大差距。如今,随着长征五号的成功首飞,这个差距已被我们大步赶上了。正如火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所言:“近地轨道25吨级的运载能力,意味着我国一举迈进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火箭时代!”

这力量,是一代接着一代干的人才接力。30年前提出大火箭设想的一代航天人,如今已白发苍苍。正如长征火箭家族此刻把接力棒交给长征五号,中国航天的重任也扛在了年轻一代的肩上。这些年轻面孔犹如一台台强大引擎,助推着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支撑着中国人探索太空的雄心。在海外舆论的视线里,这支平均年龄30多岁的人才队伍,是中国航天“最大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这力量,是中国航天人最为宝贵的精神力。采访国防科工局科技委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栾恩杰的时候,这位70多岁的老人刚从外面风尘仆仆地赶来。记者们一致提议让他歇口气的时候,他说:“一鼓作气,咱中国航天人最不缺的就是这口‘气’!” 这口“气”,从80多年前的长征发源而来,一路打上“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精神烙印,让中国航天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言退、勇攀高峰。有了这口“气”,才有了长征火箭的一次次轰鸣,才有了中国航天人不愧对长征火箭这一光辉命名的自信表达。

梦想之轮,离不开力量之桨。通往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我们需要汲取神州大地上的更多合力,我们需要更多力量加入到划桨的队伍中。

此刻,中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正在茫茫宇宙奋力“划桨”。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组合而成的“太空轮渡”,正搭乘着他们所代表的中国人,一刻不停地向空间站梦想进发。

此刻,倘若他们俯瞰地球,或许能看到夜空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留下的完美弧线——那是中国航天新的长征的起跑线。

未来,这条起跑线上,将汇聚更多中国力,见证更多中国梦。(王通化)

(责任编辑:王璐佳(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