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

运-20为何是3名飞行员 机长角色定位

2016-11-15 08:33 解放军报  

“鲲鹏”今日乘风起

——空军航空兵某师改装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纪实

运-20起飞远航。 余红春摄

这一天,川西某军用机场,官兵们翘首仰望。

视野中,空中那个深灰色的小点慢慢变大,轰鸣声震彻耳畔。

“‘鲲鹏’回家了!”当运-20飞机落在跑道的那一刻,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眼里噙着热泪。

作为首个列装我国自主研制大型战略运输机的部队,空军航空兵某师是自豪的。从装备运-7到列装运-20,从勤务保障队到空中战略投送力量,装备在变、任务在变、能力在变,官兵们矢志打赢的追求始终没变。

“加力起飞”,与时间赛跑

运-20接装仅7天,该师成功实现首飞,刷新我空军部队接装大飞机的历史纪录。

就在“鲲鹏”首飞当天,飞行员彭冲接到家里电话——媳妇要生了!因为参加改装,他错过了陪产的日子。他告诉记者:“已经想好了,就给孩子取名‘鹏鹏’。”

“加力起飞”,与时间赛跑,这是该师改装官兵的工作状态。改装培训驻地有一个运动场。每天晚饭后,飞行员们就会三人一组一起散步模拟飞行程序,一个当机长,一个当副驾驶,一个当第三座飞行员,他们边走边说边做,走一段再交换位置。大家笑称,这是“散步训练法”。

“闭上眼睛就是飞机座舱,伸出手就能摸到每个电门。”对于改装飞行员来说,有时睡觉做梦都在“飞行”。刚开始,教员们担心课程太满飞行员们消化不了,没想飞行员们反映“吃不饱”,随即增加培训内容。

这种“加力起飞”的工作劲头,其实早已融入这支部队建设发展的血脉。

2004年组建之初,全师官兵克服重重困难,部队边组建、边改装、边执行任务,迈开打造战略投送力量的铿锵步伐。5年后,该师首次接收2架中型运输机,辗转两省四地驻训。2015年,该师实现从战术级投送力量向战役级投送力量的转型。

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从2010年3月开始,该师就派出人员参加运-20飞机设计方案理论学习、定检和外场机务保障跟班见学。他们着力打造适应部队向战略投送力量转变需求的人才队伍,确保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为改装运-20提前储备了人才队伍。

“对表”战时,锤炼钢铁羽翼

这是运-20改装中一次常规的模拟训练,飞机刚起飞就遭遇重大“险情”。

机长娴熟地蹬舵压杆,尽量争取最适宜的速度和高度,保持飞机状态稳定,为处置特情赢得时间。飞机很快到达预定高度。机长再次下令:“执行发动机失火检查记忆项目!”最终,按照特情处置程序,机组成功化解了这次“险情”。

“每一次模拟训练必有特情,而且还是特情套着特情。”教员逼着飞行员把模拟训练当实战,没有一次飞行不设置故障。飞行员们把这称之为“特情套餐”。

“我们要飞出这型飞机的最优作战性能!”首批参加改装的飞行员滕辉介绍,他们已经开始对该型飞机的训练大纲、作战条例等进行修订。作为训练“第一茬人”,他们不能坐等。这是该师每名飞行人员的共识。去年,在上级组织的一次实兵拉动任务中,他们不仅遇到了沙尘暴、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还经受了昼夜连续出动、复杂环境战斗空降等种种考验……

“鲲鹏”今日乘风起

——空军航空兵某师改装运-20大型战略运输机纪实

运-20起飞远航。 余红春摄

这一天,川西某军用机场,官兵们翘首仰望。

视野中,空中那个深灰色的小点慢慢变大,轰鸣声震彻耳畔。

“‘鲲鹏’回家了!”当运-20飞机落在跑道的那一刻,空军航空兵某师官兵眼里噙着热泪。

作为首个列装我国自主研制大型战略运输机的部队,空军航空兵某师是自豪的。从装备运-7到列装运-20,从勤务保障队到空中战略投送力量,装备在变、任务在变、能力在变,官兵们矢志打赢的追求始终没变。

“加力起飞”,与时间赛跑

运-20接装仅7天,该师成功实现首飞,刷新我空军部队接装大飞机的历史纪录。

就在“鲲鹏”首飞当天,飞行员彭冲接到家里电话——媳妇要生了!因为参加改装,他错过了陪产的日子。他告诉记者:“已经想好了,就给孩子取名‘鹏鹏’。”

“加力起飞”,与时间赛跑,这是该师改装官兵的工作状态。改装培训驻地有一个运动场。每天晚饭后,飞行员们就会三人一组一起散步模拟飞行程序,一个当机长,一个当副驾驶,一个当第三座飞行员,他们边走边说边做,走一段再交换位置。大家笑称,这是“散步训练法”。

“闭上眼睛就是飞机座舱,伸出手就能摸到每个电门。”对于改装飞行员来说,有时睡觉做梦都在“飞行”。刚开始,教员们担心课程太满飞行员们消化不了,没想飞行员们反映“吃不饱”,随即增加培训内容。

这种“加力起飞”的工作劲头,其实早已融入这支部队建设发展的血脉。

2004年组建之初,全师官兵克服重重困难,部队边组建、边改装、边执行任务,迈开打造战略投送力量的铿锵步伐。5年后,该师首次接收2架中型运输机,辗转两省四地驻训。2015年,该师实现从战术级投送力量向战役级投送力量的转型。

宁可人等装备,不可装备等人。从2010年3月开始,该师就派出人员参加运-20飞机设计方案理论学习、定检和外场机务保障跟班见学。他们着力打造适应部队向战略投送力量转变需求的人才队伍,确保培养一批、成熟一批、使用一批,为改装运-20提前储备了人才队伍。

“对表”战时,锤炼钢铁羽翼

这是运-20改装中一次常规的模拟训练,飞机刚起飞就遭遇重大“险情”。

机长娴熟地蹬舵压杆,尽量争取最适宜的速度和高度,保持飞机状态稳定,为处置特情赢得时间。飞机很快到达预定高度。机长再次下令:“执行发动机失火检查记忆项目!”最终,按照特情处置程序,机组成功化解了这次“险情”。

“每一次模拟训练必有特情,而且还是特情套着特情。”教员逼着飞行员把模拟训练当实战,没有一次飞行不设置故障。飞行员们把这称之为“特情套餐”。

“我们要飞出这型飞机的最优作战性能!”首批参加改装的飞行员滕辉介绍,他们已经开始对该型飞机的训练大纲、作战条例等进行修订。作为训练“第一茬人”,他们不能坐等。这是该师每名飞行人员的共识。去年,在上级组织的一次实兵拉动任务中,他们不仅遇到了沙尘暴、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还经受了昼夜连续出动、复杂环境战斗空降等种种考验……

 

那年,部队正处于战斗力提升的“瓶颈期”。一次议训会上,该师领导提出:“在本场‘蹲起落’,培养不出优秀的‘能战机组’。我们要摒弃‘有老不用新’的观念,对成熟的机组放心大胆地使用,逐步加大转场训练比重。”

赴边疆、进大漠、飞远海……在新的训练指导思想下,该师瞄准“全域到达,全程使用”目标,积极将部队拉到复杂地域、陌生航线展开训练。

随后,他们又将实物空投、复杂电磁环境下飞行等紧贴实战的课目作为平时训练的“重头戏”,继续在实战化训练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2013年3月,该师在红土高原某空投场首次组织大规模、多机种高原实物空投训练;2014年6月,该师某型国产运输机首次进藏驻训;2015年盛夏,他们还把部队拉到西北腹地,让机组在强电磁干扰下执行重大任务……

这些,都是该师紧贴实战需求,主动将平时飞行训练“对表”战时的缩影,更为运-20改装打下坚实基础。

“思想涅槃”,振翅飞出新境界

“油门起飞功率!”“起飞功率调定。”“检查!”

一个平常的飞行日,“鲲鹏”起飞前,机长、副驾驶和第三座飞行员正一问一答一查协同“念单”。

所谓“念单”,就是机组成员在飞行中,对照标准检查单进行操作和复查。这是运-20机组更新资源管理理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有效保证飞行安全和提升飞行训练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飞行员应海龙告诉记者:“运-20这型装备配备了全新的系统,我们必须对旧的观念进行更新,才能实现顺利改装。”

为了这次改装,他们经历了一次“思想涅槃”。

与以往运-8、运-9不同,运-20的每一名机长都像是大型企业的CEO,从一名“一杆两舵”的飞行员一跃成为机组资源的管理者。角色变了,思想观念和能力水平全都要跟着变。

飞行员冯玮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改装,他们加班加点学习提高,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采访之时,正值工厂的专家来到部队为空勤人员授课。

“教学的过程中,更强调双向互动和思想碰撞。”飞行员张雨告诉记者,教员不仅传授理论,还帮助他们了解飞机设计理念和航空界前沿知识。

“我们几年前就开始探索先进的飞行理念,领导、机关和飞行骨干多次到多家民航公司学习取经,并结合军用运输机特点建立了机组资源管理训练制度和规范。”某团团长李成民说,“‘鲲鹏’的列装,更是让我们受到一次思想上的‘洗礼’!”

更新思想之“羽”,“翅膀”才能更加矫健。在培养“能战机组”的道路上,该师将基础课目融入任务中,将一些原定在本场组训的课目融合到远程转训中,并加强对各类复杂条件、陌生地域飞行方法的探索,全面锤炼机组完成任务的能力。(杨进、李君、李建文)

(责任编辑:王璐佳(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