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情感>恋爱

情感服务开启商业化 男/女朋友也能“共享”?

2017-08-02 13:48 中国妇女报  作者:周韵曦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共享女友”和“共享男友”两款APP的推广文章被广泛传播。文章声称这两款APP上线三天注册用户已破百万,估值百亿美元。用户下载APP后,即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伴侣,双方按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服务”,“服务”结束后可进行双向评价,公开透明。

而就在前不久,一个名为《喏,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共享男友》的视频广告更是就“共享男友”的定义给出直白解释。广告宣称很多人找男女朋友只是“希望在你需要的时候有人陪伴罢了”,而“想喝牛奶,不一定要养一头牛。想有人陪伴,不一定要找一个男朋友”。所以“共享男友,应运而生”。

推广文章传播几天来,有人称这纯属虚构,也有人表示这款软件已在内测,不日便将面世,有人对此拭目以待,也有人表示对这种有偿社交模式不能接受。然而,一些打着“共享交友”噱头的APP早已上线,只需注册,便能在不同性别、长相、价格等条件的人员中付费租赁男/女朋友,选择接受聊天、约会、吃饭、旅游、充当临时男/女朋友等相关服务。

花钱可“租”男/女友聊天

好友或伴侣之间聊天时常常会以“聊个10块钱的”这句玩笑话当作开场白,而如今,聊天真的有了价格。

□ 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 周韵曦

近日,在微信朋友圈中,“共享女友”和“共享男友”两款APP的推广文章被广泛传播。文章声称这两款APP上线三天注册用户已破百万,估值百亿美元。用户下载APP后,即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类型的伴侣,双方按约定的时间、地点交付“服务”,“服务”结束后可进行双向评价,公开透明。

而就在前不久,一个名为《喏,这就是你们想要的共享男友》的视频广告更是就“共享男友”的定义给出直白解释。广告宣称很多人找男女朋友只是“希望在你需要的时候有人陪伴罢了”,而“想喝牛奶,不一定要养一头牛。想有人陪伴,不一定要找一个男朋友”。所以“共享男友,应运而生”。

推广文章传播几天来,有人称这纯属虚构,也有人表示这款软件已在内测,不日便将面世,有人对此拭目以待,也有人表示对这种有偿社交模式不能接受。然而,一些打着“共享交友”噱头的APP早已上线,只需注册,便能在不同性别、长相、价格等条件的人员中付费租赁男/女朋友,选择接受聊天、约会、吃饭、旅游、充当临时男/女朋友等相关服务。

花钱可“租”男/女友聊天

好友或伴侣之间聊天时常常会以“聊个10块钱的”这句玩笑话当作开场白,而如今,聊天真的有了价格。

近日,中国妇女报·中国女网记者下载了“租我么”“天天租我”“天天租友”等几款标榜有偿共享、有偿社交的APP。通过注册验证后记者发现,APP上面的用户信息包含个人照片、年龄、职业、特长爱好、所在城市、婚恋情况等。注册后,个人可以随意提供约饭、陪聊、陪看电影、健身陪同、临时男/女朋友等多样而细化的服务,并由用户个人对自己提供的服务定价,10元/小时的聊天服务在APP上比比皆是,也有陪游、商业陪同等服务价格高达每小时几百或上千元。

一名22岁的女性用户在自己的主页描述上写道:“每天早安、午安、晚安,陪你聊天,可以叫你起床,可以陪你秀恩爱,可以陪你游戏、看电视、讲故事,会撒娇会卖萌。我只是一个临时女友,选择我,就这么简单。”这样的服务一天需要50元。而另一名定价为20元/半小时的男性用户这样描述自己的服务:“你怕怕,我陪你。你无聊,我陪你,你失恋,我陪你。我一直都在你身边陪你。蓝颜知己是一种在精神上高于老公的爱情形式,让我成为你的蓝颜吧。”

在这些APP上,有的设有身份认证,个人可通过输入身份证号认证真实信息,但这均属自愿,并无强制认证。记者尝试在“天天租友”上下单购买一项聊天服务。

付费后,通过APP提供的手机号和微信号,记者联系上一名今年25岁的注册用户,他告诉记者,自己前不久因好奇注册了该APP后偶然登录过,但并没有上传自己的资料信息,至于能在APP上购买到他的服务,很有可能是系统有意泄露。他告诉记者,如果共享男/女友只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相约吃饭、约会等还可以接受,但不能接受自己的女朋友私下通过APP购买“共享男友”的服务。

共享男/女朋友源于部分情感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婚恋观念的逐步开放,共享男/女朋友APP的诞生,正是迎合了一部分人的情感需求。

“共享男/女朋友就像过年时流行租男女友回家一样,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把个人富余的功能分享出去换得酬劳,这种APP本身不违法,但有些流于噱头。”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晓春认为,提供这种情感服务符合年轻一代的情感需求。

“我觉得共享男/女朋友这个想法挺好,千金难买我开心,如果APP上线,我会选择安装。”今年20岁的大一女生小微告诉记者,现在在大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一些校园交友APP并没有这么多选择性,“上传个人信息后,只能靠命运和后台把两个人凑在一起,虽然三观不合但还要完成一周的约定。还有个别交友APP就是风气不良。”小微认为,共享男/女朋友这样的APP能“帮我办很多事,满足我很多需求,挺好”。

就如小微所说,当下年轻人对交友的需求很多,然而网络时代所带来的交友圈的逐渐狭窄,使得年轻人往往无处寻友。也正是人们习惯于通过网络结识新朋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被网络联系所代替,使得“城市孤独症”在人们之间蔓延。有学者表示,城市孤独、极端个人主义和单身人群膨胀将是未来的突出问题。

从这一点来说,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江华认为,共享交友APP的诞生是时代的需求。“现在单身男女恋爱、择偶问题是个大难题,想找个心里的依托、知己也很难。”在李江华看来,“在当下的网络时代,随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接触逐渐减少,就衍生出这样的共享交友APP,给更多青年男女创造了更便利的条件,预约定制自己喜欢的男/女友类型和相处内容。”同时,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注册用户都能具有一定素质和文化水平,租选的男/女友也许会成为普通朋友,也许会成为固定的终身伴侣。在这种情况下既不会有违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也能满足人们情感的需求。”

情感服务能否商业化仍需考量

虽然面对共享社交APP很多人跃跃欲试,但还有一些人不禁发出疑问:出租自己的服务或购买他人的服务真的安全吗?这真的合乎伦理吗?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一位副教授认为,作为一种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APP,共享社交APP是一种把个人技能商业化的行为。“如果仅仅是提供聊天、吃饭等服务那么无可厚非,但技能的商业化行为和私密关系的商业化行为存在差异。”

她指出,满足某个人的恋爱需求这是一种情感劳动,共享男/女朋友的做法不仅将情感需求商品化,其服务内容是否隐晦地暗含“性交易”有待商榷。同时,该类APP用“共享”这样的语言回避掉了可能存在“卖淫”的实质,“如果两个人以朋友关系进行亲密交往,这种性关系最多属于‘一夜情’,并不触犯法律。而这种有偿社交模式如果涉及‘性交易’还是违法的。”该教授表示,这意味着人们要正视一点——非强迫性的自愿的“性交易”是否可以被法律和道德允许。

“‘共享’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似乎存在一种体贴、关心别人的意味,但在‘共享’概念下,有偿社交很有可能是温情脉脉的面纱下的一种赤裸的、简单化的、供应给原子化社会个体的交易。”她举例解释道:“比如APP‘租我么’,名称看起来似乎强调了消费主义下主体性的概念,听起来好像挺自由,不像‘卖淫’是被动的购买,这个意义的伦理问题好像被回避掉了。”在她看来,有偿社交APP似乎不停地触碰这种底线——亲密关系、情感劳动是否可以交易,用各种漂亮的、符合当下社会人们认同的某些道德语言如“共享”进行装饰,但“实际上就是赤裸裸的经济形式,也是一种新的交易形式”。

由此推衍,共享男/女朋友APP无非是“在原子化社会里,用最快捷的方式满足快餐式情感服务的需求。”这种所谓安全的平台APP存在虚幻性,“一旦缺失管制一定存在风险。”该教授表示。

“这种有偿社交APP在未来并不会成为主流。”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认为,“基于感情交流的亲密关系是非常重要且难以用金钱衡量的。而共享男/女朋友APP上的这些交易契约不明确,质量难以衡量,容易导致纠纷,难以商品化,且日后交易合法化的可能性很小。”

在她看来,这类APP运营的底线在于,要“基于双方同意,双方的意愿得到充分表达,在交易过程中彼此得到尊重,并设有撤回机制,有安全保障。”

其实,不管是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近期公布的新版《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还是此前早已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微信十条)中都清楚地规定,社交APP注册用户应遵守“前台自愿后台实名”的原则。“不实名就是违规”,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朱巍指出,“特别是社交类软件很容易滋生电信诈骗、人身伤害、介绍卖淫等问题。”

网络宣传和网络内容,除了法律底线,还应该有向上向善、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底线。针对人能不能出租、自己能否就出租自己做决定的探讨,“如果只是聊天、吃饭等当然没问题,这属于人格自由的范围,但如果涉嫌衍生范围的犯罪、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这种情况性质就发生变化。”朱巍认为,“这不是说法律必须禁止,而是平台应该具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和法律义务。”他建议,要监管该类APP,必须实名注册,通过身份证号注册而不是仅通过手机号注册。要主动对实名认证中人的头像、个人介绍等相关信息进行核查,看是否涉及违法违规内容的存在,审核之后才能上线。除此之外,还要畅通举报渠道,随时随地举报。一旦出现问题,要按照网络安全法规定,向公安机关上传所有相关资料,保存期限不少于60日。

(责任编辑:董博识)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