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财经要闻

企业快急疯!高校毕业生不着急找工作了?95后:稳住,我们能赢

2017-12-11 10:37 中国青年报  作者:中青报·中青在线

导读

首批95后毕业生将步入职场。调查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现象。你怎么看?

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95后却不着急找工作了?

12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学生保持观望,企业快急疯了…

与前几年招聘会上学生挤破头投简历、着急定下工作相比,95后大学生表现大都很淡定。在随机采访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握有录用通知,但并不着急签约。

首都经贸大学的王天顺告诉记者,虽然有数家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并没有着急定下工作。他说,秋冬季招聘是考察商机、感受行业冷暖的重要机会,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一个阶段,最后的去处还要再考虑。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曦表示,自己内心没有太着急,因为觉得春招还会有机会。

北京科技大学的姜山红说:“有一句话说‘我们稳住能赢’,还是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吧。”

导读

首批95后毕业生将步入职场。调查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就业”现象。你怎么看?

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95后却不着急找工作了?

12月6日,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透露,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目前,各高校秋冬季校园招聘已逐渐接近尾声。央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相比80后、90后毕业生,95后毕业生求职紧迫度明显降低,一部分毕业生呈现出“慢择业”现象。

学生保持观望,企业快急疯了…

与前几年招聘会上学生挤破头投简历、着急定下工作相比,95后大学生表现大都很淡定。在随机采访中,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握有录用通知,但并不着急签约。

首都经贸大学的王天顺告诉记者,虽然有数家单位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但他并没有着急定下工作。他说,秋冬季招聘是考察商机、感受行业冷暖的重要机会,也是检验自己能力的一个阶段,最后的去处还要再考虑。

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曦表示,自己内心没有太着急,因为觉得春招还会有机会。

北京科技大学的姜山红说:“有一句话说‘我们稳住能赢’,还是有很多机会在等着我吧。”

对于一些毕业生的观望心态,现场一家企业感受颇深——这场招聘会是他们走访的第四所高校,秋冬招聘马上结束,但招聘计划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这名企业招聘负责人表示,面试的时候,学生会表示自己在两个月后或春节后才能入职,在此期间内会有更多的选择。

对于普通企业,很多学生热情度不高,但即便一些大型的国企对毕业生心态的变化也感受强烈。

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一家大型国企的招聘负责人对此表示很“头疼”:近两年的校招中,学生往往不是特别着急,求职意向逐年降低。“我们初期的工作,有一部分等于是白费掉了。”

平台、企业文化、职业规划、个人兴趣……与薪酬相比,95后更看重这些

选择什么样的企业?北京科技大学的孔珊珊直截了当:“我一定要热爱它才可以。”她认为,自己首先要认同企业文化,这点很重要。

北京林业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穆琳觉得,95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三观要一致,自己要做得开心。“有一个学生,我说你之前那个大公司挺好的呀,现在为什么选择了这么一个创业公司?他回答很干脆,我感兴趣啊,薪水少了三分之一也可以。”

领英发布的《2018全国校招趋势洞察》报告显示,95后在择业时十分看重雇主所能提供的平台如何。13%的受访者在校招中将专业对口的岗位作为首选,而38%的受访者表示更注重能进入理想公司而不在乎具体做什么,这一比例接近前者的三倍。

石洁是2018届的一名硕士毕业生,会计专业的她刚刚拒绝了一家收入可观的商业地产企业,在她看来,与薪资待遇相比,自身职业规划和发展空间更重要。她说:“跟我自己的职业规划发展不太一样,它的方向可能是你先做会计,发展到管理层,而我想一直在财务这个行业发展。”

应届生求职网针对2018届毕业生求职情况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2018届毕业生普遍认为工作不只是满足生计这么简单,能够满足兴趣、实现自我成长更重要。

数据显示,52%的受访者更看重个人兴趣,43%的受访者认为能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及自我成长是求职中必要的一个考量标准,21%的受访者最看重薪资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尹兆华说:“学生现在找工作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只是为了找到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就可以了,他们对到这个岗位上去能不能发挥我的特长,实现我个人的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非常关注。”

“慢就业”≠“啃老”“颓废”,折射多样化就业心态

“慢就业”正在年轻人中成为一种趋势。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是社会发展、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部分家庭的父母选择不给孩子施加就业压力,社会上“毕业马上就业”的观念也在逐渐改变。这给“慢就业”提供了土壤。

清华大学学生田丽说,现在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好了,同学们可能不光看向安家立命了。“我既然有父母的支撑,就想去看看我父母那一辈没有做成的事情,做一些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能实现人生理想的事情。”

西安文理学院教授魏奇认为,“慢就业”表达了现在年轻人更加理性选择职业、渴望全面了解社会的意愿。“年轻一代毕业生中的不少人已经不再把毕业挣钱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他们的眼光更加长远,选择利用毕业后的几个月到一年广泛地接触社会。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和人生的规划都更加清晰。”魏奇说。

浙江理工大学讲师闫肃告诉记者,年轻人之所以给社会造成“慢就业”的印象,是因为很多在老一辈人眼里算不上“正式”的工作,事实上却为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新渠道。开淘宝店铺、做代购、当主播……这些工作能够让一些学生自食其力,但是给人造成的主观印象就是学生没有就业。

北京林业大学英语专业的大四学生胡锦煜,选择了做一名插画创业者,通过经营公众号和淘宝店,将自己的作品输出成商业产品。

她说:“之后你可能二三十年都可以用来努力工作赚钱,但是只有前面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这一段时间来摸索,不断地尝试其实也是一种成长。”

谨防“慢择业”变“懒就业”!专家:需尽快进入规划状态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表示,“慢就业”大多适用于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他们没有什么家庭负担,希望能够尝试更多可能性,拥有更丰富的阅历。但是王磊也表示,“慢就业”不宜时间过长。未经选择地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能为自己的简历带来“反效果”。

调查显示,在慢择业中,一部分毕业生是为了更高质量的就业或者进行更好的人生规划,但仍有一部分毕业生并非理性。

在应届生求职网所做的调查中,选择慢择业人群,有超过60%的受访者曾经有过职业规划,但并不清晰;近20%的受访者并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且非常迷茫;拥有非常清晰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将来做什么的仅有20%。

有关专家提醒学生,慢择业过程中,需要尽快进入规划状态。

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负责人表示,不理性的慢择业可能发展成为懒就业、怕就业,对于即将走向职场的95后学生而言,自身要进行合理的定位与分析,高校也需要加强引导,进行清晰的职业规划。

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沈若萌表示,高校要搭建职业发展辅导的支持体系,包括课程职业的辅导、职场职业的教练计划等等。让学生在自己人生的每一个生涯阶段都对自己想干什么,该干什么和能干什么有一个相应专业的支持和精细化的辅导。

大学生“慢就业”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编辑:朱健斌

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记者 高晨源 魏帮军 杨小刚 汪雪梅 陈莹)、广州日报APP、界面(ID:wowjiemian)、经济参考报(记者 孙琪 陈旭)

点击上图查看:

《网友炸了!高中生“早恋”公开拥抱被开除?校方再回应》

点击上图查看:

《国足新生代战平韩国!网友:韩国队长被自己的话“打脸”了….》

点击上图查看:

不如跳舞!讲台上画风突变,被教书耽误的“艺术家”还会…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出品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