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陈云谈“用人之道 ”

学习时报  2018-01-17 08:09

原标题:陈云谈“用人之道 ”

1937年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2月,陈云开始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而此时,全国只有四万多党员,还主要集中在红军和陕甘宁地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在这种状况下,要想贯彻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必须大量发展党员和培养党的干部。然而,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和队伍的壮大,党员成分变得日益复杂,各级干部如何做好组织工作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马列学院等是当时培养干部和骨干人才的地方,1938年9月,陈云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论干部政策》的讲演,他辩证地看问题,用十二个字概括了“用人之道”。

“了解人”

“了解人”要求彻底、全面,在看到人缺点的同时也要看到优点。陈云认为,当时在用人方面存在两种毛病,一种毛病是看人只看一面,不能面面俱到。比如说在分配干部时常听到坏话,说这个人自高自大,那个人懦弱无能。陈云指出:“一个人的长处里同时也包括某些缺点,短处里同时也含着某些优点。”自高自大的人虽有缺点,但是做起事来往往比较有信心,因为这种人通常都是有一点本领的,假如给他划定范围,指明方向,让他大胆去干,他还是可以做出成绩的。而懦弱无能的人优点就在于小心谨慎,适合做机要、调查等工作。“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弱点和短处在某种程度是可以被克服的。如果领导对下级都能做到知人善用,那么“在革命队伍里,无一人不可用”。

另一种毛病就是对一个人没有根本的估计,“只看到这个人今天干了什么,没有看到他以前干些什么,只看到他本领的高低,没有看到他本质的好坏”。这种毛病就体现在对干部“随便提上来,随便放下去”,像打桩子一样,今天表现好了,把这个干部抬上了天,明天表现得坏一点,就把他打到地下去。老百姓盖房子打桩,一上一下,愈多愈好,可是对干部这样来几次,那这个干部就断送完了,“因为他的自信力早已失掉,再也不敢做工作了”,这样的用人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在江西苏区时,毛主席的弟弟毛泽覃,有人说他犯了错误,不能用了。后来扩大红军需要人手,将他派到一个区域去,他超额完成任务,许多人就又将他抬高。之后他被调往闽赣边界的游击区,几个月后,因为说了几句近于右倾机会主义的话,再加上这时恰巧又派他去扩红,但他没有取得好成绩,于是人们又说他不能用了,送到哪里都被拒绝。最后红军退出江西时,他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为革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所以,看人不能只看一时,而应有根本的估计。

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