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金融

货币政策要有更灵活调控手段

北京青年报  2018-07-14 08:28

原标题:货币政策要有更灵活调控手段

既要继续推进去杠杆,为金融机构减轻压力,保证金融市场不出现大的风险,又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放宽,保证企业的资金“血脉”不出现梗阻。特别是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微企业,更要防止在去杠杆政策导向下被忽视,导致“底层经济”运转失灵。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公布今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到今年6月底,本外币贷款余额134.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29.15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增速比上月末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9.03万亿元,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其中6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054亿元。

今年上半年,我国在经济工作中一直坚持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努力推进去杠杆的政策,从央行公布的上半年新增贷款来看,这一调控政策得到了比较坚决的执行,人民币信贷没有像前几年那样出现大幅度上涨,总体上处在可控范围。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中,由政府掌握的货币政策“龙头”的松紧,都体现了政府意志作用于经济运行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货币政策总体上表现得较为宽松,市场上流动性供应充沛,无论是地方政府引导下的投资还是企业运作,在强大的金融信贷支持下,投资兴旺,企业资金充足,就业也能得到保证。但是,由于企业生产与市场未能做到完全匹配,这种宽信贷政策对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并不是完全正向的能量,反而导致投资效率不高、产能过剩,过多的流动性轻易流入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过快增高,并传导于整个消费市场。最近几年,一些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因此,中央政府提出去杠杆的目标,严控货币信贷随意增加,是一个完全正确的方针,并已经收到了积极的效果。

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