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8 18:07 人民网-教育频道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场瞬间
2019年高考作文专题
2019年高考试题专题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长送考瞬间】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场瞬间】
【翘首以盼 首考结束--2019高考首场考试散场瞬间】
2019高考首日现场 这些画面很暖心
组图:记者探访北京高考考点 考前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2019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命题理念,追求宽广融通的命题思路。试卷符合高中课程与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贴近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有助于实现高考与等级性考试的无缝衔接;试卷坚持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考查主线,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又突出对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试卷在整体难度及其结构、题型、任务情境、设问方式等方面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努力进行创新探索;试题科学、合理、有效,没有“偏、难、怪”题目,有助于一线教育教学克服“刷题”的应试教育顽疾;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实现为国选材的重要任务。从整体上看,2019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立意高远,突出高考育人功能,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场瞬间
2019年高考作文专题
2019年高考试题专题
【眼含深情 情系子女--2019高考首日家长送考瞬间】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2019高考首日考生入场瞬间】
【翘首以盼 首考结束--2019高考首场考试散场瞬间】
2019高考首日现场 这些画面很暖心
组图:记者探访北京高考考点 考前准备工作井然有序
2019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立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继续坚持“走大道、求大气”的命题理念,追求宽广融通的命题思路。试卷符合高中课程与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贴近高中物理教学实际,有助于实现高考与等级性考试的无缝衔接;试卷坚持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考查主线,既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考查,又突出对物理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试卷在整体难度及其结构、题型、任务情境、设问方式等方面在继承中有发展,在发展中努力进行创新探索;试题科学、合理、有效,没有“偏、难、怪”题目,有助于一线教育教学克服“刷题”的应试教育顽疾;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有利于高校科学选拔人才,实现为国选材的重要任务。从整体上看,2019年高考物理北京卷立意高远,突出高考育人功能,有利于引导基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物理学科的价值引领作用
关注科技进步,注意结合我国重大科技成果,展示我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增强考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怀。例如,第18题以我国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等知识,激发了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关注科学前沿,注意选用人类文明的成果,增长考生见识,丰富考生学识,引导考生关注科学和技术发展对人类文明的深远影响。例如,第20题以2019年5月20日正式实施的新国际单位制为背景,考查了单位制,以及考生的创新思维,引导考生体会科学家持续探索科学标准和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勇气。再如,第21题以研究平抛运动为背景,层层递进,从书本知识到实验操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分组实验到演示实验、思想实验,从课文到阅读材料再到课后习题,引导考生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
关注社会生活,注意德智体美劳的结合,以物理实验和生活情境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引导考生感悟物理学科中的普适性、统一性、对称性以及物理规律中所蕴含的科学美。例如,第21题以伽利略的推断和牛顿的思想实验为背景,引导考生体会逻辑推理所蕴含的科学美感,以平抛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丰富智力劳动体验。再如,第23题以“电容充电”为背景,体现对考生创造性劳动和创新性思维的考查。
二、 围绕主干知识,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综合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
试题围绕高中物理中力学、电学等主干知识设计问题情境,以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等观念的理解和发展建构为载体,突出考查了在实际情境中建构模型,并通过科学推理、科学论证、批判质疑等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试题中对物理模型的考查,既有考生比较熟悉的经典模型,又进一步创新和深化,尤其重点考查了考生面对陌生情境的建模能力。例如,第17题考生对点电荷电场的平面分布模型比较熟悉,试题在考生认知的基础上,考查了点电荷电场的空间分布模型,体现了对考生模型建构的更高要求;第18题不仅考查同步卫星的模型,而且还涉及了各种卫星模型间的联系和差异。在第21题的实验探究中,在常见的实验方案的基础上,拓展到喷水柱、频闪照片、抛铅笔等实际问题的模型化过程;而牛顿的思想实验,则引导考生经历了模型的转化过程——从平抛运动到圆周运动。第24题中,先后对雨滴建构了两个不同的模型——球模型和圆盘模型,体现了模型建构与研究问题的对应性。
基于物理概念、规律和实事证据的推理论证是科学思维的核心。试题在这个方面也进行了重点的考查。例如,第13、15、16、22题,都是在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而第19题则是考查考生分析实验数据,基于证据,依靠推理得出关于光电效应的规律。这体现了物理研究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有机结合,突出了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应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较为综合、复杂的实际问题,是较高的科学思维水平的体现。第23、24题是在更复杂和综合的问题情境中,要求考生进行较为严密的半定量或者定量推理。
三、强化物理实验的基础性地位,多角度考查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试卷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以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基本操作为基础,深入考查考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并通过不同实验方案比较和相关实验的分析,考查考生对实验额整体认知和创新能力。试卷进一步丰富实验考查的范围,除了常见的学生实验和演示之外,还增加了思想实验的考查,如21(5)小题。
试卷重视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等细节的考查。例如,第14题考查光的衍射和干涉,考生需要熟悉两个实验联系和区别,引导教学重视实验间的分析和比较,准确把握实验现象;第21(1)、(2)a小题通过熟悉的实验情景考查是否理解实验原理及操作过程。
试卷重视在实验过程中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例如,第19题考查光电效应实验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考生需要借助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操作过程,并对其它实验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合理推理;21(2)b小题考查平抛运动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考生需要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第21(3)小题提供另外三个实验方案,考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判断方案的可行性,考查考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第21(5)小题牛顿的思想实验,深入考查考生基于真实实验进行合理猜想。
试卷以实验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体现出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鲜明特点,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例如,第23题,在研究电容器充放电的实验基础上,深入研究充放电过程的相关问题;第24题,以生活中真实常见的雨滴下落为背景素材,以实验研究的方法进行模型建构与推理论证。
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突出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物理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价值,是考试评价的重要导向。
试题重点考查通过阅读和观察,提炼信息,进行学习和理解,将图文条件转化为物理情景,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加工,从而解决问题。例如,第20题,以新SI正式实施的全新素材为背景命制试题,学生需要提取试题中所给的信息,结合所学的关于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基本物理常量等物理知识,进行信息加工,才能解决问题。同时,题中给出的信息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次新SI的科普,学生通过读题就能了解新SI通过基本物理常量定义基本单位这一重大变化及其意义。
试题考查学生建构新知识并在真实、复杂的情景中进行迁移创新的能力。例如,第23题以电容器充电为背景,要求学生通过图像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并进行合理外推获得正确结论,试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科学推理的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第24题以生活中真实常见的雨滴下落为背景素材,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科学推理论证能力,充分考查了学生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思想方法。试题先后涉及两种模型,分别是第(2)问将雨滴简化为球体模型求其下落的终极速度,第(3)问将雨滴简化为圆盘模型,证明其下落过程中的阻力与速度平方成正比。试题将宏观的空气阻力与微观视角的空气分子与圆盘碰撞相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想方法。
五、丰富试题的呈现方式,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核心素养
试卷在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分布,难度及其结构等方面设计合理。试题涉及高中物理中的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电与磁等主干知识,全面考查考生的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科学探究等能力。试卷继续调整难度结构,为高考向等级性考试平稳过渡进行了有益探索。
试题的选材更加宽广。试题的任务情境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更加接近科学研究的真实情境。试题素材关注时代发展,呈现我国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成就,例如,第18题以我国在5月17日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背景;第19题以在光电效应实验中改变入射光和入射光的相对光强记录下的实验结果为素材;第20题以2018年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修订的新国际单位制(SI)为素材;第23题以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的能量储存和电容器电量随时间变化为素材;第24题则以生活中常见的“雨滴下落”为素材。
试题信息的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利用了语言文字、图像、图形、图表等多种手段。例如,第19、23题采用图表的方式呈现信息;第13、21、23、24题涉及图像,或者考查考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或者考查考生应用图像描述物理现象;第14、20题则采用图形呈现信息,第14题利用图形呈现了单色光的干涉和衍射条纹,第20题利用图形呈现了新国际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和7个基本物理常量。
试题设问的角度多样,设问层次高低不同,从而试题难度具有良好梯度,使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例如,第21题对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共设置了5小问,其中第(2)小问有两个具体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涉及了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数据处理等常规实验项目,还进一步拓展到了思想实验,考查考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例如,第24题以“雨滴下落”为背景,分别从能量、运动与相互作用等不同角度,从观察速度-时间图像获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描绘雨滴自由下落的规律等不同层次,从雨滴的球状模型到圆盘模型等不同角度,全面考察考生的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能力。
点评人:张玉峰(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 高级教师)
丁庆红(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正高级教师)
任炜东(北京中学 正高级教师)
姜 民(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特级教师)
曾拥军(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 高级教师)
嘎油!近百所高校学长飚方言应援千万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