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今日要闻

他作画用手不用笔 每一幅作品都有家乡的“泥土味”

2019-12-26 09:21 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作者:何倩楠

谁能划船不用桨?他能作画不用笔!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相信大家都看过,影片中有一桥段是唐伯虎用祝枝山的肢体沾墨作画,当时看只觉得的脑洞真大,却没想到有一天,我的身边竟有用肢体作画的“牛人”……

只见他,指、掌、肘蘸墨,豪情挥洒,用掌纹推出山水的纹理,指肚点出草木的风韵,指甲勾勒出花草和牛羊等动物的细节。了了几下,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短短几分钟,一幅青海山水画徐徐在纸上“盛放”。

行云流水的背后,是创作者日复一日的练习。因为手指经常沾墨,他的指甲很难留长,个个指甲缝里都卡着黑墨。也就是这双手,多年来创作出了无法计数的指掌画。

马金福的双手 文思睿 摄

与画结缘

创作者名叫马金福,出生于青海西宁。幼时的他,最好奇的就是爷爷黑黑的嘴,“那时候我的爷爷嘴巴总是黑的,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开始学习玻璃画。”

马金福爷爷的作品 文思睿 摄

马金福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玻璃画手艺人,被四邻八乡亲切的称为“尕画匠”(在青海,“尕”就是小的意思)。玻璃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

想起那个时候的辉煌,马金福依然很感慨,“那个时候,新房建成、商铺开业、谁家有个大喜事,都是需要带一件玻璃画去才行,特别受大家的喜欢。”

谁能划船不用桨?他能作画不用笔!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相信大家都看过,影片中有一桥段是唐伯虎用祝枝山的肢体沾墨作画,当时看只觉得的脑洞真大,却没想到有一天,我的身边竟有用肢体作画的“牛人”……

只见他,指、掌、肘蘸墨,豪情挥洒,用掌纹推出山水的纹理,指肚点出草木的风韵,指甲勾勒出花草和牛羊等动物的细节。了了几下,却层次分明,栩栩如生。短短几分钟,一幅青海山水画徐徐在纸上“盛放”。

行云流水的背后,是创作者日复一日的练习。因为手指经常沾墨,他的指甲很难留长,个个指甲缝里都卡着黑墨。也就是这双手,多年来创作出了无法计数的指掌画。

马金福的双手 文思睿 摄

与画结缘

创作者名叫马金福,出生于青海西宁。幼时的他,最好奇的就是爷爷黑黑的嘴,“那时候我的爷爷嘴巴总是黑的,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好奇心驱使下,我开始学习玻璃画。”

马金福爷爷的作品 文思睿 摄

马金福的爷爷和父亲,都是玻璃画手艺人,被四邻八乡亲切的称为“尕画匠”(在青海,“尕”就是小的意思)。玻璃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

想起那个时候的辉煌,马金福依然很感慨,“那个时候,新房建成、商铺开业、谁家有个大喜事,都是需要带一件玻璃画去才行,特别受大家的喜欢。”

马金福父亲玻璃画作品文思睿 摄

12岁的马金福开始跟着爷爷学习玻璃画,这门手艺,不是短时间就能养成。他用了3年多的时间,才真正的学到了玻璃画的知识,同时他也“侦破”了爷爷的“黑嘴案”。“爷爷画玻璃时,因为颜料里加了铜油,颜色很难刷开,所以爷爷总是边画边沾着口水,嘴边总是染着墨迹。”

用手指画画的源泉就是这个时候产生的,“遇到大的背景时,油墨不开便会用手掌去推。像是山、云层,都是拿手掌画的,但画的特别简单。”

创作中 文思睿 摄

传承、创新父辈技艺

虽然没有进过正规的美术学校,甚至连美术培训班都没有上过。但是,马金福的绘画技艺,却有着三代人的传承。

河流应该这样画马铭言 摄

作为西宁市玻璃画的非遗传承人,马金福希望这份传统手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这是我爷爷和父亲留下的宝贵财富,到我这一代不能失传。”

但是玻璃画的时代早已过去,他知道,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有出路。“父辈们留下来的东西都很单一,就算知道需要去创新,但创新很难。”

画中的家乡山水马铭言 摄

在他一筹莫展时,是西宁市非遗中心给了他“希望”。“西宁市非遗中心是个很好的平台,他组织我们去杭州、广州等地学习!听了很多专家讲述了他们改制的故事,他们是如何改变,如何将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活化利用,这些给了我们灵感。之后,我们才把之前的玻璃画开始往其他方面发展。”

马金福作品 受访者提供 文思睿 摄

别省的成功经验给了马金福灵感,他广采博取,融会贯通,在传统水墨画艺术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指掌画艺术的内涵,搭配父辈留下的玻璃画技艺,使指掌画这一民族艺术焕发了新的生机。“从前,用指掌画画只是玻璃画的一部分。现在的话,指掌画成为了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并最终以此开拓了自己玻璃指掌画的艺术道路。

如今,马金福还在积极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他每年去外省“修炼内功”,寻师访友,博采众长,努力创出独有自己特色的玻璃指掌画。

这是玻璃画刘祎 摄

为了能让更多人“带走”他的画,他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以前的时候我们一直在玻璃上绘画!后来,我开始尝试不同材质,从在原来的玻璃,慢慢的到陶瓷、铜版纸!满足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装饰需求。就现在用的铜版纸,我都是尝试了几十种才选定的,在陶瓷上作画我琢磨了三年时间才成功!”

用指尖画牦牛马铭言 摄

多年来,他的玻璃指掌画渐渐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和影响力,还曾获得过“百花奖”的银奖,中国旅游商品大赛的特色金奖等荣誉,就连外国友人也十分喜爱他的画。“我带着玻璃指掌画去过很多地方,包括西班牙、俄罗斯、意大利等,好多外国人都来排着队收藏。他们的收藏,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

得奖作品 文思睿 摄

因为爱得深沉所以选择坚守

为了能更好的让指掌画在玻璃上绽放,他苦练画技。多年来,他养成每天早上四点多钟起来画画的习惯,从他接触玻璃画的第一天起,“冬画三九,夏画三伏。”坚持了40多年。

手掌画前景马铭言 摄

闲暇时,他便会去亲近自然,细细观察家乡的山水。他的作品,大部分都是在展现大美青海的万千气象,诸如山川秀峰、江河湖泊、飞禽走兽。

家乡的山水 文思睿 摄

尤其是他画的动物,灵活感都能透过纸张表达出来。他画的牦牛,你能感觉到毛发被风吹过的灵动感。

马金福作品文思睿 摄

他最爱的作品,是副藏羚羊图,他说:“因为它是最能说明我们青海的宝贵财富的一幅画,藏羚羊是我们在保护生态这一块。”

因为热爱自己的家乡,所以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有家乡的“泥土味”。

后面这几幅是马金福最爱的作品 文思睿 摄

未来,马金福也有了自己的规划,一是去学校教孩子们画指掌画,他希望能引导孩子们从小对老祖宗的东西产生兴趣,“我现在马上60了,我的这一门技艺,不想让它失传!学会这门技艺不是三两年就能成功的,我就想从儿童抓起,培养一些继承人。”

体验指掌画 文思睿 摄

其次,他想做一些新作品,“我想做一些,突出当前的一带一路和新丝绸之路的画作。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用我的黑黑的手画出来的大美的青海。”

他说:“我会不断的学习,不断让自己的作品适应当前的环境去发展。直到我画不动!”

这,是他的坚守!

(责任编辑:谭滢)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