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教育

沃尔洪卡街上的红色青春(海外学子寻访革命前辈的红色足迹·第九站:莫斯科)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08-13 08:47

沃尔洪卡街街景。  鞠云晖摄

沃尔洪卡街16号附近的加油站。  鞠云晖摄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正门。  (资料照片)

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的俄式建筑。  (资料照片)

(一)

沃尔洪卡街建于14世纪末,是莫斯科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它位于俄罗斯莫斯科中央行政区,在当时是沿着连接克里姆林宫和附近公路修建而成的。如今,这条街道上坐落着俄罗斯闻名的画廊、普希金博物馆、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等知名建筑。

近100年前,莫斯科中山大学便在这里。这所以孙中山先生命名的学校,建校之初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因而成为国共两党的教学培训中心。邓小平、张闻天、王稼祥、乌兰夫、伍修权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学习。

怀着对前辈的敬仰、带着追寻前辈足迹的使命,我们来到了沃尔洪卡街。这条大街虽位于市中心,但却并不是通向各大高校的必经之路,我们从地铁站出来时感到环境既熟悉又陌生。左右环顾,很难不注意到基督救世主大教堂。这座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东正教教堂,白墙金顶是它的名片,在莫斯科绝大多数制高点上都能看到这座建筑。

按照资料的记载,我们此行最重要的一站——莫斯科中山大学就位于沃尔洪卡街16号。同国内街道布局相似,俄罗斯的房屋排列也是按照奇偶顺序,交错分布于街道两侧。我们从这条街的6号开始寻找,沿街而行,8号、10号、12号依次出现,我们心中越来越兴奋,距离革命前辈们奋斗过的地方越来越近了……

又走出100米左右,我们看到了14号,紧随其后的是一座苏联时期的加油站,然而,穿过加油站却是18号。我们所要找寻的沃尔洪卡街16号仿佛消失了……

(二)

折回本应标注为16号建筑的加油站,红色底座、黄色墙面,这是一座典型的苏联风格建筑。我们步入加油站四下寻找,并没有看到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现与莫斯科中山大学有关的印记。

一位路过的行人告诉我们,他并未听说过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名字,不过,加油站后方的建筑理论上就应该是沃尔洪卡街16号。我们听从了他的建议,绕道而行转到加油站后方。但无论怎样走,后方建筑都被高耸的围墙和一道道铁门相隔。那里的保安虽然同样不了解莫斯科中山大学,却给我们出了个好主意:他建议我们前往隔壁一幢并不起眼的小楼,那里曾经是苏联科学院语言研究中心,如今归属于俄罗斯科学院的一家出版社。

我们隐隐约约有种感觉:一直所找寻的目的地,在那里可能会有答案。

站在楼前,只见门口挂着俄罗斯科学院的标牌,上面还印有曾经在这里工作、学习过的名人纪念牌。走入小楼后我们得知,这座楼的大多数房间已经归属于普希金博物馆使用,而为了扩大展厅范围,这座建筑正在进行翻修,叮叮当当的装修声在走廊上回荡。接待我们的是办公室副主任沃切斯拉夫·巴夫洛维奇先生。在与巴夫洛维奇先生的交谈中,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前世今生逐渐显现在我们的眼前。

(三)

莫斯科中山大学确实坐落于此,如果按照现在的街道布局来看,沃尔洪卡街14号和18号两栋建筑,也几乎都属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校舍范围。这里最早是沙俄的一处皇室庄园,之后改建成莫斯科省立第一男子中学,再后来改建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

当年的校舍虽然已变了模样,但行走在沃尔洪卡街,历史的印记仿佛未曾消失过,时光荏苒,草木皆是见证。

除了一幢黄墙白窗的四层小楼,据档案记载和多方考证,当时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仅有花园,同时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溜冰场等运动设施。

1925年3月,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苏联在中国失去了一位亲密的朋友,苏共高层领导很快作出决策,为纪念孙中山,苏联出资设立莫斯科中山大学,为中国培养革命人才。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培养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干部,培养中国革命的布尔什维克干部。

1926年初,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决定派遣邓小平等一行十余人离开巴黎,途经德国、波兰等国,于1月中旬到达莫斯科,之后开始了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

这所大学里的大部分老师、教授都来自苏联。其中就包括不少老布尔什维克,例如卡尔·伯恩哈多维奇·拉狄克先生,他同时也是莫斯科中山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在这里学习的学生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拥有不同经历,有的是著名的共产主义革命家或学者、有的是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有着丰富经验的实干家……大学教务处根据他们受教育程度和经验履历将这些学生分为不同的班级。

在课程设置方面,莫斯科中山大学侧重于教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时有俄语、法语、英语、德语、社会形成进化史、中国革命运动史、俄国革命史、东方革命运动史、西方革命运动史、唯物论、经济地理学、政治经济学等诸多课程。军事课程在这里也非常重要,不仅涉及理论教学,步枪、手雷等武器的使用、制作和分析军事沙盘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学期设置为两年,每周上6天课,每天8个小时。除了基础课程之外,来自中国共产党、苏联共产党、共产国际的知名人士还会定期围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中国革命进行演讲。

(四)

1927年,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国民党各级组织停止向莫斯科派遣留学生。次年,苏联政府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部合并,更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该校1930年停办。

拜访了解苏联时期历史的老教授、查阅俄罗斯共产主义史的相关资料,我们探寻了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前世与今生,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对祖国、对党的忠诚。我们不能忘记,他们不惧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我们不能忘记,他们背井离乡、远渡重洋,只为学习先进的思想知识救国于危难;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黑暗中探寻中国革命道路,执着地追求真理。

离开莫斯科中山大学旧址,坐在沃尔洪卡街边的长椅上,曾经的莫斯科中山大学仿佛出现在我眼前。时空交错,我的耳边响起了《国际歌》的旋律,远处浮现出革命先辈们忠于信仰、忠于革命的一幅幅历史画卷。

那画卷中,隐约能看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刻苦学习、奋发图强的模样,那时的他们还是青年面庞;也隐约能看到,他们结伴走在沃尔洪卡街上,畅谈未来之中国,未来之人民。莫斯科中山大学,这所对中国革命产生重要影响的“洋学府”,永远记录着曾经于这里学习的、年轻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的信仰。

(作者系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