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1 13:57 人民网 作者:黄维 韦衍行 刘颖颖
编者按: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推出“文艺星开讲”2022两会特别版系列策划,邀请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委员,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献策,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受访者供图
2021年,是文物事业迈向“十四五”崭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印发,文物规划首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召开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三星堆遗址“再醒惊天下”,重大考古发现获得世人关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博物馆改革发展与社会文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与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成效明显……人民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展望“十四五”文物事业改革发展。
建议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
人民网:今年两会您带来什么议案建议?
李群:我带来的是关于继续加大文物和考古工作经费投入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压实文物保护责任,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拓展文物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物和考古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力推动文物工作迈上新台阶。
编者按: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值此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推出“文艺星开讲”2022两会特别版系列策划,邀请文化艺术界的代表委员,为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建言献策,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受访者供图
2021年,是文物事业迈向“十四五”崭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印发,文物规划首次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召开全国革命文物工作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持续走向深入;三星堆遗址“再醒惊天下”,重大考古发现获得世人关注;“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博物馆改革发展与社会文物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与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成效明显……人民网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展望“十四五”文物事业改革发展。
建议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创新
人民网:今年两会您带来什么议案建议?
李群:我带来的是关于继续加大文物和考古工作经费投入的建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面压实文物保护责任,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全面拓展文物工作格局,全面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文物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文物和考古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全力推动文物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1年,中央财政落实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4亿元、安排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资金30亿元,财政资金规模持续增加,管理使用效益不断提高。建议今后持续加大对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经费投入力度,继续保持稳中有增。与此同时,我们也将借鉴国内外有关成熟经验做法,通过法律法规修订、出台政策性文件、鼓励开展实践探索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文物保护融资渠道,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利用。
深入实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 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
人民网:2021年,三星堆遗址、皮洛遗址、汉文帝霸陵等考古发现成果斐然。“十四五”期间,我国考古工作将重点聚焦哪些领域?
李群:2021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对外发布18项重要成果,其中有关三星堆遗址话题阅读量超70亿次、汉文帝霸陵话题阅读量超11亿次,电视节目《中国考古大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20亿次,足见社会公众对于重大考古成果的关心关注。
“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围绕考古实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中华文明史研究。深入实施“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点实施“夏文化研究”“河套地区聚落与社会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等项目。培育5-10个区域性、专题性重大考古项目,每年推动各地开展150项考古发掘项目。通过重要考古发现和持续学术研究,科学阐释中国境内人类起源、文明起源、中华文明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问题。
人民网:如何进一步激发博物馆发展活力,让博物馆更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提升公众的文化获得感?
李群:目前,我国备案博物馆达5788家,跃居世界第三位,90%以上博物馆实现免费开放,年接待观众超过10亿人次,博物馆在满足社会需求、提升国民素养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虎年春节期间,全国许多博物馆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文化活动,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内核,陪伴公众度过欢乐祥和的春节假期。
“十四五”期间,国家文物局将加快推动博物馆改革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落实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健全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推进总分馆制、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激励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提升博物馆发展活力,增强公共服务效能。二是促进协调发展。统筹博物馆区域发展、城乡发展,促进博物馆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边远地区倾斜,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博物馆建设的支持力度,为基层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更多的经费和人才保障,推动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三是深化跨界融合。实施“博物馆+”战略,促进博物馆与教育、科技、旅游、商业、传媒、设计等跨界融合,使博物馆成为赋能经济发展、助推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制定落实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博物馆建设,推动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为公众提供多元化、多样性的博物馆服务。四是丰富产品供给。加强藏品价值挖掘,推出更多原创性主题展览,持续策划《如果国宝会说话》《国家宝藏》《中国国宝大会》等精品节目,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建设国家级“云展览”平台,集中展示国家一级博物馆精品展览,大力发展云展览、云教育,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博物馆传播体系。重视把好博物馆文创产品意识形态关,不断提升质量与内涵。
发挥革命文物教育功能 用精品展陈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网: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该如何更好发挥革命文物资源优势?
李群:目前,我国共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国家文物局一直高度重视发挥革命旧址、场馆的教育功能。2021年围绕庆祝建党百年,我们实施百年党史文物保护展示工程,精心组织革命文物保护展示传承活动,支持各地推出一批重要文物展览,充分发挥红色文物资源的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党史学习教育。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管理。核定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推动一批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开展革命文物资源专项调查。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规划编制,统筹实施一批连片保护和整体展示工程。实施革命文物主题保护展示工程和省级以下革命文物保护工程。二是加大革命文化弘扬传承力度。紧紧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推介一批革命文物精品展览,更好展现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在文化建设上的重大成就,传播弘扬红色文化。实施红色基因传播传承工程,主动服务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研究确定一批见证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重要标识地,发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白皮书,推出革命文物“三个百集”微视频,让广大干部群众从革命文物中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人民网:2021年,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建成功举办,泉州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后将如何推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李群: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促进全社会对文物价值的认识,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也可以助力遗产所在地可持续发展。要强化统筹协调,抓好顶层设计与规划引领,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建设、促进共同富裕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协同推进,通过扎实推进国家重大文化战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城乡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保护与有机更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阐释,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品质,提升国民素养。要推进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让文化遗产地成为文旅融合的重要场景、成为文化生活的重要样态、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平台。要创新展示传播,重点推进做好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文化遗产价值、文化内涵和时代精神阐释,同时鼓励各地抓好承载地方乡愁记忆的历史文化遗产挖掘研究阐释,多措并举拓展文物建筑和考古遗址公园展示空间,通过提升文物原址展示标识、完善文化场馆配套设施、文创产品创意设计、传统节假日活动组织等多种形式,让文化遗产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现代文化生活,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人民网:国家文物局今年在推进文物交流与合作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
李群:今年,国家文物局以实施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为核心,继续深化拓展文化遗产国际交流合作。一是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遗产合作。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推进与更多国家商签关于防止文物走私的政府间协议和文化遗产合作的部门间协议,不断扩大历史古迹保护修复、联合考古、展览交流、人员培训等各领域合作。二是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向纵深发展。推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建设,协同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运行、亚洲文化遗产保护青年大使计划等相关工作,与更多亚洲国家商签《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三是加大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中华文物交流协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等社会资源和力量,做好文化遗产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课题研究,探索以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丰富对外宣传途径。以向国际社会讲清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和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为目标,加强联合考古,推动跨国联合申报世界遗产等工作开展。
展现中华文化时代风采 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网:“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文物事业在其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
李群:“十四五”时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文物系统将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把握坚定文化自信的历史责任,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立足新征程,要坚持保护第一,以确保文物资源安全为核心,统筹做好各级各类文物资源管理,健全文物安全长效机制。要延续文明脉络,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实证中华文明的重要作用,加强考古和历史研究,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推进“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解读文化基因、塑造历史认知、构建文明标识,展现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二是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立足新征程,要树牢新发展理念,加强改革驱动、强化创新协调,大力推进文物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激发文物事业发展活力;积极参与城乡建设绿色转型,做好文博场所节能减碳;聚合各方力量,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管理利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着力统筹协调、促进融合共享,主动融入共同富裕战略部署,积极对接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积极推动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动考古发掘、大遗址保护展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博物馆改革发展、社会文物等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文物工作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是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要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立足新征程,要提升文博单位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健全博物馆免费开放机制,优化文博单位特别是博物馆、纪念馆布局,提高展陈质量,推出博物馆展览精品,实施“博物馆+”战略,提供优质文化产品。要推动文物活化利用,多措并举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加大社会力量参与力度,建设好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支持文物旅游创新项目。要加强阐释传播,持续推进中华全媒体传播,深入实施“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以丰富生动的价值阐释、可亲可感的宣传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让文物展现时代风采、丰富百姓生活、提升国民素养。
四是把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愿景,为文明交流互鉴注入崭新活力。立足新征程,要主动适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化文物对外交流合作,开展中外联合考古、精品外展、文物追索返还等实质性合作,积极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拓展文明交流互鉴成果,加强内容研究、生产转化、传播推广,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相关链接:
田沁鑫委员:永葆敬畏之心 探索传统文化“出圈”密码
王巍代表:科技助力创意融合 考古点亮中华文明之光
张凯丽委员:“爆款”可遇不可求 用心打磨方出精品
马萧林委员:打卡博物馆成新时尚 让更多人对文物亲而近之
吴为山委员:加强线上展览,拓宽美术馆“打卡”新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