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2022-03-25 08:52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指出,有些事情是不是好事实事,不能只看群众眼前的需求,还要看是否会有后遗症,是否会“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不能靠作秀、取宠、讨巧,而要精心谋事、潜心干事,确保扫清“隐形炸弹”,严防后遗症。
化被动为主动,摆正“得”与“失”的关系。群众的需求往往反映了实际工作中的短板和不足,若找借口搪塞,甚至遮掩隐瞒,看似得到了光鲜的政绩考卷,却失去了群众的信任认可。年轻干部经受困难环境历练相对较少,面对问题挑战,有时不免被动,但年轻干部同样有思维活跃、精力充沛的特点,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靠前一步、担当作为。要坚定“为官避事平生耻”的价值导向,多比干事劲,少修“躺平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得失观,做到冲在头、抢在前、干在先,破解群众的急难愁盼。
看全局磨细节,摆正“大”与“小”的关系。胸怀全局有助于把稳大方向,确保不走错道路,但不可因此忽视细节,导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让为民办事的最终结果出了偏差、打了折扣。年轻干部工作经验不足,思考问题难免不够成熟全面,有时遇事容易浮躁,为后续的问题埋下隐患。从大局看问题的同时,也要常用“显微镜”进行细致筛查,准确研判潜在性风险和苗头性因素,避免问题恶化。“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不仅要抬头看路,也要埋头拉车,把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有机统一起来,统筹推进、各个击破,筑牢事业之基。
抓当前谋长远,摆正“快”与“慢”的关系。为民办事不是“一阵风”,对于群众的需求,不仅要着眼当前,立行立改,还应立足长远,做到常态长效。年轻干部踌躇满志、年轻气盛,有时不免过于追求快出成效、早出亮点,忽视落实的深度、广度,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要切忌“一口吃成个胖子”,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发展,既充分考虑当前的实际“定量”,又将未来的发展“变量”纳入思考,做到谋定而后动,确保为民办事不仅短期内取得显著成效,而且长期“不回潮”“不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