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29 08:51
下周一(北京时间)就是今年奥斯卡奖的颁奖日了。虽然结果我们都还不知道,但好像每个人又都提前了然于胸了,因为奥斯卡是一个悬念很小的竞赛游戏。和选美国总统一样,选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像一场美式民主竞选,片方拉票,学院会员投票,公开、透明,根据民调可以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经过年复一年的投票,什么样的影片获奖机会大,每个人都看得出来,我们说一部电影看上去获奖机会高,就说它有“奥斯卡相”。有“奥斯卡相”是拉票竞选的前提,如果一部电影没有“奥斯卡相”,那投入再多金钱、广告去推广也是白费力气。对片方来说,选好自家的种子选手很关键。
那么,什么才是有“奥斯卡相”的电影呢?
我把它看成是美国式的艺术电影,它和欧洲艺术电影的区别是,其叙事规则和视听语言手段完全脱胎自好莱坞电影,并不像欧洲艺术电影那样晦涩、前卫,即使它用了一些开创性的叙事手法,比如《低俗小说》这样的,它仍然在想方设法帮助观众看懂它。
美式艺术电影和好莱坞爆米花大片的共同点,肯定要大于它和欧洲艺术电影的共同点。它和爆米花大片的区别主要在于选题、类型、制作规模不太一样。科幻、动作、喜剧、恐怖这些偏通俗的类型几乎不会成为“冲奥片”的选择,“冲奥片”主要集中在传记、历史、严肃文学改编这些类型上。
下周一(北京时间)就是今年奥斯卡奖的颁奖日了。虽然结果我们都还不知道,但好像每个人又都提前了然于胸了,因为奥斯卡是一个悬念很小的竞赛游戏。和选美国总统一样,选奥斯卡最佳影片就像一场美式民主竞选,片方拉票,学院会员投票,公开、透明,根据民调可以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经过年复一年的投票,什么样的影片获奖机会大,每个人都看得出来,我们说一部电影看上去获奖机会高,就说它有“奥斯卡相”。有“奥斯卡相”是拉票竞选的前提,如果一部电影没有“奥斯卡相”,那投入再多金钱、广告去推广也是白费力气。对片方来说,选好自家的种子选手很关键。
那么,什么才是有“奥斯卡相”的电影呢?
我把它看成是美国式的艺术电影,它和欧洲艺术电影的区别是,其叙事规则和视听语言手段完全脱胎自好莱坞电影,并不像欧洲艺术电影那样晦涩、前卫,即使它用了一些开创性的叙事手法,比如《低俗小说》这样的,它仍然在想方设法帮助观众看懂它。
美式艺术电影和好莱坞爆米花大片的共同点,肯定要大于它和欧洲艺术电影的共同点。它和爆米花大片的区别主要在于选题、类型、制作规模不太一样。科幻、动作、喜剧、恐怖这些偏通俗的类型几乎不会成为“冲奥片”的选择,“冲奥片”主要集中在传记、历史、严肃文学改编这些类型上。
“奥斯卡相”在不同年代大不相同,若以当下为准,最有「奥斯卡相」的电影多半会拥有如下特征:
将镜头对准历史事件中的小细节,丰富我们熟悉的历史,或者颠覆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刻画伟人不为人知的侧面(阴暗面),通过人性化的细节让他显得更伟大,或是不那么伟大;将有特殊经历的真实人物搬上银幕;再现有重大进步意义的社会运动或表现运动中的领袖人物;用美国人能理解的普世真理去解释异域风情背景下的陌生故事。诸如此类,都是很受奥斯卡欢迎的电影。
“奥斯卡相”是客观存在的,当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相信它能帮助自己获奖后,电影人的创作就开始不由自主朝那个方向倾斜。这些年最终捧杯的电影,像《美丽心灵》《撞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国王的演讲》《逃离德黑兰》《为奴十二年》,无一不是拥有明显的“奥斯卡相”。
这种风气已从奥斯卡的主奖延伸到昔日更具艺术眼光的最佳外语片范畴。早些年,代表欧洲艺术电影探索最前沿的杰作,如《我的舅舅》《处女泉》《八部半》《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芬妮与亚历山大》都能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现在它们不再是获青睐的对象了,取而代之的是《无主之地》这样的幽默小品,《何处是我家》这样的种族和谐鸡汤,或像《深海长眠》以敏感议题取胜,以及捕捉人性闪光点、以情制胜的影片,绝不是说这些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电影不好,但审美选择已经窄化了,真正锐意进取的艺术电影在奥斯卡上渐渐失去机会。(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