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16 14:23 人民网 作者:李警锐 曲金铭 曹彦语
2016年3月6日,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回答记者提问……这些都被看作每年两会上的“重头戏”。2013年至2016年,李克强总理每年两会都会参加政协经济界、农业界联组讨论,和人大5个地方代表团的审议。
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热点话题,面对面回应人民关切,李克强的讲话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也包括未来施力重点,释放出相关政策走向的丰富信息。
今年李克强总理“去哪儿”?到各团组都谈了什么?讲话传递了什么信息?梳理发现,李克强参加了山东、福建、重庆、广东和新疆这五个代表团的审议,“新经济”、“动能转换”、“中国制造2025”、“双创”等关键词被重点提及,并聚焦改革、简政放权、民生建设等问题。
“向上突破、破茧成蝶”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经济”写入其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还多次谈到“互联网+”,提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2016年3月6日,李克强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参加人大代表团审议、回答记者提问……这些都被看作每年两会上的“重头戏”。2013年至2016年,李克强总理每年两会都会参加政协经济界、农业界联组讨论,和人大5个地方代表团的审议。
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讨论热点话题,面对面回应人民关切,李克强的讲话不仅涉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维度,也包括未来施力重点,释放出相关政策走向的丰富信息。
今年李克强总理“去哪儿”?到各团组都谈了什么?讲话传递了什么信息?梳理发现,李克强参加了山东、福建、重庆、广东和新疆这五个代表团的审议,“新经济”、“动能转换”、“中国制造2025”、“双创”等关键词被重点提及,并聚焦改革、简政放权、民生建设等问题。
“向上突破、破茧成蝶”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
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新经济”写入其中,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还多次谈到“互联网+”,提出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成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
3月7日,在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妙解“福建”,传递“破茧成蝶”发展韵律。福建的发展要“建”字当头,而对于如何“建”,李克强妙用了福建的简称“闽”:“从字形上看,‘闽’就是一只虫被框在里面。要向上突破、破茧成蝶,上面那一个突破‘点’,就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突破点,也是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目标的重要依托。
在经济新常态的历史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打造新动能?在参加他所在的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强调:要推进“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催生颠覆性新技术,加快新产业、新业态等“破土萌发”,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有序化解过剩产能。
李克强提出的“新经济”不仅包括通过“互联网+”等手段培育新动能,同时也包括对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参加福建代表团全体会议时,他指出,“新经济包含两大股力量,一是利用‘互联网+’、‘双创’等培育新动能,二是要改造升级传统动能。”李克强所强调的“培育新动能”,目的是与传统动能一起打造推动中国经济的“双引擎”。
对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的作用,李克强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有这样形象的说法: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抓关键”、“号准脉”,如果说“改革开放”是“关键”的话,那么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就是“脉相”。
培育新经济、发展新动能还需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的推动。李克强以山东省的浪潮和海尔等公司为例,指出要搭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等多方协同的“双创”平台,创新生产经营模式,促进分享经济成长。
在新经济浪潮中谋求发展,关键是抓住机遇。“可以说到处都有机会。不是说80年代挖了第一桶金现在就没了!还可以挖掘新的第一桶金,新的业态、技术、产业还有着更大的需求,需要我们抓住机遇。”李克强在重庆代表团审议时这样说道。
“千万不要小看家政服务,养老服务,这些是朝阳产业。”李克强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毫不掩饰对新型服务业的包容和支持态度。“过去也有保姆,政府也办敬老院,但没有成为一种业态。现在出现标准化服务,结合‘互联网+’,变成一种新型服务业。这是大产业,属于经济新动能。”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的有力推动下,新的经济模式、新的业态不断涌现,这些“新”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引擎。在这样的浪潮中关键是要把握住机遇,通过创新驱动,培育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
力促改革发展、简政放权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始终是改革发展的一大高频词,也是李克强历年两会“下团”时谈及的重点话题之一。
“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这是总理今年亲自加进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句话,意为去掉不方便老百姓办事的条条框框,政府官员不要轻易去扰民。引述这句出自《后汉书》的名言警语,充分显示了中央将简政放权进行到底的决心,要让改革发展轻装前行。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有效需求,简政放权是“关键步”。过去三年,国务院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先手棋”。
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指出,要走在促进“双中高”前列。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打破束缚社会创造力的条条框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依靠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简政”不减服务,“放权”不放责任。李克强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简政放权并不是“放任不管”,相反要加强“监管”。所谓监管,就是政府要创造一个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不能让有关系、有门路的人蛮不讲理、欺行霸市。必须让不同市场主体在竞争中受到公平对待。”
时至今日,此项改革已经棋至中盘,总体布局基本成型,但仍有很大空间。在去年考察广东给行政审批“万里长征图”打叉后,李克强9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及这张长4米、走完流程需799天的审批图。有代表说,通过简政放权,“万里”如今已变“千里”。总理说,改革还有很大空间,将来要进一步减至“百里”,甚至更短。
从减少公章“旅行”到消减公文“长征”,简政放权的足迹由点成线。可以看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成为稳增长促改革的坚实基础。简政放权之于中国,不仅是审批的减少、权力的下放,是“壮士断腕”的自我革命,更是政府治理方式革故鼎新的跨越。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
着力解决民生“痛点”
“为政之道,民生为本。我们要念之再三、铭之肺腑,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兜牢民生底线,加快脱贫攻坚,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关注民生不仅要保就业、增收入,还要推动环保,保障人民健康。”
……
过去的几天里,李克强屡次明确提到了民生建设问题。“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解决好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总理深谙此中道理,因此在参加各团审议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
如何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3月6日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李克强指出,“要把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社保、食品安全等民生‘痛点’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兜牢民生底线,加快脱贫攻坚,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能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以实际效果取信于民的施政所向。9日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钟南山代表提出要理性认识雾霾对健康的危害,并建议制定我国空气净化器质量标准。对此李克强说道,“关注民生不仅要保就业、增收入,还要推动环保,保障人民健康。健康也是生产力”。
他强调,“要进一步把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上。促进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科学有效应对雾霾等环境污染,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李克强还高度重视新疆地区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10日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会上有代表向总理提出喀什地区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在了解了详细情况后,李克强总理当即要求听会的教育部长认真研究解决。他说,“教育是发展和稳定的基础,也是新疆和全国的希望与未来”。在谈及就业问题时,李克强指出,“新疆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级政府要为各族群众创业创新搭建平台,千方百计促进就业这个最大民生”。
“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没有发展就无法改善民生,社会稳定也就没有基础。同时,社会稳定也会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李克强指出,发展是改善民生、社会稳定的关键。
民生关系到民心,为民生者得民心。“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语掷地有声,对人民做出庄严承诺。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在新的一年里民生建设将更加完善,群众的获得感也将进一步增强。(李警锐 曲金铭 曹彦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