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聚议听

南京大屠杀未被撤 语文教材修订躲不开的吐槽

2016-05-24 15:12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聚】

语文教材又改了。今年9月开学时,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使用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与修订之前相比,新修订的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15%,共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小学读背古诗增4成;在修订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等。

23日,“一则《南京大屠杀》一文被撤下”的消息让这次本来并未引起太大关注的修订成了热门话题。23日晚8时许,语文出版社刊发布声明,称只是“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的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

近十年来,语文课本也经历了不止这一次修订,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被“请出”课本,每一次的修订,也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近十年的语文课本改革删减史

●经典古诗古文名作消失

2007年,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删除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伶官传序》、《病梅馆记》等多篇古文名作。

2014年9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就消失在了上海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经典诗作。

【聚】

语文教材又改了。今年9月开学时,全国400多万中小学生将使用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新修订的语文教材。与修订之前相比,新修订的教材课文数量减少了15%,共有40%的课文被替换,同时,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有所增加,小学读背古诗增4成;在修订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等。

23日,“一则《南京大屠杀》一文被撤下”的消息让这次本来并未引起太大关注的修订成了热门话题。23日晚8时许,语文出版社刊发布声明,称只是“将温书林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文换成张纯如所写的《南京大屠杀》一书的节选,课文题目为《死里逃生》。”

近十年来,语文课本也经历了不止这一次修订,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内容被“请出”课本,每一次的修订,也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近十年的语文课本改革删减史

●经典古诗古文名作消失

2007年,部分高中语文课本删除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伶官传序》、《病梅馆记》等多篇古文名作。

2014年9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就消失在了上海小学一年级新教材中,同时被删的还有《登鹳雀楼》、《夜宿山寺》、《江雪》等7首经典诗作。

据公开报道,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

●鲁迅大“撤退”

2010年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微博上发帖称《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多篇鲁迅作品被踢出教材,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2013年修改后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被删除。

●流行歌曲进入语文教材

2005年4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语文》收入了罗大佑歌曲《现象七十二变》。

2014年6月,语文版新版教材小学一、二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已经通过教育部验收。其中,歌曲《天路》以诗歌形式入选教材;三年级的延伸阅读中,暂时还收录了台湾歌手周杰伦的歌曲《蜗牛》。

【议】

“不恰当内容”被删 哪些内容“不恰当”?

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表示,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撤换。”

比如《谁勇敢》这篇文章,有些老师建议保留下来,但最终还是更换掉了,原因就在于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蜇,用身体扑向马蜂窝,虽然保护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文本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之所以换掉这篇文章,是因为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应倡导这种行为。怎么办最好?那不是语文要讲的事,至少在选文时我们不选这种文章。”王旭明说。

另外,像把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等。也是经过专家们深思熟虑的。

据了解,教育家叶圣陶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人教社社长,在进行新中国第一代中学语文课文的编选时,便定下规矩:“入选文章要加工,思想内容要加工,语言文字也要加工!”

走还是留?“鲁迅大撤退”引发的全民讨论

语文教材这些年来这么多次修订,没有什么的热度可以跟“鲁迅大撤退”相比了。

鲁迅先生的文章每一次遭遇“删除”,都会引起全民的吐槽和讨论,反对者众,支持者也不少。

2010年,《药》等经典作品被踢出,网友纷纷为鲁迅叫屈。一位叫“末小瓶”的网友愤愤地表示:“为什么《药》会被踢出来?!当年它带给我的震撼是相当大的!难道说如今再提人血馒头已经过时?还是不敢让祖国的花朵直面鲜血淋漓的人生?”2013年,《风筝》的退出再次引发热议,甚至有网站发起“是否赞同鲁迅退出语文教材”的调查,网友怒批“忘记历史”。

也有网友表示支持,“那么多年课文一直不更改才叫人沮丧呢,哪怕这些作家其他的文章也可以用的啊。”

对此,人教社回应称“适当压缩鲁迅的作品,并非要抛弃鲁迅,而是争取选录更多优秀的作家作品,丰富中学生的阅读范围。”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材

就在现行语文课本争议不断时,一本70多年前的老课本《开明国语课本》曾走红网络。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马相武曾表示,《开明国语课本》具有一种温柔的价值内核,这是大半个世纪语文教材教辅一直缺乏的也是最珍贵的价值。

由此可以看到,在很多人看来,语文教材编选修订,不是单纯的专业或学术问题,还带有文化传承、思想熏陶和审美教育等功能。

具体到哪些文章体现这些要求,该选哪篇不选哪篇,则见仁见智,需要广泛听取专业人士和一线教师的意见。而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变迁,教材也有必要与时俱进。至于其编选是否适当,教材是否合用,还是让语文专家和真正使用教材的师生来评价。

【听】

媒体声音:

@人民日报:新课本撤掉南京大屠杀内容的传言一时引爆舆论却又匆匆反转。相关题材还在,只是替换了篇目。课本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代人的三观,因此教材的每一次增删,都会引发舆论关切。但关切理应基于事实,对变革更不该一律排斥。在守护历史记忆的同时,把握时代的脉搏,同样是教书育人的使命。

@未来网:【语文教材修订是教育进步的必然要求】作为全国几百万、上千万人使用的语文教材,编订工作不但要“讲原则”,而且也要“讲智慧”,如何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得到情感和审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精神的认同感,这无疑是一门大学问。

大V言论:

@马伯庸:《拳打镇关西》和《智取生辰纲》都是水浒里的著名片段。前者出彩在文笔描写,画面感超强,读之亲临现场;后者牛逼在情节设计,杨志上路开始,一连串细节描写看似平常,却层层勾连处处伏线,布局谋篇极见高妙。哪一段上课本,都够资格。但若只因为不符和谐社会导向,而让拳打下架,这拦路抢劫就合了?

网友热评:

@深入腹地:南京大屠杀名字千万不能换!

@HarrisonJohn1982:日本人从来没有否认侵华战争中有中国平民遇害,他们一直否认的是存在大屠杀!这篇文章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在“替换”!这篇文章的角度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经历上,而南京大屠杀则是血淋林的不下30万冤魂!用个人经历来替换宏观史实,绝对有问题!希望语文出版社能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央视新闻、京华时报、北京晚报等综合 编辑:崔競文)

(责任编辑:崔競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