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如果叶挺没死 十大元帅他最可能被挤掉

2016-05-31 15:23 光明网  

资料图:叶挺。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俘,1946年在国共协议的精神下被释放,在同年的4月8日茶山事件中壮烈牺牲,人生就此终止!

但是回顾叶将军近30年的军事生涯,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看他的历史地位,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是国民革命军当中唯一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的团长。

在解放军建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他直接就指挥了两个(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他是国共两党都承认的新四军的军长,新四军是和八路军齐名的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正规武装,是当时国共领导的抗日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

如果茶山事件中没有牺牲,以他在人民军队中的威信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解放战争中必定被委以军事重任直至建国,所以55年封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么,问题就来了:倘若1955年依然是十大元帅制的话,谁会被叶挺将军挤出去呢?先来分析一下55年授勋的这10大元帅吧:

朱德,这个也不必多说了,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的指挥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八路军的总司令、解放军的总司令,解放后是解放军的三军总司令,他不当元帅是不可能的。

资料图:叶挺。

叶挺在皖南事变中被俘,1946年在国共协议的精神下被释放,在同年的4月8日茶山事件中壮烈牺牲,人生就此终止!

但是回顾叶将军近30年的军事生涯,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中看他的历史地位,不难发现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在北伐战争时期,他就是国民革命军当中唯一由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的团长。

在解放军建军史上的三大起义中(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他直接就指挥了两个(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之一。

在抗日战争中他是国共两党都承认的新四军的军长,新四军是和八路军齐名的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正规武装,是当时国共领导的抗日战争的主要武装力量之一。

如果茶山事件中没有牺牲,以他在人民军队中的威信和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解放战争中必定被委以军事重任直至建国,所以55年封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么,问题就来了:倘若1955年依然是十大元帅制的话,谁会被叶挺将军挤出去呢?先来分析一下55年授勋的这10大元帅吧:

朱德,这个也不必多说了,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的指挥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的总司令,八路军的总司令、解放军的总司令,解放后是解放军的三军总司令,他不当元帅是不可能的。

彭德怀,平江起义的直接指挥者,后随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井冈山,在中央红军是红三军团的军团长,抗日战争时期是八路军的副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是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建国后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从红军到八路军在到解放军(志愿军)的履历说明元帅军衔跑不掉的。

刘伯承,南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红军时期是中革军委军委(后是中央军委)参谋长,八路军129师师长,解放军晋冀鲁豫司令员后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建国后任中央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老刘的元帅不是盖的!

林彪,在红军前期默默无名只是参加的南昌起义而已,但是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在井冈山时期就显露无遗,历任红一军团的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指挥了着名的平型关大捷。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军区司令员直接指挥辽沈战役并且和聂荣臻一起指挥了平津战役,后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55年封帅时年仅49岁!

聂荣臻,南昌起义领导者之一,红一军团政治委员,八路军115师副师长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华北军区司令员,和林一起指挥平津战役,后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建国后是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聂的元帅军衔也无话可说!

陈毅,南昌起义的主要成员,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的直接指挥者之一,红军主力长征后三年游击战争的直接领导者(另外一个是项英)。

这支游击部队转战8省,是新四军的前身,抗战时的新四军副军长兼一支队司令员(如果没有皖南事变,相信副军长职位会延续到解放战争),后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员、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的帅位应该没有问题吧!

徐向前,广州起义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总指挥(红军时期的声名太显赫了),八路军129师副师长,解放军华北军区副司令员,直接指挥解放太原的战役,建国后解放军的总参谋长,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不是元帅谁信啊?!

贺龙,南昌起义的直接指挥者之一(另外一个是叶挺),土地革命时期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红军第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师长,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18兵团司令员,西南各省解放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司令员,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是元帅,那么红二方面军的总指挥呢?

叶剑英,解放军建军的三大起义,他直接指挥了一个(广州起义),直接策应了一个(南昌起义),可以说直接策应的这个比直接指挥的更加传世,那是他第一次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按照现在的话说,是挽救了中国革命)。

中革军委总参谋长后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长兼红一方面军总参谋长,在长征途中识破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阴谋,第二次挽救中国革命。

抗战时八路军总参谋长兼中央军委参谋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部长,后任军事科学院第一任院长兼政委,如果说军队当中有两个军师的话,刘伯承是其一,叶剑英就是其二了!

罗荣桓,秋收起义的普通指挥员,红军时期比较平淡,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115师政治部主任,战争初期也比较平淡。

战争中、后期终显锋芒,八路军在山东战场的不利局面被他扭转,山东抗日根据地局面由此打开,解放战争任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后任四野第一政治委员,是唯一在55年被毛主席誉为第一政委的元帅!

分析:

1、鉴于以上11人的军事履历可以看出,虽然历史不能复制,假定在叶挺将军还健在的情况下,陈毅的副军长职位会延续到解放战争初期(毕竟新四军的老底是老陈创立的),叶挺会在出狱后直接安排到中央军委主持领导工作,职务最低也是个副总司令(毕竟他的军事才华显在那里,当然最重要的是军事威望)。

所以陈毅在战争的后期任野战军司令员一般是不会改变的,因此新四军正、副军长在解放后授衔元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除叶剑英、罗荣桓外其他的8位不是总司令、副总司令就是红军方面军的总指挥,所有当元帅是必然的,剩下是叶剑英和罗荣桓了,在战争年代还没有听说过哪一国的军队总参谋长不是最高军衔的,苏联如此,美国也是如此(五星上将=元帅)。

再加上叶在军队初创时期对党和军队做出的无人能比得特殊贡献(策应南昌起义和长征时及时制止红军分裂),功高盖世啊,除非建国后他主动离开军队象邓公那样,要不然叶肯定也会是元帅军衔。

而罗荣桓就不一定了,主要是体现在红军时期和八路军初期,当然在以后的天下第一军——东北野战军(后称第四野战军)任政委,协助林彪领导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这一点,评个元帅叶不为过。

2、如果1955年一定只是授衔10名元帅,叶挺又在世的话,元帅的顺序一定是这样的:朱德、叶挺、彭德怀、刘伯承、林彪、贺龙、徐向前、陈毅、聂荣臻、叶剑英。

3、当然,毛主席是那个年代最为大气的风云人物,他老人家说不准就搞个11元帅出来也不一定,谁又会知道他的心思呢?这样的话,罗荣桓还是会给授予元帅军衔的!

当然,叶挺将军早已远去,我们今日的种种推测也只能建立在“如果”的基础上。不过,抛开假想,从十大元帅真实情况来看,这十名元帅的排名也是有着极深的秘密的,其中可看出当年主席的深思熟虑!

新中国成立前后,为推进我军现代化建设、满足实际作战指挥的需要,党中央开始酝酿实行军衔制度。1955年9月27日下午5时,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授予大元帅军衔典礼,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

与他们同一批授衔的,还有10名大将、55名上将、175名中将和800余名少将。

今天,回顾那段特殊的历史,我们发现,这个名单的出炉,既非纯粹的论资排辈,也非简单的论功行赏,而是综合平衡的结果。而各位战功卓着的将军们,在授衔过程中,或为这份难得的荣誉感慨万千,或高风亮节地提出让衔,但也有人因自认为军衔过低流下了眼泪……

“山头平衡”成重要因素

哪些人可当元帅?哪些人能做将军?类似的问题,在军职军衔评定初期,被反复提及。

毕竟,面对数以万计曾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功臣,这次的“论功行赏”是否公平、公正、公开,不仅触及到他们的个人利益,还关系到大部队的稳定,谈何容易!连主席都说:“搞评衔,是很大的工作,也是很不好搞的工作。”

邓小平曾指出,“我军队历史上是由各个山头、五湖四海集中起来的。过去,有三个方面军,每个方面军又是由好多山头结合起来的,这就自然地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山头主义”。

这些“山头”,虽不如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军队那么根深蒂固,但也真实存在,在经历了数次分化组合后,关系十分复杂。按当时中央的有关规定:元帅是行政三级,享受政治局委员待遇;大将是行政四级,享受副总理待遇,自大将以上可算作党和国家领导人。

(责任编辑:余璐)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