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人民热线

武汉再现“逢雨看海” 市水务局:排水设施三年攻坚计划实施滞后

2016-06-20 16:3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陈孟)今年春夏以来,武汉市“逢雨看海”的尴尬再度重演。 6月19日迎来今年入梅后首场暴雨,武汉多地区渍水成灾,排渍抢险工作艰巨。有网民质疑,2013年武汉市政府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市水务局曾允诺“3年后不再‘看海'”,而今许诺成空,“三年攻坚计划”乃至武汉市排水防涝工作的科学性能否令人信服?日前武汉市水务局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该计划的实施存在一定滞后,但并未回答这一计划本身是否科学和适用的问题。

排水设施“三年计划”实施存在滞后

大部分重点项目2018年能投入使用

2013年,为解决排水能力不足问题,武汉市启动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计划投资约130亿元,新改扩建一批排水泵站,新建一批排水干管,缓解城市内涝问题。针对“三年计划”的实施进展,武汉市水务局回复人民网记者称,该计划已完成投资40余亿元,罗家路(二期)、常青路(二期)泵站改造工程等一批骨干排水项目建成受益,多地区的排水条件明显改善,20余处老渍水点得到缓解。对于“不看海”的承诺为何落空,该局回应称,目前来看,该计划的实施存在一定滞后,主要是一批投资大、工程规模大、实施难度大的骨干排水项目相对滞后,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人民网北京6月20日电(陈孟)今年春夏以来,武汉市“逢雨看海”的尴尬再度重演。 6月19日迎来今年入梅后首场暴雨,武汉多地区渍水成灾,排渍抢险工作艰巨。有网民质疑,2013年武汉市政府通过《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市水务局曾允诺“3年后不再‘看海'”,而今许诺成空,“三年攻坚计划”乃至武汉市排水防涝工作的科学性能否令人信服?日前武汉市水务局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该计划的实施存在一定滞后,但并未回答这一计划本身是否科学和适用的问题。

排水设施“三年计划”实施存在滞后

大部分重点项目2018年能投入使用

2013年,为解决排水能力不足问题,武汉市启动排水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计划投资约130亿元,新改扩建一批排水泵站,新建一批排水干管,缓解城市内涝问题。针对“三年计划”的实施进展,武汉市水务局回复人民网记者称,该计划已完成投资40余亿元,罗家路(二期)、常青路(二期)泵站改造工程等一批骨干排水项目建成受益,多地区的排水条件明显改善,20余处老渍水点得到缓解。对于“不看海”的承诺为何落空,该局回应称,目前来看,该计划的实施存在一定滞后,主要是一批投资大、工程规模大、实施难度大的骨干排水项目相对滞后,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征地拆迁工作影响。水务项目多涉及征地拆迁工作,尤其是后湖四期、江南泵站等一批重大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范围大,而且往往要与片区征拆工作同步进行,同时征地拆迁工作要充分考虑市民诉求,由于市民诉求多样,人为影响因素多,拆迁时间周期长,对排水项目建设进度影响较大。

二是前期审批历时长、环节复杂。由于排水项目建设是关系地区排渍安全和民生的重大项目,为确保项目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和依法依规进行,对社会和老百姓负责所有项目需经设计、规划、建设、管理等部门进行多次会商研究;同时,为充分考虑其可行性及对水环境、周边居民的影响,部分项目几易其选址、规模,使得项目实施时限相对延长,建设滞后。排水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多,程序复杂,尽管部分排水重大项目已纳入武汉市重点项目审批范畴,在武汉市审批层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对审批程序进行了简化。但部分项目涉江、涉堤、涉铁路,需国家、省相关部门和铁路部门审批,难度很大。

三是排水项目自身建设周期特点影响。排水项目建设周期特点明显,只能在非汛期(11月至次年4月份)施工,汛期考虑防汛安全需求,不能施工,客观造成排水建设项目有效工期短,致使项目普遍滞后。

武汉市水务局表示,今明两年是排水大建设的两年,部分重大项目也将陆续步入攻坚建设阶段,预计到2018年底,大部分重点项目能够建成投入使用,武汉市城市内涝问题将大大缓解。

“三年决战计划”实施的滞后,是否意味着计划本身的科学性、适用性存在问题?武汉市水务局并没有正面回答记者这一提问。

入梅后更大的降雨随时可能发生

努力做好排渍应急联动工作

武汉市水务局介绍称,19日武汉迎来今年进入梅雨期后的第一场暴雨,江夏区降雨量达196.8毫米,最大小时降雨位于东西湖区,1小时降雨量89毫米(超过30年一遇)、3小时降雨量122毫米(超过十年一遇),而入梅后更大的降雨随时都可能发生。面对年年受暴雨侵袭的局面,水务局近年也通过多项工作不断强化应对暴雨的能力。

其一是强化规划引领。武汉完成了全市排水设施普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家底”,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武汉市排水防涝专项规划;同时,大力推进排水设施建设,除加快推进实施排水三年计划外,还通过大量城市海绵设施的建设,增加城市渗蓄空间,减少城市径流,减少城市排水压力;此外,武汉也正加大排水设施的维护力度,加强排水执法管理;在此基础上,强化系统思维和科学决策,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谋划在建设城市排水深隧系统,有效提高城市排渍能力。

同时,面对“暴雨围城”的威胁,武汉市努力做好排渍应急联动工作。武汉在全国率先发布了内涝渍水风险图,将全市易渍水点标示在风险图上,针对渍水点制定了一点一策的应急和长远解决措施,并通过新闻媒体广而告之市民,减少渍水影响。同时加强对湖泊水系的调度,尽可能降低湖泊港渠水位,腾出库容,削峰调蓄。降雨前,利用手机短信平台提前发布渍水预警信息;降雨中,水务、气象、公安、消防等部门通力合作,与各区、各社区全方位建立应急调度机制,按照市防指的统一安排,迅速反应,做好应急保障工作,动员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加快渍水抽排,妥善安置受灾人员。

(责任编辑:刘瑞刚)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