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17:05 羊城晚报
南怀谦,一位1880年9月20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天主教徒。他23岁被任命为神父,三个月后,与五个同事被派往中国的汉中教区。出发时由法国马赛登船,一个月后到达上海。再沿长江经过十多个星期的航行,于1904年1月22日来到汉中,居住在教区(辖教内安康事务)总部城固县古路坝,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传教生涯。到中国后,他及其他传教士穿着当局赏给的花翎官服留影。
图为南怀谦神父自摄像。一如当时所有外国传教士,南神父入乡随俗,身穿长衫马褂,脑后留着清廷特定的发辫。
南怀谦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学习汉语,两年间先后在华阳、南坝发展教徒,建立教堂,因此,他们选定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最难得的是,他出行时总带着一架13×18或9×12厘米底版的照相机,传教的同时拍摄了大量社会、人文、风情、景物、传教活动照片。当时一次最多拍100张照片,还要辗转送回意大利冲洗。尽管这样,他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资料。可以说,没有他的作品,现代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当时社会的状况,我们应当感谢他。
图为南怀谦神父为一群幼婴付洗。他行礼时头戴祭巾,这是神职人员在中国的弥撒中佩戴的特定帽饰,在华沿用至一九二四年。
南怀谦,一位1880年9月20日出生在意大利的天主教徒。他23岁被任命为神父,三个月后,与五个同事被派往中国的汉中教区。出发时由法国马赛登船,一个月后到达上海。再沿长江经过十多个星期的航行,于1904年1月22日来到汉中,居住在教区(辖教内安康事务)总部城固县古路坝,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传教生涯。到中国后,他及其他传教士穿着当局赏给的花翎官服留影。
图为南怀谦神父自摄像。一如当时所有外国传教士,南神父入乡随俗,身穿长衫马褂,脑后留着清廷特定的发辫。
南怀谦用了整整一年时间学习汉语,两年间先后在华阳、南坝发展教徒,建立教堂,因此,他们选定利用儒学经典和介绍西方科学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最难得的是,他出行时总带着一架13×18或9×12厘米底版的照相机,传教的同时拍摄了大量社会、人文、风情、景物、传教活动照片。当时一次最多拍100张照片,还要辗转送回意大利冲洗。尽管这样,他留下了大量极其珍贵的资料。可以说,没有他的作品,现代人根本不可能知道当时社会的状况,我们应当感谢他。
图为南怀谦神父为一群幼婴付洗。他行礼时头戴祭巾,这是神职人员在中国的弥撒中佩戴的特定帽饰,在华沿用至一九二四年。
图为南怀谦神父以刀叉享用中式菜肴。
南怀谦神父与当地的合作者留影,中国人头戴西式礼帽,南神父却身穿中式长衫。南怀谦神父在中国10年,回国后在1935年去世。
图左为夏芝哇神父,图右为赵额千神父,他们身穿中式服装留影。
数名神父于1905年合影,当中包括科利地、施撒拉及奇世迪神父。
作为一个天主教传教士,拍摄教务活动是其主要任务,职业要求他经常把教内活动的照片,连同有关文字寄回教会。这些教堂有西式的、有中式的、有半西半中式的,还有一张安康教堂的照片。因为那时,安康教区属于汉中主教区管辖。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清末民初,是西方文化向汉中大量渗透的时期,这肯定是汉中第一批西洋风格的建筑,它从而打开了汉中人们的眼界。
这些大胡子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把西方音乐也带进来,他们知道中国落后地区民众几乎是目不识丁的文化状况,从意大利搬来笨重的钢琴,教圣徒们唱圣歌。
南怀谦拿着相机,不仅记录天主教的活动,也记录当地老百姓其他的信仰活动,这是一场露天的道教仪式。
汉中老百姓的生活,成为南怀谦镜头捕捉的目标,如街头理发匠在为顾客理发;渔民在河边训练鹭鸟捉鱼;农工在造纸场做工,旁边还站着公差模样的人,大概在检查监督。这两个农民挥舞大斧,将一株千年古树从根部砍断,即将倒下——中国土地虽大,但如今这种大树寥寥无几,确实是很早就开始砍伐而导致的。
这是古路坝教堂前孤儿们的合影——课间游戏的情景。孤儿们穿着统一的棉衣棉帽,干净整齐,完全没有破破烂烂、瘦弱病羸、孤苦伶仃的样子,使人们相信来传教的嘉诺撒会修女们,是一群善良的女性。有资料记载,从1887年汉中主教会成立,到1949年,汉中有孤儿院7处,收养了一万多名被父母遗弃的孤儿,由嘉诺撒会修女们关照抚养。
修女们都是有技艺的人,除了协助传教士外,还对中国学员进行各种培训。这个洋修女在教村妇织藤器,这里的人以前只是织箩筐之类,而现在织出来的背篓是典型的外国款式,犹如出口转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