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今日头条

内蒙古赤峰:玉龙盘曲自妖娆

2016-08-26 13:53 人民网  作者:唐维红 游海滨 白建平 初梓瑞 金晨 李毓涵 张志强 富丽娟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这里,可以满足你对草原的所有想象。

壮美,这里有辽阔的草原;奇崛,这里有石林、冰臼;灵秀,这里有云杉、温泉;瑰丽,这里有5大水系140处湖泊,达里诺尔湖被誉为“草原明珠”。

要寻根探源,这里是世界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是把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一千多年的“中华第一龙”出土的地方。

这里是赤峰,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

走进赤峰,倾听关于心灵和时代的故事。

幸福赤峰:富了百姓 活了经济

赤峰,辖3区7旗2县,共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1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人民网记者在赤峰采访的四天,跑了3旗1县2区。专访赤峰市委书记毕力夫时,采访即将画上句号。他问了我们的具体行程后,对我们说:喀喇沁旗的雷营子村你们一定要去看看。

从赤峰新城到雷营子村,大约8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风光秀丽,道路通畅。当我们来到雷营子村的凤梅农家院时,已近下午两点,主人刚接待完5桌客人,桌子还没有来得及收拾。

农家院的老板叫雷殿清,话不多,一看就是典型的北方男人。2014年,他和爱人杨凤梅一手经营的农家院正式开业,第一年就赚了5万元。2015年,他们投入15万元将农家院翻建,当年收回成本。今年,从5月到8月,三个月的利润已经超过13万。

可不要小看这几个数字。

雷家营子过去是有名的贫困山村,当地的歌谣唱道:“拆东墙、补西墙,穿上衣裳断口粮”。村子坐落在狭长的山沟内,长期以来雪封山、路难通,人均只有一亩半的贫瘠山地,村民习惯了“靠天吃饭”。

“咱村子过去不通路,村里的老百姓没出路”,雷殿清说。2014年,公路修通了。村里开始考虑要做些产业,带动老百姓致富。想来想去,决定建农家乐。

“一开始说要建农家乐,大家都乐了,不信,说谁来咱们这大山里头吃饭啊?”老百姓不积极,雷殿清是村支书,只好自己带头上。

结果,农家乐火了。

雷殿清夫妇站在他们的农家乐门前,笑开了花。 金晨 摄

其实,建农家乐的决策不是凭空来的。经过政府多年的扶持和开发,这里已经形成较强的旅游资源,背靠喀喇沁旗国家4A级森林公园,有龙王庙、耶律琮墓、野核桃谷、垂钓园等人文和生态景观。附近平庄、赤峰等城区的游客经常光顾。

雷殿清的农家院,人多的时候,饭菜得预订,周六日还得临时多雇人。记者看了一下他们的菜谱,能做三十多道菜。

围绕着农家乐,村里调整了产业结构,有的专门种菜,有的负责养鸡,有的开个豆腐房,食材上就形成链条,村里老百姓都参与到这个产业链里来了。

村里共有26户贫困户,贫困户和农家乐结了对子。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养鸡,供应农家乐。有劳动能力的,可以过来当服务员,工资一个月1800元,两个月就达到自治区脱贫标准了。

这正是让市委书记毕力夫心心念念的关键:怎样让这个深山里的贫困村真正走上脱贫路。一颗子活,满盘皆活。雷殿清的农家乐,就是雷家营子这盘棋的棋筋。

扶贫攻坚,这是当前的大棋。赤峰市目前有10个贫困旗县,24.3万贫困人口,占整个自治区的三分之一。精准扶贫,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真正为村民们办农家乐打下良好基础的是内蒙古正在大力推进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水、电、路、视、房;文、教、卫、保、商”,是赤峰农牧民对“十个全覆盖”工程最通俗的概括。正是“十个全覆盖”,逐步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牧民巴图孟克也尝到了旅游经济的“甜头”。

克什克腾旗素有“北京御花园”、“塞北金三角”之称。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体验草原生活。

巴图孟克用自家的蒙古包办起了“牧家乐”,还和其他牧民一起创办了“骏马之乡”,除了提供餐饮、住宿以外,主要展现难得一见的民族特色马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驯马、套马、赛马等蒙古族传统马上技能,还能品尝风味独特、味道鲜美的民族美食,当然少不了正宗的手把肉、烤全羊和神奇的马奶酒。

巴图孟克希望把“骏马之乡”打造成一个草原旅游特有的品牌。

张树森刚刚花重金对自家农家乐进行了改造。 张志强 摄

而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村),一个叫张树森的中年人则刚刚花重金改造升级了自家的农家乐。

张树森家的院子占地2700多平米,以前只能吃饭,没有客房。今年,他修建了6间客房,还建了冲水的厕所,服务更加贴心周到了。“现在所有的客房都定出去了,连我们的大炕都满着呢。” 张树森告诉我们。

这次装修改造,张树森投入了110万,除了这两年做农家乐挣的钱,还有40万的贷款和一部分亲戚朋友们的借款。

张树森初中毕业,以前在外面打工,前几年已在镇上定了居,现在,他又重新变回了农村人。他对记者说:“农村这几年变化大,不但环境好了,而且能赚钱了,不用舍家撇业出去给人家打工啦。”

张树森所在的赛沁塔拉嘎查,已有农家乐18家、烧烤经营户20家,直接带动就业380人。

旅游富了百姓,也活了经济。截至7月底,赤峰市已经接待游客950万人次,旅游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9%和22.7%。

“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

这里,可以满足你对草原的所有想象。

壮美,这里有辽阔的草原;奇崛,这里有石林、冰臼;灵秀,这里有云杉、温泉;瑰丽,这里有5大水系140处湖泊,达里诺尔湖被誉为“草原明珠”。

要寻根探源,这里是世界闻名的“红山文化”发祥地,是把中国文明史向前推进一千多年的“中华第一龙”出土的地方。

这里是赤峰,一座钟灵毓秀的城市。

走进赤峰,倾听关于心灵和时代的故事。

幸福赤峰:富了百姓 活了经济

赤峰,辖3区7旗2县,共9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61万,是内蒙古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人民网记者在赤峰采访的四天,跑了3旗1县2区。专访赤峰市委书记毕力夫时,采访即将画上句号。他问了我们的具体行程后,对我们说:喀喇沁旗的雷营子村你们一定要去看看。

从赤峰新城到雷营子村,大约80公里的路程。一路上,风光秀丽,道路通畅。当我们来到雷营子村的凤梅农家院时,已近下午两点,主人刚接待完5桌客人,桌子还没有来得及收拾。

农家院的老板叫雷殿清,话不多,一看就是典型的北方男人。2014年,他和爱人杨凤梅一手经营的农家院正式开业,第一年就赚了5万元。2015年,他们投入15万元将农家院翻建,当年收回成本。今年,从5月到8月,三个月的利润已经超过13万。

可不要小看这几个数字。

雷家营子过去是有名的贫困山村,当地的歌谣唱道:“拆东墙、补西墙,穿上衣裳断口粮”。村子坐落在狭长的山沟内,长期以来雪封山、路难通,人均只有一亩半的贫瘠山地,村民习惯了“靠天吃饭”。

“咱村子过去不通路,村里的老百姓没出路”,雷殿清说。2014年,公路修通了。村里开始考虑要做些产业,带动老百姓致富。想来想去,决定建农家乐。

“一开始说要建农家乐,大家都乐了,不信,说谁来咱们这大山里头吃饭啊?”老百姓不积极,雷殿清是村支书,只好自己带头上。

结果,农家乐火了。

雷殿清夫妇站在他们的农家乐门前,笑开了花。 金晨 摄

其实,建农家乐的决策不是凭空来的。经过政府多年的扶持和开发,这里已经形成较强的旅游资源,背靠喀喇沁旗国家4A级森林公园,有龙王庙、耶律琮墓、野核桃谷、垂钓园等人文和生态景观。附近平庄、赤峰等城区的游客经常光顾。

雷殿清的农家院,人多的时候,饭菜得预订,周六日还得临时多雇人。记者看了一下他们的菜谱,能做三十多道菜。

围绕着农家乐,村里调整了产业结构,有的专门种菜,有的负责养鸡,有的开个豆腐房,食材上就形成链条,村里老百姓都参与到这个产业链里来了。

村里共有26户贫困户,贫困户和农家乐结了对子。没有劳动能力的,可以养鸡,供应农家乐。有劳动能力的,可以过来当服务员,工资一个月1800元,两个月就达到自治区脱贫标准了。

这正是让市委书记毕力夫心心念念的关键:怎样让这个深山里的贫困村真正走上脱贫路。一颗子活,满盘皆活。雷殿清的农家乐,就是雷家营子这盘棋的棋筋。

扶贫攻坚,这是当前的大棋。赤峰市目前有10个贫困旗县,24.3万贫困人口,占整个自治区的三分之一。精准扶贫,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而真正为村民们办农家乐打下良好基础的是内蒙古正在大力推进的“十个全覆盖”工程。“水、电、路、视、房;文、教、卫、保、商”,是赤峰农牧民对“十个全覆盖”工程最通俗的概括。正是“十个全覆盖”,逐步完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克什克腾旗达来诺日镇,牧民巴图孟克也尝到了旅游经济的“甜头”。

克什克腾旗素有“北京御花园”、“塞北金三角”之称。每年数以万计的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体验草原生活。

巴图孟克用自家的蒙古包办起了“牧家乐”,还和其他牧民一起创办了“骏马之乡”,除了提供餐饮、住宿以外,主要展现难得一见的民族特色马文化。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驯马、套马、赛马等蒙古族传统马上技能,还能品尝风味独特、味道鲜美的民族美食,当然少不了正宗的手把肉、烤全羊和神奇的马奶酒。

巴图孟克希望把“骏马之乡”打造成一个草原旅游特有的品牌。

张树森刚刚花重金对自家农家乐进行了改造。 张志强 摄

而在翁牛特旗乌丹镇赛沁塔拉嘎查(村),一个叫张树森的中年人则刚刚花重金改造升级了自家的农家乐。

张树森家的院子占地2700多平米,以前只能吃饭,没有客房。今年,他修建了6间客房,还建了冲水的厕所,服务更加贴心周到了。“现在所有的客房都定出去了,连我们的大炕都满着呢。” 张树森告诉我们。

这次装修改造,张树森投入了110万,除了这两年做农家乐挣的钱,还有40万的贷款和一部分亲戚朋友们的借款。

张树森初中毕业,以前在外面打工,前几年已在镇上定了居,现在,他又重新变回了农村人。他对记者说:“农村这几年变化大,不但环境好了,而且能赚钱了,不用舍家撇业出去给人家打工啦。”

张树森所在的赛沁塔拉嘎查,已有农家乐18家、烧烤经营户20家,直接带动就业380人。

旅游富了百姓,也活了经济。截至7月底,赤峰市已经接待游客950万人次,旅游收入15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9%和22.7%。

 

魅力赤峰:这里不仅有草原

阿斯哈图石林 唐维红 摄

在赤峰市委宣传部长郭玉峰眼里,赤峰的旅游资源可以用三个“最”来形容——红山文化、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是全国考古文化命名最多的地级市;山峰、沙漠、草原、森林、温泉、冰雪、湖泊……应有尽有,旅游门类最全;东邻辽沈,南近京津塘,西北靠锡林郭勒大草原,四通八达,距锦州港220公里、北京420公里、沈阳440公里,交通最便利。

8月,正是旅游旺季。我们来到阿斯哈图石林已是下午4点钟。景区停车场停满了来自北京、河北、辽宁、山东等地的车辆。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克什克腾旗,是国家4A级景区。阿斯哈图是蒙语,汉译为“险峻的岩石”。换乘上景区的游览车,远望石林,犹如远古先人建造的城堡,平地突起,峥嵘险峻,沧桑雄浑;驶到近处,又是另一番景象,有的像“石柱”、“石丛”、“石笋”,有的好似“石塔”、“石墙”,千姿百态。

一名扛着三脚架、背着照相机的中年男子与人民网记者攀谈起来,“我来这里拍了两天了,这里真的很神奇。从不同的方位拍摄,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在不同的光照下,能让人产生不同的联想。”

顺着观光路一路上行,一名导游正在给来自山东的旅游团介绍,

“大约在7000万年以前,这里发生了剧烈的地壳变动,也就是燕山造山运动。在达里湖的位置上形成了大凹陷,燕山造山运动之后,赤峰地区近代山系雏形基本形成,地壳运动形式以升降为主,西部抬升构成大兴安岭西南段及燕山山脉北段。”

的确,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特殊的边界条件、复杂的发展演化过程及气候变迁,造就了这里的雄奇与俊美。

人民网无人机正在克什克腾草原拍摄 唐维红 摄

离开石林,汽车行驶在克什克腾旗的草原上。此时,太阳就要落山了。草原似一条绿色的毯子,一直铺到天边,零星的蒙古包、牧归的牛群、奔驰的骏马、一簇簇的白桦林……装点着这幅生机盎然的风景画。

赤峰的草原总面积达4.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里的草原属于温带草原,四季皆宜,处处皆景。由于受大兴安岭南部山地的影响,境内又多天然湖泊,气候湿润,植被茂密。

这是“中华第一龙”的仿品,真品现珍藏在国家博物馆内。 张志强 摄

当然,赤峰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千姿百态的地理奇观,更在于丰富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步入赤峰市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正是C形碧玉龙。解说员告诉记者,“中华第一龙”的真品目前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内。它集龙头、蛇身、猪鼻、马鬃四种动物元素于一体,雕刻十分精美,尤其是身体中部有个小孔,只要用线穿过小孔后悬空,龙头、蛇尾就会呈现在一条水平线上。

1971年8月,玉龙出土于赤峰市翁牛特旗境内的三星塔拉小北山,是目前发现的国内最早、体积最大的龙形玉器。它的出土标志着早在5000多年前,西辽河上游就已形成了对龙的图腾崇拜,表明赤峰是中国尚玉文化和宠龙传统的发端地。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跟随讲解员用2个小时快速游览了馆内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和蒙元文化等4个展厅。万余件的文物,80%为考古发掘成果,其中赵宝沟文化凤形陶杯、辽代鎏金铜面具、辽代三彩鸳鸯壶、清代金字《甘珠尔经》等都是镇馆之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赤峰先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真让我震撼”,一位上了年纪的游客与记者分享着观后观。据介绍,赤峰博物馆已成为红山文化、北方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的重要研究基地。

 

智慧赤峰:观念一变天地宽

在赤峰采访,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PPP。PPP是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缩写。

今年,仅 “十个全覆盖”工程,赤峰就要投入266亿多元。对赤峰来说,城市发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每一项工作都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不可谓不大。钱从哪里来?

市委书记毕力夫说,这个问题就是对干部能不能适应新常态的考验。

正是通过PPP模式,政府有效解决了资金筹措的问题。

为了研究PPP模式,毕力夫带着队伍到北京PPP研究中心学习,请专家到赤峰授课。今年3月份,赤峰市12个旗县区委书记、旗县区长闭关三天专门学习PPP。大家的讨论越来越深入:什么是基金?什么是债务?什么是Partnership?

赤峰市着力推广PPP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的同时,也助力赤峰完成了多项惠民利民的重点项目建设。

赤峰市住建委今年负责推动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城市轻轨建设等9个重点PPP项目,总投资将超过364亿元。

这些关系民生的重要项目大部分已经启动,不仅完善了政府职能、盘活了民间资金,更为百姓民生提供了切实的保障,真正实现了政府、社会资本和公众共赢。

翁牛特旗委书记南振虎说:PPP解决了三大问题,资金怎么筹,干部怎么干,社会怎么参与。

翁牛特旗兴隆地村有9 个自然村,“十个全覆盖”项目总投资3795 万元,全部采取PPP 众筹模式建设,既把原来一年的资金压力分摊到10年, 缓解了财政压力,又为企业和融资群众带来了合理回报和收益。

“观念一变天地宽,人的观念一定要创新。”这是市委书记毕力夫反复强调的话。而创新,正是推动赤峰各项事业发展的引擎。

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村民吕忠申向人民网记者介绍大棚。 唐维红 摄

老百姓的观念也在改变。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60岁的村民吕忠申,原来家中的大棚里种着西红柿。村里聘请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专家为村民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在专家的建议下,吕忠申把西红柿全部改种了提子,年收入翻了一番。

“见识多了,学习多了,才会有更宽阔的思维和更先进的创新理念。”毕力夫说,“赤峰人,是充满智慧的。”

赤峰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把金融办和国资局做强,成立市属的六大平台公司,把能力强、肯担当的干部调过来担任正处级公司经理,确保“强手里面挑强手”。

赤峰的企业同样面临着提速换挡,而契机就是“退城进园”。

在赤峰市红山工业园区和元宝山工业园区中间,有一块42平方公里的园区,这里未来将打造成赤峰的工业经济走廊。

赤峰市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收官之年做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推进赤峰制药、丹龙、蒙欣、艾克等医药企业退城入园。

毕力夫说:“我们工业一定要搞集约化,一定要搞产业链延长化,一定要搞科技主导化。”

赤峰蒙欣药业将搬迁看作企业升级的良机。在搬迁过程中,企业引进国内领先的高速压片机、高效包衣机以及多种国际先进的精密分析仪器,新增了污水处理站和废气脱硫的环保设施,确保了企业生产更加节能环保。而企业新建的质检大楼,更是达到了自治区政府的质检标准。

退城入园为赤峰东荣羊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提供了逆势增长的契机,这是他们现代化的厂房。 张志强 摄

对于赤峰东荣羊绒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来说,“退城进园”则帮助他们实现了逆势增长。他们抓住搬迁时机,积极引进意大利和德国编织机,上线了自主研发出的世界最先进的的风吸式自动化羊绒联合分梳生产线,淘汰大量落后产能设备。

在全国羊绒制品出口额下降6.8%的情况下,东荣集团却在出口创汇额上较上年增长7.7%,出口羊绒及羊绒制品位居全国第五位,出口额更是达到了历史最高的3605万美元。

红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委副书记高翔表示,截至目前,开发区承接退城入园项目33个,项目总投资66.7亿元。入驻企业有129家,安排就业2.5万,已经形成了有色金属、医药、机械、纺织四大主导产业。

 

激情赤峰:最是精神能动人

在几天的采访中,让我们感触最深的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赤峰人身上都有一股说不出的精气神儿。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却又充满着掩盖不住的激情、热情和豪情,兴奋着,忙碌着。

29岁的王艳龙长着一张娃娃脸,他是翁特牛旗东他拉村村委副主任,也是村便民服务站里最年轻的代办员。他只有高中学历,去年报名参加了翁旗党校大专课程的学习,主修农牧业经济学。“现在老百姓经常跟村干部面对面地讨论政策上的问题,我希望多学习一些和老百姓相关的知识。”他还想多学点计算机知识。“现在工作里都要用到审批系统、远程设备,不懂的话给百姓办不了事。”

翁牛特旗五分地镇镇长王建军,今年3月4日刚刚上任,原来担任翁旗的团委书记。他坦言:“当镇长四个半月,跑过的地方顶过去四年。”他现在的重点工作包括扶贫攻坚、“十个全覆盖”、基层组织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每一项都涉及千家万户。“通过自己的努力,看到村子里实实在在发生的变化,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王建军告诉记者。

在克什克腾旗采访时,我们到住处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旗委书记边中悦过来匆匆和我们打了个招呼。他正忙着“十个全覆盖”收官检查,也是刚刚回来。指着自己晒黑的面庞,他和我们开起了玩笑:“看,我已经晒成了古巴色了。”

我们在翁牛特旗采访当天,市委书记毕力夫也到了翁旗,但他一天就奔波了近800公里。他告诉我们,一跑几百公里,这是他工作的常态。

说起赤峰的干部群众,毕力夫很自豪:“我们通过发展、建设,把干部调动起来了。从过去不会干到会干,从被动干到主动干,从过去是为了工作干到现在是带着感情干,变化是非常大的。到任何一个地方,哪怕随便找一个村支书,都是精气神儿很好。”

精气神儿,是干出来的,也是“养”出来的。

文化,滋养一方水土。文化,是民族的血液和命脉。

赤峰的文化,久远、多元、包融。红山文化、青铜文化、辽文化、蒙元文化,都构成赤峰的底色。“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赤峰的文化建设也可圈可点。

王国利向人民网记者介绍公司产品 李毓涵 摄

57岁的王国利是赤峰力王工艺美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原来是赤峰市一所小学的美术老师,36岁辞职创业。力王工艺是外交部礼品定点生产企业,下一步还准备大力开拓海外市场。为了创新工艺,他至今坚持不断学习。他专门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前几天还去景德镇学习陶艺。“我每年至少有两个月的时间在钻研新技术。我准备把英语学好,然后考研,去清华美术学院系统地学习知识。”

8月10日晚,赤峰玉龙广场,座无虚席。在舞蹈《盛世欢歌》中,第十一届红山文化旅游节全市农牧民优秀节目展演敖汉旗专场拉开帷幕。来自18个乡镇、苏木、街道办事处的文艺团队将好德歌沁、敖汉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元素,向观众们呈现了敖汉旗8000年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是红山文化旅游节35场精彩演出的一场。一年一度的红山文化旅游节,已发展成为赤峰的盛大节日。表演者很多就是普通的农牧民。

我们在翁牛特旗采访时,在几个村子都看到村民们在广场上唱歌跳舞,排练节目。村村建起了文化室、图书室、村史馆。

2014年,翁牛特旗东他拉村的村民包学芝(中)和另外4户村民组了一个养殖合作社,养了90多头牛。他们每户又帮扶两个贫困户,带着大家共同致富。 张志强 摄

为生活提供艺术的滋养,为文化插上产业的翅膀。目前,赤峰同时有8个博物馆正在筹建。全市现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3个。8月6日,赤峰举行蒙冀辽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签约项目共12项,总投资达6.5亿元。

赤峰,是一幅立体的画卷。

这里,处处充满活力。这里,处处充满生机。在全国十大百姓幸福感最强城市名单中,赤峰两次入榜。

在翁旗采访时,道路两旁不仅有金黄的向日葵、绿色的玉米,还有一片片叫不出名字的树木。随行的赤峰朋友告诉我们,这是文冠木。

文冠耐旱、抗风沙,树的寿命可以长达300年。它的种子含油率高,既可以做成食用油,也可用作高级润滑剂、制油漆、肥皂和生物柴油,经济价值很高。如今,翁牛特旗已经是全国文冠成林面积最大的地区。

杨家将故事中,杨宗保“穆柯寨三取降龙木”。有一种说法,文冠就是那“降龙木”。文冠,是财富,是力量,更是希望!

此时,已过花期。据说,文冠的花朵初开为白色,逐渐变红,盛开时满树繁花,极为绚丽。

等到文冠花开时,让我们再来赤峰!

(责任编辑:李慧博)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