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今日头条

副局长写官场小说上作家富豪榜 他却说自己写的是教科书

2016-09-27 14:37 网事28号  

曾经连续三年,笔名"小桥老树"的张兵通过每年百万元以上版税荣登作家富豪榜榜单。

46岁的张兵站在记者面前,精神奕奕。

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笔名"小桥老树"的他通过每年百万元以上版税荣登作家富豪榜榜单。2012年,《侯卫东官场笔记》荣获浙江省作协、中国《文艺报》等单位联合评选的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铜奖。

张兵谦虚地告诉记者,他自己连个“官”都算不上,顶多是一个“小吏”。他更喜欢称自己的小说为“社会小说”,而不是“官场小说”。

近日,张兵正为自己的新书《巴州往事》而奔波在北京等各大城市。此时,他的身份是一个网络畅销小说作家。而他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则是一名副处级的干部。张兵曾担任重庆市永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为当地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谈成名小说,奋斗是主人公成功之道

记者:你是靠《侯卫东官场笔记》出名的,你自己怎么看这部小说?

张兵:所谓官场小说是以销售为目的的分类,从本质上来讲,我觉得自己写的只是一部社会小说。只不过因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公务员,所以小说名字才叫做“官场笔记”。实际上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各种人都有,有农民、有企业家 、有做传销的,各个职业都有。

曾经连续三年,笔名"小桥老树"的张兵通过每年百万元以上版税荣登作家富豪榜榜单。

46岁的张兵站在记者面前,精神奕奕。

从2010年到2012年,连续三年,笔名"小桥老树"的他通过每年百万元以上版税荣登作家富豪榜榜单。2012年,《侯卫东官场笔记》荣获浙江省作协、中国《文艺报》等单位联合评选的西湖·类型文学双年奖铜奖。

张兵谦虚地告诉记者,他自己连个“官”都算不上,顶多是一个“小吏”。他更喜欢称自己的小说为“社会小说”,而不是“官场小说”。

近日,张兵正为自己的新书《巴州往事》而奔波在北京等各大城市。此时,他的身份是一个网络畅销小说作家。而他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则是一名副处级的干部。张兵曾担任重庆市永川区市政园林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现为当地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谈成名小说,奋斗是主人公成功之道

记者:你是靠《侯卫东官场笔记》出名的,你自己怎么看这部小说?

张兵:所谓官场小说是以销售为目的的分类,从本质上来讲,我觉得自己写的只是一部社会小说。只不过因为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公务员,所以小说名字才叫做“官场笔记”。实际上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形形色色,各种人都有,有农民、有企业家 、有做传销的,各个职业都有。

记者当时网络上是否有类似的小说?

张兵:没有。当时网上的“官场小说”,很多是穿越的写法,比如作者穿越回去进入官场,利用他后来的知识改变命运的写法,这是主流。我写的这部小说,是纯粹的纪实题材,没有任何玄幻的痕迹,更专业的说法,就是小说里没有改变主人公命运的“金手指”,奋斗就是他的成功之道。

记者它被称作是入行公务员必看的小说,甚至是“教科书”,你怎么看?

张兵:我认为它不只是公务员要看的“教科书”,而是所有年轻人入行的“教科书”。因为所有“商场”、“官场”以及其他行业,它们的文化基因都是一样的,处事的思路和办法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各有各的地域和行业特点。它解决的是年轻人入职碰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有共性的。

谈小说创作,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刻

记者之前有媒体报道,说你最初写网络小说,是为了给孩子挣奶粉钱?

张兵:是的。大学毕业后,我夫人被分配到了北碚区,我被分配到了永川区,中间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因为两地分居,她就辞职了,来到我这边,但她做生意又亏了,这时恰好又怀上了小孩。我当时在政府机关工作,一个月的工资只有一千三四百元,有一个吃奶粉的小孩,老婆又在哺乳期,不能出去工作,这点收入怎么办嘛?

我就想用合法的手段赚钱。当时我看到,一个小说网站宣传,一个网络作家写小说一年能挣一百万元,我就动了写网络小说的心思。这些钱在政府机关是不可想象的。

记者你当时在什么机关工作?

张兵:在政法委,之后就到了园林局,此前我也在基层待过。

记者写网络小说,每个月可以挣多少钱?

张兵:当时我还在上班,每天不能保证更新小说,所以订阅不是很多,但每个月也能拿到三四千元。这已经比我的工资高多了。我写小说比较晚,年纪比较大,已经35岁了。之前一点都没有从事过文字工作,但接触到了大量的人和事,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这成了我的优势。

此外,我的写作经历和网络小说发展也是一致的。我是从小说网站发展阶段进入的,当时网上就有订阅,小说可以通过网络收费支撑。此后,小说网站进入资本阶段,大量资本进入后,伴随而生的就是IP热。

记者你写的第一部小说是什么题材?

张兵:第一本小说是一本穿越小说,叫《黄沙百战穿金甲》。后来发现,尽管穿越小说并不是我的特长,但它还是被评为那几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穿越小说之一。

谈小说“大卖”,是真实而不是“诡计”

记者《侯卫东官场笔记》火起来是在什么时候?

张兵:我写了一年半的《侯卫东官场笔记》后,就发现这部小说已经火起来了。当时是2010年,搜索引擎会发布网络小说搜索榜,“侯卫东”已经排进前十。它实际上是改变主人公命运的一部小说,改变命运是摆在不少年轻人眼前的问题,你要生存,就要改变命运。

记者你的笔触还是非常细腻的。

张兵:我的母亲是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小时候最烦她说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到什么地方去玩,她一定会吩咐说:“好好观察,回来写个日记。”当时我最讨厌这句话了,让我们玩都玩不尽兴。

但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日记写作对后来的小说创作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

记者:你觉得自己的小说为何能在众多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

张兵:真实。

因为我有着比较丰富的基层经验,我写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基层的那些事。大家喜欢它也是因为它真实,我没有去评判,只是把它们讲出来罢了,是相对客观地讲述。

我这本书写的就是时代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所以,我一直不承认这是一本“官场小说”。它写的是一个时代,只不过人物是一个公务员。我写的那些东西很多都是“吏”的事,还到不了“官”。

谈调职文联,是我主动申请去那儿的

记者单位知道了你写小说,对你是否有影响?

张兵:没有太大的影响。现在是个多元的社会,人们的包容性已经很强了,他们对我的“创业”,更多是持赞赏的态度,不会觉得我很古怪。

记者你从园林局副局长,调到文联是什么原因?

张兵:我到文联是做党组成员、副主席,也是副处级,算是平调。这是我个人的意愿与组织需要结合的决定。

其实调动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主动申请的。因为在职能部门,事情太繁杂了,占去了我很多时间,而我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很平庸的副局长,但是,作为一个专写巴渝地区小说的作者,是很优秀的。我觉得应该把我放到价值更大的地方。

谈官场:人们对其认识想象多于真实

与众多将关注点锁定在高层政治的官场小说不同,《侯卫东官场笔记》系列,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写起,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拨开中国基层官场现状。有评论认为,《侯卫东官场笔记》其实就是一部小人物的官场奋斗史。这种奋斗历程读者未必能够复制,但读的时候却很可以满足一下角色代入的快感。

身为官场中人,张兵对于“官场”也有自己的解读。他告诉记者,在任何正式文件中都难以找到“官场”这种称呼,但是官场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官场如磁场一般神秘,人们对其认识总是雾里看花,想象多于真实,甚至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和偏见。

“比如关于公务员工资问题,这是规定得清清楚楚的事,社会上许多人却总是纠缠不清,总是将贪官的收入等同于大多数基层公务员的工资,甚至还有财务教授写出了明显违背生活常识的分析公务员工资的文章。我的小说努力还原一个现实生活中正常客观的、能够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同时存在一定缺点和弱点的基层官场。”张兵如是说。

那些精彩的官场故事,是否都发生在作者身边?对于这个问题,张兵不愿多谈,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艺术来源于生活,肯定也会高于生活。”

张兵更愿意谈的,是基层政府的重要性与复杂性。他说,司马迁在《史记》中讲过:“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这话放在当代同样适用。同时,基层政府异常复杂,多数人只能接触到一个面甚至是一个点。以点带面,以偏概全,少数负面掩盖了整体正面,书上社会、网上社会与现实中国产生了颇大的距离。

“我努力想让作品尽量接近当今的基层社会,但是文学作品永远也不能完全真实,因为不管如何客观,个人的价值观还是会不知不觉渗透进文字里,我能做到的就是尽量去接近社会真实。”

(责任编辑:董菁)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