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今日头条

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政府管理网约车,如同母老虎叼小老虎过山涧

2016-09-28 17:27 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记者 刘志强 知庸 熊建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乘客说,滴滴、优步等网约车费用上涨了,补贴却越来越少,早高峰车费还须加倍,有的倍数还真不小!记者调查发现:价格存在地域差异,比如,深圳、北京市民明显感到价格上涨、补贴变少,上海市民感觉不太明显。

除了滴滴之外,其他网约车企业的价格似乎变化不大。滴滴称,目前是基础车费没涨,各地具体的补贴和奖励标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易到认为,网约车行业并不具备垄断基因,谁都可以利用价格杠杆进入市场。

以前网约车不合法,大家的关注点大都放在“合法身份”上,网约车合法之后,吐槽越来越多,更多是放在了出行体验上:外地司机越来越多、导航不给力、司机不认路、还有一些有待核实的“危险事件”……最近,《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对目前网约车运营现状进行了思考,理直,但是气和,值得一读。

评论一:网约车涨价不必太担心

价钱涨了,应该怎么看?不再烧钱,让市场有了回归理性的契机。网约车蓬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它让出行更便利、更舒适乃至更愉悦,而非更廉价。更何况,过去偏离了成本的低价还刺激出一些多余的出行需求,影响了交通状况。价格涨回来,可以让网约车与巡游车更公平地参与竞争,挤掉市场份额中的水分,也有助于公众更理性地根据真实经济成本选择出行方式。

当然,作为与亿万人有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涨价也不能太任性。此次滴滴涨价恰逢其与优步中国联姻之际,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垄断、乃至进一步涨价的担心。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乘客说,滴滴、优步等网约车费用上涨了,补贴却越来越少,早高峰车费还须加倍,有的倍数还真不小!记者调查发现:价格存在地域差异,比如,深圳、北京市民明显感到价格上涨、补贴变少,上海市民感觉不太明显。

除了滴滴之外,其他网约车企业的价格似乎变化不大。滴滴称,目前是基础车费没涨,各地具体的补贴和奖励标准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易到认为,网约车行业并不具备垄断基因,谁都可以利用价格杠杆进入市场。

以前网约车不合法,大家的关注点大都放在“合法身份”上,网约车合法之后,吐槽越来越多,更多是放在了出行体验上:外地司机越来越多、导航不给力、司机不认路、还有一些有待核实的“危险事件”……最近,《人民日报》连发三篇评论,对目前网约车运营现状进行了思考,理直,但是气和,值得一读。

评论一:网约车涨价不必太担心

价钱涨了,应该怎么看?不再烧钱,让市场有了回归理性的契机。网约车蓬勃发展,归根结底在于它让出行更便利、更舒适乃至更愉悦,而非更廉价。更何况,过去偏离了成本的低价还刺激出一些多余的出行需求,影响了交通状况。价格涨回来,可以让网约车与巡游车更公平地参与竞争,挤掉市场份额中的水分,也有助于公众更理性地根据真实经济成本选择出行方式。

当然,作为与亿万人有关的公共服务产品,涨价也不能太任性。此次滴滴涨价恰逢其与优步中国联姻之际,也引发了一些人对于垄断、乃至进一步涨价的担心。

担心不无道理,过分担心倒大可不必。要相信市场的力量。领先者固然拥有客户、车辆、数据等优势,但技术却是开放的、市场也尚未封闭。除去神州、易到等对手在紧追外,不少传统出租车企业也已转型触网,竞争主体在增加而非减少。

要相信企业的智商。即便占据优势地位、想追求高盈利,想必滴滴也不至于贸然大涨。一旦涨多了、涨快了,用户自然会用脚投票。订单减少了,最先着急的不是你我,而是滴滴。

要相信监管的作用。交通部网约车新规明确,网约车价格要采用市场调节价或政府指导价,为各地政府调控价格预留了空间。

相较之下,另一些担心反倒更为必要。比如平台企业占据了优势地位后,会不会随意提高订单抽成,让网约车司机的“份子钱”也居高不下?又如顺风车本应是合理分摊成本、免费或互助出行的方式,在其中作了信息撮合的平台到底该收多少钱?期待这些担心能够得到回应和解决,让企业、司机、用户都能从网约车的健康发展中受益得利。

评论二:网约车的“雷”得赶紧排

最近,身边朋友对网约车的看法起了一些微妙变化。

有的说,现在怎么外地车牌越来越多了?约一个走不了,约一个走不了,高峰期它进不了五环啊;有的说,约的司机连王府井都不知道在哪儿,导航末端容易掉链子,光互相找足足用了半个钟头!深圳也传出消息说,网约车司机里又有逃犯又有吸过毒的,虽然确凿信息仍待核实,但好些人冷汗都吓出来了……

老百姓对公共交通服务有两个基本需求,一个叫效率,一个叫服务。

效率就是快捷、方便,别站街边招半天手,一盏盏“空车”的红灯亮着,“过尽千帆皆不是”,就是不拉你。而愿意拉的司机又不知道哪儿有乘客,这样供需两头不见面的状况,效率低下。

服务,核心是安全、专业、舒适。牛气冲天、骂骂咧咧,这是服务不好;驾驶技术半会不会、不认路,也是服务不好。至于猥亵乘客、伤害乘客,那更是触碰红线了。

网约车,在效率上有天然优势。信息技术迅速对接了供需双方,还可以灵活议价。在服务态度改善上也有优势,技术实现了反馈管理,耍态度五星评价没了,补贴也没了。但是,在专业和安全上,却有短板。出租车是公司化管理,司机是员工,责任主体明确,进门也有门槛;很多网约车是平台化管理,海量的社会车辆汇集过来,跟平台联系松散。技术怎么样、人怎么样甚至车况如何,也“灵活”。管理不善的话,确实有隐患。

该排的雷要赶紧排,才能对得起老百姓对你的信任和支持。具体怎么办?平台要负责。新政策里明确了平台公司是责任主体,要承担承运人责任。首先要抓好准入关。车也好,司机也好,得达到基本条件。报废车和危险司机不能进,二把刀的最好提升技能再干;其次要运用好技术手段,做好全程监管和日常监管,做好车辆和驾驶员的动态管理。

对于政府来说,管理网约车,如同母老虎叼小老虎过山涧。叼得太紧,小老虎被咬死了;叼得过松,小老虎要掉到山沟里摔死。合法化是留小老虎一条生路,下一步还要留神别让它掉下去。

评论三:网约车细则可别开倒车

前两天,朋友叫了一辆网约车去火车站。车约上了,司机电话打过来,请求取消,好说歹说也不肯去。为啥?怕被抓住罚款。

网约车不是已经合法了吗?怎么还抓?原来,根据7月28日公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网约车的合法地位确实明确了,但得到11月1日《暂行办法》实施时,满足条件的私家车才可以按照一定程序转化为网约车,加入运营。

也就是说,现在路上跑的网约车还属于“无证上岗”,各地的细则大多还在掐着点儿制定中。《暂行办法》是国家层面的改革,主要是明确大方向;具体方面比如车的数量规模怎么控、运价怎么调、车辆条件具体怎么定,还得听细则的。

细则应该怎么定呢?应该两头都顾好:既要因地制宜、因城施策,也要把交通部和国办文件精神充分体现出来。

有人担心:可别把现在管理出租车的办法直接搬过来,把网约车管成了用网约的一般出租车。旧瓶装新酒,结果把新酒装旧了。

在讨论网约车到底要不要合法化时,人们对现行出租车管理办法提出过一些意见。诟病最多的有两条。一是数量管制太死,造成老百姓打车难;二是靠牌照吃舒服饭,态度差。人们希望网约车这条鲶鱼能够冲出一条新路,改变激励和约束规则,给业态带来良性改变;希望在数量和价格等指标上,能有一定的灵活性,让各市场主体充分博弈,从而达成行业动态平衡。

当然,制定规则,需要均衡各方面的利益,需要考虑现实条件和历史原因,不能从一种理想逻辑出发,如房换梁,不能硬来。出租车行业特别是司机的利益也应该充分考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要走老路、“一刀切”。多元供给、差异竞争的局面需要新规矩护航。(原文刊载于《人民日报》2016年09月20日、21日、23日社会版)

中央厨房.jpg

友好提示:本文为“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中央厨房)出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合作!

(责任编辑:何淼)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