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7 09:13 作者: 王垚 王春
16日,王永模老人讲述他找到的飞夺泸定桥英雄 摄影记者 王勤
王永模(右)和当年飞夺泸定桥战斗现场指挥员杨成武合影
81年前,
一群无名英雄的壮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81年前的大渡河畔,22位临时从各连队抽调组成敢死队的夺桥勇士,其实相互之间,都未必来得及知道姓名。他们只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红军命运的激战,眼前这座100米长、被抽去桥板的泸定铁索桥,要志在必夺。那一役,4人牺牲,18人被授予“飞夺泸定桥勇士”,但夺桥成功后,就各归各队了。泸定桥头,没有来得及留下他们的名字。更不巧的是,原本每役都该有的红军战报,在那一次遗失了。
81年后,
轻轻念出他们的名字
●目前找到的12勇士
廖大珠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连长、突击队长(1935年陕北牺牲)
王海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政治指导员(1935年陕北牺牲)
李友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党支部书记(1997年北京去世)
刘金山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党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1999年9月苏州去世)
刘梓华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副班长(1951年天津病逝)
赵长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特等机枪手(去世时间不详)
16日,王永模老人讲述他找到的飞夺泸定桥英雄 摄影记者 王勤
王永模(右)和当年飞夺泸定桥战斗现场指挥员杨成武合影
81年前,
一群无名英雄的壮举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81年前的大渡河畔,22位临时从各连队抽调组成敢死队的夺桥勇士,其实相互之间,都未必来得及知道姓名。他们只知道,这是一场关乎红军命运的激战,眼前这座100米长、被抽去桥板的泸定铁索桥,要志在必夺。那一役,4人牺牲,18人被授予“飞夺泸定桥勇士”,但夺桥成功后,就各归各队了。泸定桥头,没有来得及留下他们的名字。更不巧的是,原本每役都该有的红军战报,在那一次遗失了。
81年后,
轻轻念出他们的名字
●目前找到的12勇士
廖大珠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连长、突击队长(1935年陕北牺牲)
王海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政治指导员(1935年陕北牺牲)
李友林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党支部书记(1997年北京去世)
刘金山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党支部书记、突击指导员(1999年9月苏州去世)
刘梓华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3连 副班长(1951年天津病逝)
赵长发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特等机枪手(去世时间不详)
杨田铭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共产党员、战士(1963年上海去世)
云贵川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苗族,去世时间不详)
魏小三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
刘大贵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
王洪山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
李富仁 红一军团2师4团1营2连 战士(夺桥牺牲)
●作战指挥官
黄开湘 红一军团2师4团 团长,飞夺泸定桥战斗现场指挥员(1935年陕北去世)
杨成武 红一军团2师4团 政委,飞夺泸定桥战斗现场指挥员(2002年2月北京去世)
“22位勇士就在此集结,攀着铁索匍匐前冲……”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夏天,大渡河畔,泸定桥头,垂垂老矣的王永模对着媒体说出了这些勇士的名字:“李友林、刘梓华、刘金山……”
历史悲壮的片段在他脑中一幕幕闪过。许是舟车劳顿,许是忆起往昔心潮澎湃,年近80岁的老人突然病倒在泸定桥头。
泸定县原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永模,半生时间都在苦苦找寻飞夺泸定桥22勇士的身份。寻找之路,一走就是40多年。他欣喜于12位勇士的名字和身份终被寻到,飞夺泸定桥,不再只是一群无名英雄的壮举。而他更挂怀那10位至今无从找寻的勇士。
集齐22个名字,让冒着弹雨夺桥的22位英雄被时光和历史永远镌刻,是王永模大半生的执着。
老人
踏遍全国 艰难找到12位勇士身份
病榻之上的王永模拼尽全力地做着一切利于复健的尝试。就是为了自己有生之年,还能再多让几个名字,回到他们曾浴血飞夺的泸定桥。
这样深的泸定桥情结,始于40多年以前。
上世纪50年代,王永模从重庆被调到甘孜支援建设。到60年代,他开始负责泸定县的文化工作。“飞夺泸定桥”这段举足轻重的红军历史,更是泸定县的重要县史。然而当人问起22名夺桥勇士都是谁的时候,王永模却发现,那时他们几乎没有掌握任何信息。
很长一段时间里,对飞夺泸定桥勇士的公开记载,只有中小学课本上短短的一篇文字。出现的名字,也只有突击队队长廖大珠和指导员王海云。
找寻之路,由此开启。
40多年里,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南昌、重庆……全国都被王永模踏遍了。
艰难归艰难,收获还是不菲。12位勇士的身份,已得到最终的确认。为了把搜集到的史料和勇士的信息永远留存,花了一年多时间,王永模和曾在泸定县工作的好友赵宏将多年搜集到的泸定往事整理成书。这个月,一套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红军长征系列丛书就将出版亮相,其中由王永模和赵宏编撰的飞夺泸定桥独立成册,将成为记载飞夺泸定桥历史最全面最详实的史料。
勇士
刘梓华 曾因丢勋章受处分,如今成珍贵证据
被王永模第一个找到的勇士,是刘梓华。
那是在1975年,泸定组成调查小组,由王永模带领几位成员全国寻找。来到江西南昌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时,王永模看到了一个名叫刘梓华的红军战士的照片,其生平介绍中写着,“刘梓华同志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之一”。
调查小组随后奔赴天津,找到了刘梓华的子女核实。刘梓华早已在1951年病逝,而家中还留着他从军的日记。
没错,刘梓华就是飞夺泸定桥活下来的18勇士之一。那场战火中,刘梓华求战心切,主动成为了突击队先锋。在子女保存的档案中,还有80年前的一则特殊处分。那是刘梓华被授予的“飞夺泸定桥勋章”被他不慎遗失后,部队给他记的一个小处分。到了今天,却成为王永模寻觅而来的珍贵史料和证据。
杨田铭 为了参加敢死队,哭着求机枪手说情
2007年,在王永模等人的努力下,寻找勇士的信息开始在网上传播。
身在上海的杨党燕看到网上的消息后,给泸定县打来电话,“我父亲杨田铭是飞夺泸定桥22勇士中活下来的18勇士之一。”
仍在病中的王永模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异常兴奋,语速飞快、声音渐高。“我立即委托东方电视台的记者朋友去拜访杨党燕,后来又联系上杨党燕的妹妹杨继红。最后,终于在江西省图书馆找到了有关杨田铭的资料。”
1961年5月21日,杨田铭在《江西日报》发表了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在文章中,杨田铭记载了另一名勇士——机枪手赵长发。
“虽然杨田铭积极报名敢死队,但是因为个子太矮被拒绝。”王永模说,不甘心的杨田铭哭着求机枪手赵长发说情,让自己参加敢死队,“他说,这是个报仇雪恨的机会,自己跑得快。最后,杨田铭如愿。在夺桥过程中英勇异常。”
李友林 子女偶遇父亲雕像,后寄来证明材料
1986年,泸定县委派王永模前往北京,专程拜访当年红四团党总支书记罗华生将军。正是这次拜会,王永模才知道了另一勇士李友林的名字。
王永模有些激动,但简简单单的姓名又令他有些失望。
“1987年,李友林的四个子女在参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时,一尊名为‘李友林和他的战友们’的雕塑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王永模回忆,1988年,李友林的女儿李燕翔给泸定县委宣传部寄来信件,“他们在信中说,父亲李友林是22勇士之一,同时附了很多证明资料。”
2006年10月,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上,李友林的两个儿子参观后,留下“勇敢顽强信念在,枪林弹雨飞向前,紧握铁索生死忘,飞夺泸定勇士魂”的诗句悄然离开。
近日,“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行,与10年前一样,李友林的儿子李小满在参观展览后写道:“当年二十二勇士飞夺泸定桥,父辈创造历史;今日十三根铁索托起共和国六十七载,后辈再创辉煌。”成都商报记者 王垚 王春
来源: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