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今日头条

云南瑞丽:孔雀开屏彩蝶飞

2016-10-27 08:2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60多年前,著名军旅词曲作家杨非下连队采风来到一个祖国西南中缅边境小城,在高高的勐秀山上,站在榕树下极目远眺,山脚下的瑞丽坝子碧绿无垠,江水从坝子间缓缓流过,此情此景,触发了他的音乐创作灵感。一曲优美、婉转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从此诞生,广为流传。

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西南边境口岸明珠”云南瑞丽。

瑞丽地理方位独特,地处云南省西部,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依,一桥两国、一街两国、一寨两国等特殊地理景观构成了“世界上最和谐的国境线”。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雨润阳光,瓜果飘香。

这里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异域风情浓厚,民风淳朴。

记者一行在采访过程中,无处不感受到瑞丽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多民族之美——

行走瑞丽——

“一江一线”“一步一景”

瑞丽之美,美在自然。

国庆长假虽过,但“瑞丽游”的热度没有消散。今年瑞丽着手打造了自然生态观光、边境民俗、边关抗战历史、异国风情等特色旅游专线,可谓“一步一景”,让瑞丽旅游解决了传统旅游模式在淡季游客减少的难题,提升了人气。

这里物种多样,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68.2%。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瑞丽江穿瑞丽全境而过,山抱水,水吻山,山水相连。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和“动植物王国”,环境舒适宜居。

行走瑞丽,“一江一线”是必不可缺的关键词,“江”就是瑞丽江。

沿瑞丽江一线是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莫里热带雨林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它位于莫里峡谷境内,瑞丽江的支流扎朵河上。景区沿峡谷和溪水逆流而上,直到大瀑布。60米高的莫里瀑布从绝壁上倾泻而下,水花随风飘逸,雾化成风,像是要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舒缓筋骨,消除劳顿。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 (人民网记者曹昆摄)

“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瑞丽市旅游局局长喊沙介绍说:“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达到了每立方厘米3万多个,所以要小心哦,在这里有可能会‘醉氧’的”。

行走瑞丽还有“线”——“边境线”。在瑞丽,衣食住行唠家常都离不开这条蜿蜒曲折的“边境线”。“线”的对面就是缅甸。

银井一社129号门牌碑(人民网记者崔競文摄)

德宏州委常委、瑞丽市委书记马云峰告诉记者,在对外民间交往方面,瑞丽一直保持着与缅甸的互信交流,从方方面面全面了解缅甸。

“一寨两国”是边境民俗的典型景点。在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有个银井村,以竹棚、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国界线就从寨子中央划过,游人走在村子里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在了边境线上。

“我们这里可以说是最和谐的边境了。”瑞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梅说。话音刚落就看到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悠哉悠哉”地越过国境线进入了缅甸。记者们都吓了一跳,难道这里可以随意“越境”不成?

“当然不是。”她笑着解释,缅甸的边民都持有边民证,出入境检验非常方便快捷,“你看他已经到家了。”应声望去,发现这名男子的家就在缅方距离中缅边境线不远的地方。大家纷纷感叹比起国内许多白领“双城生活”的艰辛,这些边民们的“双国生活”却是这么轻松和方便!

跨国教育在瑞丽也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在银井小学,这里既招收中国学生,也有缅甸学生,这些缅甸小学生被称作“小小留学生”。被问到为什么要来瑞丽学习的时候,一名叫非焕的缅甸小姑娘羞涩地笑着说:“为了学汉语,以后想要在中国找工作。”

据孙加亮校长介绍,在瑞丽,像银井小学这样的跨境小学还有好几所。

玩耍中的“小小留学生”(人民网记者崔競文摄)

离“一寨两国”不算远,就是喊沙民族团结示范村,这是体验边境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去处。这里不但是‘孔雀公主’等影视剧的拍摄地,更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的传承基地。孔雀舞的传承人约相,就住在这个村子里。

约相在后台为表演做准备(人民网记者曹昆摄)

被称为“民间孔雀舞王”约相虽已年近古稀,仍活跃在各种舞台。2007年,他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继承人的称号,慕名而来学习孔雀舞的人越来越多,他干脆就把自己家的小院改造成了“教习馆”。

从2008年开馆收徒至今,约相已经教授过上千名学生。他收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民族,“只要想学爱学,我就乐意教。”

沿着这条“线”再行走,就是抗日名镇畹町。提到瑞丽之美,不得不提畹町。畹町,傣语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曾经是全国最小的县级市,以袖珍出名。在住建部近期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畹町赫然上榜。

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畹町,想要亲自走“一路”(滇缅公路)、看“一桥”(畹町桥)、瞻“一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驾“一车”(美军在二战时期投入到亚洲战场中的威利斯吉普车)、忆“一战”(滇西反攻战中围歼滇西侵华日军残部的黑山门战役)……

“瑞丽的文化多姿多彩,其中,特殊的外交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记者在畹町镇采访时,瑞丽市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1956年12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回国时,缅甸总理吴巴瑞和周恩来总理步行踏过畹町桥进入畹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后走着路回国的。

中缅友谊如今有了新的诠释。从2000年起,两国每年都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活动,“胞波”缅语意思是兄弟,来自中缅两国的数万人齐聚在边城瑞丽,载歌载舞,这成为双方对外交流的一张响亮“名片”。

就像瑞丽旅游局长喊沙所说,瑞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自然生态资源,更多的是人文资源,特色就是边境文化、抗战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交文化。

行走瑞丽,的确是一趟风味十足的文化之旅。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啰,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啰,密密的寨子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呀绿波荡漾……”

60多年前,著名军旅词曲作家杨非下连队采风来到一个祖国西南中缅边境小城,在高高的勐秀山上,站在榕树下极目远眺,山脚下的瑞丽坝子碧绿无垠,江水从坝子间缓缓流过,此情此景,触发了他的音乐创作灵感。一曲优美、婉转的《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从此诞生,广为流传。

这个美丽的地方就是“西南边境口岸明珠”云南瑞丽。

瑞丽地理方位独特,地处云南省西部,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山水相连,村寨相依,一桥两国、一街两国、一寨两国等特殊地理景观构成了“世界上最和谐的国境线”。

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雨润阳光,瓜果飘香。

这里风光秀美,物产丰富,异域风情浓厚,民风淳朴。

记者一行在采访过程中,无处不感受到瑞丽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多民族之美——

行走瑞丽——

“一江一线”“一步一景”

瑞丽之美,美在自然。

国庆长假虽过,但“瑞丽游”的热度没有消散。今年瑞丽着手打造了自然生态观光、边境民俗、边关抗战历史、异国风情等特色旅游专线,可谓“一步一景”,让瑞丽旅游解决了传统旅游模式在淡季游客减少的难题,提升了人气。

这里物种多样,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到68.2%。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瑞丽江穿瑞丽全境而过,山抱水,水吻山,山水相连。被誉为“天然森林公园”和“动植物王国”,环境舒适宜居。

行走瑞丽,“一江一线”是必不可缺的关键词,“江”就是瑞丽江。

沿瑞丽江一线是莫里热带雨林景区,莫里热带雨林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它位于莫里峡谷境内,瑞丽江的支流扎朵河上。景区沿峡谷和溪水逆流而上,直到大瀑布。60米高的莫里瀑布从绝壁上倾泻而下,水花随风飘逸,雾化成风,像是要为远道而来的游客舒缓筋骨,消除劳顿。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 (人民网记者曹昆摄)

“这里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瑞丽市旅游局局长喊沙介绍说:“空气中所含的负氧离子达到了每立方厘米3万多个,所以要小心哦,在这里有可能会‘醉氧’的”。

行走瑞丽还有“线”——“边境线”。在瑞丽,衣食住行唠家常都离不开这条蜿蜒曲折的“边境线”。“线”的对面就是缅甸。

银井一社129号门牌碑(人民网记者崔競文摄)

德宏州委常委、瑞丽市委书记马云峰告诉记者,在对外民间交往方面,瑞丽一直保持着与缅甸的互信交流,从方方面面全面了解缅甸。

“一寨两国”是边境民俗的典型景点。在中缅边境71号界碑旁有个银井村,以竹棚、村道、水沟、土埂为界,国界线就从寨子中央划过,游人走在村子里可能一不小心就踩在了边境线上。

“我们这里可以说是最和谐的边境了。”瑞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晓梅说。话音刚落就看到一名男子骑着自行车“悠哉悠哉”地越过国境线进入了缅甸。记者们都吓了一跳,难道这里可以随意“越境”不成?

“当然不是。”她笑着解释,缅甸的边民都持有边民证,出入境检验非常方便快捷,“你看他已经到家了。”应声望去,发现这名男子的家就在缅方距离中缅边境线不远的地方。大家纷纷感叹比起国内许多白领“双城生活”的艰辛,这些边民们的“双国生活”却是这么轻松和方便!

跨国教育在瑞丽也形成了一道特有的风景。在银井小学,这里既招收中国学生,也有缅甸学生,这些缅甸小学生被称作“小小留学生”。被问到为什么要来瑞丽学习的时候,一名叫非焕的缅甸小姑娘羞涩地笑着说:“为了学汉语,以后想要在中国找工作。”

据孙加亮校长介绍,在瑞丽,像银井小学这样的跨境小学还有好几所。

玩耍中的“小小留学生”(人民网记者崔競文摄)

离“一寨两国”不算远,就是喊沙民族团结示范村,这是体验边境少数民族文化的好去处。这里不但是‘孔雀公主’等影视剧的拍摄地,更是国家首批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的传承基地。孔雀舞的传承人约相,就住在这个村子里。

约相在后台为表演做准备(人民网记者曹昆摄)

被称为“民间孔雀舞王”约相虽已年近古稀,仍活跃在各种舞台。2007年,他获得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雀舞)继承人的称号,慕名而来学习孔雀舞的人越来越多,他干脆就把自己家的小院改造成了“教习馆”。

从2008年开馆收徒至今,约相已经教授过上千名学生。他收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和条件不分年龄、不分男女、不分民族,“只要想学爱学,我就乐意教。”

沿着这条“线”再行走,就是抗日名镇畹町。提到瑞丽之美,不得不提畹町。畹町,傣语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曾经是全国最小的县级市,以袖珍出名。在住建部近期公布的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中,畹町赫然上榜。

许多人不远万里来到畹町,想要亲自走“一路”(滇缅公路)、看“一桥”(畹町桥)、瞻“一碑”(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驾“一车”(美军在二战时期投入到亚洲战场中的威利斯吉普车)、忆“一战”(滇西反攻战中围歼滇西侵华日军残部的黑山门战役)……

“瑞丽的文化多姿多彩,其中,特殊的外交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记者在畹町镇采访时,瑞丽市委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介绍,1956年12月16日,周恩来总理在缅甸进行友好访问,回国时,缅甸总理吴巴瑞和周恩来总理步行踏过畹町桥进入畹町。这是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后走着路回国的。

中缅友谊如今有了新的诠释。从2000年起,两国每年都举办中缅胞波狂欢节活动,“胞波”缅语意思是兄弟,来自中缅两国的数万人齐聚在边城瑞丽,载歌载舞,这成为双方对外交流的一张响亮“名片”。

就像瑞丽旅游局长喊沙所说,瑞丽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有自然生态资源,更多的是人文资源,特色就是边境文化、抗战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以及外交文化。

行走瑞丽,的确是一趟风味十足的文化之旅。

 

“两头”瑞丽——

石头会唱歌 木头会说话

瑞丽之美,美在物产。

来瑞丽购物旅游,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瑞丽有两头”,这两头指的就是石头和木头,这是瑞丽的两张“名片”。

“玉出云南,玉从瑞丽”,瑞丽有史以来就是缅甸翡翠进入中国的主要通道之一。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瑞丽就率全国之先,建立起了中国第一个翡翠珠宝专业市场。除了“东方珠宝城”,瑞丽还拥有“中国红木家具产业基地”和“中华红木文化特色产业之都”的称号。这里汇聚了东南亚、南亚及全国各地的“淘宝”之人,行家手中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石头,可能就是价值连城的“宝贝”。

瑞丽姐告玉城市场内商户们在洽谈生意(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摄)

上午8点到10点,是姐告玉城早市最忙碌的时候,市场内人头攒动,一排排的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玉石毛料、成品。姐告玉城从2000年开办至今,规模翻了好几倍,目前发展成为占地30多亩,拥有门店商户380多个,小摊位上千个的大型玉石市场。

记者一行来到市场的时候,正值一些商户开市,商户们有的忙着摆摊,有的忙着招呼客人,有的抽空赶紧吃两口早餐,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今年49岁的缅甸商人肯貌温是1987年来到中国的,已经在中国娶妻生子,作为姐告区发展繁荣的见证者和受益者,现在对他来说可能已经分不清他乡和故乡了。

“我1993年就在这里开店了,那时候这里还只是个小村庄,现在变化太大了。”谈起姐告的变化他很是感慨。

陈云龙则是地道的瑞丽人,1996年在姐告与朋友合伙做房地产生意。“虽然房地产生意失败了,但是当年我们立起的一块‘天涯地角’的碑,如今却成了姐告的一个景点。”记者顺着陈云龙手指的方向望去,一群游客正在“天涯地角”处拍照留念。

1999年,陈云龙才开始做玉石珠宝生意,虽然起步并不算早,但正赶上2000年姐告开始实施“境内关外”政策。

“那时候,我的珠宝店一年的营业纯收入在200多万呢!”陈云龙对记者说,自己是姐告边贸区优惠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积累,瑞丽汇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这些人传承了中国各地的玉雕精髓,又结合了瑞丽地方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瑞丽工”。现在,“瑞丽工”不仅成为了国内玉雕行业中一个响亮的名字,以王朝阳、段华竹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青年优秀玉雕师更成为了玉雕界的“名师大家”。

但是受国际大形势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玉石市场行情有些下滑,“现在生意没有以前好做,利润低了很多,但是出货量大了。” 经营中高档玉器成品的林中奇说,现在消费者大多回归理性,更加注重玉器的品质。

玉雕大师段华竹和她的创意玉雕饰品(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摄)

如何让传统的玉石行业实现转型升级?这是摆在“瑞丽工”面前的一个课题,也是瑞丽面临的一个课题。

“玉石产品过去两极分化严重,低端产品缺乏设计,高端产品更偏向艺术品、收藏品属性。而巨大的中端消费市场却被忽视。” 段华竹说,“市场不是缺乏需求,而是没有给消费者选择的机会。”

她创新推出的“花系列”等多个系列的玉雕配饰,还没做推广就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用创意引领消费升级”,成为段华竹给传统玉石产业转型升级开出的药方。

与玉石行业“同命相连”,如今瑞丽的红木行业也面临洗牌。“两头”行业出奇得相似,“两年前的红木市场是以原木的材质来决定成品的价格,而现在则注重工艺、器形和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志文红木的创始人邓志文说。

面对挑战,要敢于出招。瑞丽市委书记马云峰说:“玉石、红木是瑞丽的招牌产业,下一步我们要通过优惠政策和人才激励政策来巩固和提升这一传统产业,促进‘两头’产业转型升级。”

瑞丽人知道,有形的是珠宝,无形的是观念。市场的“突围”最终要落在创作的转型上。市场的需求变了,玉石也好,红木也好,独具特色的工艺、作品中传递的感悟与文化也会随之而变,“与时而动”才是作品真正的生命力所在。

正如马云峰所说,瑞丽在发展中想要发挥好自己的优势,“必须要做好文化事业,就是发展软实力。”

 

创新瑞丽——

美在产业 富在观念

张国荣来自云南大理,原本是一名艺术类老师。2000年和朋友一起偶然来到瑞丽旅游,就被边陲灿烂的民族文化深深打动。

来到瑞丽,张国荣结合自己所学,从工艺美术做起,结合当地特色,不断创新发展,开创出特色餐饮、文化美食等一系列文化产品。如今,他的名下已注册4家企业,有工作室,有餐厅,有酒店。

目前,由张国荣主持设计的很多民族文化产品和风情建筑已经走进百姓视野,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他说,“灿烂的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实际上,正是他这种创新性的继承让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银翔摩托车成品质量检验工作平台(人民网记者孙博洋摄)

成为国家级开发开放试验区后,瑞丽积极重新布局产业结构。除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引进新的项目,尤其是利用区位优势,引进针对缅甸以及东南亚市场的项目成为瑞丽经济工作的亮点。

马云峰说:“瑞丽的产业转型升级,一是要考虑缅甸和南亚、东南亚市场的需求,同时考虑它们的原材料资源,然后结合瑞丽的区位优势,集中打造装备制造业、消费电子业、药品食品业。”

“肯博”这个摩托车品牌对于国人来说可能较陌生,但是在缅甸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肯博品牌的拥有者是重庆银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银翔集团开始投资建设瑞丽环山工业园,并成立云南银翔机车制造有限公司,2016年3月20日正式投产,生产的摩托车主要销往缅甸并辐射南亚、东南亚。

“来瑞丽设厂,一是当地政府的‘五免五减半’优惠政策,二是看上了瑞丽这个边境口岸的区位优势,三是低廉的人力成本,四是我们针对的是缅甸市场,在瑞丽设厂生产,就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云南银翔机车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唐丽说。

今年20岁的杨晓娟来自缅甸贵概,由于工作认真努力,又会说中文,当上了银翔“部装组”的组长,管理着30多名员工。

除了银翔,瑞丽根据自身优势和产业布局需要,陆续引进了北汽瑞丽汽车项目、修正药业项目、三一重工项目。目前,瑞丽承接国内剩余生产力梯度转移,打造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成为“立足国内,面向缅甸,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平台。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对云南而言,这既是一种期待,也是一个机遇。对瑞丽,更是如此!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州委书记、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俊强说:“瑞丽试验区到底要做些什么、试验什么,现在都很清晰明了,主要就是突出通道枢纽、产业基地、交流平台三个功能。”

正是当地干部群众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观念,让瑞丽从边贸小镇走到产业新城,从旅游城市到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伴随着沿边开发、大通道建设的实施,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的特有政策、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已经开始让国内外企业家重新认识瑞丽。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瑞丽围绕通道枢纽、产业基地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定位,已经做好了更进一步开发开放的准备,在“十三五”期间努力打造升级版的瑞丽实验区。

 

开放瑞丽——

“朝里”百业兴旺 “朝外”边贸繁荣

瑞丽曾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是云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瑞丽就在全国全省率先实施沿边开放,创造了“全国边贸看云南、云南边贸看瑞丽”的辉煌业绩,瑞丽一度成为国家多项陆路口岸开放政策的试验区和“先行者”。

瑞丽口岸是中国最大的对缅贸易陆路口岸,与缅甸国家级口岸木姐对开。多年来,瑞丽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云南省对缅贸易的60%以上,占全国对缅贸易的30%左右,出口商品经缅甸转销至孟加拉、印度等国。瑞丽口岸由市场自发培育形成了以瑞丽口岸为核心枢纽的“中国—缅甸—孟加拉—印度”货物通道、资源通道、人员通道、信息通道。

瑞丽作为多民族聚居区,这里有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意人、手艺人、打工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他们在这片包容的土地上,和谐的气氛中,挥洒汗水,自强不息,为自己美好的明天打拼。

“瑞丽是个小城市,人口不多,但却是三三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三分之一外地人,三分之一是外国人,大家都融洽地生活在一起,打拼在一起。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在这里共生。”瑞丽宣传部部长排云祥说。

姐告边境贸易区位于瑞丽江的东岸,瑞丽市区南面4公里处,是云南省最大的边贸口岸。“姐告”在傣语里的意思是“老城”,姐告陆路直接与缅甸的国家级口岸木姐相连。

今年44岁的湖南人张云杰在姐告开设医疗诊所多年,在当地社区甚至是缅籍务工者中小有名气。

“刚来到姐告,眼前一片荒凉。得益于一系列优惠政策,姐告发展迅速。”张云杰对记者说,前来他的诊所看病的以缅籍居多。

“瑞丽姐告的医疗条件和水平比缅甸木姐好,大多数边民都愿意前来姐告就医。”就这样,张云杰医生和他的缅甸籍患者渐渐地就成了熟人和朋友。

2001年,瑞丽珠宝产业因缅甸关闭了玉石毛料的陆路通道深受影响。2006年,缅甸将首都迁至内比都,正式开放了翡翠陆路通道,准许已经完税的翡翠原材料经木姐口岸出口到中国,瑞丽的珠宝产业也由此再次快速升温。

张医生口中的“优惠政策”就是全国只在姐告实行的“境内关外”特殊政策。

“这项政策即以姐告大桥中心横线为海关关境线,联检机构设立于大桥西侧,出口货物越过关境线即为出口,进口货物在贸易区内免于向海关申报。”姐告管委会主任杨仕勇向我们介绍说:“姐告边境贸易区内实行增值税、消费税暂缓征收和免收部分行政性收费等优惠政策。”

实施“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后,政策优势明显,效应发挥呈现几何级增长,自此姐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2011年姐告进出口贸易额16.93亿美元,进出口货运量135.12万吨,进出境人员数1008.62万人次,进出境车辆数219.29万辆次。而2015年1至11月,以上的各项数据分别达到了40亿美元、373.2万吨、1512.3万人次和309.7万辆次。

姐告区内注册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2000年末508户发展至2014年末的3678户。税收由2000年的160万元增至2014年的6455余万元。

如今,姐告边境贸易区已具备了“贸易、加工、仓储、旅游”四大功能,成力中国面向“两洋”,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门户。

就像姐告管委会首任主任王达章所说,“我们抓住了边境贸易,并进行了升级,让它从小到大,从边境贸易进入国家贸易来考虑,从小的口岸,建立通向东南亚的通道来考虑,这是对我们当地,对国家都是有利的。”

除“境内关外”政策外,姐告目前还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等多重优惠政策。

德宏州州委书记王俊强说:“瑞丽作为开发开放试验区,一定要找好定位。未来,瑞丽将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一环,建设成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先行区,真正探索出一条沿边开发开放的路子。”

优惠政策服务的是在这里生活和打拼的人。像肯貌温这样在姐告通过享受优惠政策、诚信经营、真才实干获得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他们眼里,这里充满机遇,在这里,是金子就会发光,是美玉就会得到欣赏。

“我们跑瑞丽出关这条线五六年了,从姐告通关很方便,早晨8点多来,10点左右就能通关了。”——从河南洛阳运送摩托车的大货司机郝师傅说。

“灿烂的民族文化需要传承和对外发扬。一晃16年过去了,在这里我找到了心灵的归宿,每天都有讲不完的故事。”——来自云南大理的企业家张国荣说。

边疆有故事,小城再出发。边陲小城的梦想,必将用辉煌的名义去实现,瑞丽的未来,注定以美丽的方式去拥有。

(杨文明 刘青 陈安阳 李发兴 薛丹对此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李慧博)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