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史海钩沉

你破解了吗?但丁的地狱密码

2016-12-29 14:46 北京晚报  

电影《但丁密码》中但丁面具作为重要线索出现

“在但丁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是重要的契机,一是他所爱着的贝雅特丽齐去世了,二是他被流放,前者构成了他二十五岁以前精神生活的内容,使他创作出著名作品《新生》,后者使他开始了学术研究,并且创作了伟大诗篇《神曲》。”

10月28日,根据丹·布朗的作品《地狱》改编的电影《但丁密码》在各大影院上映,延续了《达·芬奇密码》的叙述模式,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在意大利开始了冒险与解密之旅。失忆、阴谋、追杀、解谜,丹·布朗再次将多主题艺术般地交织在一起,而破解谜团的线索都指向了但丁神一般的《神曲·地狱篇》。穿越几个世纪,这位文学巨匠再次用他的智慧启迪了世人。

“《神曲》问世的七百年间,但丁笔下的地狱形象经久不衰,激发了历史上无数伟大天才的致敬、翻译以及改写。乔叟、马克思、弥尔顿、巴尔扎克、瓦格纳、罗丹、波提切利、多雷……”太多太多大师的作品中熔铸了但丁的烙印,可以说,他的《神曲》是继《圣经》之后,给人们灵感最多的一部作品,而中世纪也因为有了如但丁一样的大师,才在宗教黑暗笼罩下燃起了微弱的复兴之光。

伊人与爱情

“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但丁正是出生在徐志摩笔下醉人的花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不过他生活的13世纪,佛罗伦萨城市规模只是今天的十分之一,满城是一幢幢哥特式建筑, 高低错落的尖塔构筑出神明虚幻的世界。但丁6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对他也不甚关照,尘世带来的孤寂,他自小就开始体会,所以对情感自然懂得也比别人早些。

那是1275年的5月15日,9岁的但丁遇见了从此占据他思想的少女,他在《新生》中这样记叙:“那日,她着一身粉红的衣裳,合体而且迷人,她的带子和裹在她身上的其他饰品都和她那娇小的年纪配合的恰到好处”,8岁的小姑娘贝雅特丽齐就这样走进了但丁的生命,这个形象在他的整个一生中再也没有离开过,还被永恒地封存在了传世的《神曲》中,成为了永久的女神。

研究但丁的传记会发现,对他的出生日期,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只知道是五月的双子座男孩。但他遇见贝雅特丽齐的日子,却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因为从那日起,但丁找到了内心渴求的那份温存,找到了除了美丽、真诚和娴静之外,还带着一种“启示真理”气质的女神。

然而,事情总是这样,美满的爱情会被消磨,只有悲剧式唯美的爱情会被铭记。但丁见到贝雅特丽齐第二面,已经是九年之后了。很少有资料记载这九年但丁是如何度过的,我们只知道,12岁那年,他被大人们私自订了婚约,贝雅特丽齐也已嫁为人妇。于是那种重逢狂烈的欣喜,只能化成《新生》中的31首抒情诗,在诗中,你读出所有描写美好的字句,便觉世间最美的女子,也不过如此。但丁爱的炽烈,爱的专注,这份爱让他感到生命中最宝贵的萌动——新生。

不多久,这股新生的力量就变成了另一种同样强大的力量——寂灭。24岁的贝雅特丽齐因病去世,引发了但丁极度的悲哀,“像痉挛般的痛苦即刻布满全身”,那时,他眼里的世界是凋零的,一切光辉消失殆尽,只有“独留在城市中流泪啜泣的”自己。薄伽丘描述当时的但丁“脸色蜡黄,头发蓬乱,不像个人样,真让人可怜”。而终于,爱与伤融汇成一道永恒的光,给他指引着通往天堂的方向。

电影《但丁密码》中但丁面具作为重要线索出现

“在但丁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可以说是重要的契机,一是他所爱着的贝雅特丽齐去世了,二是他被流放,前者构成了他二十五岁以前精神生活的内容,使他创作出著名作品《新生》,后者使他开始了学术研究,并且创作了伟大诗篇《神曲》。”

10月28日,根据丹·布朗的作品《地狱》改编的电影《但丁密码》在各大影院上映,延续了《达·芬奇密码》的叙述模式,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符号学教授罗伯特·兰登在意大利开始了冒险与解密之旅。失忆、阴谋、追杀、解谜,丹·布朗再次将多主题艺术般地交织在一起,而破解谜团的线索都指向了但丁神一般的《神曲·地狱篇》。穿越几个世纪,这位文学巨匠再次用他的智慧启迪了世人。

“《神曲》问世的七百年间,但丁笔下的地狱形象经久不衰,激发了历史上无数伟大天才的致敬、翻译以及改写。乔叟、马克思、弥尔顿、巴尔扎克、瓦格纳、罗丹、波提切利、多雷……”太多太多大师的作品中熔铸了但丁的烙印,可以说,他的《神曲》是继《圣经》之后,给人们灵感最多的一部作品,而中世纪也因为有了如但丁一样的大师,才在宗教黑暗笼罩下燃起了微弱的复兴之光。

伊人与爱情

“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但丁正是出生在徐志摩笔下醉人的花城翡冷翠(今译佛罗伦萨),不过他生活的13世纪,佛罗伦萨城市规模只是今天的十分之一,满城是一幢幢哥特式建筑, 高低错落的尖塔构筑出神明虚幻的世界。但丁6岁时,母亲便去世了,父亲对他也不甚关照,尘世带来的孤寂,他自小就开始体会,所以对情感自然懂得也比别人早些。

那是1275年的5月15日,9岁的但丁遇见了从此占据他思想的少女,他在《新生》中这样记叙:“那日,她着一身粉红的衣裳,合体而且迷人,她的带子和裹在她身上的其他饰品都和她那娇小的年纪配合的恰到好处”,8岁的小姑娘贝雅特丽齐就这样走进了但丁的生命,这个形象在他的整个一生中再也没有离开过,还被永恒地封存在了传世的《神曲》中,成为了永久的女神。

研究但丁的传记会发现,对他的出生日期,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只知道是五月的双子座男孩。但他遇见贝雅特丽齐的日子,却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因为从那日起,但丁找到了内心渴求的那份温存,找到了除了美丽、真诚和娴静之外,还带着一种“启示真理”气质的女神。

然而,事情总是这样,美满的爱情会被消磨,只有悲剧式唯美的爱情会被铭记。但丁见到贝雅特丽齐第二面,已经是九年之后了。很少有资料记载这九年但丁是如何度过的,我们只知道,12岁那年,他被大人们私自订了婚约,贝雅特丽齐也已嫁为人妇。于是那种重逢狂烈的欣喜,只能化成《新生》中的31首抒情诗,在诗中,你读出所有描写美好的字句,便觉世间最美的女子,也不过如此。但丁爱的炽烈,爱的专注,这份爱让他感到生命中最宝贵的萌动——新生。

不多久,这股新生的力量就变成了另一种同样强大的力量——寂灭。24岁的贝雅特丽齐因病去世,引发了但丁极度的悲哀,“像痉挛般的痛苦即刻布满全身”,那时,他眼里的世界是凋零的,一切光辉消失殆尽,只有“独留在城市中流泪啜泣的”自己。薄伽丘描述当时的但丁“脸色蜡黄,头发蓬乱,不像个人样,真让人可怜”。而终于,爱与伤融汇成一道永恒的光,给他指引着通往天堂的方向。

 

斗争与放逐

失去爱人,似乎并没有终结但丁的苦难。1302年3月10日,他又失去了家园,永久地被流放。贝雅特丽齐的离世,让但丁的一颗心再无依附,不得不走出内心世界,进入外在世界,进入社会,参与到当时城邦间的党派斗争中来。

那时的佛罗伦萨城,“教皇党”和“皇帝党”分裂成两派,斗争不断,而但丁家族属于的“教皇党”又在内部分化成黑、白两派,白党属于温和中庸的人物,黑党则是一些极端分子。而但丁的选择,薄伽丘的理解最为深刻:“他超越于党派之上,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使分裂的城市恢复和谐一致之上”。但丁反对任何党派,甚至厌恶党派这个概念本身,因为“党”这个词起源于“部分”,现代西方语言仍然将两者使用同一个词(Party),而“部分”势必对立于整体,代表着一种分裂。但丁深知,党派即意味着人人需要为之战斗,“不仅佛罗伦萨,整个意大利,乃至整个世界,都会成为党派的祭品”,变成《地狱》篇中的“分裂之城”、“哭泣之城”,而此后几个世纪的战争,恰恰印证了这个预言。

但丁厌恶党派,也厌恶对佛罗伦萨虎视眈眈的教皇,于是也自然就成了众矢之的,注定无法容身在那样一个秩序混乱、颠倒黑白的地方。所以,在被党派操纵的法庭上,但丁在不能为自己辩护的情况下,被判处终身流放,自此到他去世的二十年间,都没能再返回故乡。

目睹过城市的争斗与屠戮,罪恶与审判,无法再参与斗争的他选择诉诸笔端的方式记载当时的野蛮,于是《地狱篇》里的故事诞生了,读过的人都会无法忘怀。“走过那里的人,将一切希望抛弃”,你听到回荡在地狱九圈中的绝望的嘶嚎,你看到远古幽灵在痛苦煎熬中祈求第二次死亡,那里有潘多拉魔盒放出的一切恐怖之物,唯独看不到被永远锁住的“希望”。

但丁之前,人们只知道“地狱”是罪恶滋生的地方,而但丁却给人勾勒了它的具体模样,人们突然看到了罪恶所带来残酷折磨的真实图景,就难怪《地狱篇》问世后,天主教开始受到狂热追捧了。而假想一下,如果此般场景作为一种惩罚真实地出现在人类社会,该是多么的令人恐慌。千年后,携着但丁给予的灵感,小说家丹·布朗构建了另一个故事,重新将《地狱篇》带回人们的视线,如果你解开了地狱的密码,或许就找到了人类存在的钥匙。

但丁的传记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说:“当但丁在暂时之中生活的时候,他为人所轻视了,当他在永恒之中生活的时候,他又为人所忘却了”,多少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多少知道他名字的人却并没有读过《神曲》,借着《但丁密码》的上映,我们希望更多人去了解但丁,希望有一天可以庆幸地说:我们,不曾忘。

(责任编辑:张淑燕)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