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文化>推荐

木刻模具京城惟一传人 牡丹木刻上"模具墙"

2017-01-09 08:25 北京日报  

孙宝德雕刻的“百福百寿”糕点模具。

棠梨木,幽香阵阵;小刻刀,上下翻飞,碎屑飘落,一朵牡丹,木中绽放。

年已六旬的孙宝德放下刻刀,端详着牡丹,脸上渐渐有了笑意。起身,抬手,牡丹木刻上了“模具墙”,那是整整一面墙的“泥糕点”,足有两千多个模具花样。

“43年了,都在这上面。” 孙宝德搓着手,冲墙努了努嘴,自17岁学艺,那墙上几乎就是他的一辈子。

听说过孙宝德的人不算多,可他的作品,几乎北京人都见过。中秋节,月饼上的刻花;过年时,“京八件”上的福禄寿喜,都出自孙宝德之手。

孙宝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糕点模具木刻手艺的第五代传人,也是京城纯手工制作糕点模具技艺的惟一传人。早年间,北京八大糕点厂的花样基本都是孙宝德做的,现在稻香村、宫颐府里卖的福字饼、寿字饼,还是他操刀。

工作台旁,有七口木箱,整整齐齐码放着七百把刻刀,其中一把扁口刻刀,在孙宝德心中最特别。

1974年腊月,刚刚学艺的孙宝德,正在独立雕刻一块“喜”字花模,这是父亲出的“考题”。

很快,孙宝德刻完了,他满心欢喜的拿给父亲看。父亲只瞟了一眼,便提起斧头,把花模一劈两瓣儿,丢进红通通的灶膛。

“不规整,重做。”父亲冷冷地扔下句话,不再看他。孙宝德很委屈,但不敢吭声,又坐到工作台前,拿起刻刀。

孙宝德雕刻的“百福百寿”糕点模具。

棠梨木,幽香阵阵;小刻刀,上下翻飞,碎屑飘落,一朵牡丹,木中绽放。

年已六旬的孙宝德放下刻刀,端详着牡丹,脸上渐渐有了笑意。起身,抬手,牡丹木刻上了“模具墙”,那是整整一面墙的“泥糕点”,足有两千多个模具花样。

“43年了,都在这上面。” 孙宝德搓着手,冲墙努了努嘴,自17岁学艺,那墙上几乎就是他的一辈子。

听说过孙宝德的人不算多,可他的作品,几乎北京人都见过。中秋节,月饼上的刻花;过年时,“京八件”上的福禄寿喜,都出自孙宝德之手。

孙宝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孙氏糕点模具木刻手艺的第五代传人,也是京城纯手工制作糕点模具技艺的惟一传人。早年间,北京八大糕点厂的花样基本都是孙宝德做的,现在稻香村、宫颐府里卖的福字饼、寿字饼,还是他操刀。

工作台旁,有七口木箱,整整齐齐码放着七百把刻刀,其中一把扁口刻刀,在孙宝德心中最特别。

1974年腊月,刚刚学艺的孙宝德,正在独立雕刻一块“喜”字花模,这是父亲出的“考题”。

很快,孙宝德刻完了,他满心欢喜的拿给父亲看。父亲只瞟了一眼,便提起斧头,把花模一劈两瓣儿,丢进红通通的灶膛。

“不规整,重做。”父亲冷冷地扔下句话,不再看他。孙宝德很委屈,但不敢吭声,又坐到工作台前,拿起刻刀。

越想刻好,刻得越慢,孙宝德渐渐心浮气躁,一个分神,刻刀扎穿了左手,血立时喷了出来。孙宝德吓傻了,父亲一把按住他的伤口,把他送去了诊所。

包扎完毕,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丁点儿不能差,干咱们这行,必须沉得住气。”

从那之后,只要拿起刻刀,孙宝德一定要先凝神静气。如今,那把刺穿手掌的扁口刻刀虽已不常用,但孙宝德还是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

孙氏糕点模具属浮雕阴刻技法,长江以北仅此一派。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模具雕刻最兴盛的时候,当时的孙氏家族有三十多人从事这行。

“刻模子,头一样重要的就是选料。”说起雕刻,平时少言寡语的孙宝德,开始滔滔不绝。

选料得选上好的棠梨木,要木质细腻,纹理横竖均匀,这样刻出来的模具才不易走形。

选完料,是定型。得用锯条一点点锯,确定模具的大致外形——上宽下窄、边角圆润的长方体,“窄的地方是手柄,为的是做糕点的时候拿着方便。”孙宝德说。

接下来是开料,用机器在木料上挖出和糕点大小一致的“坑”,大小不一,最小的直径仅有三厘米。形状以圆形为主,也有方形、菱形、桃形、莲花形。

开好了料,就要画底稿了。字、画都得反着画,孙宝德没有绘画基础,只能画个大概。但只要拿起刻刀,是横是竖,是深是浅,孙宝德刀刀精准。

“别的不敢说,只要你能画出来,我就能给你刻出来。”孙宝德嘴上说着,手下不停,只见他左手执模,右手执刀,凿、刮、切、刨、剔、刻……一幅惟妙惟肖的“嫦娥奔月”渐渐成形。

只是,再好的手艺也挡不住工业化的冲击。随着雕刻机的大量使用,手工雕刻模具被逐渐取代。如今,全北京只有孙宝德一人还在坚守着这门古老手艺。

经年累月的雕琢,孙宝德的近视眼和颈椎病十分严重。有一次,孙宝德颈椎病复发,突然昏迷。醒来后,孙宝德第一件事就是把儿子孙涛叫到病床前,他想让儿子像自己当年那样,子承父业。

但“80后”儿子一口回绝。“时代变了,靠这个没法儿养活自己啊。”儿子说,他也不愿像父亲一样,每天坐在工作间里,守着一块木头、几把刻刀,孤独地过日子。

无奈之下,孙宝德只好广招徒弟,希望为这项手艺找到接班人。报名的不少,可能通过孙宝德测试的人不多。

孙宝德的测试听上去很简单,就是坐着,一坐三小时。

“能坐得住,才能沉得住气。”孙宝德说,小小一块模具,普通的制作需要一两天,复杂的甚至需要数月时间,“坐不住,可出不来好活儿。”

坐不住的人走了;能坐住的人,没学两天,也走了,因为雕刻模具,实在枯燥。

孙宝德忧心忡忡,他真担心,这代代相传的技艺断送在自己手上。看着眉头紧锁、身形佝偻的父亲,孙涛心疼了。已结婚生子的他渐渐体会到为人父的不易,他决定随了父亲的愿——接过刻刀。

儿子年轻,新想法多。他教孙宝德用电脑画图,再用雕刻机刻出大致的花样,只是这细节的雕刻,孙宝德还是坚持手工。“机器刻得快是快,到底不如手工做得鲜活!”

现在,请孙宝德做活儿的糕点厂少了,但孙宝德更忙了。一方面,不少人为收藏,找上门来请孙宝德做活儿;另一方面,孙宝德每周到高丽营中学给孩子们上两节工艺课,教怎么雕刻模具。

孙宝德想抓紧一切时间,传播技艺,这在他心中是头等大事。一次,一位韩国客户送来一笔140万元的大订单,请孙宝德雕刻9000个模具。孙宝德没有答应,“这是我一年半的工作量,接了这活儿,我就没工夫给孩子们上课了。”

春节临近。来找孙宝德定做模具的人多了起来,孙宝德几乎有求必应,“我想再多刻点花样,给这门手艺再多留点儿东西。”说着,孙宝德拿起手边刚刻好的模具端详起来。模具上有一只蝙蝠,“这叫万福到眼前,寓意福泽深厚,万古绵长。”孙宝德盼望着,自己这门手艺也能万古绵长,木刻生花。

(责任编辑:谭滢  (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