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

“智慧公安”出手 20年悬案告破

2017-01-16 10:46 南方日报  

日前,中山公安民警远赴湖北随州,将背负3条人命的犯罪嫌疑人吕某抓获归案,1996年“8·25”枪杀案终于告破。

20年悬案告破的背后,是人相比对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刚刚闭幕的中山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公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图”正徐徐展开。

以公安科技创新为核心,“智慧公安”正在推动中山警务战斗力升级,引领警务工作走向智能化、智慧化,以“智侦合成、智感围城、智能惠民、智管强警”实现“精准打击、精确防范、精心服务、精细管理”,从而实现中山公安工作的新发展。

智侦合成 实现“精准打击”

1996年8月25日,珠海某小区内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吕某驾车前往古镇海洲准备埋尸。当晚,海洲治保会治保员袁某辉、禤某、袁某三人执行巡逻执勤任务,在海洲东岸公路路段发现了手拿铁锹正在路边挖坑的吕某。正准备上前盘查,袁某辉等却猝不及防被吕某连开数枪击倒,其中袁某辉、禤某2人送院后不治身亡。

命案发生后,古镇警方立即成立了“1996·8·25”命案专案组,但囿于技术条件有限,民警一直无法获取嫌疑人吕某的身份特征。多年间,专案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犯罪嫌疑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日前,中山公安民警远赴湖北随州,将背负3条人命的犯罪嫌疑人吕某抓获归案,1996年“8·25”枪杀案终于告破。

20年悬案告破的背后,是人相比对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刚刚闭幕的中山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公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图”正徐徐展开。

以公安科技创新为核心,“智慧公安”正在推动中山警务战斗力升级,引领警务工作走向智能化、智慧化,以“智侦合成、智感围城、智能惠民、智管强警”实现“精准打击、精确防范、精心服务、精细管理”,从而实现中山公安工作的新发展。

智侦合成 实现“精准打击”

1996年8月25日,珠海某小区内发生一起杀人案,犯罪嫌疑人吕某驾车前往古镇海洲准备埋尸。当晚,海洲治保会治保员袁某辉、禤某、袁某三人执行巡逻执勤任务,在海洲东岸公路路段发现了手拿铁锹正在路边挖坑的吕某。正准备上前盘查,袁某辉等却猝不及防被吕某连开数枪击倒,其中袁某辉、禤某2人送院后不治身亡。

命案发生后,古镇警方立即成立了“1996·8·25”命案专案组,但囿于技术条件有限,民警一直无法获取嫌疑人吕某的身份特征。多年间,专案组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犯罪嫌疑人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案件侦破陷入僵局。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悬案的侦破带来了新的契机。2016年12月中旬,专案组对相关线索研判分析后,一名叫“陈大超”的可疑人员进入警方视线。通过人相比对技术,办案人员发现,这名陈姓男子与20年悬案的犯罪嫌疑人吕某十分相似,专案组大胆推测,“陈大超”就是吕某。

经过情报信息研判,1月3日,中山民警兵分两路,一组人员赶赴湖北随州对“陈大超”实施抓捕;1月5日,抓捕组在湖北警方的配合下,在随州市某小区的一个厨房内成功将“陈大超”抓获。经过审讯,“陈大超”供认,自己就是“1996·8·25”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吕某。

20年悬案的成功侦破,是近年来中山公安不断加强信息化能力建设的成果。

结合“智慧公安”建设,中山市公安局提出了健全完善多警种合成作战模式,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好信息战、合成战,多打团伙、惯犯、大案要案,不断提升打击犯罪能力。

接下来,中山公安将积极构建“图、情、指”一体化快速反应机制,提升扁平指挥能力,实现对现行案件、街面案件的快速、精准打击;同时,紧扣合成作战、网上作战方向,优化完善刑侦、网侦、视侦等综合打击手段,构建完善高效合成的打击破案体系。

“110接到报警以后,马上进行定位,确定报警人位置后,周边的监控摄像头马上启动,监控人员马上可以通过监控确定嫌疑人位置,指挥体系直接将信息传达至街面最近的警力,第一时间实现拦截抓捕。”中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郑泽晖表示,要实现对犯罪行为的快速反应、精准打击,优化整合利用各环节警务资源数据是必要条件,也是有效措施。

智感围城 实现“精确防范”

“智慧公安”到底智慧在哪里,还体现在大数据思维上。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让社会管理更为高效,对犯罪行为实现精确防范,是“智慧”的精髓之一。

2016年以来,中山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率先试点在部分小区“门禁视频”基础上升级加装“人脸识别”系统,先后投入约18万元,完成了大环村、健康花城小区的“门禁视频”+“人脸识别”系统建设。

试点小区的门禁系统,采用一人一卡或一个家庭共用多卡的管理制度。人脸识别系统启动后,小区居民进出先刷门禁卡,摄像头将对居民的人脸进行定位,通过提取特征,与门禁卡个人库、家庭库和小区居民库进行比对。比对成功后则可通过门禁,否则将被拒绝。此外,系统实时与公安系统联网,通过该系统,公安机关即可实时查询是否有可疑人员进入小区。这意味着,试点小区门禁实时录入的数据被收集整合后,将成为公安机关精准高效管理社区乃至维护社会治安的新利器。

“人脸识别”系统是中山市公安局实现“精确防范”的一个典型。以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公安”,正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开实践。

为加强打击和防范盗抢骗,中山市公安局拟于年内建设摩托车智能感知防控系统,完成RFID感应点2100个,电子标签装车量达到5万台,力争实现2017年盗窃摩托车案件同比大幅下降。同时,研发应用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系统,提升盗抢骗打击效能。

智能惠民 实现“精心服务”

日前,政府工作报告披露了2017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入选的“优化交通管理”“加强打击和防范盗抢骗”“推行公安便民服务”3件民生实事均与公安工作直接相关。如何办好民生实事?未来一年,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思维、新技术,将成为中山市公安局推进民生实事办理的新抓手。

“智慧交通”,也是中山市公安局推动民生实事“优化交通管理”办理、推进“智慧公安惠民工程”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与高德软件有限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打造中山“互联网+智慧交通”立体出行服务体系,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交通指数发布、交通实况及时推送、交通信号灯智能调优等功能。

新的一年,智慧建设理念同样也将在惠民领域作更多尝试,为市民提供更精心、高质的服务。利用互联网推动公安便民服务,实行“能够网上办理的一律网上办理,能够自助办理的全部24小时自助服务办理”,开通“平安中山便民服务APP”,实现网上咨询、查询、预约及部分业务网上办理。通过信息化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公安服务。

“利用信息化及科技的手段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中山公安还大有可为。”郑泽晖表示,在警务资源压力较大的现实背景下,中山公安警务工作应当向信息化、向新科技领域挖掘新的潜力,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为支撑,打造“智慧公安”,推动粗放式的警务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升级。

智管强警 实现“精细管理”

警察队伍是公安工作的核心战斗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忠诚可靠、学习型警队,实现“精细管理”,是公安工作的基础。如何以大数据思维对警队加强建设,实现“精细管理”,也是中山公安机关未来加强队伍建设的重要探索方向。

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数据实现对队伍状况的智能分析、科学管理,将是中山公安抓队伍建设的关键举措。一方面,对中山公安的队伍结构进行全方位的优化调整,做到机构设置合理,最大限度把警力释放补充到一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另一方面,以大数据的形式,对队伍的身体健康、心理状况、工作能力、发展方向进行全方位的科学测评,为每位民警规划一条科学的职业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和实现对队伍的管理。

以“智侦合成、智感围城、智能惠民、智管强警”实现“精准打击、精确防范、精心服务、精细管理”,推动中山公安工作新发展,全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三年规划”蓝图正在逐渐展开。通过市公安局的科学制定谋划,全面构建触角灵敏、覆盖全市的智能感知网,真正实现基层基础数据“大采集”以及内外部数据“大整合”“大共享”,公安机关将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度应用,同时强化公安信息专业化队伍建设,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最大限度地解放警力,提升公安实战能力。

■对话

“用好社会化大数据海洋里的每一滴水”

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智慧公安”概念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出现,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词汇。“智慧公安”的智慧体现在哪里?日前,南方日报记者带着这些问题专访了中山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郑泽晖。

南方日报:“智慧公安”的提出有何现实背景?

郑泽晖:首先,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智慧公安”产生的基础,有了新思维、新技术,“智慧公安”才有了落地的根基。

另外,“智慧公安”的提出也有它的现实需求。“平安中山”的建设已经做得很好,基础很扎实,但是在近期的调研中我发现,过去我们更多靠的是人海战术,靠的是群防群治。在警务资源已经挖潜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如何继续挖掘潜力?答案是应该向信息化、向新科技要战斗力,我们在利用信息化、科技的手段提升公安队伍战斗力方面,大有可为。

南方日报:“大数据”是“智慧公安”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如何理解这种“大数据思维”?

郑泽晖:本来,中山公安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也建立了很多系统,应用了很多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是这些系统往往是“烟囱式”的,各种警务设施也是零散的,是相互孤立不相联的,数据是碎片化的。所以,我们必须打通各系统、数据之间的隔阂,让它们相互关联起来,把碎片化的数据整合到同一个数据云平台上,可以实现共享。

其实,从社会面采集的大数据是大海,而我们公安系统内产生的专业数据只能算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只要我们有一个科学的提取方式和运算方式,海量的大数据将成为我们警务数据采集的重要补充。甚至,我认为,未来这种社会化的大数据将成为我们警用数据的最重要来源。我们要用好社会化大数据海洋里的每一滴水。

南方日报:与过去的工作模式相比,“智慧公安”将给中山公安警务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郑泽晖:以流动人口管理为例,目前,开展管理工作,普遍是靠流动人口管理员和社区民警在社区定期上门走访采集信息,效率非常低下,且管理的精准也并不高,还牵制着相当大的警力资源。而采用信息化手段后,门禁和高清摄像头结合起来后,配合人脸识别技术,这个系统实现了将“人”和“屋”关联起来。根据系统监测到的数据,流动人口管理员和社区民警再开展核查工作,实现了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精准高效管理。

“智慧公安”,可以让整个公安机关的资源获取能力产生革命性的提升,推动管理模式、警务模式实现革新性的创新。(何伟楠)

(责任编辑:陈悦)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