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敦煌秘档:敦煌壁画告诉你 唐代贵妇如何炫富?

2017-01-16 09:24 华西都市报  作者:曾洁

  唐代贵妇人出行,场面有多奢华盛大?

  唐代女子喜欢何种服饰、妆容?

  民间画师一辈子没见过皇帝,如何画出帝王图?……

  敦煌壁画告诉你——

  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于主体位置的彩塑互相辉映。按内容来分,壁画可以分为尊像画,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供养人物画像,装饰图案画等多个种类。

  你可知道唐代的贵妇人出行游玩,场面有多么奢华盛大?

  民间画师一辈子没见过皇帝,如何画出帝王将相云集、并且神态迥异的《帝王图》?

  唐代的女子喜欢何种服饰、妆容?宫廷夜宴如何歌舞升平?

  本报关于敦煌壁画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兴趣,这里,我们再次采访了敦煌研究院专职讲解员田鹏,听他继续摆一摆关于敦煌壁画中的龙门阵。

  巧合的是,田鹏这次挑选的四幅敦煌壁画,所处时代恰好都是唐朝,反映场景刚好都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

  《宋国夫人出行图》局部,百戏杂耍开场

  看美女

  宋国夫人出行 乐队保镖扎堆

  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贵妇,如何炫富才能低调奢华有内涵?

  唐朝末年,宋国夫人将炫富的场合选定于春游。前有百戏杂耍,乐队伴奏,中有保镖开道,仪仗威武,后面还有大批的侍从手持金银细软,还牵着骆驼运输粮食酒肉,这么奢华盛大的场面,是不是比迪拜王子开着豪车遛老虎更拉风?

  这幅《宋国夫人出行图》,出自莫高窟第156窟,描绘了唐朝末年河内郡的一位贵妇人出行游玩时盛大奢华的情景。这位夫人骑着白马,位于画面中央,形象比周围所有人物都要高大,作为主人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贵妇出行,走在最前面的是歌舞百戏表演。百戏就是杂技的前身,画面中,一人头顶着竹竿,其上立着四个小孩,做着各种惊险动作。歌舞乐队紧随其后,乐队中还能辨认出笙、笛子、腰鼓、拍板这些乐器,四身舞伎在乐队的伴奏下踏歌而行,挥袖而舞。

  整个杂技舞乐部分的难度系数和热闹程度,堪比现在的春晚。

  看来炫富情结早已有之,古人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宋国夫人开道的六个侍从分列两队,既是保镖,也是仪仗队,代表着贵族的威仪。这些侍从手持细长的仪刀,实用价值不大,主要是用来装点身份地位。

  据《唐六典·武库令》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在出土的实物和其他绘画中,我们发现仪刀的刀柄是圆的,上面镶以金银装饰,非常奢华,所以典籍中有时也把仪刀叫作金刀或者银刀。

  这幅画的最后还有饮食补给部分,绘有卫士、骑射、驱赶骆驼运酒者数名。由于宋国夫人春游时带的物件太多,连行李车也装不下了,只得让侍从双手抱着包裹、礼盒、化妆盒等物品在后面亦步亦趋。图中有两顶轿子叫小娘子肩舆,是一种装饰特别豪华的小轿子。中国最早的轿子就是从马车取下来的车厢,用人力代替了畜力。画中的肩舆里没有坐人,因为盘腿坐在里面很累,尽管是八抬大轿,可是宋国夫人宁愿骑马也不愿坐轿。“你要是出门坐这个,很累的,与仪仗队相似,肩舆也是一种特权地位的象征。”田鹏笑言。

  看到如此恢弘的场面,你或许会产生疑问,图画榜题上的“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到底是谁?答案藏在另一幅壁画《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氏的夫君张议潮,是当时敦煌地区实际的统治者。唐朝末年有个著名现象——节度使专权乱政,割据兼并、称霸一方,天子的权力几乎被架空。

  当时的敦煌地区被吐蕃人占领将近70年,张议潮作为土生土长的敦煌人,趁吐蕃内乱时举兵,逐步兼并河西地区11州之地。他统掌这11州之地,是个掌握实权的节度使,战功赫赫,他的夫人社会地位之高,有条件带着上百人出行炫富。

  相关新闻

  唐代贵妇人出行,场面有多奢华盛大?

  唐代女子喜欢何种服饰、妆容?

  民间画师一辈子没见过皇帝,如何画出帝王图?……

  敦煌壁画告诉你——

  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居于主体位置的彩塑互相辉映。按内容来分,壁画可以分为尊像画,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神话人物画,供养人物画像,装饰图案画等多个种类。

  你可知道唐代的贵妇人出行游玩,场面有多么奢华盛大?

  民间画师一辈子没见过皇帝,如何画出帝王将相云集、并且神态迥异的《帝王图》?

  唐代的女子喜欢何种服饰、妆容?宫廷夜宴如何歌舞升平?

  本报关于敦煌壁画的系列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兴趣,这里,我们再次采访了敦煌研究院专职讲解员田鹏,听他继续摆一摆关于敦煌壁画中的龙门阵。

  巧合的是,田鹏这次挑选的四幅敦煌壁画,所处时代恰好都是唐朝,反映场景刚好都是上流社会的生活图景。

  《宋国夫人出行图》局部,百戏杂耍开场

  看美女

  宋国夫人出行 乐队保镖扎堆

  假如你是唐朝的一位贵妇,如何炫富才能低调奢华有内涵?

  唐朝末年,宋国夫人将炫富的场合选定于春游。前有百戏杂耍,乐队伴奏,中有保镖开道,仪仗威武,后面还有大批的侍从手持金银细软,还牵着骆驼运输粮食酒肉,这么奢华盛大的场面,是不是比迪拜王子开着豪车遛老虎更拉风?

  这幅《宋国夫人出行图》,出自莫高窟第156窟,描绘了唐朝末年河内郡的一位贵妇人出行游玩时盛大奢华的情景。这位夫人骑着白马,位于画面中央,形象比周围所有人物都要高大,作为主人的尊贵地位不言而喻。

  贵妇出行,走在最前面的是歌舞百戏表演。百戏就是杂技的前身,画面中,一人头顶着竹竿,其上立着四个小孩,做着各种惊险动作。歌舞乐队紧随其后,乐队中还能辨认出笙、笛子、腰鼓、拍板这些乐器,四身舞伎在乐队的伴奏下踏歌而行,挥袖而舞。

  整个杂技舞乐部分的难度系数和热闹程度,堪比现在的春晚。

  看来炫富情结早已有之,古人比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宋国夫人开道的六个侍从分列两队,既是保镖,也是仪仗队,代表着贵族的威仪。这些侍从手持细长的仪刀,实用价值不大,主要是用来装点身份地位。

  据《唐六典·武库令》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在出土的实物和其他绘画中,我们发现仪刀的刀柄是圆的,上面镶以金银装饰,非常奢华,所以典籍中有时也把仪刀叫作金刀或者银刀。

  这幅画的最后还有饮食补给部分,绘有卫士、骑射、驱赶骆驼运酒者数名。由于宋国夫人春游时带的物件太多,连行李车也装不下了,只得让侍从双手抱着包裹、礼盒、化妆盒等物品在后面亦步亦趋。图中有两顶轿子叫小娘子肩舆,是一种装饰特别豪华的小轿子。中国最早的轿子就是从马车取下来的车厢,用人力代替了畜力。画中的肩舆里没有坐人,因为盘腿坐在里面很累,尽管是八抬大轿,可是宋国夫人宁愿骑马也不愿坐轿。“你要是出门坐这个,很累的,与仪仗队相似,肩舆也是一种特权地位的象征。”田鹏笑言。

  看到如此恢弘的场面,你或许会产生疑问,图画榜题上的“宋国河内郡夫人宋氏”到底是谁?答案藏在另一幅壁画《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宋氏的夫君张议潮,是当时敦煌地区实际的统治者。唐朝末年有个著名现象——节度使专权乱政,割据兼并、称霸一方,天子的权力几乎被架空。

  当时的敦煌地区被吐蕃人占领将近70年,张议潮作为土生土长的敦煌人,趁吐蕃内乱时举兵,逐步兼并河西地区11州之地。他统掌这11州之地,是个掌握实权的节度使,战功赫赫,他的夫人社会地位之高,有条件带着上百人出行炫富。

  相关新闻

 

  《维摩诘经变》帝王图(敦煌研究院供图)

  看画师

  虽没见过皇帝 照样神形兼备

  如果一个画工没有亲眼见过皇帝,如何绘画出一幅神形兼备的帝王图?唐代的敦煌画工就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甚至连皇帝的着装都符合规制。

  这幅《帝王图》出自敦煌莫高窟220号窟,绘制于唐贞观16年(公元642年)前后,位于主室东壁文殊菩萨像下部。图画中,唐太宗头戴冕旒,身着日月衮服。他在各路大臣陪同下,还被左右侍从搀扶着,去听文殊菩萨和维摩诘的一场辩论。

  不过这个构图和大臣的人物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历代帝王图》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13位帝王的画像,加上大臣、侍从共计46人,皇帝的王者气度力透纸背。这幅敦煌的《帝王图》比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早了整整三十年,不过在人物规模、画面结构、运笔敷彩、风韵神采等方面,这位无名画师堪称大师级水准。

  身份卑微的画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皇帝,如何完成这幅画像呢?田鹏猜测,皇帝的着装有严格规制,《舆服志》一书中就规定了皇帝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礼服上有什么花纹,以及花纹的位置等等细节,所以只要这位画师熟读典籍,便能在脑海里想象皇帝的服饰。还有一种可能,当时的社会非常流行画帝王图,甚至可能有一个模本流传到全国,各地画工都依葫芦画瓢。

  提起阎立本,他还有另外一件非常著名的作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描绘了和唐太宗当初一起打天下、辅佐朝政的功臣。那么24功臣都有谁呢?我们可以从《帝王图》中找到一些影子。比如长孙无忌,他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长孙皇后的哥哥,他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权臣,极有可能是《帝王图》中皇帝身后目光坚毅的老臣。而他身旁的圆脸慈祥的大臣是谁呢?我们推测可能是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有两个得力的宰相,一个是“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一个是“尚书右仆射”杜如晦。那时,唐朝开国未久,许多规章典法都由他们两人商量制订,有一句成语形容他们“房谋杜断”,其中房玄龄非常善于出谋划策,但是性格优柔寡断,这个忠厚的长者很可能就是他。

  值得一提的是,画面后方有个大胡子的人,身材魁梧如武士,但偏偏副文官打扮。初唐时候,李世民手下有很多大将,他们出将入相,出征可为将帅,入朝可为宰相,比较典型的代表人物是侯君集。公元640年,他率领大军平定了高昌,却私自将高昌王宫的珍宝据为己有,回朝之后遭言官弹劾。画面中的这个文韬武略的大将,或许正是侯君集。

  相关新闻

 

  舞乐图

  看宫廷

  浩繁宫廷夜宴 玄宗也是票友

  如果你看过冯小刚的电影《夜宴》,或许对五代十国时候的宫廷悲剧记忆犹新。在莫高窟第220号窟内,《药师经变图》下部有一幅《舞乐图》,是敦煌壁画中规模最大的舞乐图,描绘了唐代宫廷夜宴的歌舞升平。为何说是夜宴?壁画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

  洞窟内的碑文提及“贞观16年岁秋”,田鹏推测,洞窟开凿的时间大约如此。贞观16年(公元642年)时,唐朝已经基本上平定了西域,正处于国力强盛时期,君王有财力和心情舞乐作乐。

  画面中呈现的是乐舞供养佛,即通过音乐、舞蹈来供养佛的一种修行。中间是四身舞伎,每两身为一组正相对而舞。她们的造型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身披长飘带,头发散落着,飘带、头发都随着舞姿在半空中飘舞、旋转。

  这种舞蹈造型经过舞蹈史专家辨认,推断很可能是唐代最著名的舞蹈之一——胡旋舞。胡旋舞出自于西域的康居,沿着丝绸之路传到大唐。

  图画中,舞者脚下有圆毯,而史书中有记载,说胡旋舞舞者跳舞时脚踩两尺左右的小圆球。有人据此推测,壁画中没有小圆球,跳的可能不是胡旋舞。其实这是一个历史上的疑点。唐史说安禄山擅长胡旋舞,而众所周知,安禄山是一个超过两百斤的大胖子,怎么可能灵活地在圆球上起舞呢?后来学者考证了许多唐代的敦煌壁画,推测史书可能记错了一个字,“球”其实是“毯”。

  值得一提的是,用公羊皮做鼓皮而成的羯鼓,经西域传入内地,盛行于唐开元、天宝年间。唐朝时有很多人喜爱羯鼓,唐玄宗便是其中之一,自言打断了三立柜鼓杖。

  相关新闻

 

  都督夫人礼佛图

  看潮流

  不用辛苦减肥 女子常穿男装

  都说胖子最想穿越回唐朝,在那个以胖为美的朝代不用辛苦减肥,那这幅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礼佛图》就是铁证。这幅壁画来到成都之后备受关注,不仅由于尺幅较大,还因为作者段文杰系敦煌第二任院长的盛名。这幅由段文杰、赵俊荣临摹的壁画,生动再现了供养人王氏的画像。图中人物钗光鬓影,雍容华贵,为保存至今最为宏丽的一幅绮罗人物像。

  这是一种复原性临摹,原壁既没有这么漂亮,也不比复制品鲜艳,画面模糊不堪。莫高窟有重层壁画的现象,当这个洞窟原来的墙壁已经画满了壁画,再有信徒想重修洞窟,只能用泥巴覆盖原来的壁画,然后重新绘画。而原来的墙皮特别光滑,泥巴难以附着,怎么办呢?只能条条道道打毛,使光滑的墙壁变得粗糙。1940年代,有人揭开外面这层表皮,这才看到里面别有洞天,《都督夫人礼佛图》居然藏匿其中,只是非常残破。段文杰先生接到临摹任务,研究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服饰史、古代妇女化妆史,大概用了将近六七年的时间,最终复原了这幅壁画,并且得到了学者们“忠于原作”的公认。

  图中画像最大、高髻华服、体型丰腴的女子就是都督夫人太原王氏。当时唐代的敦煌地区有个晋昌郡,王氏丈夫就是当时的晋昌郡太守兼墨离军使乐庭瓌(音:gui),是一个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人物,位高权重。而王氏也出身高贵,何以见得呢?敦煌壁画的题记点明“太原王氏”,是因为在唐朝的时候,太原王氏是一个地位非常显赫的名门望族,出了很多著名的人物,唐高宗李治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就是其一,如此显赫的家族怎能不点出自己的出身?民间有句话叫做“天下王氏出太原”,意思是说王姓人的祖籍是在太原,壁画中一个小小的题记就透露了如此丰富的历史信息。

  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少女,题记写明“女十一娘”和“女十三娘”,就是她的两个女儿。两个少女的妆容繁复,颇有些青春年少的俏皮、爱美的情趣。特别是十一娘在面颊、嘴角、眉角处贴有花钿,这种精致的妆容叫做“时世妆”。

  这种“时世妆”像现今的约会妆一样,有眉妆、眼妆、唇妆等多个步骤,既有“梅花妆”,又有“贴花黄”的程序。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梅花妆”,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代表人物是寿阳公主。据北宋初年大型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某年正月初七仰卧于含章殿下午睡,殿前的梅树被微风轻拂,落下来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好粘在公主的额上,清洗之后留下了五个花瓣的印记,女子争相效仿。

  自宫廷往民间流行的过程中,梅花妆发生了演变,爱美的姑娘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银箔,甚至用昆虫的翅膀、鸟类的羽毛剪出花样贴在额头,这就是《木兰辞》中的“对镜贴花黄”。这样的材料用清水粘不牢怎么办?姑娘们想出用鱼鳔熬制出纯天然的“呵胶”。在那个没有卸妆油的年代,只需用热水轻敷,或者用热蒸汽温润,就能轻松卸妆无残留,说不定“呵护”一词就由此而来。

  唐代女子非常讲究“削发露额”,而且刮掉原始的眉毛,化出阔眉、蛾眉、“分稍眉”、“出茧眉”等式样,无论是烈焰红唇还是淡扫蛾眉,都可以在自己的脸上涂鸦。虽说供养人要虔诚礼佛,但画工还是业界良心,为女子化上了最时髦妆容。

  有趣的是,身后几个侍女都身着圆领衫、腰束带,典型的男装打扮。在唐代,妇女非常开放,她们认为女装过于繁琐,穿起来非常麻烦,于是经常穿男装。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凡夫俗子,女子只要有条件都想穿男装,在唐人《虢国夫人游春图》、《纨扇仕女图》中均可见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曾洁 实习生房井思 摄影吕甲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