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美媒:研究发现汉语音调变化多 能让人更有乐感

2017-01-26 09:03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美媒称,汉语能够让你更富乐感,并且是在比之前所认为的早得多的年龄。这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

  据美国医学快讯网1月18日报道,一个由国际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一篇发表于美国《发展科学》双月刊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在3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母语为汉语的孩子能够比母语为英语的孩子更好地处理音乐中的音调。

  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的意义远不止可借此确定谁能在音乐学习领域抢得先机。这项研究表明,在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大脑技能能够影响另一领域的学习。

  文章第一作者、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科学系的萨拉·克里尔说:“发育以及认知总体上的一大问题是,我们大脑机制事实上是如何分工的。例如,是否有专门的、仅仅处理语言的大脑机制?我们的研究表明,事实恰恰相反,渗透性和一般性贯穿多项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对年龄相仿的年幼汉语学习者和英语学习者展开了两项单独的实验。他们测试了180个孩子的音调升降曲线和音色。在讲英语的测试者和讲汉语的测试者在音色方面表现相似的情况下,讲汉语的孩子在音调方面的表现明显胜出。

  报道称,汉语是一种音调语言。在音调语言中,一个字的音调不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强调内容和情感内容,而且能够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取决于说话者的音调,汉语音节“ma”可以表示“妈妈”、“马”,“大麻”或“责骂”等意思。汉语学习者很快就能学会辨识音调的细微差别,从而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真的仅能代表一个意思,即“妈妈”。这项研究的作者总结说,正是这种对音调的语言学关注令说汉语的孩子能够在感知音乐的音调方面占据优势。

  克里尔说:“语言和音乐都包含着音调变化,因此如果处理语言的是一个单独的大脑机制,那么语言中的音调处理应当与音乐中的音调处理分离开来。换一种思路,如果这些看起来不同的能力是通过重叠的认知机制或大脑区域实现的,那么处理音乐音调的经验应当能够影响语言音调的处理,反之亦然。”

  这项研究的联合作者、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系的盖尔·海曼专门从事发育方面的研究。他补充说:“证明你所讲的语言能够影响你对音乐的感知——在如此早的年龄阶段,而且是在接受正式训练之前——支持了跨领域学习的理论。”

  音调语言在非洲、东亚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很常见。据估计,全球多达70%的语言可以被认为是音调语言。除了汉语之外,其他音调语言还包括泰语、约鲁巴语和科萨语。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美媒称,汉语能够让你更富乐感,并且是在比之前所认为的早得多的年龄。这是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一项新研究得出的结论。

  据美国医学快讯网1月18日报道,一个由国际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在一篇发表于美国《发展科学》双月刊的研究文章中指出,在3至5岁的学龄前儿童中,母语为汉语的孩子能够比母语为英语的孩子更好地处理音乐中的音调。

  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的意义远不止可借此确定谁能在音乐学习领域抢得先机。这项研究表明,在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大脑技能能够影响另一领域的学习。

  文章第一作者、来自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科学系的萨拉·克里尔说:“发育以及认知总体上的一大问题是,我们大脑机制事实上是如何分工的。例如,是否有专门的、仅仅处理语言的大脑机制?我们的研究表明,事实恰恰相反,渗透性和一般性贯穿多项认知能力。”

  研究人员对年龄相仿的年幼汉语学习者和英语学习者展开了两项单独的实验。他们测试了180个孩子的音调升降曲线和音色。在讲英语的测试者和讲汉语的测试者在音色方面表现相似的情况下,讲汉语的孩子在音调方面的表现明显胜出。

  报道称,汉语是一种音调语言。在音调语言中,一个字的音调不仅能够传达出不同的强调内容和情感内容,而且能够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取决于说话者的音调,汉语音节“ma”可以表示“妈妈”、“马”,“大麻”或“责骂”等意思。汉语学习者很快就能学会辨识音调的细微差别,从而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而英语中的“ma”真的仅能代表一个意思,即“妈妈”。这项研究的作者总结说,正是这种对音调的语言学关注令说汉语的孩子能够在感知音乐的音调方面占据优势。

  克里尔说:“语言和音乐都包含着音调变化,因此如果处理语言的是一个单独的大脑机制,那么语言中的音调处理应当与音乐中的音调处理分离开来。换一种思路,如果这些看起来不同的能力是通过重叠的认知机制或大脑区域实现的,那么处理音乐音调的经验应当能够影响语言音调的处理,反之亦然。”

  这项研究的联合作者、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心理学系的盖尔·海曼专门从事发育方面的研究。他补充说:“证明你所讲的语言能够影响你对音乐的感知——在如此早的年龄阶段,而且是在接受正式训练之前——支持了跨领域学习的理论。”

  音调语言在非洲、东亚和中美洲的部分地区很常见。据估计,全球多达70%的语言可以被认为是音调语言。除了汉语之外,其他音调语言还包括泰语、约鲁巴语和科萨语。

 

  这些国外汉语考题为什么连孔子学院院长都没能马上做出来?

  FDR高中的中文期末试卷

  近日网上疯传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FDR高中的中文期末试卷。看看卷子,是不是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恶意?是不是连第一题的第一个字就不会念?是不是连“见方”是什么意思都搞不清楚?是不是油然而生“英语不好也就算了、十几年语文白学了、自己不是中国人”的感觉?

  讲真,大家都是这种感觉的。

  然而这并不是外国友人的汉语考试题第一次曝光,在韩国,去年高考科目的顺序是语文、数学、英语、韩国历史与科学、第二外语与汉语。

  在第二外语与汉语这门,考生可以在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汉语、日语、俄语、阿拉伯语、越南语、汉字里选考一门。韩国学生里选择汉语和汉字的考生一直比较多。

  来看看历年韩国高考真题。

  2012-2016韩国高考真题

  相比较而言,韩国的汉语高考还没有FDR高中的考题那么“变态”。那么这些汉语题真的难吗?

  “确实有点难度。”1月16日,曾在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的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宏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对于第一题,他一下子也没想起来。

  “但考试需要有所准备。有人说美国前总统里根去考托福,成绩并不理想。考试不是一点都不用准备就能考很好的。不少物理、数学考题,老师本人完成也需要一定时间。”

  “又比如,大部分中国人可以认识五六千个汉字,少有人可以认识一万以上的汉字,所以汉字题想要考倒人家是很容易的。”王宏图举例,陆谷孙教授上课时用到的口语词汇总有文雅的古风,“那些古雅的词汇放在现在,很多英国人自己都不用了。所以这些词汇出现在考试里,就出现了差距。”

  如今汉语学习在世界各地日渐普及。据国家汉办消息,目前全球已有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自1990年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先后研发并实施了汉语水平考试(HSK)、汉语水平口语考试(HSKK)、中小学生汉语考试(YCT)、商务汉语考试(BCT)和孔子学院/课堂测试(HSKE)等多种汉语考试,为汉语学习者测试学习成绩、留学中国、申请来华留学奖学金、学校开展教学评估以及用人单位员工招聘和晋升等提供了测试标准。

  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考试是HSK,包括HSK一级、HSK二级、HSK三级、HSK四级、HSK五级和HSK六级,难度递增。“它有点像雅思、托福,也考听力、写作。级别不同,词汇量要求不同,难度也不同。”王宏图介绍,如果有外国学生想报中国大学,一般要先达到汉语中级水平。

  HSK各等级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的对应关系

  “也不是说每个外国学生都非考不可,但通过率高能为孔子学院的教学加分。在世界各地,除了孔子学院还有很多华人机构开的语言培训机构,客观上就有学员招生的竞争。”王宏图表示,虽然孔子学院是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但依然要考虑生源。

  他自己曾在德国汉堡大学孔子学院教过高级口语班,代课过几次初级班。“高级班好教一点,初级班的你还需要纠正他们的发音。而且能到高级班的学生,一般也比较努力。”

  他还发现,不少外国学生很受r、jqx、zcs、zhchsh的发音困扰,比如“日本”的“日”非常难发。“加上四个声调,外国人学汉语要花的功夫比学别的语言要多。”

  “我们还遇到不少华裔子弟,口语不错,但书写困难,在认读汉字这方面比较弱。现在北京和上海还有学校专门招华裔学生,就专门教他们认汉字。”

  不过王宏图也认为,如果测试太容易,就很难把差距拉开。“宁可难点,因为学生们也需要一些鞭策。” 责任编辑:陈诗怀

 

  外媒:西班牙语法语跟汉语争夺全球第二大外语

  参考消息网12月15日报道外媒称,塞万提斯学院的西班牙语年度报告指出,英语仍是全球第一大外语,而西班牙语、法语和汉语正在争夺第二的位置。

  据欧洲新闻社12月13日报道,报告称,目前全球有7.8%的人口说西班牙语,预计西班牙语裔人群的比重将在2050年前保持稳定。到2060年,美国将成为继墨西哥之后第二大西班牙语人口最多的国家,届时将有超过28%的美国人说西班牙语。

  这份自1998年开始公布的年度报告指出,目前还没有针对不同语言学生数量的深入分析,但全球将西班牙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学生总数估计在2100万左右。

  塞万提斯学院秘书长拉斐尔·罗德里格斯-庞加表示,由于非洲法语国家人口的不断增长,到本世纪中叶,法语人口的数量或将超过西班牙语。预计到2100年,西班牙语人口数量将出现回落,报告认为这与西班牙语国家人口的减少有关。

  从世界上最常用的5种语言来看,塞万提斯学院的研究人员认为1950年至2050年中文、英语、西班牙语、印地语和阿拉伯语人口发展趋势显示,以中文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口比例出现下降,以西班牙语和印地语为母语的人口比例持续缓慢上升。以阿拉伯语为母语的人口相对增长较大。

  报告还公布了一些有意思的数据,例如西班牙语是推特网站上第三大最常用的语言(13.4%的推特用户说西班牙语,仅次于英语和汉语)以及脸书网站上第二大最常用语言。

  此外,西班牙语也是近15年来在互联网上发展最快的语言之一,尽管与排名靠前的阿拉伯语、俄语和汉语仍有一段距离。(编译/韩超)

  中国老师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拼音。(新华社发)

 

  近70国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中新社昆明12月7日电 (记者 张丹)以“创新、合作、包容、共享”为主题的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将于12月10日至11日在昆明召开。届时,来自140个国家的大学校长和孔子学院(课堂)代表,各国驻华使节等2400人将出席会议。

  记者从7日召开的第十一届孔子学院大会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会议期间将举办“孔子学院和‘一带一路’建设”“孔子学院服务大学发展的经验与挑战”等7个校长论坛,“院长和师资队伍质量”“汉语教材各语种全覆盖”等7个院长论坛,以及孔子学院文化创意展、孔子学院汉语教材展等系列活动。

  截止目前,已有140个国家建立了511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2016年,各国孔子学院和课堂各类学员总数达210万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受众1300万人。

  当前,世界各国对学习汉语的需求仍十分强烈。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夏建辉介绍说,目前,已正式提交申请希望建设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有近300家机构,近70个国家把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随着中国与各国对话交往的领域增加,也凸显了高层次汉语人才短缺的问题。

  夏建辉表示,孔子学院下一步将注重提质增效,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培养各国本土汉语教师、建设汉语国际教育综合体系,推动汉语教育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满足汉语学习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推动中国与各国优秀文化的双向交流,讲好中国故事。抓紧培养高端翻译人才,为中外经贸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一年一度的孔子学院大会是全球孔子学院的盛会,被誉为教育“达沃斯”,至今已成功举办十届,旨在总结经验,密切交流,加强合作。本届大会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云南省教育厅、昆明市人民政府、云南大学承办。(完)

 

  通讯: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尼泊尔“孩子们”

  中新网二连浩特11月17日电 题: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尼泊尔“孩子们”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推门而进,6个尼泊尔孩子端坐在课桌前。他们文质彬彬、衣着朴素,但学习刻苦、勤奋。

  “我这里一切很好,别为我担心”、“我很希望找到一个漂亮的姑娘”、“我在说汉语时和很多人发生过误会……”

  19岁的沙宾曼是这个班里汉语听说读写最好的学生,在他的综合作业上“写给妹妹的信”、“情人节感想”、“我的汉语”等小文,得到了授课老师冯晓燕的首肯。

  冯晓燕说,来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就读商务汉语的这6名尼泊尔学子,非常刻苦,现在的汉语水平超出了预期。

  回忆起一年前来这里就读的情景,这些学子们连自己都表示惊诧。

  “只会说英语,一句汉语都不会。”21岁的帕日西斯说,刚来中国不会说汉语,确实很紧张。

  最早给他们代课的陶德老师说,这些学子是应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邀请,来此就读一年,随后在明年3月份到中国其它大学深造工程专业。

  “这些尼泊尔学子一开始和我只能用英语交流,但现在他们已能较为顺畅的用汉语交流。”陶德对此亦表示惊叹。

  “背后确实下了不少功夫”,21岁的娜毕娜透露,除了完成老师教的课以外,回到宿舍就看中国的影视剧。“每天6点就起床学习,并利用一切场合说汉语锻炼自我。”

  喜欢音乐的沙宾曼则透露他学汉语的秘诀:“一有时间就听中国歌曲。”为了验证自己的汉语水平,他还现场演唱了一首光良的《童话》,字正腔圆、音色优美,让他的同学和老师,不由击节赞叹。

  这些学子们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收获并不止于此。

  “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看上去腼腆的阿恩克提还在班内表演了绕口令,并说自己学会写毛笔字,知道中国的春节、清明、中秋等节日。

  “这是提前适应中国语言的过程,为日后的专业课打基础。”沙宾曼说,6名同班同学的梦想是,在中国学习工程专业,当一名工程师,建设祖国。

  这些学子也为未来找寻着其它出路。21岁的克里斯娜说,中国目前赴尼泊尔旅游的人很多,将来还可以做导游或翻译。

  志存高远的这些尼泊尔学子,亦很关心当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沙宾曼说,早前他还随父亲在成都参加了一次这方面的论坛,收获很大。

  6名尼泊尔学子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经历,也是中尼两国友好交流的见证者。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尼泊尔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尼双方在教育等方面均有交流,平均每年有15项之多。中方每年向尼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沙宾曼等6名来此学习汉语的“孩子们”也开了内蒙古高校与尼泊尔在教育方面的合作先河。

  内蒙古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盖志毅认为,这些来中国内蒙古学习汉语的“孩子们”,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尼双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对于认识一个真正的中国,尤其是中国当下进行的“一带一路”建设有着特别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份尼泊尔前总理卡纳尔被内蒙古师范大学二连浩特国际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聘任仪式上卡纳尔说,中尼在体育、艺术、教育等九方面均有交流,尼泊尔的学生在中国学习,更是加深双方在文化上的交流。(完)

 

  聚焦“汉语桥”:“一带一路”串起海外少年中华情

  中新社昆明10月19日电 题:聚焦“汉语桥”:“一带一路”串起海外少年中华情

  中新社记者 张丹

  第九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第二场比赛“能说会道——口语表达能力比赛”19日在云南师范大学展开。来自89个国家的181名选手登台竞技。

  孟加拉国15岁的小选手卫星,戴着熊猫造型的帽子,在后台谈笑风生。与多数选手紧张备战相比,在中国有过五年生活经历的他则从容许多。

  由于父母在中国工作,小卫星在北京出生。“2006年回到孟加拉,因为常想念北京和小朋友而哭鼻子。”

  卫星回到孟加拉的当年,中国在孟加拉国南北大学设立了南亚地区的首所孔子学院。从一个老师、26名学生开始,孔子学院如今在达卡、吉大港已经有了9个教学点,几千名学生。卫星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今后的打算,15岁的卫星十分笃定。“我要做一名建筑工程师。”卫星说,孟加拉许多标志性建筑都是中国投资建造,而他想做两国间的桥梁,修建更多象征两国友谊的建筑。

  与卫星相比,来自马里的选手阿依萨达则有些失落,由于比赛中出现失误,刚刚走下舞台忍不住掩面而泣。

  “她学习汉语才一年的时间,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很了不起了。”马里领队罗正渠是阿依萨达的汉语老师,已在马里执教四年。

  非洲作为“一带一路”连通的重要区域,近年来与中国的合作不断深化。据不完全统计,现有3000多家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中非人员每年往来超过360万人次。马里这个地处撒哈拉沙漠的西非国家是目前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目前,众多中资企业在马里投资,急需熟知当地情况又通晓中文的人才。“我们的毕业生供不应求,收入比马里公务员还高。”罗正渠说,马里已经申请开办孔子学院,加大汉语人才培养力度。

  17岁的荷兰少年海克在后台踱来踱去,一遍遍地练习着昨晚刚刚抽到的演讲题目《最难忘的一件事》。

  2011年,海克曾跟随父母到中国旅行。“我们参观了长城、故宫、兵马俑等古迹,也体验了上海和香港这样的现代化都市,中国的传统和现代化都令我着迷,所以产生了学习汉语的念头。”由于海克所在学校没有开设汉语课,父母专门为他聘请了汉语老师。

  荷兰领队范知宇从事汉语教学15年。她告诉记者,荷兰的汉语教学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飞速发展,“目前已有40多所高中把汉语作为毕业考试科目,我所在的学校学习汉语的学生从最初的七八个增加到了200多人。”

  作为“一带一路”的终点,荷兰人民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服装、百货、家用电器、玩具等等,我身边的一切几乎都是中国制造。”海克在他的演讲稿中写道,“现在世界每个角落都有中国的影子,中国人民勤劳坚韧的精神,值得每个国家的人民学习。希望将来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搭建起荷兰与中国的友好桥梁,实现我的中国梦。”(完)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