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今日要闻

印媒:月球到底多少岁?至少45.1亿岁!

2017-01-26 09:07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印媒称,根据1971年阿波罗14号飞船从月球表面带回的锆石而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形成至今至少有45.1亿年了,比人们此前的预计要古老至少1.4亿年。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1月13日报道,虽然科研人员多年来使用各种科研技术尝试揭秘月球的“年龄”,但这一直是热议的科学话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质化学家梅拉妮·巴尔博尼说:“我们终于可以确定月球的最小年龄。我们现在知道了。”

  月球是由早期地球和被称为忒伊亚的“行星体”迎头相撞而形成的。

  科研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意味着月球“仅仅”在太阳系生成6000万年后就形成了,从而为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早期进化史的天文学家和星体学家提供了重要信息。

  巴尔博尼表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任何在这场大冲撞发生前的证据都消失了”。

  虽然科研人员无从得知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前的历史,但这些重要发现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拼接其后发生的重大事件。

  人们通常难以判定月球岩石的年份,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它们含有多个其他石头的各种碎片。不过,巴尔博尼得以在原始状态下分析了这8颗锆石。她考察了这些石头所含的铀如何衰变为铅,以及镥如何衰变成铪。科研人员随后综合分析了这些元素来判定月球的年龄。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质化学和天体化学系教授凯文·麦基根说:“锆石是自然界最好的钟表。它们是保存地质历史、揭秘矿物源头的最佳矿物。”

  地球与忒伊亚的相撞创造了一个液化的月亮,随后固化了。科学家认为,月球形成后表面迅速覆盖了一层岩浆。

  这种铀-铅的测定方法揭秘了锆石首次出现在月球岩浆海上的时间。这片岩浆海随后成为月球的表面。

  镥-铪测定方法揭秘了更早些时候岩浆形成的时间。

  此前研究对月球年龄的结论建立在被多次撞击而具有误导性的岩石上。麦基根说,这些岩石暗示了其他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但不是月球的年龄”。

  这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资料图片:去年11月14日在云南昆明拍摄的“超级月亮”。 (新华社)

  参考消息网1月16日报道印媒称,根据1971年阿波罗14号飞船从月球表面带回的锆石而进行的最新研究表明,月球形成至今至少有45.1亿年了,比人们此前的预计要古老至少1.4亿年。

  据印度报业托拉斯网站1月13日报道,虽然科研人员多年来使用各种科研技术尝试揭秘月球的“年龄”,但这一直是热议的科学话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质化学家梅拉妮·巴尔博尼说:“我们终于可以确定月球的最小年龄。我们现在知道了。”

  月球是由早期地球和被称为忒伊亚的“行星体”迎头相撞而形成的。

  科研人员表示,这项新研究意味着月球“仅仅”在太阳系生成6000万年后就形成了,从而为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早期进化史的天文学家和星体学家提供了重要信息。

  巴尔博尼表示,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任何在这场大冲撞发生前的证据都消失了”。

  虽然科研人员无从得知地球与忒伊亚相撞前的历史,但这些重要发现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拼接其后发生的重大事件。

  人们通常难以判定月球岩石的年份,是因为大多数时候它们含有多个其他石头的各种碎片。不过,巴尔博尼得以在原始状态下分析了这8颗锆石。她考察了这些石头所含的铀如何衰变为铅,以及镥如何衰变成铪。科研人员随后综合分析了这些元素来判定月球的年龄。

  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地质化学和天体化学系教授凯文·麦基根说:“锆石是自然界最好的钟表。它们是保存地质历史、揭秘矿物源头的最佳矿物。”

  地球与忒伊亚的相撞创造了一个液化的月亮,随后固化了。科学家认为,月球形成后表面迅速覆盖了一层岩浆。

  这种铀-铅的测定方法揭秘了锆石首次出现在月球岩浆海上的时间。这片岩浆海随后成为月球的表面。

  镥-铪测定方法揭秘了更早些时候岩浆形成的时间。

  此前研究对月球年龄的结论建立在被多次撞击而具有误导性的岩石上。麦基根说,这些岩石暗示了其他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但不是月球的年龄”。

  这一新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资料图片:去年11月14日在云南昆明拍摄的“超级月亮”。 (新华社)

 

  月亮起源“撞击说”新解:小卫星“组装”形成

  英国《自然·地球科学》日前在线发表的论文称,科学家通过最新模拟推翻了旧有假说:月球是由一系列撞击形成的,而不是此前认为的缘于一次巨大的碰撞。新模型同时解释了月球为什么主要是由类似地球的物质组成,而不是地球和其他行星物质的混合。

  原地球与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曾发生巨大碰撞,这是目前解释地月系统成因的主要候选理论。在能解释月球组成的大碰撞假说中,要么形成月球的物质大部分来自地球(而非撞击地球的天体),要么撞击地球的天体与地球组成相近——然而,这两种情况虽然都有可能,但科学家指出,其可能性其实都不大。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院科学家拉鲁卡·鲁弗及其同事此次对大型(但非巨型)行星体撞击原地球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模拟中,撞击产生了碎屑盘,其中许多主要由地球物质而非撞击天体组成。每次撞击后,碎屑盘吸积形成了一颗小卫星。研究团队认为,这些小卫星最终向外漂移,并与日益增大的月球合并。要“组装”成月球,需要20次能够形成小卫星的撞击过程。

  论文作者认为,在早期的内太阳系,原地球与大型行星体之间撞击形成小卫星的频率足以形成月球,且能满足观测限制。月球由多次撞击“组装”而成这一点表明,月球是在数百年万年间形成的,而非地质学意义上的一瞬间;此外,地球和月球内部成分的混合程度或许比单次大碰撞情境下更低,因而有可能保存了撞击时期的记录。

  在相应的新闻与评论文章中,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卡里斯·科林写道,如今这项研究复兴了“迄今为止被普遍摒弃的一种观点,即一系列较小且更为频繁的撞击,而不是一次巨大的碰撞形成了今天的月球”。

 

  福岛震后数小时新西兰地震 网民猜与超级月亮有关

  参考消息网11月23日报道港媒称,新西兰北岛东部海岸于当地时间22日下午1时20分,发生里氏5.6级地震,5小时后南岛再发生5.3级地震,暂未有伤亡报告。由于地震与日本福岛地震仅相隔数小时,且同处环太平洋火山带,惹人揣测两者是否有关系,但专家一般相信只是巧合。

  据香港《东方日报》网站11月23日报道,新西兰第一次地震起初定为6级,其后修正为5.6级,其震中位于首都威灵顿东北约200公里,震源深度为10公里,估计方圆500公里的人感震动。新西兰南岛在5小时后亦发生地震,震央位于基督城东北约75公里。当局无发海啸警报。

  专家估计巧合

  曾在日本研究地震的专家陈先生受访认为,日本与新西兰地震没有太大关连,而日本地震仍存很多不确定性,预料强烈余震或陆续有来。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教授陈龙生表示,两国地震均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不过牵涉两个不同的断层,相信只属一场巧合。澳洲地球科学局高级地震学家格兰维尔亦指出,没有证据显示福岛地震引发新西兰地震,只是巧合而已。

  网民质疑“超级月亮”所致

  在本月14日全球出现“超级月亮”天文现象之前一周,有阴谋论者曾预言“超级月亮”前后数天会有大地震,结果一语成谶,新西兰于13日发生大地震。

  月亮接近地球时的引力,会导致海洋及地壳变动。日本有网站分析指,22日福岛地震是“超级月亮”的8日后,网民猜测地震或与“超级月亮”有关。

 

 

(责任编辑:王鑫)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