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国际>今日热点

买断“公共智慧” 看国外资本怎么入侵智库

2017-02-20 18:43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有人说,智库的存在是为了改变世界。但是,这种改变是为了成就更好的世界,还是更坏的?

前不久,日本收买英国智库贬损中国事件一经爆出,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智库的以往印象。社会舆论开始再次聚焦智库发展,关注其与资本、政治等利益背后的纠葛。

日本收买英国智库贬损中国

独立性与非营利性:国外智库的自我标榜

现代智库起源于美国,二战之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其标榜的独立性和非营利性,智库一直被各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视作公共政策的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有的智库相对独立于金钱与权力,铸就了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自主性以及权威性。也正是由于此,它们在政府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成为一些媒体报道的主要信息来源。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最新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世界范围内,美国智库数量最多、最有影响力,共有1835家。其中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智库都在本领域享有声誉,甚至影响着美国的政治走向。

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研讨会

表面上看,国外绝大多数的智库独立于政府之外,只有少部分具有明显党派或政府支持性质。国外5个著名智库中,除美国兰德公司以接受政府项目为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和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等4个智库均具有来源多样的研究项目合作。

有人说,智库的存在是为了改变世界。但是,这种改变是为了成就更好的世界,还是更坏的?

前不久,日本收买英国智库贬损中国事件一经爆出,颠覆了人们以往对智库的以往印象。社会舆论开始再次聚焦智库发展,关注其与资本、政治等利益背后的纠葛。

日本收买英国智库贬损中国

独立性与非营利性:国外智库的自我标榜

现代智库起源于美国,二战之后取得了进一步发展。由于其标榜的独立性和非营利性,智库一直被各国政府、企业,以及个人视作公共政策的思想库,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推行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影响。有的智库相对独立于金钱与权力,铸就了其研究成果的科学性、自主性以及权威性。也正是由于此,它们在政府决策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成为一些媒体报道的主要信息来源。

根据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TTCSP)最新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显示,2016年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世界范围内,美国智库数量最多、最有影响力,共有1835家。其中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等智库都在本领域享有声誉,甚至影响着美国的政治走向。

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研讨会

表面上看,国外绝大多数的智库独立于政府之外,只有少部分具有明显党派或政府支持性质。国外5个著名智库中,除美国兰德公司以接受政府项目为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欧洲政策研究中心和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等4个智库均具有来源多样的研究项目合作。

总体而言,公开表露自己意识形态偏向的智库占少数,多数机构都标榜自己的非党派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强调研究报告的科学、客观。

智库背后:难脱资本控制与影响

维持智库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持仍然是资本力量。国外智库的资金来源各不相同,大体上主要分为政府捐赠或委托、基金会捐款、个人资助以及企业赞助等5种方式,但资金所占比重有所不同。以美国为例,企业赞助是智库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其中,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资金来源中,企业赞助占到了32%。一些智库采取会员制,会员费成为智库收入的重要部分,比如美国的外交关系协会。另外,智库也会收到其它国政府的捐助。很多大型智库都接受过来自韩国和日本等国政府的资助。

经费使用方面,智库将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的研究与分析、会议花销、出版物投入、员工培训、基础设施投入、募捐、管理和经营支出等等。

关于智库的资金资助问题,《纽约时报》等媒体曾多次有过报道,揭露智库与金主的暧昧关系导致研究结果不客观。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相当大数量的智库曾被不同背景的政府和机构“收买”。外国政府对智库的大量捐款,使智库沦为带有特定立场的游说机构,成为资助国的代言人。

作为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非常重要的资金捐赠者之一,卡塔尔政府曾与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达成协定,力求保证国际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对卡塔尔政府进行正面报道;挪威政府曾经连续4年以2400万美元的高额捐赠资助华府智囊团,并通过游说美国政府,增强挪威政府在北约地位,促进了北极圈石油开采计划等;英国智库亨利·杰克逊协会接受日本驻伦敦大使馆大约1万英镑的“定向”捐赠款攻击中国。

挪威的北极圈石油开采计划与智库游说美国政府有关

“若即若离”——理想智库的三要素

作为美国智库非常有特色的机制之一——“旋转门”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美国政坛的活力及智库和政府间的人才流动。但是,这种机制实际上成为知识与权力连接的“秘密通道”。智库研究人员在研究者或政要两种身份间转换,为特殊利益输送提供了可能。一方面,智库可以将自己的利益代理人输送到政府部门,掌握权力,夹带“私货”。比如美国原国务卿赖斯就来自美国著名智库胡佛研究所;另一方面,通过“旋转门”机制,具有丰富经验及人脉的政府人员也可以加盟智库。前政府人员的参与,可以使智库的研究更加“投其所好”。同时,凭借其在政府中的“熟人”关系,可以更加有效地进行利益游说,为对智库金主与政府官员搭建桥梁。

布鲁金斯学会人员普遍在美国政府中任职

另外,由于智库研究人员在公共决策机构中的特殊作用和地位,研究人员本应独立于金钱、权力等利益之外。但为了寻求外界资助,研究人员有时却扮演了说客的角色。这种对资本力量的顾忌与迎合,同样损害了智库在公共决策中的影响力。

在人员招募方面,一些智库会有目的地招募符合自己特有倾向或金主意图的学者,借力鼓吹,影响舆论与政府决策,达到特定目标。这种智库先入为主的研究,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主观偏向”,与实际情况偏离,严重地影响了智库研究的科学性与可信性。

美、英等国智库被资本收买的真相被揭露,让智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这种不计后果的知识与利益间的输送,不单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产生负面影响,使政府或相关机构成为企业等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引发民众对其的信任危机,形成反对浪潮。另外,收买智库为特定的地缘政治站台,不光损害被贬损国家利益,同时也有损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国际关系,伤害两国人民的感情。

有学者将理想的智库与政府等机构的关系形容为“若即若离”。见经识经,智库的发展离不开对其自身独立性的保证。做好资金、人员、研究等方面的管理与保障格外重要。具体来讲,一要确保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二要确保研究人员的专业性;三要保证研究成果的独立性。这样的智库建设才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符合智库公共政策“外脑”的定位。(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人民智库工作室出品 编辑:刘烨)

(责任编辑:何淼)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