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观点>原创>人民观点

霸气局长扬言“揍你半死再起诉你” 这是啥心态?

2017-02-23 09:22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说热点】

霸气局长扬言“揍你半死再起诉你” 这是啥心态?

当一个领导“酣畅淋漓”地骂下属乃至群众,甚至扬言“把你揍个半死”,这样的人会把权力监督、依法行政放在眼里吗?这其实反证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与任重道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某些骄横跋扈的领导也曾照本宣科地念过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但他们在台上念的与心里想的很可能大相径庭。当他们关起门来、私下对下属讲的或骂的,才是其真实想法。这样的两面派令人作呕,这样的人能坐上领导高位,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此类事件曝光绝不是干部一时失态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有关人员内心的丑陋。所以,在处理时不应只是作个检讨、自罚三杯。习近平指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于此,某些缺德者理当“下课”,卑劣之徒更应被清除出干部队伍。【详细】(人民网)

【论时政】

正确处理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精准扶贫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脱贫攻坚机制创新,它将扶贫工作重心从瞄准区域转向瞄准农户,更加注重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机制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国1000多万人受益,摘掉了“贫困帽”。然而,有人就此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可以忽略甚至放弃区域扶贫。这一观点存在偏颇,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当认识到,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总体战略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厘清二者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才能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说热点】

霸气局长扬言“揍你半死再起诉你” 这是啥心态?

当一个领导“酣畅淋漓”地骂下属乃至群众,甚至扬言“把你揍个半死”,这样的人会把权力监督、依法行政放在眼里吗?这其实反证了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与任重道远。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某些骄横跋扈的领导也曾照本宣科地念过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但他们在台上念的与心里想的很可能大相径庭。当他们关起门来、私下对下属讲的或骂的,才是其真实想法。这样的两面派令人作呕,这样的人能坐上领导高位,必须引起高度警惕。此类事件曝光绝不是干部一时失态的问题,而是反映出有关人员内心的丑陋。所以,在处理时不应只是作个检讨、自罚三杯。习近平指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基于此,某些缺德者理当“下课”,卑劣之徒更应被清除出干部队伍。【详细】(人民网)

【论时政】

正确处理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精准扶贫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脱贫攻坚机制创新,它将扶贫工作重心从瞄准区域转向瞄准农户,更加注重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这一机制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全国1000多万人受益,摘掉了“贫困帽”。然而,有人就此认为,实施精准扶贫可以忽略甚至放弃区域扶贫。这一观点存在偏颇,忽视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应当认识到,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总体战略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厘清二者的关系、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才能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主要区别在于扶贫对象存在明显差异:区域扶贫的对象是连片特困区域,因而是面上的、宏观的、整体的扶贫;精准扶贫强调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精准到人,更注重点上的、微观层面的、个体的对象。其主要联系在于二者是相互支撑、互为前提的。区域扶贫在本质上属于区域协调发展政策的一种,它能采取的手段不仅包括各种扶贫措施,而且包括一系列区域发展措施,具体来说包括建设高速交通网络、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等。这些措施不仅能为实施精准扶贫奠定良好基础,而且能进一步提高扶贫效果。精准扶贫则要求对扶贫资源进行精确配置、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扶持。只有从精准入手,才能逐一解决贫困群众的脱贫问题,才能在区域扶贫的支持下帮助贫困群众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正确处理区域扶贫与精准扶贫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扶贫效率,应关注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人民日报)

【观民生】

“先诊疗后付费”能否终结“打股救子”

2月21日,民政部召开2017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蒋玮介绍近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效衔接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收入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众,全面实施县级行政区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先诊疗后付费改革。

“先诊疗后付费”不是第一次出现,但是每一次出现都能够撩动人的心弦。为啥?因为,若真能够实现,那么我们就可以在缺钱或者没有钱的情况下,在饱受病痛折磨的时候,不会因为“钱”的问题得不到救治,更或者无奈的回家等死。从这个意义上说,“先诊疗后付费”不仅是对公众健康权的保障,更是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详细】(人民日报)

【看文化】

民谣走红的背后

似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走红,这次是赵雷的《成都》。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歌曲娓娓道来,没有华丽辞藻、少了声嘶力竭,不见浮夸炫技,却瞬间打动无数人。

这两年,不断有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被广为传唱。“爱上一匹野马,可我的家里没有草原”诉说爱而不得;“画上母亲安详的姿势,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抒发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则唱出了现代人的孤独……

民谣走红靠什么?有人喜欢它口语化的叙事,也有人爱它浅吟低唱的曲调,还有人迷恋它那简朴粗糙的风格,但归根结底,民谣赖以生存的,其实是一个“真”字。那些或诗意或质朴的语句,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生动刻画,如同《诗经》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真实自然,引人共鸣。【详细】(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崔競文)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