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研究

2017-03-01 14:44 今传媒  作者:牛凌燕

摘 要: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云南向其周边辐射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多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加强国外记者的中国文化的了解、沟通及培训等方面探讨云南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南亚、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作为具有桥头堡战略地位的云南而言,需要利用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联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能给国家传播能力建设战略提供人才保障;能将中国的声音对外传播;加强国外消息的对内报道;解读国际事物;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国声音。因此在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时代要求。作为媒体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布局安排,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己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做好 “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加强云南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门户,推动我国媒体行业自身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同时,加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对外宣传我国的理念、道路及建设成就,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开展舆论斗争;打造与我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摘 要:深化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对云南向其周边辐射国家文化特性及媒介生态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强化实践经验的积累,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多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新闻从业人员的再培训;加强国外记者的中国文化的了解、沟通及培训等方面探讨云南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

2013年下半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南亚、东南亚国家时,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作为具有桥头堡战略地位的云南而言,需要利用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沟通与联系,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能给国家传播能力建设战略提供人才保障;能将中国的声音对外传播;加强国外消息的对内报道;解读国际事物;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国声音。因此在云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时代要求。作为媒体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服从国家的整体布局安排,以国家利益为重;同时,也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实际,找准自己的优势及未来发展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做好 “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加强云南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门户,推动我国媒体行业自身的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同时,加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可以对外宣传我国的理念、道路及建设成就,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国家安全,开展舆论斗争;打造与我国综合实力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让世界听见“中国声音”。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媒介工作者开始日趋重视对国际传播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不断提出新的思路。国内一些高校也开始不断涉足国际传播的人才培养及实践。但作为具有桥头堡战略地位的云南而言,根据其独特地理优势及文化特色,应该在国际传播方面发挥更大的优势及潜力。

1.“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社长王林和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李晓霞在《“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中提到云南媒体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面临西方“文化霸权”“一带一路”沿途国家文化迥异、媒介生态复杂和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三重挑战[1]。面对这些挑战云南目前已经搭建形成了三条基本传播战线:其一是传统的外宣媒体;其二是省级主流媒体,包括云南广播电视台、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其三是面向边境地区的少数民族语媒体。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对传统及以往传播经验的归纳总结,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及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整合资源优势,加强人才培养,拓展本土化策略,通过多种方式及手段提高我国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2]。

2.云南国际传播人才需求

2010年8月25日,柳斌杰先生做客中国记协第14期新闻茶座时谈到:“走出去” 是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既定战略,中国新闻出版业将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强与国际跨国企业多层次合作,加紧培养有国际新闻出版运作能力的人才队伍,增加国际新闻研究交流的机会,借助各种展会加强同国际上各界朋友的交流,多种措施支持各种所有制新闻出版企业到国外发展,几年内建立一个覆盖全球、能广泛传播的国际传播体系”等方面加大“走出去”力度。

云南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面向西南“走出去”,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来支撑。

目前我国中宣部和教育部依托六大中国主流媒体(央媒: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与五所大学开办国际新闻传播硕士专业,旨在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五所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云南省内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开始了新闻与传播学类专业,并未涉及国际传播方向。对“一带一路”背景下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的研究有助于为云南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为云南媒体进行对外宣传和“走出去”战略提供坚实的力量支撑。

三、云南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探索

和国内发达地区相比,云南在国际传播能力、传播手段及传播产业发展等方面有明显差距,具体表现为传播意识不强,传播平台和方法落后,传播产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有待加强等方面。而以上种种的关键问题在于“人”。云南应在服从国家层面整体布局的同时,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强人才培养建设,加强长短期规划设置,为做好与 “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提供坚实基础。

1.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面对新形势的国际传播人才应该是能够适应国内外环境要求的、具有较高价值取向和追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深厚的新闻传播理论功底,扎实的外语基本功,丰富的中外文化知识,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后不仅能从事国际新闻的采访、报道、拍摄、编辑、策划等工作,还能利用新技术手段完成网络音视频及数字媒体制作。同时,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人才应了解并熟悉现代传媒产业运作及发展的规律,拥有较强的国际传播品牌营销能力。在对学生培养的时候注重国际化教学平台和多渠道学习,强化学生国际传播专业能力的培养。建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多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学校既是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中心又是国际传播理论的研究中心。学校可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因此,高校不但需要进行适应社会需求的“落地型”人才培养,也需要支持具有钻研能力的“顶天型”人才建设。学校应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发展及科学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及保障。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积极探索信息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新途径、新方法。

加强校企合作,总结各级媒体在对外宣传方面所积淀的丰富经验,依托高校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教学实践,加强学用联合,增进国际传播实践的发展。

2.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建设

目前我国现有的国际传播从业人员大多以新闻专业或者外语专业为主,同时也存在大量其他专业的人员,这对于国际传播业务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伴随新闻宣传任务的加重及新闻生产环境的变化,目前的国际传播从业人员逐渐显露出理论基础不足、专业技能不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等问题。对国际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培训刻不容缓,而且这必须是一个基础的、持续的工作。目前我国的各级各类媒体都有职业培训。但各媒体对培训的重视程度和培训水平还参差不齐,与西方媒体差距较大。

加强目前新闻从业人员的培训,一是需要加强其思想意识的学习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新闻法律法规教育,加强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及职业道德教育;二是加强专业能力教育,加强语言能力、传播技术的能力,开展多种类型的讲座、座谈、交流活动,进行经验的总结及分享活动;三是加强文化素质的提升,除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补充政治学、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逻辑学等知识;四是加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如如何处理敌对形势,如何急救,如何在战时自我保护等等。通过从业期的培训塑造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渊博的各类知识、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前沿的国际传播技能的队伍。

3.国外长短期研究班及留学生培养

国际传播不仅仅是走出去的过程,也需要积极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的了解。文化传播重在交流,“走出去”体现了我们主动向世界展示自我的文化自信,“请进来”则可以让世界更深入地了解我国,二者相得益彰,有利于形成各国之间的文化认同,从而在各交流合作领域增进互信,达成共识。建设国外短期研修班,加强留学生的培养、交流,可以培养一批深入了解中国的南亚东南亚国际传播人才,用国外读者乐于接受的方式真实、客观、生动地报道中国社会发展的情况,沟通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4.充分利用云南本土优势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面对南亚东南亚国家开展国际传播的重要窗口和前沿阵地。云南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责任重大。目前云南媒体通过节目输出、设置国外办事机构、开设东南亚国家相关版面,如《湄公河》(泰文)、《吉祥》(缅文)、《高棉》(柬埔寨文)、《占芭》(老挝文)等不断向国外受众传播中国声音,传递中国态度。云南应充分发挥其独有的区位优势、地缘特色,不断增强国际传播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首先,打破语言沟通的屏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人才、小语种人才的培养,加强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民族、人口等方面的知识传递;其次,有效统筹各类媒体资源、边境地区资源,探索具有本土特色及优势的传播方式;第三,运用文化交流及贸易等多种方式,积极构建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体系,为对外传播打好基础,力争使云南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国际传播有所突破,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林,李晓霞.“一带一路”战略与云南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J].思想战线,2015(3).

[2] 王林,伍奇.“一带一路”视阈下提升云南传媒业国际传播力的思考[J].对外传播,2016(5).

[3] 贺明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系统模式探析[J].国际新闻界,2012(12).

[4] 高晓虹,赵希婧.国际新闻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现代传播,2011(7).

[5] 高晓虹,赵晨.立足国家“战略”探索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顶层设计[J].对外传播,2015(11).

(责任编辑:石思嘉(实习))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