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时政>2017全国两会

外长为啥这么能圈粉?教你读懂王毅记者会内涵

2017-03-09 09:58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作者:张梦旭 胡泽曦

一秒世界

每年两会,外交部长的记者会都是人气很高的一个环节,今年也不例外。8日,外交部长王毅的记者会历时2个小时,近600名中外记者参加,总计21个问题,涉及总体外交政策、国际和地区问题、外交服务国内发展等等。

王毅

王毅向出席记者会的记者致意。图片来自人民网

大概一个多月前,习近平主席结束瑞士之行时,王毅对记者介绍访问情况,用了“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个说法,意思是世界发生深层变化,但中国外交处乱不惊。8日的这场记者会,依旧让人想起这句话。

国内外记者精心设计的这21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把中国外交当前面临的主要敏感点全部囊括——朝鲜半岛局势、“萨德”入韩问题、南海问题、中日关系等等。面对种种刁钻提问,台面上是王毅从容对答,背后则是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在应对问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底气与自信。

(一)

一年前,同样是在两会新闻中心,面对CNN记者关于南海问题的提问,王毅说了一句狠话——“在南海这一舞台上,曾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主人。”

一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已经验证这番话。去年7月,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有人极尽造势,制造“南海要乱”的假象,美国舰机更是频频出现在南海。面对无理挑衅,中国针锋相对,随后发生的一切,世人都已看到。今天,中菲关系雨过天晴,为整个中国—东盟关系驱散了阴霾。

欢迎

一秒世界

每年两会,外交部长的记者会都是人气很高的一个环节,今年也不例外。8日,外交部长王毅的记者会历时2个小时,近600名中外记者参加,总计21个问题,涉及总体外交政策、国际和地区问题、外交服务国内发展等等。

王毅

王毅向出席记者会的记者致意。图片来自人民网

大概一个多月前,习近平主席结束瑞士之行时,王毅对记者介绍访问情况,用了“乱云飞渡仍从容”这个说法,意思是世界发生深层变化,但中国外交处乱不惊。8日的这场记者会,依旧让人想起这句话。

国内外记者精心设计的这21个问题,可以说已经把中国外交当前面临的主要敏感点全部囊括——朝鲜半岛局势、“萨德”入韩问题、南海问题、中日关系等等。面对种种刁钻提问,台面上是王毅从容对答,背后则是这些年来中国外交在应对问题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底气与自信。

(一)

一年前,同样是在两会新闻中心,面对CNN记者关于南海问题的提问,王毅说了一句狠话——“在南海这一舞台上,曾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主人。”

一年来南海局势的发展,已经验证这番话。去年7月,所谓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结果出炉,有人极尽造势,制造“南海要乱”的假象,美国舰机更是频频出现在南海。面对无理挑衅,中国针锋相对,随后发生的一切,世人都已看到。今天,中菲关系雨过天晴,为整个中国—东盟关系驱散了阴霾。

欢迎

2016年10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杜特尔特举行欢迎仪式。图片来自新华社

从8日的这场记者会看,虽然南海问题已经降温,但新的热点在显现,比如说朝鲜半岛核问题,又比如说美韩在韩部署“萨德”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中国尽管不是主要当事方,但作为半岛近邻,将继续在能力范围之内为解决问题发挥作用,“双暂停”和双轨并进思路就是中国为缓解局势而提出的务实建议。“萨德”问题则关乎涉及根本的战略安全利益,中国不可能无动于衷。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才是“萨德”入韩真正的受害者。眼下,既然韩美铁了心要推进“萨德”部署,就无需对中国将会采取的必要措施感到意外,也用不着在世界上塑造所谓中国“以大欺小”的假象。

萨德

3月6日晚,“萨德”系统部分装备运抵韩国首尔以南约70公里处的美军驻韩国乌山空军基地。图片来自新华社

王毅曾经就中日关系说过:“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其实,这番话所体现的观察视角,分析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许多问题都用得上。无论是日本处处动心思给中国制造麻烦,还是“萨德”入韩,以及美国一些人对待中国时抱定的遏制态度,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没想清楚究竟该怎么看待中国的不断发展壮大。

想明白了这一点,看待中国外交就会多一分从容。因为形势总是比人强,只要中国处乱不惊、不断发展,又有什么人能真正改变中国外交的基本面呢?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两年多前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说:“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综合判断,我国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最大的机遇就是自身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要重视各种风险和挑战,善于化危为机、转危为安。”

(二)

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因此,8日的这场记者会也是盘点总结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一个契机。

2016年底,在一场关于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的学术研讨会上,王毅曾用更加主动、更加进取、更加自信、更加成熟来形容如今的中国外交。8日的记者会上,王毅更进一步,总结出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三个鲜明特征:先进性、开拓性和稳定性。

这三点,恰好对应的是观察中国外交的三个维度——理念、实践和风格。

演讲

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图片来自新华社

从理念层面来看,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比如打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相比曾经在国际关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零和博弈思维,这些中国理念开创了新路,也更符合各国利益交融的时代特点。这也就是王毅所说的“先进性”。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外交积极进取,步子迈得更稳也更大,构建起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进“一带一路”合作,大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世界对中国外交的观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外交提供更多让各方受益的合作机会,提供越来越多国际公共产品,为中国赢得了口碑,也争取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利益。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来,中国外交不断推出服务国内发展的新举措,离普通百姓的距离越来越近。随之而变的是中国外交官的身份角色。在国人眼中,以往穿梭在谈判桌前、西装革履的中国外交官,现在也是推销员、救生员,穿梭在战火硝烟、疫情动乱之中,为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奔走。这种变化背后恰是中国实力的变化——随着中国出境公民和海外利益不断增多,中国外交在这方面的任务只会越来越重。

再从风格层面看,中国外交的稳定性已经成为突出现象。2016年以来,国际上“黑天鹅”层出不穷,以英国“脱欧”、美国大选为标志,西方国家民粹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迭起,一些曾经是国际共识的理念,如开放主义、多边主义、贸易自由主义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怀疑。与国际上的种种“不确定性”相比,中国外交大方向保持稳定——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始终主张对现有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在维护中加以改革完善,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理念。

尤其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年度首访就出席达沃斯论坛年会,重点谈经济全球化问题,更是打破国际上不少人预期,充分展现了中国的大国作用。用王毅的话说,今天的中国是“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一秒世界工作室 张梦旭 胡泽曦)

(责任编辑:黄子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