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传媒

玩具三巨头激战大银幕 乐高电影赚票房赢口碑

2017-03-10 08:10 羊城晚报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口碑出色

《托马斯和朋友们:多多岛之迷失宝藏》反响平平

《玩具总动员》中的芭比

孩之宝的《特种部队》、《变形金刚》都很成功

在北美叫好叫座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上映一周票房不到3000万元。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华纳兄弟和乐高玩具联合制作的这部动画电影仍然是成功的,它在北美上映4周累计票房已近1.5亿美元,在登陆中国内地院线之前,已在全球累计吸金2.27亿美元。

接下来,乐高系列电影还会继续开拓疆土,据悉,该系列新片《乐高幻影忍者大电影》将在年内上映,为了抓住中国观众的心,该片还特意请来成龙配音。

不管中国观众是否买单,目前看来,乐高玩具的影视化之路是成功的,既赚了票房又赢了口碑。将玩具搬上大银幕,乐高有啥经验值得借鉴?和乐高并称“玩具三巨头”的美泰和孩之宝,同样也在进军影视业,这三者又将出现怎样的竞争局面?

  乐高

  拳头产品:乐高玩具

  积木小人捆绑华纳IP实现双赢

  乐高跻身全球玩具老大

早在20年前,卢卡斯影业找到乐高公司,希望能够就1999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和乐高合作。当时乐高的高管相当保守,他们认为如果授权给《星球大战》,就得按好莱坞的规则办事,有可能毁掉乐高的品牌名声。几经周折,乐高最后还是答应合作,没想到这也成为玩具行业史上最成功也最持久的一次合作。借《星球大战前传1》推出的乐高星球大战系列产品,最初几年的销量就超过了公司总销量的1/6。

2009年,华纳制片人Dan Lin带着两位编剧去到乐高总部,希望能够合作拍摄乐高大电影。乐高一开始仍然是质疑的,直到华纳以相对创新的内容策划打动了乐高决策层——放弃乐高玩具已有的故事,双方从零开始设计剧情,用一部能吸引所有年龄层观众的乐高电影,帮助玩具产品突破年龄段。

《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口碑出色

《托马斯和朋友们:多多岛之迷失宝藏》反响平平

《玩具总动员》中的芭比

孩之宝的《特种部队》、《变形金刚》都很成功

在北美叫好叫座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上映一周票房不到3000万元。但从全球范围来看,华纳兄弟和乐高玩具联合制作的这部动画电影仍然是成功的,它在北美上映4周累计票房已近1.5亿美元,在登陆中国内地院线之前,已在全球累计吸金2.27亿美元。

接下来,乐高系列电影还会继续开拓疆土,据悉,该系列新片《乐高幻影忍者大电影》将在年内上映,为了抓住中国观众的心,该片还特意请来成龙配音。

不管中国观众是否买单,目前看来,乐高玩具的影视化之路是成功的,既赚了票房又赢了口碑。将玩具搬上大银幕,乐高有啥经验值得借鉴?和乐高并称“玩具三巨头”的美泰和孩之宝,同样也在进军影视业,这三者又将出现怎样的竞争局面?

  乐高

  拳头产品:乐高玩具

  积木小人捆绑华纳IP实现双赢

  乐高跻身全球玩具老大

早在20年前,卢卡斯影业找到乐高公司,希望能够就1999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和乐高合作。当时乐高的高管相当保守,他们认为如果授权给《星球大战》,就得按好莱坞的规则办事,有可能毁掉乐高的品牌名声。几经周折,乐高最后还是答应合作,没想到这也成为玩具行业史上最成功也最持久的一次合作。借《星球大战前传1》推出的乐高星球大战系列产品,最初几年的销量就超过了公司总销量的1/6。

2009年,华纳制片人Dan Lin带着两位编剧去到乐高总部,希望能够合作拍摄乐高大电影。乐高一开始仍然是质疑的,直到华纳以相对创新的内容策划打动了乐高决策层——放弃乐高玩具已有的故事,双方从零开始设计剧情,用一部能吸引所有年龄层观众的乐高电影,帮助玩具产品突破年龄段。

2014年,《乐高大电影》问世,除了以小成本拿下大票房,在上映4个月后,乐高玩具半年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美泰。2014年,乐高全年销售额约合43.5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大玩具制造商,这也是59年来玩具巨头美泰首次被超越。

华纳老迈IP重获新生

华纳高层早前对第一部《乐高大电影》并没有太大信心,因此从外引进了一半投资,白白丢了不少利润。但制作成本6000万美元就斩获4.68亿美元票房,这个数字还是很可观的。尝到甜头的华纳很快将新作提上议程,其中就包括如今正上映的《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今年还将上映的《乐高忍者大电影》以及《乐高大电影2》。

对于华纳来说,拍乐高电影除了盈利,还盘活了华纳的系列IP。乐高玩具没有自己独有的世界观,将华纳不同系列的电影角色放在里头也不违和,蝙蝠侠、超人、绿灯侠、甘道夫和邓布利多等可以齐聚一堂。《乐高蝙蝠侠大电影》更是被称作近年来最好的蝙蝠侠电影,烂番茄网站给该片的新鲜度高达91%,要知道去年的真人电影《蝙蝠侠大战超人》在烂番茄的新鲜度才27%,票房也很不起眼。让蝙蝠侠以乐高小人的形式出现,既保持了经典IP的热度,又可以修改人物设定和剧情,这种创新很快得到观众认可。

  美泰

  拳头产品:芭比娃娃、托马斯小火车

  影视之路走得最早但不成功

早在2001年,美泰就和环球影业合作推出电视电影《芭比与胡桃夹子的梦幻之旅》,开创玩具影视化先河,但这么多年过去,他们在这条路上走得并不好。

芭比娃娃是美泰的拳头产品,美泰针对芭比娃娃出品了近30部动画电影,托马斯小火车系列也推出了多部电视动画,但反响平平。这些电影都按电视电影的规格来做,成色比较粗糙。美泰和迪士尼合作后,芭比客串了1999年的《玩具总动员2》,在2010年《玩具总动员3》中,还引入了芭比的男友肯。迪士尼比美泰更擅长讲故事,也很会打造公主。迪士尼的《冰雪奇缘》问世后,Elsa和Anna逐渐取代芭比成为最受女孩欢迎的玩具。芭比系列的市场占有率也从2010年一直下滑,到2015年仍然没有起色。

2016年,美泰转变策略推出面向男孩的超级英雄电影《钢铁骑士》,但票房惨淡,还被观众吐槽影片山寨《钢铁侠》。同样在去年,托马斯小火车系列的大电影《托马斯和朋友们:多多岛之迷失宝藏》登陆中国内地院线,也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更令人吃惊的是,去年8月,《托马斯小火车》的动画制作公司Arc Production宣布破产。

相比乐高一直和华纳合作,美泰的影视合作方几经变换,除了倒闭的Arc Production,还有三家名不见经传的公司。对于观众来说,如果电影质量不高,一直停留在电视电影的水准,观众是不会买单的,更不可能反哺玩具销售。

  孩之宝

  拳头产品:变形金刚、特种部队

  自有IP打造孩之宝电影宇宙

如果从票房收入来看,孩之宝的影视之路是最为成功的。该集团旗下有变形金刚、特种部队、星球大战等多个知名品牌,早在1986年,孩之宝就和漫威拍了两部动画大电影,但成本2000万美元的《变形金刚大电影》最后只收获了500多万美元票房,这让孩之宝的影视之路暂停了很长一段时间。

2003年,制片人唐·墨菲想拍摄《特种部队》系列电影,但最终却和孩之宝公司谈下了《变形金刚》的改编权,因为变形金刚的粉丝群体更大。2007年,派拉蒙发行了首部《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在大银幕上把大卡车变形成十米高的机器人,刷新了当时的观影体验。影片一炮而红,全球票房收获7.1亿美元,也开启了导演迈克尔·贝与监制斯皮尔伯格至今长达10年的合作。

相比美泰,孩之宝的电影胜在影片质量有保证。就拿2007年《变形金刚》来说,当时花在特效的钱就超过4000万美元,片中大约有630个特效镜头,其中430个交给了特效制作王牌公司工业光魔,特效制作耗时16个月。擎天柱由10108块零件组成,而多个金刚一同出现的场景,仅制作一帧画面就需要38小时。第一部《变形金刚》真人电影取得的成功,为该系列的后作奠定了基础。

《变形金刚》系列的成功有目共睹,孩之宝陆续将小马宝莉、战舰等多个经典玩具形象搬上大银幕,甚至成立了电影公司Allspark。2015年,孩之宝和派拉蒙达成协议,将特种部队、微星小超人、魔幻骑士、蒙面斗士、宇宙骑士ROM五款玩具拍摄成电影,打造“孩之宝电影宇宙”。(何晶)

(责任编辑:宋心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