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07:41 新闻晨报 作者:李芹
(原标题:一部电视剧花几千万元买收视率)
一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等过去一段时间不被重视的慢综艺受到了交口称赞,大量低俗、搞笑、博眼球的真人秀节目退出电视荧屏;一方面,花钱买点击量、票房的作假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表示:虚假的数据不能成为衡量文化项目成功的标尺,文艺创作更不能误入假数据营造的“假潮流”之中,应该建立公正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
获利的只有造假公司
在电影市场,从早期的手写电影票、“一票两卖”开始,最近几年,种种票房造假、注水的现象一再被媒体披露。
在电视行业,唯收视率论让收视率造假成了多年痼疾。无论是劣作还是良品,只要掌握了收视率,就能决定节目的排期、广告的利润、电视台的收益,因此,集体合力“造”收视率的恶性循环时有发生。
曹可凡认为,如果任由这样买卖收视率的行为形成风气,电视台、制作方、广告主、观众,每一方都将受累,唯一的获利者只有操控收视率的造假公司。购买一集电视剧收视率的花费在30万-50万元不等,也就是说,一部电视剧需要的“造假成本”可能高达几千万元,整个造假产业链的容量更高达40亿。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视频网站上。部分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播放量动辄几十亿次甚至上百亿次,但背后的水分不少。有的节目一天的播放量就高达五六亿次,实际上贡献点击率的全是“机器人”。在互联网平台上,造假的成本变得更低,很多网店专门为“刷视频点击量”服务,几百元就能换取几千万的点击量。
(原标题:一部电视剧花几千万元买收视率)
一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等过去一段时间不被重视的慢综艺受到了交口称赞,大量低俗、搞笑、博眼球的真人秀节目退出电视荧屏;一方面,花钱买点击量、票房的作假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表示:虚假的数据不能成为衡量文化项目成功的标尺,文艺创作更不能误入假数据营造的“假潮流”之中,应该建立公正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
获利的只有造假公司
在电影市场,从早期的手写电影票、“一票两卖”开始,最近几年,种种票房造假、注水的现象一再被媒体披露。
在电视行业,唯收视率论让收视率造假成了多年痼疾。无论是劣作还是良品,只要掌握了收视率,就能决定节目的排期、广告的利润、电视台的收益,因此,集体合力“造”收视率的恶性循环时有发生。
曹可凡认为,如果任由这样买卖收视率的行为形成风气,电视台、制作方、广告主、观众,每一方都将受累,唯一的获利者只有操控收视率的造假公司。购买一集电视剧收视率的花费在30万-50万元不等,也就是说,一部电视剧需要的“造假成本”可能高达几千万元,整个造假产业链的容量更高达40亿。
类似的现象,还发生在视频网站上。部分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播放量动辄几十亿次甚至上百亿次,但背后的水分不少。有的节目一天的播放量就高达五六亿次,实际上贡献点击率的全是“机器人”。在互联网平台上,造假的成本变得更低,很多网店专门为“刷视频点击量”服务,几百元就能换取几千万的点击量。
多管齐下完善评价体系
其实,对于假票房、假收视率、假点击量,这几年国家也很重视,也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去年10月底通过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票房造假有明确的规定与处罚。而在电视行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多次表态严惩收视率乱象,2014年还出台了国内首个电视收视率调查国家标准,去年也有相关的行业自律公约出台。
“随着立法的不断完善,掐灭不良行为指日可待。”曹可凡提出,但为了进一步完善健全现有的文艺评价体系,建议多管齐下:电影方面,针对票房造假的手段可能不断更新的现象,应当在《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执法、从严惩处。对于违规操作的相关公司,应及时公布“黑名单”,吊销从业许可。对于部分将虚假票房与二级市场联动以不正当获利的公司,更应该向司法机关报案或提起诉讼。同时,管理部门应继续升级票务销售的管理系统,进一步公开票房实时数据,甚至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
电视领域,应尽快就此立法,给查处收视率造假提供执法依据; 相关行业协会则应起到自律作用,一旦发现涉嫌造假,应立刻进行调查取证,并向司法部门报案。另一方面,目前相关技术早已成熟,应由广电总局等部门牵头,在现有的城市网、全国网等收视率统计体系之外,再引入实时收视率等新的数据统计方法,实现多种收视率调查模式并存并立的科学体系。
网络视听节目方面,虽然目前此类节目众多,数据也掌握在不同的视频网站手中,但建议可以由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定期对数据走向进行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