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 04:10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记者叶晓楠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会场
本报记者潘旭涛在采访
本报记者徐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彭训文(右)在北京饭店采访澳门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
本报记者高炳在人民大会堂前
本报记者申孟哲在撰写稿件
本报记者王俊岭(右)与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合影
本报记者刘少华在展示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严瑜在天安门广场
本报记者柴逸扉摄于人民大会堂前
民之所望在这里传递
我觉得,没有在两会奔跑过的经历,可能不足以谈做好一名时政记者。在会上,我耳闻了代表委员们为了民生、为了深改而大声呼喊,也目睹了他们对法律草案的每个条文字斟句酌,为每一份议案提案的完善而不懈努力。正所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会议室里,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时畅所欲言、不藏着掖着、不说空话套话,抓紧机会表达观点,不负人民所托。民之所望在这里传递,民主气息在这里流淌,美好期待在这里播撒。
本报记者叶晓楠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会场
本报记者潘旭涛在采访
本报记者徐蕾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发布会现场
本报记者彭训文(右)在北京饭店采访澳门地区全国人大代表刘艺良
本报记者高炳在人民大会堂前
本报记者申孟哲在撰写稿件
本报记者王俊岭(右)与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董事长曹德旺合影
本报记者刘少华在展示政府工作报告
本报记者严瑜在天安门广场
本报记者柴逸扉摄于人民大会堂前
民之所望在这里传递
我觉得,没有在两会奔跑过的经历,可能不足以谈做好一名时政记者。在会上,我耳闻了代表委员们为了民生、为了深改而大声呼喊,也目睹了他们对法律草案的每个条文字斟句酌,为每一份议案提案的完善而不懈努力。正所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在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会议室里,代表委员们审议讨论时畅所欲言、不藏着掖着、不说空话套话,抓紧机会表达观点,不负人民所托。民之所望在这里传递,民主气息在这里流淌,美好期待在这里播撒。
还有一点印象深刻的是,今年两会,创新、融合气息特别浓厚。各种新技术、新思想、新报道方式如潮水一般,从各个角度、用各种语言,覆盖了两会的角角落落。各种新媒体工作室的产品,用各种新奇新颖的方式,把两会的故事讲得更加动听。就连我这个做惯了传统纸媒的记者,也在今年两会期间尝试了一回新媒体,在与同事联手采访文字稿的同时录制视频,并与后方同事一起,联手制作了一款报网端微平台播发的视频产品《“我曾在海外迎接习主席!”》,视频在腾讯视频上播出后,也收获了不少点赞。
(叶晓楠)
参政议政,议论生风
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这个“议”字,最通常的理解是委员评议国是。而今年,委员之间的“议”,令记者印象深刻。
在农业界分组讨论时,一位委员列举了一个关于脱贫的数字。话音未落,另一位委员立马插话,“现在又出新数字了……”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分组讨论时,一位委员提议秸秆发电。他身旁的委员连连点头,“这个好,农民能增收。”可对面的委员不这么认为,“秸秆的季节性,不能保证电厂稳定运营。”
采访中我明显感觉到,委员们各说各的、说完就完的现象少了很多。很多委员更愿意听听别人怎么说,并适时补充上几句。我记得很清楚,一位委员提出一个关于农民工的话题,引发会场中半数委员参与讨论,讨论持续了近20分钟。委员们更愿“议”了。小小的细节,体现的是参政意愿与议政主动性的提升。
(潘旭涛)
采访收获说不尽
今年,是我第二次走上两会的“战场”。之所以用“战场”作喻,是因为两会报道非常考验一个记者的综合素质与应变能力。全国人大代表与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他们不仅是本领域、本区域内的杰出代表,更带来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无穷智慧。对于我这样的年轻人而言,这些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让自己的思维和见识得到了拓展。
比如,在采访来自甘肃的人大代表时,我学习到了当地在精准扶贫方面的探索以及最新经验;在采访妇联界别的政协委员时,我了解到了中国妇女权益保障的巨大进展以及需要改进之处;在采访来自经济界别的政协委员时,我深切体会到他们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与供给侧改革的坚定信念……
(王俊岭)
赤子侨心,融通四海
两会期间,30余位海外侨胞受邀列席全国政协会议。身为海外版记者,我和同事叶晓楠把侨胞代表驻地京东宾馆作为“重点盯守对象”。
回顾数日心得,“赤子侨心”成为今年初次跑两会的我心里最大的感受。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许多侨领曾在去年与习主席“他乡偶遇”。说起“海外相逢”,他们动情讲述华社故事:习主席访问波兰时,华沙侨界跟过节一样,大家不去上班,跟着主席行程夹道欢迎;中捷元首互访后,两国旅游、中医、中文教育等领域交往明显热络;柬埔寨政商界如今常把“一带一路”挂在嘴边;习主席访问秘鲁后,这个遥远国度的街头涌现更多“中国元素”;来自美国的侨领陈荣华难掩激动赋诗一首:“他邦夜夜家国梦,天涯朝朝总相思。”我们把侨领的讲述写成报道,拍成视频,同时发布,融合传播。两会报道有温度,中国故事有广度。两会涉侨报道,温暖四海游子。
(高炳)
新闻要抢也要等
今年的两会即将结束,回首自己跑会的经历,最大的感悟就在于:新闻是要抢出来的,当然,有时候也是等出来的。说抢,其实就是跟时间赛跑,有时候早到一秒,你就可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而晚一秒,很可能本该顺利的采访和想要的独家新闻就溜走了。比如大会的“部长通道”,上午开始的时间是8点,有一次我就是7点20分到大会堂门口排队,却发现已经“落后”了。许多勤奋的同行5点多就来,而自己跟着长长的队伍过安检进大厅,就已经8点30分了,好几位部长都已经说完走人了。
当然,除了抢,耐心等也很重要,尤其是对一些有重要身份的人物,只能在大会或代表团会议开始、结束的时候等在门口,见到代表委员时及时提出问题。而对于那些能够联系上的代表委员来说,他们的时间往往也排得很满,只能抽空回答问题。对于记者来说,这也是耐力的考验。
(柴逸扉)
拼体力,拼技术,拼智力
这已经是我第九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报道了。每年都会有新的感受。比如,今年的全国两会记者越来越敬业了,越来越要拼体力了;今年记者手中的设备更先进了,越来越要拼技术了;今年编辑们的策划更精致了,越来越要拼智力了……
(徐蕾)
“中国式民主”散发魅力
这次两会采访报道,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了更深认识。很多全国人大代表,就是我们身边最平常的人。不过,他们又是一群特殊的人,在最高政治殿堂,不忘初心、真诚建言。这种平凡与特殊产生的张力,就是“中国式民主”的魅力。
这些天,我认识了很多代表,和他们成了朋友。来自贵州团的王菁代表,是我的家乡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目前唯一一名全国人大代表。谈到几年前在贵州团全体会上给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后即兴演唱布依族民歌《好花红》,回忆起调研过程中贫困地区妇女的眼神,她泪光盈盈。刘桥英代表只会说贵州方言,我用方言和她聊寨子如何脱贫致富,就像和邻居大娘聊天一样。她今年54岁了,可眼神闪亮而有力。她说,“能带领乡亲们过好日子,我浑身有劲”。
(彭训文)
两会是一堂公开课
在我眼中,两会是一堂公开课:中国式民主到底是如何运行的?代表委员们会如何影响决策,如何影响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两会上都能找到答案。
我印象深刻的是在政协礼堂召开的提案办理协商会。那次会议讨论的是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致富。在场的委员谈得很透彻,比如农民主要财富之一的宅基地,在现实确权中可能缩水80%;在高寒地区,可能一台捡拾牛粪的机器,就能让他们幸福感爆棚;农民回乡创业,最需要的是更多的培训和权益保护。
窥斑见豹。近距离地观察两会,细节是可感的,讨论是有温度的,问题则是非专业者解答不了的。作为媒体人,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把自己的感受、观察和思考变成新闻产品,让更多的人建设性地看到两会的纪录,感知中国运行的节奏和脉搏。
(申孟哲)
打开视野,吸取新知
第二年跑两会,不再像第一次现场听政府工作报告那般新鲜,对于报道本身的激情却一点未减。戴着人大记者的上会证件,辗转于各个代表团驻地,刻意寻找此前没有接触过的人大代表,我在写稿的同时,也开阔了自身时政报道的视野。
让我印象很深的是,在做“水安全”主题的稿件时,先把电话打给了前不久采访过的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保厅巡视员钟勤建,印象中他话不多,没想到水安全的话题抛出去之后,整整25分钟的电话中,我的作用就只剩下了“嗯”“啊”“对”……原来术业有专攻,他对水安全做的调研和准备已持续多年。
紧接着,我去福建代表团驻地西直门宾馆,采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郭军。在她局促的房间里,遇到了类似的场景——坐下之后,我只负责提出问题,郭代表就把全国各地水系状况、水安全形势分析了个遍。谈话过程中,她不断熟练地从文件堆里找出资料佐证,我看到,上面都是密密麻麻的勾画和笔记。
遗憾的是,两会期间重要话题太多,每个话题所能占到的版面有限。我喜欢这样的过程,即便对于记者自身,也是打开视野、吸取新知的好机会。说不定未来哪天,这些没能用得上的采访资料,就会成为一个新的重大选题。
(刘少华)
基层代表给我上入门课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两会报道。第一个采访是请来自青海的两名基层人大代表,讲讲他们过去一年的履职故事。当时距离他们抵达北京不到3个小时。走进其中一位代表拜秀花的房间时,我发现她的书桌上已摊满文稿,旁边还有一只她专门从西宁带来的纸箱,装满了她连任3届全国人大代表所收集的15年的资料。她说,她是一名中学数学教师,最初对于怎么做全国人大代表一头雾水。后来她发现,学习、调研、思考是做好代表的“三件宝”。在这15年里,她几乎跑遍了青海的角角落落,记满了几十个笔记本,下硬功夫,做有心人,直到如今成为对教育、科技、法律各个领域都有了解、有思考的“万金油”,也成为能够真正反映基层社情民意的“晴雨表”。
此后的十多天里,辗转于人民大会堂和各省代表团驻地,我参与了经济、文化、民生、环保、城镇化、民族政策等众多领域选题的报道,采访了来自各地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记录并讲述他们对于这个国家发展的关切和建言。从完全陌生到逐渐上手,在结束之际再回看我的第一次“两会经历”,我发现原来第一个采访就是最好的一堂入门课。
(严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