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图话中国

舞狮大妈平均年龄50多岁:平时做农活 节日成艺人

2017-03-17 14:53   作者:杨新宇

(重庆晨报)

16日,潼南区举办首届狮舞比赛,来自桂林、梓潼、花岩、双江、古溪、龙形等镇街和4所学校共10支狮舞传承基地组队参赛,同台比拼狮舞套路技艺。举办此次狮舞大赛的潼南区文化委称,潼南狮舞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项目,被列为重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比赛旨在弘扬潼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舞狮运动水平,发掘狮舞人才。

在狮舞比赛现场,一支由全部由女性组成的舞狮队:花岩女狮队,分外吸引在场观众眼球。花岩狮舞队以“女子狮舞”而闻名,现场表演的《女狮学艺》节目,动作灵活、协调、丰富,将狮子窜桌跳、托举、抱月、蹿步跳等众多套路及喜、怒、哀、乐等表情展现得活灵活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具感染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花岩女狮队现任队长童秀琼介绍:“花岩女子狮舞”历史悠久,创立于清末光绪年间,100多年来,女狮舞在花岩顽强生长,代代传承。有确切姓名可考的传承人已有4代,传承人全部为女性,传女不传男。花岩女狮精致细腻,在模仿狮子的动作基础之上加入了模仿女子日常生活中的梳头、洗脸、打扫卫生等动作,风格迥异于传统狮舞高大威武的形象,所以名为“女子狮舞”。  “花岩女子狮舞”扎根于潼南农村民间,其表演的形式和内容都跟农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格调喜庆热闹,内容积极健康,宣扬真善美的价值观,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重庆晨报)

16日,潼南区举办首届狮舞比赛,来自桂林、梓潼、花岩、双江、古溪、龙形等镇街和4所学校共10支狮舞传承基地组队参赛,同台比拼狮舞套路技艺。举办此次狮舞大赛的潼南区文化委称,潼南狮舞历经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经成为一项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项目,被列为重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比赛旨在弘扬潼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舞狮运动水平,发掘狮舞人才。

在狮舞比赛现场,一支由全部由女性组成的舞狮队:花岩女狮队,分外吸引在场观众眼球。花岩狮舞队以“女子狮舞”而闻名,现场表演的《女狮学艺》节目,动作灵活、协调、丰富,将狮子窜桌跳、托举、抱月、蹿步跳等众多套路及喜、怒、哀、乐等表情展现得活灵活现,融入了生动的故事情节,极具感染力,赢得观众阵阵掌声。

花岩女狮队现任队长童秀琼介绍:“花岩女子狮舞”历史悠久,创立于清末光绪年间,100多年来,女狮舞在花岩顽强生长,代代传承。有确切姓名可考的传承人已有4代,传承人全部为女性,传女不传男。花岩女狮精致细腻,在模仿狮子的动作基础之上加入了模仿女子日常生活中的梳头、洗脸、打扫卫生等动作,风格迥异于传统狮舞高大威武的形象,所以名为“女子狮舞”。  “花岩女子狮舞”扎根于潼南农村民间,其表演的形式和内容都跟农村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格调喜庆热闹,内容积极健康,宣扬真善美的价值观,洋溢着乐观向上的精神。

童秀琼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现在花岩女子狮舞队有10多名队员,全部由花岩镇各个村社的农村妇女组成,都是近二、三年加入的,原来的老艺人因为年事已高等种种原因,都没有再舞狮。狮舞队平均年龄50多岁,她年龄最小,今年44岁。“舞狮既是艺术活儿,又是力气活儿,年龄大了,就举不动几十斤的狮头,更别说猫着腰跳跃翻滚”童秀琼说,她们平时做农活,过年放假节庆活动时就放下农具,穿上五彩狮袍,成为活跃在舞台上的狮舞女艺人。

童秀琼还告诉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花岩女狮虽然具有鲜明的传统民间文化特色,但是一直以来都藏身潼南乡间,加上前几年流行文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更显得日渐式微。好在近年来,在潼南文化委、文联、民间艺术协会的重视和联手恢复、保护下,2014年潼南花岩女子狮舞又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逢年过节,花岩女子狮舞又开始在城乡的街头巷尾流行起来。童秀琼说,她和姐妹们有一个梦想,花岩女子狮舞不光在潼南受欢迎,希望有一天能够上央视春晚,把女子狮舞这一精彩的民间艺术向全国人民展示。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杨新宇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云彪(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