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军事>重磅推荐

骗取军费30亿!俄媒称奸商重创俄北极军事化梦想

2017-03-20 08:27 参考军事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3月10日刊发马修·博德纳的文章《腐败阻碍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化梦想》称,俄罗斯正在使北极军事化。这一事实几乎是无法否认的,而且在过去几年里受到了西方决策圈子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是,虽然这项建设活动是无法忽视的,但西方的说法似乎夸大了俄罗斯的现实。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俄罗斯的北极计划陷入了腐败泥潭而停滞不前。

作为一项更大范围的军事现代化计划的组成部分,莫斯科正致力于翻修苏联时代在其北部广袤边境地区修建的落后防务设施。这项工作至少从2014年俄罗斯国防部组建“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之时就开始了。这个北极司令部将由4个战斗旅、14个机场、16个深水港和为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清理航道的近50艘破冰船组成。

但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北极军事化计划正在陷入巨大的腐败丑闻。《生意人报》援引俄罗斯调查委员会的话说,负责弗兰格尔岛、施密特角等北方基地的雷达和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的承包商被发现从政府合同中窃取了近30亿卢布(约合5000万美元)。

这个问题承包商名叫俄罗斯联合建设公司,其中特别受关注的是该公司的两位老板德米特里·布什马诺夫和阿列克谢·埃克特。两人已被指控犯有“大规模欺诈”行为。3月9日,莫斯科市法院下令将两人至少收押至5月17日,以便调查人员有时间熟悉案件资料。

最初,两人是以联邦特种建设署分包商的身份建设北极防空和管制设施的。联邦特种建设署是一家经常在政府基础设施项目中中标的大型建筑机构。在过去3年里,联邦特种建设署因为担任东方港航天发射场项目的主承包商而声名狼藉——项目大幅超出预算,而且屡次出现令人尴尬的工期延误。

如果说东方港航天发射场项目预示了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是北极军事化计划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据《生意人报》报道,联邦特种建设署把弗兰格尔岛和施密特角的雷达和空管设施合同转包给了布什马诺夫和埃克特的公司。调查人员认为,他们本该立即动工。但鉴于项目的地缘政治重要性,这两位商人认为他们可以不劳而获地增加项目的成本预算。

调查人员说,布什马诺夫和埃克特没有建设雷达和空管设施——有效防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用这笔钱为家人购买了住宅和公寓。据《生意人报》报道,在调查过程中,当局已经没收了这些资产。

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建设是真实的。但看来对北极感兴趣的西方国家现在有了更多时间来筹划它们自己的战略,以抗衡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计划。(编译/王雷)

资料图:北极地区,俄军已投入战斗值班的96L6高空搜索相控阵雷达。

参考消息网3月20日报道俄罗斯《莫斯科时报》网站3月10日刊发马修·博德纳的文章《腐败阻碍俄罗斯的北极军事化梦想》称,俄罗斯正在使北极军事化。这一事实几乎是无法否认的,而且在过去几年里受到了西方决策圈子越来越多的关注。

可是,虽然这项建设活动是无法忽视的,但西方的说法似乎夸大了俄罗斯的现实。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俄罗斯的北极计划陷入了腐败泥潭而停滞不前。

作为一项更大范围的军事现代化计划的组成部分,莫斯科正致力于翻修苏联时代在其北部广袤边境地区修建的落后防务设施。这项工作至少从2014年俄罗斯国防部组建“北方联合战略司令部”之时就开始了。这个北极司令部将由4个战斗旅、14个机场、16个深水港和为俄罗斯海军北方舰队清理航道的近50艘破冰船组成。

但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北极军事化计划正在陷入巨大的腐败丑闻。《生意人报》援引俄罗斯调查委员会的话说,负责弗兰格尔岛、施密特角等北方基地的雷达和空中交通管制设施的承包商被发现从政府合同中窃取了近30亿卢布(约合5000万美元)。

这个问题承包商名叫俄罗斯联合建设公司,其中特别受关注的是该公司的两位老板德米特里·布什马诺夫和阿列克谢·埃克特。两人已被指控犯有“大规模欺诈”行为。3月9日,莫斯科市法院下令将两人至少收押至5月17日,以便调查人员有时间熟悉案件资料。

最初,两人是以联邦特种建设署分包商的身份建设北极防空和管制设施的。联邦特种建设署是一家经常在政府基础设施项目中中标的大型建筑机构。在过去3年里,联邦特种建设署因为担任东方港航天发射场项目的主承包商而声名狼藉——项目大幅超出预算,而且屡次出现令人尴尬的工期延误。

如果说东方港航天发射场项目预示了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是北极军事化计划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

据《生意人报》报道,联邦特种建设署把弗兰格尔岛和施密特角的雷达和空管设施合同转包给了布什马诺夫和埃克特的公司。调查人员认为,他们本该立即动工。但鉴于项目的地缘政治重要性,这两位商人认为他们可以不劳而获地增加项目的成本预算。

调查人员说,布什马诺夫和埃克特没有建设雷达和空管设施——有效防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用这笔钱为家人购买了住宅和公寓。据《生意人报》报道,在调查过程中,当局已经没收了这些资产。

俄罗斯在北极的军事建设是真实的。但看来对北极感兴趣的西方国家现在有了更多时间来筹划它们自己的战略,以抗衡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计划。(编译/王雷)

资料图:北极地区,俄军已投入战斗值班的96L6高空搜索相控阵雷达。

 

俄军在北极部署S-400远程防空系统

图为部署在北极圈内的俄军S-400防空导弹系统。

驻防北极的俄军防空部队士兵,背景可见已起竖的远程对空搜索雷达。

 

半起竖的S-400导弹发射筒。

S-400导弹发射筒特写。

 

已投入战斗值班的96L6高空搜索相控阵雷达。

防空雷达车内的俄军官兵正在操作仪器。

 

已部署完成的S-400防空导弹发射车。

正在起竖中的S-400防空导弹发射筒。

 

正在起竖中的S-400防空导弹发射筒。

驻防北极的俄军防空部队士兵。

 

雪域奇兵!豹I坦克在北极实弹射击

图为1972年,挪威陆军的“豹I”坦克群在北极靶场进行编队射击训练。

豹I坦克由联邦德国研制的主战坦克,克劳斯·玛菲有限公司军械分部和克虏伯·马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1965年9月交付联邦德国陆军,每辆豹1坦克的价格为93~95万马克。

 

豹I坦克车体用装甲钢板焊接而成,前部是乘员舱,后部为动力舱。乘员舱右前部位是驾驶员位置,左前位置有炮弹储存架、通风装置和三防装置,加温装置在乘员舱右侧。

图为挪威陆军士兵为豹1坦克补充炮弹,左侧的黄黑炮弹为碎甲弹。

 

豹I坦克炮塔为铸造结构,呈半球型,防盾外形狭长,位于车体中部之上。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长在火炮右侧,炮长在车长前下方向,装填手在火炮左侧。在炮塔顶,车长和装填手各有1个舱盖。此外,在炮塔左侧还设有1个补弹窗口。

该坦克的主武器是1门L7A3式105毫米线膛坦克炮,由单内炮管、水平式棱柱形半自动炮闩和炮口抽气装置组成。身管为51倍径,其上装有热护套,野战条件下更换炮管仅需20分钟。炮弹发射后,炮闩自动打开,同时从炮膛抽出的空弹壳抛入炮闩下面的弹壳收集器。

 

在炮弹上膛的同时,炮闩自动关闭,然后通过电击发装置发射。该火炮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初速为每秒1475米,直射距离为1600米。

该坦克装有55发105毫米炮弹,其中13发炮弹布置在炮塔尾舱中,其余42发炮弹布置在车体里,驾驶员左侧的炮弹储存架是主要储弹位置。

 

豹1坦克采用一台MB838CaM-500型4冲程12V90°柴油机,外形呈矩形体,结构采用一缸一盖,并列连杆、推挺杆传动、联身箱体,因而便于拆装和系列化生产;采用机械增压和预燃室燃烧系统,总体布置紧凑。在每分2200转时标定功率为610kW(830马力)。图为豹1在进行越障训练。

豹1坦克开足马力越过障碍。

 

该坦克车体装甲板较薄,只能防爆破榴弹弹片,在近战条件下,只能防口径在20毫米以下的武器射击。其炮塔为铸选结构,具有较好的防弹外形,但装甲较薄,防护性较弱。

为提高炮塔防护能力,从1975年开始,豹1A1坦克炮塔增加了屏蔽装甲,屏蔽装甲分成若干块,均附有橡胶衬里,分别装在防盾、炮塔体两侧和尾部框架外面。豹1A1坦克安装屏蔽装甲后,战斗全重增至42.4吨。

 

图为2辆豹1坦克停放在北极靶场。

 

强悍!战斗民族北极建海上浮动核电站

据俄罗斯媒体日前报道,世界上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罗蒙诺索夫院士”号(Akademik Lomonosov)2017年将进入丹麦水域,从而开启自己的北极之旅。图为建造中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计划通过波罗的海并穿越丹麦大贝尔特跨海大桥(Great Belt Bridge,如图所示)后,沿挪威海岸行进。

 

预计2017年10月,“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最终抵达位于西伯利亚北部的堪察加半岛威尔尤欣斯基镇(Vilyuchinsk),从而为俄罗斯这片最偏远地区提供电力和饮用水(如图所示)。

据报道,2013年7月,俄罗斯最大造船企业——波罗的海船厂(Baltic Plant)总经理阿列克桑德·沃兹尼森斯基(Aleksandr Voznesensky)在圣彼得堡举行的第6届国际海洋展上透露,俄首座海上浮动核电站将在2016年投入使用。事实证明,前者所言不虚。图为建造中的“罗蒙诺索夫院士”号。

 

据悉,“罗蒙诺索夫院士”号长140米,宽30米,高10米,排水量21500吨,大约有70名船员。

船上装配有2座KLT-40型核反应堆,可产生70兆瓦电能或300兆瓦热能,足够供20万人(可以是平民,当然也可以是军人)使用,被戏称为全球最强移动电源。此外,该船还能通过淡化海水来生产淡水,产能达日均24万立方米(吨)。

 

对于外界关于海上核电站安全性的担忧,承建该船的波罗的海船厂表示,“罗蒙诺索夫院士”号的安全标准不亚于陆地核电站,设计时就考虑了多重措施防止核泄漏,船体强度足以抗衡海啸,寿命长达40年。

另据俄卫星新闻网报道,2015年9月, Rosatom驻华代表处负责人维克多 戈金曾表示,中俄正就共同建造海上核电站成立合资企业一事进行磋商。

 

“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归俄罗斯国家原子能集团(Rosatom)所有。按照规划,“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核电站可以为大型工业项目、港口城市、海上油气钻探平台提供能源(如图所示)。

该船拟定中的目的地——堪察加半岛(大陆架),就被认为蕴含有丰富能源,石油、天然气储量或分别高达103亿桶(约13.8亿吨)和5000亿立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核电站的军事价值同样不可低估,特别是在俄罗斯与西方全力争夺、开发北极的当下,“罗蒙诺索夫院士”号将“处女航”选在北极显然不是偶然的。

或许正是因为意识到了前者的“威胁”,消息发布后,丹麦海军表示将远距离监控这座浮动核电站的航行轨迹。图为“罗蒙诺索夫院士”结构想象图。

 

丹麦海军司令古斯塔夫·朗称,按照国际海洋法的“无害通过”原则,除非有公然违法行为或应其他机构要求,否则他们不会干预这座浮动核电站通过(大贝尔特跨海大桥)。司令大人话里有话,显然给外界留下了想象空间。

作为北约成员国,丹麦军方的行动既不能过分得罪俄罗斯,又得考虑自身利益(其与俄罗斯在北极是竞争关系),还要与西方盟友保持一致。因此,“罗蒙诺索夫院士”号明年能否顺利通过丹麦领海(特别是大贝尔特桥),尚存变数。

(责任编辑:何淼)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