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信陵君 侠客的最高境界

2017-03-21 14:15   作者:张不叁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公元前257年的大梁城,魏国百姓们簇拥在城门旁,目送着一支奇特的队伍出征。他们不过数百人,凌乱的队形缺乏真正军队的训练有素和整齐划一,士兵们的衣着、兵器和车驾更是无不混乱驳杂。尽管如此,每个人的目光中依旧跳动着决死一战的火焰。

百姓们不由得发出惋惜的哀叹,仅凭这样的队伍就想去救援赵国、抗击秦军,不啻将肉丢给饿虎。

难道“天下无双”的信陵君魏公子,这次真的要把性命葬送在赵国?

万般无奈小舅子亲自救赵

对于他们的忧虑,肃立在战车上的魏无忌心知肚明,但他别无选择。赵国都城邯郸已被秦军围困了三年,几乎随时有可能陷落,姐夫平原君赵胜已多次向魏国求援,王兄魏安釐王尽管派出了大将晋鄙统领的十万大军,却又心存狐疑,命令军队在距邯郸一步之遥的邺地驻扎观望。自己反复劝说魏王进兵,始终被拒绝,只得在万般无奈中才选择了亲自救赵。

在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魏无忌是十分独特的一位。

和田文、赵胜一样,魏无忌同样出身王族,却是四公子中唯一未曾专权者,王兄魏安釐王甚至一直对他小心提防;他也以养士出名,门客的质量与忠诚却远胜其他三人。孟尝君失势后门客作鸟兽散,平原君门客中文武双全的居然不到二十人,春申君甚至死于门客李园之手,没一个人肯为他报仇。“以市道交”成了门客与主东之间唯一的交往法则,韩非子曾把这些“侠客”算作“五蠹”之首,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为过。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公元前257年的大梁城,魏国百姓们簇拥在城门旁,目送着一支奇特的队伍出征。他们不过数百人,凌乱的队形缺乏真正军队的训练有素和整齐划一,士兵们的衣着、兵器和车驾更是无不混乱驳杂。尽管如此,每个人的目光中依旧跳动着决死一战的火焰。

百姓们不由得发出惋惜的哀叹,仅凭这样的队伍就想去救援赵国、抗击秦军,不啻将肉丢给饿虎。

难道“天下无双”的信陵君魏公子,这次真的要把性命葬送在赵国?

万般无奈小舅子亲自救赵

对于他们的忧虑,肃立在战车上的魏无忌心知肚明,但他别无选择。赵国都城邯郸已被秦军围困了三年,几乎随时有可能陷落,姐夫平原君赵胜已多次向魏国求援,王兄魏安釐王尽管派出了大将晋鄙统领的十万大军,却又心存狐疑,命令军队在距邯郸一步之遥的邺地驻扎观望。自己反复劝说魏王进兵,始终被拒绝,只得在万般无奈中才选择了亲自救赵。

在战国四公子中,信陵君魏无忌是十分独特的一位。

和田文、赵胜一样,魏无忌同样出身王族,却是四公子中唯一未曾专权者,王兄魏安釐王甚至一直对他小心提防;他也以养士出名,门客的质量与忠诚却远胜其他三人。孟尝君失势后门客作鸟兽散,平原君门客中文武双全的居然不到二十人,春申君甚至死于门客李园之手,没一个人肯为他报仇。“以市道交”成了门客与主东之间唯一的交往法则,韩非子曾把这些“侠客”算作“五蠹”之首,从这个意义上讲,并不为过。

信陵君与门客的关系,却是别具一格。

窃符救赵侯大爷支招魏无忌

身后的大梁城已越来越远,魏无忌想起了隐士侯嬴,一丝疑惑浮上了心头。

侯嬴是一位年过七十的老者,工作只是看守大梁城门。信陵君第一次去拜访时,曾专程为他驾车,途中老人还去见了一位朋友,屠夫朱亥,两人故意聊了很久,这期间信陵君一直在闹市中等待,引来无数路人诧异的目光。魏无忌却并未因此恼怒,反而手持辔头,越发和颜悦色;在接下来的酒席上,他还将侯嬴奉为上宾,亲自敬酒祝寿。

直到宴会结束,侯嬴才告诉信陵君:自己之所以让他等待,是为了成就他的名声,如今全大梁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小人,而信陵君是君子。两人就以这样的特殊方式结成了友谊,后来,侯嬴又推荐了屠夫朱亥,这也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引荐。

然而如今,当魏无忌去赵国赴死前,向侯嬴做最后一次拜访时,老人的反应却十分淡漠,只简单说了句:公子加油,老夫不能跟着去了。这使魏无忌耿耿于怀又大惑不解:自己对侯嬴礼数备至,对方不该连一句勉励都没有。自己是否有过失之处?当即调转车头回去询问。

侯嬴显然在等待他的去而复返,当信陵君重新来到面前时,他给出了自己的主张:盗取调兵用的虎符,假借魏王名义取代晋鄙为将,领军救赵。这套计划周密详尽,足见侯嬴在信陵君询问之前就策划了很久。

夺取兵权三年邯郸之围被解

按侯嬴的计划,信陵君秘密拜访了魏王的宠妃如姬。当年如姬的父亲被仇人所杀,整整三年没能报仇,是信陵君的门客杀死了仇人,将首级献给她。如姬一直想报答这份恩情,因此当信陵君请求她帮自己从魏王那里盗得虎符时,她毫不犹豫地答应,而且很快就得手了。

侯嬴为了使计划更加保险,又要朱亥随信陵君一同北上,一旦晋鄙拒绝听从命令,就由朱亥将其杀死。听到这个安排,信陵君默然垂泪,侯嬴以为他是担心自己会因此犯下重罪被处死,信陵君却回答:晋鄙是魏国宿将,自己不得不杀死他,于心不忍,怎么会是怕死?

尽管如此,他依旧听从了侯嬴的安排,事态的发展也证明了侯嬴的先见之明。信陵君递上的虎符毫无破绽,晋鄙却仍心存狐疑,这位将军尽管被信陵君称为“嚄唶宿将”,此前却并无独立领兵的记载,很可能只是因忠诚才被委以重任。他拒绝了信陵君代将的要求,早有准备的朱亥从袖中抽出一枚事先藏好的四十斤重铁椎,一椎将他砸死。此时,留在大梁的侯嬴为了进一步激励信陵君,已经自刎而死,死时面向着北方。

夺取兵权的信陵君下达了第一道将令:父子都在军中者,父亲回国;兄弟都在军中者,兄长回国;独子参军者也可回国,士兵们对此热烈欢迎,信陵君几乎一瞬间就得到了他们的拥戴。他率领着这支士气陡然飙升的军队奔赴邯郸,与赵、楚联军同时发动猛攻,将猝不及防的秦军一举击退,长达三年的邯郸之围,就以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方式被解除。

侠之大者魏无忌“从道不从君”

在这个石破天惊的瞬间,信陵君达到了自己一生的巅峰。百年之后,刺客朱亥那雷霆一击的姿势,被太史公的笔触凝固为永恒;而那雕像般岿然不动的身躯背后,依稀可以看到信陵君的肃杀面容。温文儒雅的魏公子,在那一刻和门下的侠士们一样怒发冲冠、壮怀激烈,一如他的名字,肆行无忌。

后人对窃符救赵的行动褒贬不一,批评者自然称他破坏法度,明人唐顺之甚至认为,如果魏王始终不听信陵君的意见,他就应“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这样的做法也许在他的时代是主流,战国时期却绝不尽然。荀子在《臣道》篇中提过“从道不从君”,认为当君王做出错误决定时,大臣应当“谏、争、辅、拂”,最终极的手段就是“拂”,所谓“抗君之命,窃君之重,反君之事,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信陵君则正是“拂”的代表。他触怒魏王,他刺杀大将,他慷国家之慨去军事冒险,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魏国。

信陵君所从的道,更接近武侠中“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之道。魏无忌,他做到了侠客的最高境界。

因为这一举动,魏无忌付出了代价,为了躲避魏王的怒火,他流亡赵国长达十年。十年之后,秦国攻魏,魏王不得已请他回国,尚未释怀的魏无忌一度拒绝,但在另两位风尘侠隐——赌徒毛公、卖浆者薛公的谏言下,他还是回到阔别十年之久的故国,重新披挂上阵,率五国联军在黄河南岸大败秦将蒙骜,一直反攻到函谷关前。他也因此成为战国史上击败过秦军的有数几位名将之一。

在劫难逃魏无忌死于“谋杀”

此后,魏无忌再度为这场胜利付出了代价。为了摧毁这位山东六国最后的屏障,秦国又一次施展了反间计,大梁坊间开始流传起“公子将南面而王”的说法,秦国使者也多次假装恭贺他将被立为新魏王,这自然再一次触动了魏安釐王敏感的神经,他夺去了魏无忌的兵权。

魏无忌无法自证清白,更不可能真按照流言声称的那样夺取王位、自立为王,不难想象他此时的绝望。最终,他闭门谢客,以一种奢侈而颓废的方式杀死了自己。靡靡笙箫中,他的朦胧醉眼里倒映着爵中的琥珀色与姬妾的笑靥,但肉体的快乐弥补不了精神的痛苦,曲终人散、夜色阑珊之际,萦绕在他心底的仍然是玉碎之声。

四年后,信陵君死于酒精中毒和纵欲过度,始终对他心怀猜疑的魏安釐王与他同一年死去;十八年后,秦军水淹大梁、灭亡魏国,印证了信陵君生前关于秦军“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的预言;汉高祖十二年,已称帝的刘邦路过大梁,回忆起这位年轻时的偶像,安排了当地五户人家专门看守信陵君的坟墓,世世代代进行祭祀;百余年之后,太史公亲自来到大梁城遗址踏勘寻访,在那之后为信陵君写下了传记,他将这篇文章命名为《魏公子列传》,全文称其为“公子”,正如现代文学中的“先生”必指鲁迅,《三国演义》中的“公”必指关羽。在整部《史记》中,这样的待遇堪称绝无仅有。

又过了数百年,诗仙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纪念窃符救赵的故事,毋宁说,也是在纪念信陵君: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这首诗,被他命名为《侠客行》。

(责任编辑:姚帅(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