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读图

“蚂蚁森林”虚拟植树方式在内蒙古沙漠种下真实梭梭

2017-03-22 11:05 新华社  


左图为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在学校的超市,通过支付宝移动支付购买了一袋生活用品,这意味着他在“蚂蚁森林”里的“能量”又增加一些;右图为3月19日,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的聂玉胜在自家牧场种植梭梭。因为“蚂蚁森林”,身处都市的王金龙将自己践行的环保生活方式转化成一棵棵实体的梭梭,由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聂玉胜种植在自家牧场,成为对抗沙漠的“卫士”。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展示在“蚂蚁森林”里,通过自己的低碳减排行为养成的一棵“虚拟树”被阿拉善SEE基金会认领,将有一棵真的梭梭被种植到内蒙古阿拉善盟。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在自家牧场种植梭梭。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一大早就起来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与同一个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在学习间隙查看“蚂蚁森林”里自己和朋友种“虚拟树”的情况。王金龙作为肉苁蓉研究专家屠鹏飞教授课题组的学生,对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很熟悉,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当他开始在“蚂蚁森林”种“虚拟树”后,就将其推荐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右)在学校的超市,通过支付宝移动支付购买了一袋生活用品,这意味着他在“蚂蚁森林”里的“能量”又增加一些。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右)和亲戚杨军来到离家约3公里的一处湖边打水,准备给梭梭林浇水。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雇的工人在给梭梭林浇水。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雇的工人在给梭梭林浇水。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展示在“蚂蚁森林”里,通过自己的低碳减排行为养成的一棵“虚拟树”被阿拉善SEE基金会认领,将有一棵真的梭梭被种植到内蒙古阿拉善盟。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雇的工人在给梭梭林浇水。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在学校实验室里做实验。王金龙作为肉苁蓉研究专家屠鹏飞教授课题组的学生,对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很熟悉,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当他开始在“蚂蚁森林”种“虚拟树”后,就将其推荐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3月19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阿拉善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中心总监庞宗平(右一)与同事杨军(左一)测量牧民聂玉胜(右二)打好的准备种梭梭的坑是否合乎标准,以帮助聂玉胜更科学地种植。


3月19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打坑,为种梭梭做准备。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一大早就起来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100多万棵梭梭正在茁壮成长。据了解,1棵成年梭梭能固定10平方米荒漠,是对抗荒漠的“卫士”。对于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的52岁的聂玉胜来说,传统放牧生活已经成为过去时,在自家门口种下梭梭林,是抵御沙漠侵袭和恢复牧场的重要手段,并可能为他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2016年8月,蚂蚁金服在旗下支付宝平台上线“蚂蚁森林”,用户通过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在线缴费、网络挂号和购票等行为换算成碳减排量,在该应用中表现为“蚂蚁森林”“浇水种树”。网上的“虚拟树”长成后,蚂蚁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会向农牧民发放补贴,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帮助他们种植养护一棵真树。截至目前,“蚂蚁森林”的合作伙伴阿拉善SEE基金会已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累计种植超过111万棵梭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左图为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在学校的超市,通过支付宝移动支付购买了一袋生活用品,这意味着他在“蚂蚁森林”里的“能量”又增加一些;右图为3月19日,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的聂玉胜在自家牧场种植梭梭。因为“蚂蚁森林”,身处都市的王金龙将自己践行的环保生活方式转化成一棵棵实体的梭梭,由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聂玉胜种植在自家牧场,成为对抗沙漠的“卫士”。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展示在“蚂蚁森林”里,通过自己的低碳减排行为养成的一棵“虚拟树”被阿拉善SEE基金会认领,将有一棵真的梭梭被种植到内蒙古阿拉善盟。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在自家牧场种植梭梭。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一大早就起来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与同一个实验室的同学一起,在学习间隙查看“蚂蚁森林”里自己和朋友种“虚拟树”的情况。王金龙作为肉苁蓉研究专家屠鹏飞教授课题组的学生,对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很熟悉,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当他开始在“蚂蚁森林”种“虚拟树”后,就将其推荐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右)在学校的超市,通过支付宝移动支付购买了一袋生活用品,这意味着他在“蚂蚁森林”里的“能量”又增加一些。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右)和亲戚杨军来到离家约3公里的一处湖边打水,准备给梭梭林浇水。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雇的工人在给梭梭林浇水。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雇的工人在给梭梭林浇水。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展示在“蚂蚁森林”里,通过自己的低碳减排行为养成的一棵“虚拟树”被阿拉善SEE基金会认领,将有一棵真的梭梭被种植到内蒙古阿拉善盟。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牧民聂玉胜雇的工人在给梭梭林浇水。


3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学系研究生王金龙在学校实验室里做实验。王金龙作为肉苁蓉研究专家屠鹏飞教授课题组的学生,对肉苁蓉及其寄主梭梭很熟悉,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当他开始在“蚂蚁森林”种“虚拟树”后,就将其推荐给周围的同学和朋友。


3月19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阿拉善SEE基金会荒漠化防治中心总监庞宗平(右一)与同事杨军(左一)测量牧民聂玉胜(右二)打好的准备种梭梭的坑是否合乎标准,以帮助聂玉胜更科学地种植。


3月19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打坑,为种梭梭做准备。


3月20日,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工人一大早就起来在牧民聂玉胜的牧场上种梭梭。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100多万棵梭梭正在茁壮成长。据了解,1棵成年梭梭能固定10平方米荒漠,是对抗荒漠的“卫士”。对于生活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希勃图嘎查的52岁的聂玉胜来说,传统放牧生活已经成为过去时,在自家门口种下梭梭林,是抵御沙漠侵袭和恢复牧场的重要手段,并可能为他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

2016年8月,蚂蚁金服在旗下支付宝平台上线“蚂蚁森林”,用户通过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在线缴费、网络挂号和购票等行为换算成碳减排量,在该应用中表现为“蚂蚁森林”“浇水种树”。网上的“虚拟树”长成后,蚂蚁金服和公益合作伙伴会向农牧民发放补贴,提供技术和人力支持,帮助他们种植养护一棵真树。截至目前,“蚂蚁森林”的合作伙伴阿拉善SEE基金会已在内蒙古阿拉善盟累计种植超过111万棵梭梭。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责任编辑:韩丽萍(实习生))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