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今日要闻

“洋外婆”病情牵动全城 12年来她为徐州孤儿撑起一个家

2017-03-22 15:08 扬子晚报  作者:马志亚

她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和丈夫一起在徐州创办了一个“希望之家”,12年来收养了40多名孤儿。然而,这位被孩子们亲切唤作“洋外婆”的老人,最近病倒了,因无任何商业保险,医药费成了难题。随后,徐州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则求助信息刷屏,短短几天,徐州社会各界募集善款近10万元。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志亚 文/摄

“洋外婆”病重舍不得看

被医生“硬拉”进大医院

“洋外婆”辛迪今年58岁,和丈夫罗伯特·阿伦·塞里先生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两人在徐州创办了一家名为“希望之家”的慈善机构,专门收养徐州地区的孤儿。

3年前,辛迪因乳腺癌回美国治疗,经过放化疗,病情得到控制。但此后,辛迪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经常出现咳嗽。3个多月前,辛迪咳嗽、哮喘加剧,她开始通过“希望之家”附近的小诊所寻求治疗。

今年3月初,徐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偶然路过诊所,看到在此治疗的辛迪。“她当时的情况很严重了,应该立即到大医院住院。”这位医生表示,自己平时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认出她就是“希望之家”的“洋外婆”。最后,医生连哄带拉,才将辛迪带到该院。

徐医附三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邓军介绍,辛迪入院时,病情很重,肺部积水很多,心肺衰竭。该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经过几日的持续治疗,目前病情已经得到控制。“辛迪和丈夫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看病都不愿去大医院,要不是我们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辛迪的病情会更加严重”。

她是一名来自美国的志愿者,和丈夫一起在徐州创办了一个“希望之家”,12年来收养了40多名孤儿。然而,这位被孩子们亲切唤作“洋外婆”的老人,最近病倒了,因无任何商业保险,医药费成了难题。随后,徐州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则求助信息刷屏,短短几天,徐州社会各界募集善款近10万元。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志亚 文/摄

“洋外婆”病重舍不得看

被医生“硬拉”进大医院

“洋外婆”辛迪今年58岁,和丈夫罗伯特·阿伦·塞里先生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两人在徐州创办了一家名为“希望之家”的慈善机构,专门收养徐州地区的孤儿。

3年前,辛迪因乳腺癌回美国治疗,经过放化疗,病情得到控制。但此后,辛迪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经常出现咳嗽。3个多月前,辛迪咳嗽、哮喘加剧,她开始通过“希望之家”附近的小诊所寻求治疗。

今年3月初,徐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的一名医生偶然路过诊所,看到在此治疗的辛迪。“她当时的情况很严重了,应该立即到大医院住院。”这位医生表示,自己平时经常参加志愿者活动,认出她就是“希望之家”的“洋外婆”。最后,医生连哄带拉,才将辛迪带到该院。

徐医附三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邓军介绍,辛迪入院时,病情很重,肺部积水很多,心肺衰竭。该院立即组织专家进行会诊,经过几日的持续治疗,目前病情已经得到控制。“辛迪和丈夫平时生活非常节俭,看病都不愿去大医院,要不是我们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辛迪的病情会更加严重”。

女婿无意透露的信息

引发市民如潮爱心

辛迪的医疗保障关系都在美国,只能自费看病。记者了解到,罗伯特夫妇退休后,收入来源只有退休金,其中大部分都被用于“希望之家”的日常开销,老两口经济上并不宽裕。由于辛迪病情过重,一时间也无法返回国内治疗。

尽管如此,罗伯特夫妇并没有向身边人诉说自己的困境。他们的中国女婿薛峰经常来医院照料岳母,一次偶然的机会,薛峰向身边的一位朋友诉说岳父母的困难。没想到,该朋友将此事发到了朋友圈,很快,这条信息就“刷屏”了。

辛迪入院第三天开始,就不断有社会各界人士前来看望“洋外婆”。很多网友还通过各种途径联系薛峰希望捐款,截至记者发稿前,捐款近10万元。

一名中学生来到辛迪病床前,用简单的英语鼓励“洋外婆”,并掏出了平时积攒的数百元零用钱。

3月21日上午,徐州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着5000元捐助款,到医院看望了“洋外婆”;徐州一家教会组织送来1万元慰问金;徐医附三院还组织了员工捐款,募集近3万元善款……

对于爱心捐助,辛迪的丈夫、今年62岁的罗伯特先生非常感动。他希望通过媒体传达:妻子的医疗费用已经足够,不再需要捐助。对于多出来的善款,他们将对外公布账目,如不便退还,将用在“希望之家”内的孩子们身上。

他们的遭遇

为何如此牵动人心?

一对美国夫妇许下“25年承诺”

40多名徐州孤儿在他们的照顾下成长

随着辛迪病情的好转,罗伯特先生又开始牵挂“希望之家”内的孩子们,有孩子担忧“洋外公洋外婆”会因此回国。罗伯特告诉记者,只要妻子的病好了,夫妇俩都会留在中国,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已经融入了徐州,成了“徐州人”,另一方面,“洋外公”承诺过,他会在中国待上25年。

罗伯特解释了自己的“25年承诺”,他告诉记者,他在美国曾是一名中学教师,有着25年的工作经历,自从他来到中国创办“希望之家”后,他认为自己至少要待满25年,“这对两国的孩子才公平”。

记者了解到,罗伯特在中国已经待了18年。1999年,退休的罗伯特到中国旅游,他跟随朋友到了河南一家福利机构。很快罗伯特就喜欢上了中国的孩子,他和妻子商量,他们也要开办一家福利机构。2005年,他与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合作,创办了“徐州希望之家”,并担任院长。“洋外公”是罗伯特自己定的称呼,他想让孩子们觉得是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中,而不是在福利机构里。

“希望之家”通过跟徐州各地的福利院合作,专门接收当地的孤儿,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功能齐全的家。在这里,罗伯特夫妇一边照顾孩子们的生活,一边为孩子们进行课外的教育。“希望之家”最多时有10多名员工,累积照顾的孩子有40多名,12年下来,有三名孩子已经从这里走出去,考上了大学。

罗伯特夫妇非常注重与孩子们的交流,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6点亲自开车将上初中的孩子送到学校,7点10分再开车将上小学的孩子送到学校。晚饭后,他会逐一和孩子们谈心,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和想法。

多年来,罗伯特夫妇累积投入到“希望之家”的费用超过200万元,这些钱款除了来自他们的退休金,也有美国朋友们的资助。夫妇俩觉得他们的能力目前足以应付“希望之家”的各项开支,因此平时极少求助于社会捐助。为了让孩子们有宽松、健康的环境,夫妇俩极少接受媒体采访。

不过,罗伯特夫妇的事迹还是得到各界关注,2014年,“情动江苏·杰出国际友人”组委会向罗伯特颁发“杰出国际友人奖”;2006年,徐州授予罗伯特先生年度十大人物;夫妇俩还获得徐州优秀慈善工作者称号。

(责任编辑:云彪(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