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汽车>汽车滚动

二手车交易猫腻等 三类购车陷阱你必须小心

2017-03-24 08:16 羊城晚报-金羊网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关于汽车购买前前后后各个环节的骗局都被大量曝光,可以看到的是,去年以来仍然有不少关于汽车投诉纠纷发生。而分析大量的案例可以发现,其实不少的陷阱在买车的时候只要留心注意一下,就可以及时发现并避免。如今,在购车环节的陷阱层出不穷,涉及面非常广,在这里我们专门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方面进行分析,看看如何才能够尽量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陷阱。

案例1:汽车金融贷款噱头很多 猫腻不少

其实不用交?蹊跷的购车贷款管理费

据重庆时报报道,王先生在2016年7月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考虑到资金比较紧张,王先生选择用贷款的方式购车,而首付当时一共花费了5万多元。不过他却发现,4S店还收了他一个管理费,每个月100元,一次性收了三年,一共是3600元。无独有偶,市民张先生也在今年3月份按揭购买汽车的时候,被收了一年的管理费,张先生还告诉记者:“当时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还给我优惠了,只收了3000元,当时我觉得自己还很幸运。”

那么,这笔费用是什么呢?据报道,该店的销售人员解释说,这是他们帮提供担保的公司代收的一个费用。

原来,在贷款购车的过程当中,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贷款必须要有第三方向消费者提供担保,提供担保的第三方还需要具备银行认可的条件,而王先生购车的汽车销售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便委托另一家具备担保条件的汽车销售公司为王先生贷款购车提供担保,这通常称为他保。那么,为王先生提供担保的这家公司是否收取了这3600元的管理费呢?不过该提供担保的汽车销售公司经理陈先生却表示,他们并没有委托,也不收这种费用。

据重庆银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成保表示:“在按揭贷款购车的过程当中,银行是不会对贷款者收取任何的费用。”也就是说,这多收的管理费,实际上就落到了汽车销售公司自己的口袋中。

记者支招

看清这几点——贷款买车不一定都划算

贷款买车要做到这些

1、免息?不一定划算哦

买车享受一年期免息按揭,甚至“零利率免息贷款”!这些口号标语相信买车的市民看得不少了,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买车,汽车厂家与经销商也是想尽了办法,确实看上去很吸引人。

当然,确实有不少厂家是想让利吸引消费者来购买旗下产品,毕竟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不过,在这些看似性价比超高的背后,其实也是有一些陷阱或猫腻的,让人防不胜防。首先第一个最容易发现的,就是手续费。虽然免了利息,但在办理分期付款业务时,往往需要消费者支付一笔手续费。而这笔手续费却大有玄机,不仅包含了车贷的利息,还包括了经销商办理按揭业务的利润。因此,有些经销商为了表示真的“很抵”,打出的口号是“免息又免手续费”的双免政策。

此外,有的时候,贷款买车免息或免手续费了,原本可以享受的优惠却“消失”,只能按原价购买了,这也是许多4S店提出的要求。车主不妨算一下,很多时候免掉的利息还不如优惠的一半,真不如全款购车来得划算。

2、贷款合同、协议要看清

很多时候,购车的朋友们在办理购车贷款时,往往求车心切,之前没有好好了解相关的费用,这就给不良车商有机可乘,同一个收费项目变换几个名字,重复收费。例如什么管理费、服务费,其实都是莫须有。巧立名目,重复收费,合同、协议上做手脚,不按约定标准办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汽车贷款潜规则。特别是许多贷款公司吹得非常好听,实际上却没有一条写进合同里面。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合同、协议,看清楚收费项目,不懂的就要弄清楚,最好让有经验的朋友陪同。

3、小心隐藏的强制性条款

在贷款买车时,一些不良4S店会指定消费者去指定银行贷款或指定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并收取高额手续费。他们往往表示一定要在这几家里面去选择,又或者吹嘘快捷之类。实际上,有时候消费者在这些指定的机构办理贷款和保险,经常会面临一些强制性的条款却搞不清楚,比如缴纳所谓的担保费、手续费。例如消费者如果想选择其他保险公司,之前所缴纳的保险押金可能会被扣除。而甚至有些车主过后想换家保险公司买保险,会面临当初的保险押金不能退的霸王条款。

因此,在贷款购车时如果发现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或者非要指定的机构不可的话,那就要小心为上,不要被一些口头上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记者支招

1、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咨询阅读条款,了解收费项目

2、如果发现有霸王条款,要及时提出,如果实在不合理就不要勉强购买

3、保留好相关的合同和票据,以后发生纠纷时是重要的侵权证据

便宜不一定有好货 买平行进口车要警惕消费陷阱

编辑:晓航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刚刚过去,关于汽车购买前前后后各个环节的骗局都被大量曝光,可以看到的是,去年以来仍然有不少关于汽车投诉纠纷发生。而分析大量的案例可以发现,其实不少的陷阱在买车的时候只要留心注意一下,就可以及时发现并避免。如今,在购车环节的陷阱层出不穷,涉及面非常广,在这里我们专门选择了几个比较典型的方面进行分析,看看如何才能够尽量避免这些不必要的陷阱。

案例1:汽车金融贷款噱头很多 猫腻不少

其实不用交?蹊跷的购车贷款管理费

据重庆时报报道,王先生在2016年7月购买了一辆小轿车,考虑到资金比较紧张,王先生选择用贷款的方式购车,而首付当时一共花费了5万多元。不过他却发现,4S店还收了他一个管理费,每个月100元,一次性收了三年,一共是3600元。无独有偶,市民张先生也在今年3月份按揭购买汽车的时候,被收了一年的管理费,张先生还告诉记者:“当时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还给我优惠了,只收了3000元,当时我觉得自己还很幸运。”

那么,这笔费用是什么呢?据报道,该店的销售人员解释说,这是他们帮提供担保的公司代收的一个费用。

原来,在贷款购车的过程当中,银行向消费者提供贷款必须要有第三方向消费者提供担保,提供担保的第三方还需要具备银行认可的条件,而王先生购车的汽车销售公司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便委托另一家具备担保条件的汽车销售公司为王先生贷款购车提供担保,这通常称为他保。那么,为王先生提供担保的这家公司是否收取了这3600元的管理费呢?不过该提供担保的汽车销售公司经理陈先生却表示,他们并没有委托,也不收这种费用。

据重庆银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成保表示:“在按揭贷款购车的过程当中,银行是不会对贷款者收取任何的费用。”也就是说,这多收的管理费,实际上就落到了汽车销售公司自己的口袋中。

记者支招

看清这几点——贷款买车不一定都划算

贷款买车要做到这些

1、免息?不一定划算哦

买车享受一年期免息按揭,甚至“零利率免息贷款”!这些口号标语相信买车的市民看得不少了,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容易地买车,汽车厂家与经销商也是想尽了办法,确实看上去很吸引人。

当然,确实有不少厂家是想让利吸引消费者来购买旗下产品,毕竟汽车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不过,在这些看似性价比超高的背后,其实也是有一些陷阱或猫腻的,让人防不胜防。首先第一个最容易发现的,就是手续费。虽然免了利息,但在办理分期付款业务时,往往需要消费者支付一笔手续费。而这笔手续费却大有玄机,不仅包含了车贷的利息,还包括了经销商办理按揭业务的利润。因此,有些经销商为了表示真的“很抵”,打出的口号是“免息又免手续费”的双免政策。

此外,有的时候,贷款买车免息或免手续费了,原本可以享受的优惠却“消失”,只能按原价购买了,这也是许多4S店提出的要求。车主不妨算一下,很多时候免掉的利息还不如优惠的一半,真不如全款购车来得划算。

2、贷款合同、协议要看清

很多时候,购车的朋友们在办理购车贷款时,往往求车心切,之前没有好好了解相关的费用,这就给不良车商有机可乘,同一个收费项目变换几个名字,重复收费。例如什么管理费、服务费,其实都是莫须有。巧立名目,重复收费,合同、协议上做手脚,不按约定标准办理,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汽车贷款潜规则。特别是许多贷款公司吹得非常好听,实际上却没有一条写进合同里面。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合同、协议,看清楚收费项目,不懂的就要弄清楚,最好让有经验的朋友陪同。

3、小心隐藏的强制性条款

在贷款买车时,一些不良4S店会指定消费者去指定银行贷款或指定保险公司办理保险,并收取高额手续费。他们往往表示一定要在这几家里面去选择,又或者吹嘘快捷之类。实际上,有时候消费者在这些指定的机构办理贷款和保险,经常会面临一些强制性的条款却搞不清楚,比如缴纳所谓的担保费、手续费。例如消费者如果想选择其他保险公司,之前所缴纳的保险押金可能会被扣除。而甚至有些车主过后想换家保险公司买保险,会面临当初的保险押金不能退的霸王条款。

因此,在贷款购车时如果发现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或者非要指定的机构不可的话,那就要小心为上,不要被一些口头上的利益冲昏了头脑。

记者支招

1、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咨询阅读条款,了解收费项目

2、如果发现有霸王条款,要及时提出,如果实在不合理就不要勉强购买

3、保留好相关的合同和票据,以后发生纠纷时是重要的侵权证据

便宜不一定有好货 买平行进口车要警惕消费陷阱

编辑:晓航

 

案例2:买了平行进口车 却上不了牌

根据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报道,去年5月,陈先生花了近50万购买了一台日系进口车,可如今都快一年了,这辆车却始终无法上牌,几经协商无果,陈先生干脆抡起锤子砸向了自己的爱车,还把砸坏的车子停在了车行门口。

这是为何?陈先生表示,他通过朋友在这家车行花了近50万买了这辆车,可买完后,车行告知,暂时无法提供发票。三个月后,发票到手了,显示该车辆的产地为日本。陈先生觉得有了发票就能办理上牌了,可结果却并未如愿。就这样,一连4次上牌都遭到了车管所的拒绝。原来,该车原本生产国是日本,但却显示是在阿联酋生产。可以看到,车辆购置发票和中国海关部门核发的货物进口证明书上的车辆产地均为日本,但车辆一致性证书却显示产地为阿联酋。而且,其安全带的生产日期也与车辆的生产日期不一致,疑点重重。

实在没有办法,陈先生只好向法院提起诉讼。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陈先生怀疑,这很可能是一辆非法改装车,而并不是原装的进口车。

记者支招 看清楚这些伎俩

平行进口车由于价格便宜,确实对于市民来说拥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由于平行进口车的特性以及管理监督还没有完善,导致车源参差不齐,各个环节骗局频出。所以,如果想买平行进口车,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不要为了便宜而因大失小。

1、把二手车当新车卖

由于平行进口车是国内非传统经销商绕过品牌总代理,直接从国外市场拿货进口到中国,因此需要履行进出口程序,也正是这些程序使得一些不良经销商有空可钻,将国外的二手车进口到国内当新车卖。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从美国将一些二手车甚至事故车翻新,充当新车出口到中国,赚取暴利。但由于消费者存在严重的消息不对称,而且判断的能力也非常有限,因此避免的办法还是要到有信誉的大车行去买车,一些价格过于便宜的平行进口车,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2、不一定好上牌

与在4S店购买普通进口车上牌不同,平行进口车的上牌程序复杂繁琐,而且许多需要消费者自己去办理。因此,购车前一定要了解平行进口车上牌所必要的相关手续,注意车辆关单、车辆一致性、商检证明、购车发票以及电子信息表等是否齐全,防止经销商在交车时给你的手续不全,造成上牌延误。而且,有些平行进口车不一定在所有地区都能保证可以上牌的,这个也要事先了解清楚,车行可不一定保证你能上牌。

3、低配车当高配车卖

平行进口车与中规车往往有不少差别,这就给一些不良车行一些可以运作牟利的空间。比如,本来进口了一款低配的平行进口车型,然后又自己加装了一些配置之后,就当成高配车型来卖了。但由于不少市民并不了解这些海外版车型的配置与行情,往往就上了当,多花了不少冤枉钱。

其实现在互联网信息很发达,市民在购买之前,不妨先上网仔细了解一下该车型的海外版配置。又或者可以多家车行对比一下,不要花了高配的钱却买了一个低配车。

编辑:晓航

 

购买二手车不想被骗,为什么就这么难?

案例3:二手车被调表 二手车电商也不一定靠谱

据报道,孙田(化名)通过二手车平台购买的“准新车”,却差点发生事故。去年6月,他驾车行驶时,车子的时速由110公里瞬间降至60公里,油门完全失去反应。幸好,后方车辆急速刹车,才避免追尾事故。回忆此事,孙田仍心有余悸。这辆花6.6万元购买的汽车,平台标注显示,上牌8个月,里程数为9166公里。刚买了半个月的车,就发生故障。孙田将车送到4S店检修,维修保养记录显示,该车实际行驶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

与二手车平台售后进行交涉时,他被明确告知,平台不负责。“让我直接和原车主交涉,但对方根本不承认改里程一事”。交涉无果后,去年7月,他向当地消委会投诉。消委会工作人员与二手车平台取得联系,对方表示,可以确定原车主调了里程表,公司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免去孙田购车手续费,并免费为车辆做一次保养(约三千元)。至于发动机异响和变速箱有故障,则双方约定到4S店检测,确认有问题后愿意承担相应责任。

据消委会通报,对于退还多余购车款问题,二手车平台承认有一定过失,但主要责任在于原车主,愿意配合走法律途径。

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兴起,二手车网络交易平台也一跃而起。在部分二手车官网上可以看到,“259项检测”、“通过249项专业检测”、“100%个人车源”、“双重检测无重大事故”、“一年两万公里质保”、“14天内可退车”等宣传广告语。实际上,随着二手车电商平台兴起与互联网购车增加,二手车交易也纠纷不断。北京市二中院通报,所售车辆存在更改里程表情况,占二手车涉质量争议的50%。此外,争议案件还涉及所售车辆为涉水车、重大事故车等情况。

如今,一些互联网平台本身也没有太高的利润去做精细的检测,再加上买车人对于车性能不了解,盲目追求低价,也使得卖家和平台有很强的动机去修改或者隐瞒真实数据。

二手车电商交易怪象

1:“阴阳脸”赚差价

这种现象在去年的央视“3·15”晚会上就曾曝光过,也是最为普遍存在的二手车中介骗局。其中很经典的一幕是,经过了多次出价后,卖家和买家看到的价格却是不同的。比如卖家可能以为自己的车卖了15万元,而买家却以为需要16万元才能买到,这中间产生了差价。

关键就出在操作界面上。也就是说,买家和卖家看到的是两个不同的页面,这就给二手车电商的猫腻腾出了空间。现在不少二手车电商都以公开透明做为卖点,但实际上却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原本应该透明的信息却没有了,仍然用的是利用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来赚差价这种老套路。

2、真的有上百项检测?

二手车电商除了标榜公开、透明之外,严格的检测也是其中之一。可以看到,无论是哪家二手车互联网交易平台,都标榜着上百项检测项目,为的就是证明专业。然而问题仍然时常发生,很典型的就是跟上述案例一样,发现车被调过表,里程与实际数不符。其实普通消费者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渠道,更重要的是二手车中介对车源质量的保证。但从目前来看,二手车电商还没有真正为消费者树立起信心。

3:夸大的承诺

二手车电商仍算是比较新的交易平台,因此为了打响品牌,各种承诺都叫得很响。但是,有消费者却在交易的过程中,遇到了食言的案例。有消费者曾经遭遇问题车辆,但在退车的时候却发现,原本“14天无理由退车”的承诺却不兑现了。客服方面却表示,该标语已经改为“14天可退车”,可退车辆也仅限事故车、水泡车或火烧车,其他情形均不在退车范围。实际上,该网站上的承诺已经涉嫌夸大,只是想吸引消费者放心去买车而已。

记者支招

多了解一些 买二手车才不被忽悠

买到好的二手车性价比很高,能够低价买到自己心目中的车型,是许多消费者购买二手车的动力。但是二手车交易的门槛比较高,不少消费者就是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被骗。如果你能够在购买之前多了解一些相关知识与伎俩,那么对你避免被“坑”就有很大帮助。

1、欺负你不懂车

买二手车的消费者,要么对车子有一定的了解,要么就只是贪图便宜,却根本对车辆的基本知识不了解。而二手车商就是针对后者这类消费者进行欺骗。因此,就会有一些黑二手车商说着各种理由,如“高配车型不保值按低配价格收购”,导致一些车主明明卖的是高配车型,却卖不出合理的价钱。而这一类的伎俩,都是针对一些对车辆知识不熟悉的人。

建议大家在看中某些车型的时候,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这些车型的配置、排量等情况,要让对方感到你是有备而来,才不敢轻易骗你。

2、迟迟不过户

一些二手车商在收车时说得什么都好,但在车交易之后,却迟迟拖着不去过户。而这个时候如果车辆发生违章或事故等情况,原车主还得承担相应的责任。有意思的是,尽管还有押金,但这些二手车商可以当天放款给卖车车主,但就是过户不及时。而有些买了二手车的车主就是因为等得太久不耐烦,退车之后又被收取高额的“租车费”。

怎么办?首先就是要选择大型、有信誉的合法商家,这是最重要的。此外在签订合法的书面买卖契约时要看清楚,将双方的责任权益写清楚,以免到时扯皮。

3、夸大缺陷压低价格

作为消费者,除了购买二手车的环节,当然也有不少人要先卖二手车。然而存在这样一种情况,二手车商在收二手车的时候,往往喜欢拿车辆的各种缺陷来说事,借此把收购价打压下去。当然,这里指的是明显低于正常的二手车价格,如果你一时上当,那就亏了。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多跑几个地方鉴定一下就知道了,在找到信誉好的商家同时,尽量找到最高的价格来售出。

4、忽悠行情

二手车商当然想尽量把收购价压低,并为此可能会不择手段。一开始,他们往往会开高价吸引你。但随后,他们会利用车主不懂市场行情变化的弱点,故意打击车主信心,迫使车主一步一步降低心理价位。比如什么新车降价、排量不好卖、车型较冷门等各种原因,把价格一步一步压低。怎么解决?还是建议多跑几家,多了解行情就可以胸有成竹地跟对方要价。

编辑:晓航

 

相关链接:不在4S店保养 4S店也要承担三包责任

辽宁省消费者协会近日发布典型纠纷案例,提示消费者:买车后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在本店买车不在本店保养维修,本店就不承担三包责任”是违法行为,消费者遇到这方面问题可以投诉。

大连消费者李某在大连市某品牌汽车4S店购买一辆汽车。购车4个月后,汽车前后减震器出现漏油。由于李某买车后未在卖车的4S店做保养,当李某找到卖车的4S店要求按三包规定维修时被拒绝。

4S店告知李某,在本店买车就必须在本店进行保养和维修。李某未在本店做保养,属于脱保,出现问题再找本店免费维修,本店不再承担三包责任。

辽宁省消协提示,一些汽车经营者片面理解《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三十条规定,错误地认为,消费者不在卖车4S店或授权4S店进行保养,就不承担三包责任,这是不对的。只有消费者的汽车故障与未在约定的4S店保养有因果关系,或是由于其他维修保养造成汽车损坏,卖车4S店才能不承担免费维修责任。

消协提示,根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维修经营者进行维修。除汽车生产厂家履行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汽车质量三包责任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指定维修经营者。

编辑:晓航

(责任编辑:窦明)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