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林彪为何没有领兵抗美援朝:身体确实有病

2017-03-24 08:46 今晚报  

毛泽东和林彪(资料图)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抗美援朝,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最艰险、最没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团现代化战争。带兵到国门之外作战,并且主要对手是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加上南朝鲜军及英、法、加、印等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这对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麾下的战将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毛泽东选择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是十分慎重的,为此,他将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位置空缺,等了林彪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前,林彪与毛泽东有不同意见;毛泽东和中央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因为身体不好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大多的说法是: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对这一历史情况,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历史分析。

林彪曾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并推荐指挥人选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考虑到东北地区直接受到战争的威胁,又考虑到东北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建议中央成立东北边防军。对毛泽东的意见,中央领导人都赞成,很快,中共中央就做出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措施。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副政治委员谭政、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副主任萧华、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部长李涛、摩托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炮兵副司令员苏进等。从这份主要领导成员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会者主要是中央军委三总部、陆海空三军及有关兵种负责人。作为野战军的领导人参加会议的,只有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和副政委谭政。林彪在会上发言,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他从中国东北地区战略地位,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必要性,同时,他更多的是就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原则,讲了一些话。这些原则,就是以十三兵团为骨干,组建东北边防军,今后,东北边防军也作为中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摆在东北地区,对内可以保卫中国东北地区,对外也可以作为一支战略威慑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作用。会议讨论了对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设立与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与后勤保障、车运计划与兵源补充等问题。由于这是一项关系重大的部署,会上没有匆忙地作出决定,而是责成有关单位负责人进一步考虑商议后,在下次会议上再研究确定。

毛泽东和林彪(资料图)

文史频道转载本文只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不代表认同其观点和立场

抗美援朝,是人民解放军建军以来面临的最具有挑战性、最艰险、最没有把握的一次大兵团现代化战争。带兵到国门之外作战,并且主要对手是头号军事强国美国,加上南朝鲜军及英、法、加、印等国组成的“联合国部队”,这对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麾下的战将来说,都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毛泽东选择入朝部队最高指挥员是十分慎重的,为此,他将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位置空缺,等了林彪近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的决定前,林彪与毛泽东有不同意见;毛泽东和中央确实曾经考虑由林彪带兵入朝,但林彪因为身体不好而没有去,改由彭德怀带兵入朝。后来,对这一问题有种种说法,特别是九一三事件之后,大多的说法是:林彪在抗美援朝问题上消极,装病不带兵入朝。对这一历史情况,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历史分析。

林彪曾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并推荐指挥人选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考虑到东北地区直接受到战争的威胁,又考虑到东北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建议中央成立东北边防军。对毛泽东的意见,中央领导人都赞成,很快,中共中央就做出决定:以十三兵团组建东北边防军,作为防患于未然的战略措施。1950年7月7日下午,周恩来在中南海怀仁堂主持召开了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毛泽东关于成立东北边防军的决定,讨论保卫东北边防问题。参加会议的有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和副政治委员谭政、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和副主任萧华、总情报部部长李克农、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作战部部长李涛、摩托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军委铁道部部长滕代远、炮兵副司令员苏进等。从这份主要领导成员的名单中我们可以看出,与会者主要是中央军委三总部、陆海空三军及有关兵种负责人。作为野战军的领导人参加会议的,只有第四野战军的司令员林彪和副政委谭政。林彪在会上发言,积极支持组建东北边防军。他从中国东北地区战略地位,中国在远东地区的战略,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等方面,论述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必要性,同时,他更多的是就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原则,讲了一些话。这些原则,就是以十三兵团为骨干,组建东北边防军,今后,东北边防军也作为中国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摆在东北地区,对内可以保卫中国东北地区,对外也可以作为一支战略威慑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起作用。会议讨论了对东北边防军所辖部队、人数、指挥机构设立与领导人选配置、政治动员与后勤保障、车运计划与兵源补充等问题。由于这是一项关系重大的部署,会上没有匆忙地作出决定,而是责成有关单位负责人进一步考虑商议后,在下次会议上再研究确定。

7月10日,周恩来主持召开第二次保卫国防问题会议,与会的基本还是上面那些人。林彪在会上再次发言,就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具体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他发言总的精神是:第四野战军在这个问题上义不容辞,要多少人出多少,要多少装备出多少装备。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分别从河南、广东、广西、湖南、黑龙江等地抽调十三兵团的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及四十二军,炮兵第一师、第二师、第八师,以及一个高射炮团、一个工兵团,共计25.5万余人,组成东北边防军。显然,这些部队大多数是来自林彪原来所率领的四野的部队。林彪过去历来对粟裕十分赏识,认为粟裕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他亲自提名,粟裕作为入朝部队的先期主帅,到东北地区去带兵。考虑到现在还不能任命粟裕入朝的职务,会议决定先任命粟裕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劲光为副司令员、萧华为副政治委员、李聚奎为后勤司令员;以十五兵团司令部组成兵团部,统辖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炮兵、装甲兵、工兵及高射炮部队。会议决定,为了集中指挥,成立第四野战军特别司令部,上述部队统一由第四野战军特司负责指挥;空军方面,成立东北空军司令部,而东北空军也统一由第四野战军特别司令部指挥。这一系列决定会后经周恩来斟酌修改后,给林彪也看过,于13日报毛泽东批准。

从上述决定我们可以看出,林彪对于保卫祖国问题是十分重视的,对于组建东北边防军,是坚决支持的。经他推荐,中共中央最初是确定在必要时由粟裕率领中国军队先期出兵朝鲜的。

但可惜的是,粟裕身体不好,不能赴朝指挥作战。从近期出版的《粟裕年谱》中我们可以看到:就在中央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时,粟裕正在青岛治病。他得知中央的任命后,十分着急,便托罗瑞卿给毛泽东捎了封信,说明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毛泽东收到他的信后即于8月8日写了回信。在复信中毛泽东说:“罗瑞卿同志带来的信收到了,病情仍重,甚为系念。目前新任务不甚迫切,你可以安心休养,直至病愈。休养地点,如青岛合适则在青岛;如青岛不甚合适,可来北京,望酌定之。”此前,周恩来和聂荣臻考虑到粟裕正在治病,而萧劲光、萧华二人一时也无法到东北边防军任职,便联名致函毛泽东,建议东北边防军“先归东北军区高岗司令员兼政委指挥”,待粟裕、萧劲光、萧华赴任后再成立边防军司令部。毛泽东同意他们的意见。

毛泽东考虑让林彪赴朝指挥志愿军

毛泽东从来就没有放松对我国国家安全问题的警惕性。当年,他每天一起床,首先要看的,就是朝鲜战事的文件和东北边防军情况的文件。林彪此时对这方面情况也十分重视。他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最强大的一支部队——第四野战军的统兵人物,作为参与中央军委领导工作的高级将领,对朝鲜战事和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是放在心上的。他也是每天必看这方面的文件,那一段时间,他也在经常考虑这方面的问题。同时更不能否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对这方面的问题都十分关注,因为毕竟战火就要烧到中国的大门口了。在中央的统一领导和精心安排下,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建设、武器补充、物资筹措等准备工作一直在紧张进行,应该调动的部队也开赴东北,但由于主帅没有定下来,东北边防军的领导班子也一直没有成立。8月下旬,朝鲜人民军向南的攻势减弱了,朝鲜战场上呈现僵持局面,战局发生逆转的可能性增大了。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预见到,中国不出兵朝鲜,已经不可能了。他和周恩来开始物色新的东北边防军统帅人选。很自然地,想到了林彪。

毛泽东和周恩来为什么会想到林彪?因为林彪是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时任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组建东北边防军时抽调的大多是原四野的部队,他本人也参与了东北边防军的组建工作,由他指挥作战比较顺当。更重要的原因,是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认为,林彪在军事上是有才干的。长期革命战争的考验证明:林彪很会打仗,而且,在解放战争中,林彪又以善于打硬仗、大仗而闻名。军队中当时就对林彪有“三大战役有其二”(指林彪参加指挥了辽沈、平津两大战役),“渡江战役有其半”(指林彪在渡江战役中指挥了西线军队过江)之说。同时,林彪很受毛泽东的赏识,毛泽东对林彪有过这样的评价:林彪打仗又狠又刁。当时,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另一个考虑是:出兵朝鲜肯定要与朝鲜领导人和苏联军事顾问配合行动,林彪在东北期间,曾经和朝鲜党领导人共同作战,许多朝鲜人民军的高级将领,曾经是林彪的部下。林彪在苏联治病期间,和苏联军队的高级将领关系很好。毛泽东和周恩来还有一个考虑就是:抗美援朝,必定要在冬季作战,而林彪在东北时,有指挥大部队冬季作战的经验。总之,毛泽东和周恩来当时是瞩目于林彪的,认为林彪是最合适的率兵入朝的人选。

毛泽东就拟派林彪赴朝指挥作战一事,曾与中央书记处的几位书记谈起,中央书记处的几位书记也都赞成。中央也曾在一定范围内酝酿过。毛泽东经与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周恩来商议后,有意识地让林彪多接触些关于东北边防军出国作战的准备情况和来自朝鲜战场的信息。其他中央领导,如军委副主席彭德怀、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国家副主席高岗、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等人都知道此事。但中央没有正式讨论过这件事,也没有为此做出过正式决定,自然,也没有与林彪正式谈过这件事。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陷入被动局面,美军趁机加速向朝鲜北方推进,美国的侦察飞机已经飞入我国东北地区上空进行侦察,显然,中国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毛泽东认识到了派兵入朝的迫切性,他指示东北边防军加快出兵朝鲜的步伐。同时,毛泽东也不能不考虑要最后确定率志愿军入朝作战的主帅人选了。

林彪不同意中国出兵朝鲜

但是,毛泽东显然已经考虑到了林彪的身体情况,他并没有直接向林彪下命令让他赴朝率兵作战,而是先就中国出兵朝鲜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1950年9月下旬,毛泽东和林彪曾就中国派兵入朝参战等问题作过一次长谈。在这次长谈中,林彪十分坦率地向毛泽东讲了自己对于派兵入朝作战的不同意见。林彪是从中国国内情况和军事力量两个方面谈自己的意见的,他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工作都未就绪。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一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一个军只有36门。美国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引火烧身,后果不堪设想。他的意见是,中国可以派出重兵在东北驻扎,一方面保卫中国边境,另一方面可以作为朝鲜人民军的战略支持力量,而朝鲜人民军在目前情况下,应该转而采取游击战方式,与美国军队继续作战。

林彪向毛泽东所谈的意见是直截了当的,他当时并不隐瞒自己的看法,这一点,毛泽东是不责怪林彪的,但是,他的意见毛泽东不能接受。此时,毛泽东出兵朝鲜的决心已下。但毛泽东考虑到,林彪是他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初步拟定的率兵出国作战的领导人,他不赞成出兵朝鲜,在执行赴朝作战任务时,势必会有诸多窒碍,会影响到抗美援朝作战的全局。因此,毛泽东没有向林彪谈要派他率兵入朝的意见。此后,毛泽东又多次约林彪长谈,但谈的主要内容,不是让他带兵入朝,而是向林彪讲,我们为什么要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等,目的是做林彪的工作,争取林彪在政治局会议上支持派兵入朝作战的意见。但是,林彪在毛泽东的面前,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仍然不赞成派兵赴朝。在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做不通林彪的工作,就转而就派兵入朝后的具体作战的战略战术问题,征求林彪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林彪倒是积极献计献策的,他在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些方案供毛泽东参考。他不赞成派兵入朝,但他认为,如果中央决定派兵入朝,他个人服从中央决定,并且认为,如果做出这个决定,派兵入朝后,要先打几个大的歼灭战,稳定战场局面,为了打大的歼灭战,就要集中火力,把分散在许多个师的重炮,尽可能集中到打歼灭战的几个师去。对林彪的这些意见,毛泽东是赞赏的。

毛泽东对林彪直言不同意派兵赴朝的做法并不责怪,但他最终没能说服林彪。应该说,毛泽东和林彪在是否出兵朝鲜的问题上,是存在意见分歧的。显然,林彪也知道了毛泽东和中央书记处其他领导人有让他率兵入朝作战的意图。林彪也不能不在毛泽东面前如实讲清楚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林彪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对于林彪讲的自己的身体情况,毛泽东是相信的。就是在谈话当中,毛泽东也看出了林彪身体的虚弱。林彪此时谈这些话的意思,是他自己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他率兵入朝作战,他的意思很明白:如果中央决定出兵朝鲜,最好另外物色率兵的人选。

林彪当时确实有病

林彪是不是有病呢?是有病,他说的是真话。林彪年少时身体就不算强健,但他入黄埔军校后,由于军事训练,身体逐步强壮起来。后来在中央苏区,他也同广大红军战士一样过艰苦的生活,进行激烈的战斗,身体顶了下来,再到后来,红军长征时,他也在经常吃草根树皮的情况下,走了二万五千里。他身体真正不好,始于平型关战役后,他被国民党哨兵误伤。当时,林彪骑着从日本军队里缴获的战马,披着缴获的日本军官的大衣外出,国民党哨兵误以为是敌方人员,喊口令后开枪,枪弹打穿了林彪的肺部,更糟糕的是,子弹擦伤了林彪的脊髓神经,不得不到苏联治疗。虽然经过治疗,但林彪的身体从此就极度糟糕。他怕光,怕水,怕风。

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回国参加指挥重大战役时,身体情况也十分不好。在东北,林彪多次发病,但他还是咬牙挺了下来。就是在那段时间,为了对付疾病,林彪自己想出了许多怪法。一是吃饭十分简单,只吃白菜炖豆腐和土豆炖豆腐这两种菜,不吃或者很少吃肉食。二是常年不洗澡,因为他怕水。据他身边工作人员讲,由于林彪常年不洗澡,他的衬衣穿两天就要换洗,换下来的衬衣沾上一层油污,洗时要用开水烫,用碱水搓,才能洗干净。三是不在有水的地方居住。他外出,寻找住处,首先一个条件就是不临水而居,因为他只要听到流水的声音,就拉稀。林彪听不得流水的声音,到了极端的程度,甚至听到水龙头放水的声音,他的神经都要受到很大刺激,就要拉稀,而每次拉稀,对他的身体损害,都是重大的。这的确是—种伤了神经后的怪病。不光是苏联权威医生奇怪,林彪自己也感到很奇怪,但确实没有办法。

林彪的病还不光止此。自从被伤了神经后,林彪就必须经常嗅火柴燃烧时的味道。否则就头痛,也会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因此,林彪并不吸烟,但他的身边总是要预备一些火柴,他平时听汇报,看文件时,就经常要划着一根火柴,嗅一嗅火柴燃烧时的味道。

神经受伤的林彪,还有一个怪但确实很重的病,就是不知什么原因、什么时候,林彪就会突然脸色发白,身体立即虚弱下去,浑身出汗,急剧喘息。这时,什么药物,什么办法,都治不了。林彪却在久病之中,自己摸索出一个治此病的办法,就是“颠车”。林彪在广东时,他身边警卫人员回忆了这样一个情形:

叶群突然在屋中高喊:“快,林总病了!”随着这一声,跑来的不是医生,而是专门给林彪配备的一个警卫兼特殊“司机”陈良顺。他也不是跑到林彪卧室门前去抢救,而是跑到林彪居室西北角的一间空屋子里,那里停放着一辆从部队淘汰下来的老式带斗摩托车。这个摩托车被固定在墙边,排气筒伸向屋外。陈良顺跳上摩托,立即发动。这时,叶群和林彪的一些警卫员一起,扶着身披军大衣,脸色煞白,身体极度虚弱的林彪,坐到摩托车的坐斗里。十分难受的林彪咬着牙忍着。陈良顺加大了油门,摩托剧烈地颤抖起来。林彪小声地命令:开猛些!陈良顺再次加大油门,摩托车颠簸得更猛烈了。这时,奇迹发生了,林彪的脸上有了血色,咬着的牙松开了,紧闭着的双眼睁开了,他神情清醒过来,眼睛里重新放出锐利的光芒,全身也有了力量。过了十几分钟,林彪小声说:好了。他自己迈出摩托车坐斗,慢慢走回办公室继续办公。

林彪到中央工作后,住在北京的毛家湾一号。在这里,给林彪配的车,比别人多了一辆。这就是一辆卡车。在这辆卡车上,安放着一个类似集装箱的东西,里面固定着一张行军床。每当林彪犯病时,他就要在警卫员的搀扶下,爬上这辆车,躺在行军床上,让司机开出毛家湾,在大街上颠簸,颠簸十几分钟后,林彪的怪病的症状,就暂时消失了。后来,条件稍微好一些后,上边给林彪配了一辆旧轿车,每当林彪犯病时,他就坐上这辆车,让司机开到北京市郊外,在乡村间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颠簸十几分钟后,才能恢复正常。这是林彪自己摸索出来的治自己病的“土办法”。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和中央办公厅都了解林彪这一情况。对于林彪这种办法,只要有利于他缓解病情,没有什么危险,也是同意的。因为再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治他的怪病。对于林彪的病,毛泽东是十分清楚的。中央其他领导人也十分清楚。当时,毛泽东对林彪的这种疾病状态,心情是很沉重的。但是,林彪的身体状况就是这样,他也没有办法。他在心里当然希望林彪的身体健康,能多做一些工作,但目前只能让林彪长期休养治疗。

(责任编辑:张青)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