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环保

垃圾分类须贴近千家万户(大家谈·务实推进垃圾分类②)

2017-04-14 09: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因为垃圾分类没做到位,杭州上演了“拒绝清运小区生活垃圾”的一幕,让不少市民惊呼“动真格了”。其实,相比罚款、停运等处罚措施,进一步增强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更为关键。本期大家谈,我们继续探讨如何让垃圾分类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世界上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下期大家谈,我们将聚焦国外的做法,以期获得启示。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标识可做本地化“翻译”

陕西榆阳 马煜伟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发现,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村民们显得不大配合。经过走访了解,一方面,由于村里老人居多,文化水平较低,看不懂垃圾箱上的分类标识;另一方面,不少人也嫌麻烦,特别是红白事上,流水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过多,分类太费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村委会决定,对全村的垃圾箱进行“整容”,将垃圾箱上“可分解”等术语,通通换成了“能卖”“不能卖”“做饭剩下的”之类通俗易懂的词语,并且配上了相应的生活垃圾图案。同时,村干部组成义务宣传队,以漫画的形式设计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还不定期地邀请环卫所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和示范。村干部和村里的党员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谁家要是垃圾多,忙不过来,就由大家共同协作。

近日,因为垃圾分类没做到位,杭州上演了“拒绝清运小区生活垃圾”的一幕,让不少市民惊呼“动真格了”。其实,相比罚款、停运等处罚措施,进一步增强垃圾分类的可操作性,更为关键。本期大家谈,我们继续探讨如何让垃圾分类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如何做好垃圾分类,世界上没有统一标准,但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下期大家谈,我们将聚焦国外的做法,以期获得启示。

来稿请寄:rmrbpl@163.com,或传真至(010)65368684。

——编 者

标识可做本地化“翻译”

陕西榆阳 马煜伟

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工作中发现,在垃圾分类这个问题上,村民们显得不大配合。经过走访了解,一方面,由于村里老人居多,文化水平较低,看不懂垃圾箱上的分类标识;另一方面,不少人也嫌麻烦,特别是红白事上,流水席产生的生活垃圾过多,分类太费时间。

为解决上述问题,村委会决定,对全村的垃圾箱进行“整容”,将垃圾箱上“可分解”等术语,通通换成了“能卖”“不能卖”“做饭剩下的”之类通俗易懂的词语,并且配上了相应的生活垃圾图案。同时,村干部组成义务宣传队,以漫画的形式设计宣传材料,挨家挨户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还不定期地邀请环卫所工作人员进行授课和示范。村干部和村里的党员带头进行垃圾分类,谁家要是垃圾多,忙不过来,就由大家共同协作。

因为做了这些本地化的“翻译”,村民更容易接受并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许多时候,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就需要动一番这样的脑筋。

在家庭生活中寓教于乐

山东昌邑 李国辉

在家喝完一罐饮料,随手将瓶子扔进客厅的垃圾桶,3岁多的儿子表示:“这样是不对的,要把瓶子单独存起来,送到回收站。”儿子的话,让我惊喜之余也很惭愧。母亲揶揄道:“你还不如个孩子呢,他是跟动画片上学的。”原来,儿子最近喜欢看动画片《小猪佩奇》,里面有引导孩子学习生活垃圾分类的内容。

家庭是生活垃圾产生和处理的第一站,在垃圾分类理念的引导上,若能采取家庭成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更容易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譬如,依据不同年龄段家庭成员的不同心理,在电视节目、图书音像、手机微信等传播介质中实现内容订制,在村庄、社区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甚至可以在家用垃圾桶的设计和功能上融入趣味元素……

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在孩子们心中埋下快乐分类的种子,也能让成年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共同学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分类知识“见面率”

河北保定 易州米

多年来,垃圾分类的理念一直在普及,但走进社区调查一下,垃圾分为哪些类别?分别需要怎样处理?能答上来的人恐怕并不多,因为接触相关知识的机会还是太少。

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关键是平时要多接触。在一些国家,垃圾分类的内容早已纳入小学相关课程,各类校园内更是对垃圾严格进行分类回收、处理,让孩子们从小形成观念,把垃圾分类的习惯变得和刷牙洗脸一样自然。在日本,每年12月,每个家庭都会收到一张由政府部门派发的特殊“年历”,日期上用黄、绿等不同颜色标注了不同垃圾的丢弃时间,一目了然。

当下,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如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开设基础课程,让垃圾分类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不断提高它和公民的见面率,让人铭记于心。

(责任编辑:侯俊杰)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