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7 15:58 手机人民网 原创稿
女主播全裸洗澡、夫妻直播“造人”......每当夜幕降临,一个隐秘的地下涉黄网络直播平台世界就开始活跃起来。4月16日,央视曝光称,某些知名网站、用户影响力巨大的社交媒体成为了低俗内容的传播工具。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对网络低俗色情直播持续整治打击,为何涉黄直播仍是屡禁不止呢?
【聚】
艳俗直播“借道”新闻客户端
央视记者发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某个主打个性化推荐的新闻客户端会不定期地推送一些直播秀链接,点开链接,就会进入一个直播板块,其中一些低俗的直播内容也被广泛传播。另外,“花椒直播”、“逗趣直播”等一些直播平台则是依靠女主播低俗表演来吸引眼球,甚至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型直播平台,几乎是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大肆传播色情内容、兜售淫秽视频。
微信、QQ群成传播渠道 “公开的秘密”
交60至100元不等的费用,通过微信或QQ群观看女主播的色情表演(俗称“黄播”),这在涉黄网络直播中,已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记者调查发现,“涉黄直播平台”的内容主要有:裸露身体、色情表演、兜售色情视频与图片等,涉及以上一种或几种现象的涉黄直播平台包括:甜心、馒头、蜜播、橙子、MiMi、麻椒、轩美、星夜、16、陌秀等多家。
女主播全裸洗澡、夫妻直播“造人”......每当夜幕降临,一个隐秘的地下涉黄网络直播平台世界就开始活跃起来。4月16日,央视曝光称,某些知名网站、用户影响力巨大的社交媒体成为了低俗内容的传播工具。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对网络低俗色情直播持续整治打击,为何涉黄直播仍是屡禁不止呢?
【聚】
艳俗直播“借道”新闻客户端
央视记者发现,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某个主打个性化推荐的新闻客户端会不定期地推送一些直播秀链接,点开链接,就会进入一个直播板块,其中一些低俗的直播内容也被广泛传播。另外,“花椒直播”、“逗趣直播”等一些直播平台则是依靠女主播低俗表演来吸引眼球,甚至一些不太知名的小型直播平台,几乎是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大肆传播色情内容、兜售淫秽视频。
微信、QQ群成传播渠道 “公开的秘密”
交60至100元不等的费用,通过微信或QQ群观看女主播的色情表演(俗称“黄播”),这在涉黄网络直播中,已成为了公开的秘密。
记者调查发现,“涉黄直播平台”的内容主要有:裸露身体、色情表演、兜售色情视频与图片等,涉及以上一种或几种现象的涉黄直播平台包括:甜心、馒头、蜜播、橙子、MiMi、麻椒、轩美、星夜、16、陌秀等多家。
【议】
被“毒害”的未成年人:主播挑逗9岁女娃 00后月花5千赏裸聊主播
据2016年中国少先队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布的《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显示,去年,全国超过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手机,其中近九成使用过手机上网,六成以上每天用手机上网一次以上。
其中,超九成未成年人都在上网时曾遇到过不良信息的侵扰。未成年人通过注册自己的社交账号,在各类平台中接触色情信息遭受精神和财产损失的案例也开始层出不穷。
央视曾报道某网络直播平台的女主播,言语挑逗9岁女学生。近日,上海一个13岁的小女孩偷偷用妈妈手机给网络主播打赏,两个月花掉妈妈银行卡里的25万元存款。
去年6月,广东东莞一位14岁少年观看网络直播时,被美女主播引诱裸聊,为观看色情直播,这位少年先后向女主播支付了近2万元;
今年1月,山东一位14岁初中生沉迷上了网络色情直播,一个多月便花费五千元的零花钱,为群内数名裸聊女主播发红包,不仅对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甚至盗用家长银行卡支付打赏主播。
黄播为啥屡禁不绝?新平台最爱用“黄播”引流,主播们频频换岗
有媒体调查发现,涉黄直播平台泛滥,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成本低、高回报,涉黄直播平台不断变换“马甲”,逃避监管和打击。据广州某直播平台业内人士透露,直播界有一种很流行的做法,即有经济实力的直播公司会运营若干个直播产品。这种情况下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使用同一个后台,但是换了若干个“壳”,用户下载这些马甲号后,会发现其实是同一款APP,连主播都是一模一样。另一种是使用不同后台,某几款马甲号专门用于黄播,前期大量吸引新增用户下载,当用户数超过百万甚至千万后,软件会强制用户升级,否则不能继续使用。用户一旦升级,手机里的这款App就变成了该公司的主打产品,相当于将观看黄播的用户直接导流到主打产品,而主打产品里没有违法内容。该人士还表示,黄播一般存在于刚起步的初创型直播平台,时间大多数会控制在一个月到三个月内。
黄播“糖糖”也表示:每个新的平台刚开始都是“黄”的,慢慢的都会由“黄”转“绿”(正规直播)所以她们需要不停转换平台。
还有多名观众反映称,这些平台基本上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些平台非常隐秘,经常更换,只有众多群友一起跟踪,才能及时发现这些平台的踪迹。”据一位资深色情直播观众介绍,为了及时获取这些色情直播的地址,一些观众还建立起了交流群,随时分享最新的色情直播信息。
律师说法:主播双资质要求落实难,需立法明确平台责任
2016年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并于12月1日正式施行,规定要求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强力措施,同时明确提出了“双资质”的要求。
北京伟博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伟民指出,“规定中应持双证上岗,是对网络主播和平台的基本要求,而相关部门进行监管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于是,大部分监管责任落到了直播平台自身。”首先,平台负责监管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何况还有很多中小平台的盈利方式就是靠打内容的擦边球来吸引观众;然后,持证上岗的主播也不代表在直播中就一定不会违规,直播即时性太强,临时突发状况很难避免。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亚太网络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刘德良说:“黑名单制度要落实的前提,是应当有完善的审查机制。该机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实名登记工作,然而,我国的身份信息盗用情况泛滥已经成为共识,冒用身份证信息注册直播的不在少数,黑名单制度如果建立在虚假信息的基础上,那么这个制度要落实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对于网络直播管理,现阶段出台的多是通知、办法、规定等,其位阶不高,能作出的处罚力度也相对较小,对违法违规人员的威慑力不足。”刘德良建议,将网络直播的法律位阶予以适当提高,其法律效力将会有很大提升,在执行上于法有据,这将对后续的打击惩处网络直播违法违规现象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处罚的领域和力度也更加宽泛,威慑力加强之后,效果也就会更加明显。
【听】
@本能:该整顿整顿吧,不整顿一下越来越乱
@zconger:实行举报重奖,保管可以遏制,又可以节约纳税人的钱
@妞比:网络直播是发展是趋势,但也要整顿加强管理,否则也会给国民带来形成隐形的鸦片
(综合央视新闻、南方网、中国青年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