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财经>金融

内忧外患下险资能去哪? 公司债是否成突破口

2017-04-24 07:36 国际金融报  作者:国际金融报记者 | 王丽颖

债券依然是保险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预计今年会稳步增加海外配置、继续提升基础设施相关债权类资产配置。目前险资有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迹象。

险资投向备受业界关注。

4月20日,保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当前保险业面临多种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比如,在复杂利率环境、资产配置难度大的背景下,少数险企出现了资产和负债严重错配的问题,且流动性风险隐患不少,个别保险资管产品多层嵌套,极易产生风险交叉传递。

复杂的投资环境已让险企尝到苦果。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为5.66%,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这其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这六大上市险企投资总收益平均下滑超2%。

保监会分析称,保险资金收益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整体低利率的环境,导致固定收益率产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震荡和低迷状态,尤其是股票和证券投资这部分的收益下降超过2000亿元,导致行业整体收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今整体环境未见明显好转,股指依然在3200点左右徘徊、万能险资金在股市的投资被严厉监管、楼市调控力度让险资也有所忌惮,这让手握重金的保险公司在2017年犯了难。

债券依然是保险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预计今年会稳步增加海外配置、继续提升基础设施相关债权类资产配置。目前险资有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迹象。

险资投向备受业界关注。

4月20日,保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当前保险业面临多种风险交织的复杂局面。比如,在复杂利率环境、资产配置难度大的背景下,少数险企出现了资产和负债严重错配的问题,且流动性风险隐患不少,个别保险资管产品多层嵌套,极易产生风险交叉传递。

复杂的投资环境已让险企尝到苦果。保监会公开数据显示,2016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为5.66%,比2015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这其中,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这六大上市险企投资总收益平均下滑超2%。

保监会分析称,保险资金收益下滑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整体低利率的环境,导致固定收益率产品收益下降;另一方面是资本市场的震荡和低迷状态,尤其是股票和证券投资这部分的收益下降超过2000亿元,导致行业整体收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如今整体环境未见明显好转,股指依然在3200点左右徘徊、万能险资金在股市的投资被严厉监管、楼市调控力度让险资也有所忌惮,这让手握重金的保险公司在2017年犯了难。

“资产驱动负债”模式刹车

受益于监管政策2012年以来陆续对险资投资运用松绑,保险投资收益近年来得到快速增长。

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四年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分别为5.04%、6.3%、7.5%、5.66%,而在这以前,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大多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如2008年至2012年,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分别为1.91%、6.41%、4.84%、3.49%和3.39%。

除了在股票、债券等传统领域投资外,保险资金在另类投资方面也很激进,债券投资计划、信托计划等投资占比也在迅速攀升。保监会公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资金运用余额133910.67亿元,较年初增长19.78%;银行存款24844.21亿元,占比18.55%;债券43050.33亿元,占比32.15%;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17788.05亿元,占比13.28%;其他投资48228.08亿元,占比36.02%。

但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也滋生出一些问题——个别资产驱动负债型险企手握万能险保费在二级市场中疯狂举牌,一时间万能险被贴上“野蛮人”、“妖精”的标签。

保监会近期反复强调,险资投资必须把控好资产与负债的匹配风险。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研究员田辉撰文指出,资产负债匹配原则至少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偿付能力上的匹配。即高风险的资产和负债活动,必然对应更大的资本消耗;第二,监管规则的匹配。即资产和负债业务的发展都必须符合相关监管规定;第三,公司自身管理能力的匹配。业务的高速发展以及进入股权投资、海外投资等新型投资领域,对保险公司的人才、系统、风险管理能力等都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万能险调整逐步深入,行业规模缩水已开始显现。有业内人士表示,未来投资收益下降可能会成为常态,“资产驱动负债”这一模式已经刹车。

公司债是否成突破口

展望2017年,资产荒、低利率环境延续,全球政治经济不确定性显著上升,险资投资环境难言乐观。

“2017年可能是保险资金运用非常困难的一年。”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月份出席保险资金运用专题培训会上作出如上判断。

那么,保险公司该如何调整投资策略?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在近期完成的《险资运用新时代:国际模式与中国实践》一书中指出,借鉴国外经验,中国保险业一方面需要将自己的思维从“买方”逐步切换为“卖方”,将自己定位为专业的投资机构,注重培养自身专业的产品化能力和投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充分借鉴欧美保险机构对于资产配置的调整:增加低流动性资产的配置比例,以获取流动性溢价,同时投资略微向高风险端移动,以获取更高的风险收益。

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在新形势下,财险公司与寿险公司对资产负债匹配会采取不同的策略。例如在美国,财险公司是市政债券市场最大的投资者之一,因为市政债券的高发行频率、高信用评级、高流动性以及税收优惠等特征正契合财险公司的资产负债匹配要求。相比之下,寿险公司则更愿意配置公司债。

除了美国险企爱买公司债之外,日本寿险企业对公司债也很钟情,一些公司还专门组建了借贷团队来负责此类投资业务。以日本人寿保险公司为例,为了扩大投资回报率,已经于4月1日投资成立了国内和国际项目投融资平台,专门负责在全球增速较快的地区投资一些公司债项目。就在今年2月份,日本人寿在二级市场购买了一个价值1亿美元企业债,是为美国提供液化天然气项目的贷款,这是该公司第一次对海外项目提供融资计划投资。

日本第二大私营人寿保险公司——第一人寿保险公司在第一季度也有类似项目投资。比如,为德国的风力发电厂进行项目融资贷款3000万欧元。该公司表示,2016财年在包括基础设施相关贷款和飞机制造融资领域共投资1000亿日元,预计2017财年这类公司债投资会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20%至30%。

美国和日本寿险公司抗击复杂利率环境的做法值得中国寿险企业借鉴吗?

恒丰泰石资本管理公司总经理韩玮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债券依然是保险资金的主要配置方向,预计今年会稳步增加海外配置、继续提升基础设施相关债权类资产配置。目前险资有购买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迹象。”他认为,在中国,险资主要购买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和地方政府债,虽然PPP项目与保险资金具有天然的匹配性,但是一些好项目利率低、差项目风险大,使得险资犹豫不前。

险资在权益市场的投资也很关注。去年,险资整体加大了权益市场的投资,全年新增仓14.6亿股,从持有市值看金融股被重点配置。但今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20日,已披露的上市公司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保险资金出现在62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不止一家保险机构增持或新进新洋丰、辉丰股份等公司。从持仓变动情况来看,7家公司被保险资金增持。其中,人福医药、中顺洁柔、永辉超市位列增持股份数量排行榜的前三名。

(责任编辑:李栋)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