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百岁老人万国权的传奇人生

2017-04-27 10:04 人民政协报  

文/蒋秋霞

万老走了,九十九高龄的他,走得很安详。

万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北洋军阀的家庭走出,带着报国的梦想,投身于时代的大潮之中,最后跟定共产党,成了一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他为人低调,生前很少接受媒体访问,但在2011年,为支持我的工作而破了例,接受了我的采访,使读者朋友有缘知道他坎坷的一生,以及为我们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从豪门子弟到寻亲难民

万老于1919年生于吉林农安,后来随东北军将领父亲万福麟移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万国权从小就崇敬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憧憬着一个强大的祖国美好的未来。抗日战争爆发,万福麟将军在武汉大会战中带领将士血战四月,使日军遭到重创,日寇不惜悬赏巨金要万将军全家性命。

当时天津已经沦陷,万国权决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打扮成一个商人,带着母亲及妻小从大沽口乘船逃出天津,到达上海。但上海也是沦陷区,万国权就找来了一辆独轮车,让母亲和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坐在上面,他双手握把推着车,跟随着难民队伍,日夜兼程沿着长江西进,去大后方寻投父亲。一路跋山涉水跨越险阻,还遇到无数的关卡盘查,以及日军飞机的轰炸。万国权辗转万里到达四川,与父亲会合。

从政府公务员到“红色资本家”

文/蒋秋霞

万老走了,九十九高龄的他,走得很安详。

万老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北洋军阀的家庭走出,带着报国的梦想,投身于时代的大潮之中,最后跟定共产党,成了一位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他为人低调,生前很少接受媒体访问,但在2011年,为支持我的工作而破了例,接受了我的采访,使读者朋友有缘知道他坎坷的一生,以及为我们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从豪门子弟到寻亲难民

万老于1919年生于吉林农安,后来随东北军将领父亲万福麟移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万国权从小就崇敬岳飞、文天祥这些民族英雄,憧憬着一个强大的祖国美好的未来。抗日战争爆发,万福麟将军在武汉大会战中带领将士血战四月,使日军遭到重创,日寇不惜悬赏巨金要万将军全家性命。

当时天津已经沦陷,万国权决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打扮成一个商人,带着母亲及妻小从大沽口乘船逃出天津,到达上海。但上海也是沦陷区,万国权就找来了一辆独轮车,让母亲和妻子带着襁褓中的孩子坐在上面,他双手握把推着车,跟随着难民队伍,日夜兼程沿着长江西进,去大后方寻投父亲。一路跋山涉水跨越险阻,还遇到无数的关卡盘查,以及日军飞机的轰炸。万国权辗转万里到达四川,与父亲会合。

从政府公务员到“红色资本家”

此后万国权就读于重庆中华大学工商管理系。大学毕业后担任成都市直接税务局税务员。抗战胜利后,万福麟将军派任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营政务委员会主任。万国权便随父亲移居沈阳,就任沈阳直接税务局课长。

短短的两年公务员生涯,万国权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官场互相倾轧、钩心斗角的现状,以及官员们花天酒地、荒淫腐败的现象。这位朴实正直的东北汉子毅然辞去税务局的公职,回到天津,担任天津利中酸厂股份有限公司经理,决心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那时候内战烽烟四起,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北平、天津的国军将领及其子女们纷纷准备逃往台湾,有人劝万国权一起走。可是万国权经过认真思索,觉得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中国富强起来,人民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决定留在大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以实现他青少年时代就开始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后,万国权于1950年加入民主建国会。当时利中酸厂是华北唯一的化工产业基地,主要生产国家急需的硫酸产品。由于日、美产品的退出,国内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其巨大利润令其他行业眼红。而万国权却义无反顾地将本厂所生产的硫酸产品全部交给国家包销。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万国权说:“利中酸厂产品旺销的局面是中国共产党带来的,我们以此来报效祖国是应该的。”

之后,万国权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将自己的企业进行了公私合营,成为私营企业转变为国营企业的典范。

万国权此举在天津工商界造成很大的震动,并触动了其他各业同行。万国权利用各种机会在实业界大力宣传公私合营的优越性,宣传党的政策的伟大,使那些一时不理解、甚至抱怀疑态度的工商业者在思想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从而促进了天津全面实现公私合营的进程。万国权由此在对天津市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发挥了“骨头、带头、桥梁”作用。

不仅如此,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十几年里,万国权还以他工作热情、坚持原则、谦虚谨慎、善于团结的优秀品质,在天津市工商界享有很高声誉,成为人人称道的“红色资本家”。

万国权相继担任天津市利中酸厂副厂长,天津市染料化学工业公司副经理;天津市河东区工业局副局长、河东区工商联主任委员。1964年万国权任天津市工商联秘书长。

铁骨傲霜雪

“文革”期间,万国权因为“国民党军阀”的家庭出身,以及“反动资本家”的本人成分,成了个“双料黑帮”。“文革”前期对万国权的批斗会不断,“文革”后期万国权跟其他人一起被分配到工厂劳动改造,之后又去了北京郊外的“五七干校”从事农业劳动。前前后后万国权干过搬运、拉车、种地、拔麦子、挖土方、垒砖砌墙等种种体力活,对此万国权毫无抱怨,他从来就是一个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硬汉,“文革”磨难不仅没有将他压倒,反而使他身体锻炼得越来越强健,意志也越来越坚强。

那时候,万国权主要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尤其是拉大板车,车上载有两吨重的钢板,并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但万国权却以干重活感到自豪,他总是抢着去作拉车人,将较轻的推车活让给别人。

万国权在逆境中始终保持着豁达乐观的精神。比如每当他拉起的大板车从一条街上走过,总能闻到街头一角飘来的一阵诱人的芳香,原来一家食品店正在炸麻花。这时候他总要停下车,从口袋里摸出两分钱,从店里买下一堆碎麻花,一屁股坐在大板车上美美吃了起来。“文革”前万国权就是工商界的名人,近些日子又常常出现在大小批斗会上,在天津市民中具有相当的“知名度”。这时候常常会有人从旁边经过将他认出,他却毫不在意只顾大快朵颐。等吃完,就朝人家一笑,站起来继续拉他的板车。这件事被人们当作趣闻传说了多年。

后来万国权到干校被派往伙房做饭,天不亮就要起床,到深夜才能睡觉,活虽然累,但总算能够吃饱,所以万国权干得特别卖力。后来谈起那段经历,万老以他一贯的幽默调侃道:“因为我表现好,审查也过了关,所以组织上决定让我去伙房做饭,这可是要害部门哟,是需要政治上十分可靠才行呢!”

勤政爱民的国家领导人

“文革”结束后,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花甲之年的万老也焕发出了新的青春。他于1977年任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天津市工商联副主委,民主建国会天津市委副主任委员。1983年11月当选为民建第四届中央副主席。1985年1月当选为民建第四届中央执行局主任。1988年6月当选为民建第五届中央副主席。1992年11月当选为民建第六届中央常务副主席。1993年2月在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三届理事会上被增选为会长,9月当选为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1994年3月补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7月被任命为第八届全国政协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主任。1997年11月当选为民建第七届中央名誉副主席。1998年3月当选为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99年7月当选为第六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88年,万老调入北京,担任民建中央副主席、常务副主席。多年里,他充分发挥新时期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所肩负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大职能,积极开展工作。每当中央为深入改革而出台新政策前后,为了更好地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了给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他总是亲自带队到一些省、市以至基层认真地调查研究,寻求能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听取并汇集社会各界为国家经济建设所提出的好的意见和建议。他每次向中央提交的调研报告,都受到了高度重视。

1994年3月,万老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了国家领导人之后,进入了他一生中最为忙碌的时刻。同万老接触过的人最难忘的印象就是“他太忙了”。万老常常为了工作不知道累,他每天出席各类活动、参加各种会议,有时候连午餐和晚餐的时间都在会见港澳台同胞、华侨和外宾。一天安排四五场接待活动是常事,最多时一天安排七场接待活动。他外出访问或出差办事,从机场返京后常常来不及回家,直接到政协上班。

作为国家领导人,万老在其位谋其政。他怀着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时刻不忘为国家做事情,为人民谋福利。其中他对于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关注,特别令我印象深刻。

在上世纪90年代,我作为一个普通的政协委员为了安老养老的提案向万老汇报工作,谈起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正在大规模地、迅速地到来,但是一些职能部门对此尚认识模糊,尤其对老龄化趋势加快的严峻性、迫切性认识不足,不少市、县、区还没有把安老养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社会各界也未能形成共识。

万老对此非常重视,在1998年6月26日至7月13日,以万老为团长,多名全国政协委员以及有关部委负责人组成的全国政协委员考察团,对江西、广东、浙江、北京等3省1市进行了调研,广泛听取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关于安老养老的情况介绍、意见和建议。

1999年,全国政协九届二次会议期间,万国权副主席以第一提案人的身份提出了安老养老的提案。提案委员会十分重视,并将此提案作为重点提案进行了跟踪促办,并组成了以万老为组长的有关提案人和承办单位参加的调研组到贵州、云南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到养老院、医院、乡镇等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

一次,在我们考察的途中,万老突然让司机停车,原来是万老看到了路边有一个养老院,就决定进去看看。我们走进养老院,看到老人们几个人住在一起,地是潮湿的,住的床铺上面只铺了一个烂棉套,床边挂着破旧的毛巾,锅里还有吃剩的饭,饭很硬,菜没油没肉。万老问,你们的饭都是这样吗?多长时间吃一次肉呀?老人们七嘴八舌的说,半个月吃一次,饭菜天天都是这样的。一番话让我们好心酸!

随行的委员们纷纷拿出随身带着的所有的钱给老人们留下改善生活。老人们不知从哪里找到了一些鞭炮,高兴地放起来。在调研中,我们去了一个乡镇院,看到老人们穿着新衣服,住着干净的房子,新暖瓶摆在窗台,我们都很高兴,而当我们看到暖瓶里并没有水、柜子里脏乱差时,万老非常生气地问当地的干部说,你们经常来吗?当地的一位领导说,他也是头一次来。在我们与地方政府的座谈会上,万老语重心长地讲道:我国即将进入老龄社会,我们的干部要深入基层,要了解老人们的疾苦,要让老人们能够安度晚年。

考察期间,万老以身作则,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有时候为了解真实情况,万老在当地部门安排之外,还进行微服察访,从而获取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考察组发现,有的省、市、县将安老养老工作纳入计划落实不够。社会上存在歧视老年人的现象还比较突出,虐待、残害老年人的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更令人担忧的是,老年法颁布三年以来,执法主体尚未明确,缺乏统一的、强有力的老龄工作机构。

在万老的主导下,考察组写出了一份颇具分量的报告,准备提交全国政协。

这时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邀请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开会,请大家讨论提交九届人大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草案。万老一看报告中没有提到老龄问题,有点着急,他当场发言,提出在报告中加上这个内容,并且将考察报告递了上去。就在这一届人大会上,在朱镕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为全国范围老龄工作的开展打开了局面。接着,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加大了敬老养老宣传力度,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了老龄工作委员会,并由李岚清副总理出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这以后,全国各地大力兴办起了老年福利事业,并建立起了社区养老社会化服务安全网,将安老养老工作一步步落到了实处。

万老为国计民生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

充满爱心的长者

万老身居国家领导人的高位,却十分平易近人,不论对方职务高低,都一视同仁。他关心身边每一个工作人员,把他们视同自己的孩子。一天他听说办公楼里一位年龄最小、职务最低的工作人员生病住进了医院,立刻亲自前去看望,令那位员工十分感动。

还有一次,万老正在餐厅吃饭,忽然发现一位女服务员悄悄地在擦眼泪。万老关切地问她为什么哭,那女孩说今天是她的生日,因为远离家乡,感到十分孤独,因此而伤心。万老回到办公室立刻叫工作人员去买一个生日蛋糕给那服务员送去。万老细致入微的爱心还表现在每逢节日,都要分别给身边服务人员和站岗的战士们送去水果和糕点;自己的警卫、司机因工作误了用餐,他会自己花钱请他们在外面饭馆吃饭。在出席会议和外出考察的路上,他常常让自己的工作人员去照顾搀扶年龄较高或身体不好的老人。

万老对别人的关心,还表现在他热心帮助别人办事。只要对方有正当的理由提出要求,不管关系亲疏,他总是全力以赴帮助办到。有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办起来有难度,或者一时难以办到,万老就一次次打电话去催,直至落到实处方休。事实上,万老这种认真劲儿,令每一个工作人员敬佩之至、敬仰不已。

万老为别人办事特别热心,可他对待自己却十分苛刻。他个人生活极为清苦,饮食方面也非常节约,到外地考察或出席会议时,一再叮嘱接待从简,尽量不给地方添麻烦。除了工作,他很少参观游览,总是速去速回,绝不多停留一天。他总是说,工作人员很劳累,要尽量为他们减轻负担,要减少地方的经费开支。

有一次万老带领一个团队进入一个扶贫县进行调研,当地领导替万老等人接风,摆出了丰盛的宴席。万老见此十分生气,当场严厉批评了这位领导,并命令撤下酒水,就桌上的几个菜下饭,匆匆吃完了这一餐。万老对领导干部严厉,对普通工作人员却特别亲切,每次结束考察将要离开时,总是要去厨房看望大师傅,看望为他服务过的宾馆服务员以及保卫人员,主动和他们合影留念、握手道别。

万老的一生充满着曲折艰辛,他面对苦难毫无惧色,显示出了大无畏的精神;他面对着人民大众,则怀着大爱,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无论公德还是私德,永远是我们的光辉典范。

(责任编辑:冯浩(实习生))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