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陈诚病逝前不久特地捎给周恩来一张合影是何用意

2017-04-27 13:49 人民网  作者:周海滨

核心提示:1965年3月,陈诚病逝前曾捎信给周恩来和1946年,张治中在新疆与三区领导人合影。前排右起为刘孟纯、赖希木江、中排右起第二人为艾肯木拜克和加、第三人为张治中、第四人为阿合买提江、第六人为刘泽荣张治中,要他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

陈诚 资料图

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周海滨,原题:张治中解放后曾密会蒋经国:认为台湾一定会解放

外界一直猜测,在1950年初,张治中以到广州接返国的女儿为名,曾乘船去某个地方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密谈。“台方”究竟是谁至今已无从考证,成为历史之谜。而此次广州之行实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率领由屈武、李俊龙、余湛邦等人员组成特别工作小组,通过香港的旧识友朋对逃台的国民党政要做劝说开导工作,达到促成两岸和平统一的目的。

其实,所谓的历史之谜在张一纯看来,只是自己儿时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往事。“周总理安排我父亲,跟蒋经国、陈诚见面是在广东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在广东番禺,从番禺可以坐船过去。我们就住在岛上。这个岛叫什么名字,当时不知道,我们是秘密过去的。”

“有个重要情节是,我们住的是个两层楼,在夜里快2点钟的时候,叶剑英叶老帅说你们要赶快搬家,国民党特务已经知道你们住在这里了,赶紧离开这里。我们连夜就离开了那个地方,第二天果然被情报言中,国民党的飞机就把我们住的楼炸掉了。”

“叶老帅救了我们全家。”张一纯说。

为何张治中会成为“国共”密派特使?

张治中早年一直受到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在台湾的国民党政要和军事将领中,学生、部属和故交好友非常多。1949年以后,他与蒋介石、陈诚保持通信往来,直到“文革”。

1950年6月初,张治中受周恩来总理委托,以个人名义给蒋介石写信,劝其放弃反“共”立场。此后“朝鲜战争”爆发,形势发生变化,争取蒋介石的计划暂停了下来。

“抗美援朝”战争后,张治中又特别选派老部属张樨琴1专门负责两岸高层意见沟通,双方对此事均绝对保密。1964年,蒋介石在高雄接见过他。初期的联系方式是通过游艇在公海上秘密进行,双方按照事先的约定交换信件物品。

1954年,张治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题为《告逃在台湾的人们》的对台广播。规劝国民党方面放弃“反攻大陆”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殷切希望在台湾的老友、部属、学生“主动地尽自己一切可能靠拢祖国和人民”。作为一名原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他的讲话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并对在台人员产生了极大震撼。

1955年春节,张治中再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对海外侨胞的广播,对“反攻大陆”进行了驳斥。

1956年,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1张樨琴曾担任国民党《和平日报》副总编、《东南日报》编辑等,不但与国民党人士交往密切,与社会各界均有联系,和很多国民党高官交流频繁,同时还与共产党方面高层干部有紧密联系。

台湾的方针。张治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接受《团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平解决台湾是有可能的,期待第三次国共合作。在同年11月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的文章中,张治中再次呼吁“国共”再次合作。

1957年3月,出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三届二中全会时,时任民革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张治中再次在讲话中强调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并指出这一方针顺应民心,已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台湾内部和华侨反响热烈。关于实现这一方针的条件,张治中分析后认为,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会反复曲折,不会是直线,但仍然有实现这一方针的可能,“民革”更要认真研究台湾情况,打好基础,做好对台宣传,多讲道理,争取实现通信与交往,并配合政府做好其他工作。

核心提示:1965年3月,陈诚病逝前曾捎信给周恩来和1946年,张治中在新疆与三区领导人合影。前排右起为刘孟纯、赖希木江、中排右起第二人为艾肯木拜克和加、第三人为张治中、第四人为阿合买提江、第六人为刘泽荣张治中,要他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

陈诚 资料图

本文来源:人民网,作者:周海滨,原题:张治中解放后曾密会蒋经国:认为台湾一定会解放

外界一直猜测,在1950年初,张治中以到广州接返国的女儿为名,曾乘船去某个地方与国民党代表进行密谈。“台方”究竟是谁至今已无从考证,成为历史之谜。而此次广州之行实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率领由屈武、李俊龙、余湛邦等人员组成特别工作小组,通过香港的旧识友朋对逃台的国民党政要做劝说开导工作,达到促成两岸和平统一的目的。

其实,所谓的历史之谜在张一纯看来,只是自己儿时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往事。“周总理安排我父亲,跟蒋经国、陈诚见面是在广东的一个小岛上。这个小岛在广东番禺,从番禺可以坐船过去。我们就住在岛上。这个岛叫什么名字,当时不知道,我们是秘密过去的。”

“有个重要情节是,我们住的是个两层楼,在夜里快2点钟的时候,叶剑英叶老帅说你们要赶快搬家,国民党特务已经知道你们住在这里了,赶紧离开这里。我们连夜就离开了那个地方,第二天果然被情报言中,国民党的飞机就把我们住的楼炸掉了。”

“叶老帅救了我们全家。”张一纯说。

为何张治中会成为“国共”密派特使?

张治中早年一直受到蒋介石的信任与重用,在台湾的国民党政要和军事将领中,学生、部属和故交好友非常多。1949年以后,他与蒋介石、陈诚保持通信往来,直到“文革”。

1950年6月初,张治中受周恩来总理委托,以个人名义给蒋介石写信,劝其放弃反“共”立场。此后“朝鲜战争”爆发,形势发生变化,争取蒋介石的计划暂停了下来。

“抗美援朝”战争后,张治中又特别选派老部属张樨琴1专门负责两岸高层意见沟通,双方对此事均绝对保密。1964年,蒋介石在高雄接见过他。初期的联系方式是通过游艇在公海上秘密进行,双方按照事先的约定交换信件物品。

1954年,张治中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题为《告逃在台湾的人们》的对台广播。规劝国民党方面放弃“反攻大陆”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殷切希望在台湾的老友、部属、学生“主动地尽自己一切可能靠拢祖国和人民”。作为一名原国民党高级官员和将领,他的讲话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并对在台人员产生了极大震撼。

1955年春节,张治中再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对海外侨胞的广播,对“反攻大陆”进行了驳斥。

1956年,周恩来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1张樨琴曾担任国民党《和平日报》副总编、《东南日报》编辑等,不但与国民党人士交往密切,与社会各界均有联系,和很多国民党高官交流频繁,同时还与共产党方面高层干部有紧密联系。

台湾的方针。张治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在接受《团结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和平解决台湾是有可能的,期待第三次国共合作。在同年11月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的文章中,张治中再次呼吁“国共”再次合作。

1957年3月,出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三届二中全会时,时任民革和平解放台湾工作委员会主任的张治中再次在讲话中强调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正确性,并指出这一方针顺应民心,已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台湾内部和华侨反响热烈。关于实现这一方针的条件,张治中分析后认为,和平解放台湾的道路会反复曲折,不会是直线,但仍然有实现这一方针的可能,“民革”更要认真研究台湾情况,打好基础,做好对台宣传,多讲道理,争取实现通信与交往,并配合政府做好其他工作。

 

1956年到1958年间,蒋介石派宋宜山(曾是张治中属下宋希濂的胞弟)和曹聚仁回大陆打探情况,张治中将二人引荐给毛泽东,并经常参加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与二人的会谈,解释协调、介绍情况。毛泽东在会见曹聚仁时,曾明确表示台湾回归后可以保存军队。在双方真诚的交流中,虽未形成统一方面实质的推进,但有效地实现了在关键的问题上的合作,使得两岸共同打破了美国分裂侵占台湾的图谋。

1958年,张治中在“民革四大”上再次重申争取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的正确性。他更加利用各种机会来进行对台工作,奔走呼吁。同年,张治中在短文《台湾应主动抛弃“美帝”》中写道:“你们离开祖国9年了,人寿几何,经得起几回沧桑巨变?鸟倦且知还,人情谁不思乡?每当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翘首北望,宁不神伤!你们回来吧!家人亲友在盼望你们,祖国人民在召唤你们!”

1959年国庆10周年时,张治中再次敦促台湾方面“有爱国思想的中国人到大陆上来看看”,特别指出“辞修(即陈诚字)、经国或亲来,或派人来,我想你们也一定会把成见与偏见丢开而额手称庆的。”“恳切希望你们团结一致,统一领导,毅然决然,争取通过和平途径,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来。”

1961年8月,美国试图通过邀请陈诚访美,打破蒋氏父子和陈诚之间的团结局面,实现分裂中国的图谋。周恩来立即请张治中捎信,提醒陈诚与蒋氏父子团结。1965年3月,陈诚病逝前曾捎信给周恩来和1946年,张治中在新疆与三区领导人合影。前排右起为刘孟纯、赖希木江、中排右起第二人为艾肯木拜克和加、第三人为张治中、第四人为阿合买提江、第六人为刘泽荣张治中,要他们相信他的人格,他不会违背民族大义。同时,他还向蒋介石建言,不能为外国动用台湾兵力,不能信任美国等。周恩来将这一切都归于1945年来与台湾交流沟通协商的结果,也是对张治中对台工作的高度肯定。

张治中机要秘书余湛邦生前曾说,1969年张治中去世之前,除了口授政治遗嘱外,还念念不忘“对台工作希望大家继续做下去”。

张素我的丈夫周嘉彬是蒋纬国留德时的同学,两家关系密切。父亲去世后,张素我继续开展对台工作,不仅向海内外亲友宣讲对台政策,1997年还先后给蒋纬国、孔令仪等国民党高端人士写信叙旧。蒋纬国亦抱病作复,温故叙家常。蒋纬国在医院还两次接见张素我赴台过访的大女儿周元敏、大女婿陈弘。

张治中曾说:“台湾一定要解放。至于怎么解放,何时解放,且待将来的事实来证明吧。”(《国民党将领后人在大陆:我们的父亲》,周海滨著,华文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余璐)
分享到:
领导留言板客户端下载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