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5 16:18 北京晚报 作者:孙乐琪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协了解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18至28岁青年人群中,78.4%的被调查者处于心理损耗状态,抱怨“心好累”,其中21.7%的被调查者处于较为严重的心理损耗状态,已经达到了威胁心身健康的风险水平。
心理学家高文斌表示,“譬如种树,有人因无心插柳柳成荫高兴,而有人会对自己种的树没长好而困扰。情绪并不影响树的生长,但接下来人们做的事情却可能不一样。依这个逻辑下去,当人们呈现非常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新的问题,换树种、换方法或者干脆不干了。”这些心理过程是评价这件事后产生的心理损耗。如何预防心理高耗损状态的发生?心里耗损发生,如何调整状态?高文斌表示,每个人处事不同是“体育、智育、心育”三个维度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所以需要“平衡心态”,一是降低损耗,二是学会补充。
本报讯(记者孙乐琪)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协了解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调研数据显示:我国18至28岁青年人群中,78.4%的被调查者处于心理损耗状态,抱怨“心好累”,其中21.7%的被调查者处于较为严重的心理损耗状态,已经达到了威胁心身健康的风险水平。
心理学家高文斌表示,“譬如种树,有人因无心插柳柳成荫高兴,而有人会对自己种的树没长好而困扰。情绪并不影响树的生长,但接下来人们做的事情却可能不一样。依这个逻辑下去,当人们呈现非常焦虑的状态时,就会产生新的问题,换树种、换方法或者干脆不干了。”这些心理过程是评价这件事后产生的心理损耗。如何预防心理高耗损状态的发生?心里耗损发生,如何调整状态?高文斌表示,每个人处事不同是“体育、智育、心育”三个维度交叉作用产生的结果。所以需要“平衡心态”,一是降低损耗,二是学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