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科技>科技业界

守住匠心去匠气(大地漫笔·编辑丛谈)

2017-05-22 08:31 人民日报  作者:王子潇

最近读毕飞宇的《小说课》。其间,毕飞宇谈到了一个关于“匠心”和“匠气”的问题。

有些人和毕飞宇聊小说,认为“写小说要天然,不要用太多的心思,否则就有人为的痕迹了。”而毕飞宇觉得“你写的时候用心了,小说是天然的,你写的时候浮皮潦草,小说反而会失去它的自然性。”“写小说一定得有‘匠心’,所谓‘匠心独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需要注意的也许只有一点,别让‘匠心’散发出‘匠气’。”

“匠心”与“匠气”一字之别,却代表了不同的层次境界。二者都有“匠”字,说明都是对文章用心设计、踏实认真的“手艺人”,差就差在“心”和“气”上了。一个是用心后的灵动与精巧,一个是过度雕琢后的呆板与流俗,力道和创意的差异导致了美感和智趣的差距。

《聊斋志异》中的《促织》是一部很经典的短篇小说。在千余字的篇幅里,蒲松龄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构思极为精妙,甚至在毕飞宇眼中堪称“一部伟大的史诗”。主人公成名和妻子得知自己的儿子跳井自杀时,蒲松龄只写下十六个字“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向隅”“无烟”“默然”简约的几笔,失子之痛已跃然纸上。这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如同中国画的审美传统一样,其“匠心”已化于无形,正所谓“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相反,一篇匠气过重的文字,常常渗透出用力过猛的刻意与陷入程式化的俗套,令人不忍卒读。

去年杨绛先生去世,很多人追缅怀念。喜欢她的文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杨绛先生文字朴素自然,平白如话,直陈生活点滴,几乎看不到任何修饰,可是读来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文辞华丽的雕琢之作。读来每每叹息不已,叹其以文害意不说,更可叹作者花这么大的功夫却在舍本逐末,实在是陷入了认识上的一个巨大误区。磨练灵动与巧思,拂去刻板与陈气,这才是真正领悟了“匠”的本意。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24 版)

最近读毕飞宇的《小说课》。其间,毕飞宇谈到了一个关于“匠心”和“匠气”的问题。

有些人和毕飞宇聊小说,认为“写小说要天然,不要用太多的心思,否则就有人为的痕迹了。”而毕飞宇觉得“你写的时候用心了,小说是天然的,你写的时候浮皮潦草,小说反而会失去它的自然性。”“写小说一定得有‘匠心’,所谓‘匠心独运’就是这个意思。我们需要注意的也许只有一点,别让‘匠心’散发出‘匠气’。”

“匠心”与“匠气”一字之别,却代表了不同的层次境界。二者都有“匠”字,说明都是对文章用心设计、踏实认真的“手艺人”,差就差在“心”和“气”上了。一个是用心后的灵动与精巧,一个是过度雕琢后的呆板与流俗,力道和创意的差异导致了美感和智趣的差距。

《聊斋志异》中的《促织》是一部很经典的短篇小说。在千余字的篇幅里,蒲松龄讲述了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构思极为精妙,甚至在毕飞宇眼中堪称“一部伟大的史诗”。主人公成名和妻子得知自己的儿子跳井自杀时,蒲松龄只写下十六个字“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向隅”“无烟”“默然”简约的几笔,失子之痛已跃然纸上。这是中国小说的传统,如同中国画的审美传统一样,其“匠心”已化于无形,正所谓“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相反,一篇匠气过重的文字,常常渗透出用力过猛的刻意与陷入程式化的俗套,令人不忍卒读。

去年杨绛先生去世,很多人追缅怀念。喜欢她的文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杨绛先生文字朴素自然,平白如话,直陈生活点滴,几乎看不到任何修饰,可是读来却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动。

在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收到一些文辞华丽的雕琢之作。读来每每叹息不已,叹其以文害意不说,更可叹作者花这么大的功夫却在舍本逐末,实在是陷入了认识上的一个巨大误区。磨练灵动与巧思,拂去刻板与陈气,这才是真正领悟了“匠”的本意。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2日 24 版)

(责任编辑:赵越)
分享到:

查看全部评论

精彩推荐